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对联一: 上联:若不撇开终是苦 下联:各自捺住即...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对联一:

上联:若不撇开终是苦

下联:各自捺住即成名

对联二:

上联:鸟在笼中,恨关羽不能张飞

下联:人活世上,要八戒更需悟空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朵雅俗共赏的奇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放射着奇异的光彩,具有独特的民族色彩,被誉为“诗中之诗”。

上面两副对联的内容能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生活实际,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懂得放下,成就自我 卢梭说:“一个懂得放下的人,是最幸福的人”。放下一切欲望,欲望好似毒药,侵袭你的灵魂;放下一切的虚荣,虚荣好比罂粟,腐蚀你的思想;放下一切多余的束缚,束缚若似蚕茧,禁锢你的脚步。放下一切的多余,一切的阻隔,甩掉多余的顾虑。成就真真正正的自我,让成功之路没有自己所设下的羁绊。 放下一切,安之若素。近几年来有多少市级,省级的领导因贪污受贿,最后东窗事发,落得阶下囚的下场。这一切正因为他们放不下,放不下自己内心的私欲,放不下现代社会的红灯酒绿,纸醉金迷。他们没有做到“无所恃”。最后因为自己的一失足,成了千古恨。 从前有一个人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禅师,向禅师诉说自己苦恼,阐释听了之后什么也没说,阐释拿起茶壶各他倒茶,只倒茶水溢了出来,茶水太烫年,那个人人松开了手。杯子落到了地上,那人不解的问禅师。禅师微微一笑说:“痛了,就知道放下了”。或许那些一时被利益蒙蔽的人,经过这次的“痛”就会放下,舍弃欲望,重拾自己的灵魂。 淡然处之,成就平淡中的非凡。在人海中奋斗,挣扎。希望站在顶峰,而是像让人佩服让其他人仰望,最后一路走来之是满足自己心中的一丝虚荣。着名科学家居里夫人,曾让自己的两个女儿把自己的奖章和奖牌当玩具玩耍,居里夫人的朋友来家里做客,看到这情景时惊呼,居里夫人说:“那些荣誉只不过代表过去…… 荣誉,我们应该放下荣誉。荣誉代表过去的一切汗水付出,,而现在更值得我们打起十二分精神去努力。去拼搏。放下虚荣。放下荣誉。让我们学会了虚心。低调。淡定。坦然。 甩掉束缚,夺得前进的“优先券”。甩掉多余的束缚,让前进的脚步更加坚定。扎实。毛毛虫化作茧,最后依靠自己的努力挣脱茧的束缚,成为斑斓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放下外界的束缚,努力最一个真正的自己,张先自己优点,得到人生舞台上演出之后,一次又一次的掌声。 舍下多余的顾虑,坚守自己的一片净土,放下那些浅薄的欲望,放下那些卑微的虚荣。挣脱外界的“茧”。知道放下什么,最后命运天平就会给予你最公平的砝码,与之相衡。得到一颗赤诚的心,最高人格,成为你一生的财富,让你不后悔所放下的那些…… 【解析】 试题分析:审题提示:重点抓“撇”“捺”“戒”“悟”四个动词。“撇”即撇开,丢开,“若不撇开终是苦”,字面上讲“若”字的撇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字,而此处是说能丢得开、放得下、舍得了一些利益纠葛就会不“苦”了。“捺”就是按捺,就是约束、控制、管理。“ 各自捺住即成名”,字面意思是说“各”字的捺笔只有收得住才是“名”字,此处是讲万事应懂得约束、收敛、控制自己的行为、管理自己的心态情绪方能功成名就。第二副对联的上联讲人生困境,下联讲消解的法门。其中的“戒”就是讲防止、戒除行为、语言、思想等方面的过失,也就是讲要戒止、控制、管理好自己。而“悟”的内容是“空”,也就是要懂得丢下、抛开一切,不为外物所累。综上分析,第一副对联中的撇利捺己与第二副对联中的戒失悟空是同一之理:懂得放下,学会控制方能赢得精彩人生。只要从这一角度去立意行文都行。如果有学生只谈管理、控制,或者只谈放下、舍得之理亦算切题 ,不去细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部分。

(1)文中用朝菌、蟪蛄、冥灵和大椿的例子为了论证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他们分别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鴳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并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在意外界的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举了达到这境界的三类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仅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中国天气网一则应用文的一部分,在标点、字形、语法和语言得体方面都存在问题,请找出其中的五处并修改。

《中国天气网》天气新闻征稿启示

《中国天气网》内容涵盖丰富,其中《天气新闻》栏目尤其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天气新闻在报道突发天气事件和提高防灾减灾常识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自本网2008年7月正式上线以来,每天都需要发布大量全国各地重大天气新闻。由于网站影响不断扩大,公众对各地天气新闻的时效性和内容的丰富性要求不断提高,而本网编辑人数有限,现特向各省、市、区级气象局征稿,请务必踊跃投稿。

 

查看答案

下面是南山XX中学学生刘林写给《语文报》编辑部的投稿信,其中有五处表达存在不得体的情况,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语文报》编辑部:

我是南山XX中学学生刘林,是一位酷爱写作的妹仔。久闻你刊大名,决定投稿。现奉上大作《蒙茶飘香》一篇,敬请拜读。还望务必拨冗回示为谢!

此致

敬礼!

刘林

2019年1月11日

                 改为                 

                  改为                 

                  改为                 

                  改为                 

                  改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      ,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     ,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件     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     ,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行云流水   信手拈来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

B. 行云流水   信马由缰   相得益彰   悠然自得

C. 天衣无缝   信手拈来   相得益彰   泰然自若

D. 天衣无缝   信马由缰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B. 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C. 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D. 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仅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B. 这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C. 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D. 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是古城里的一条小街,过去这里显然驻扎过守城的军队,有一排排的营房为证。现在这里正在建筑仿古的街市和民居,已颇成气候了,秦砖汉瓦,雕梁画栋,虽没有皇家气象,却也称得上是美轮美奂。在最前面靠近巷口的地方,还立有一个牌坊,上书一副对联,“市井里巷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共写千古大文章”。此联内容很好,有巧夺天工之妙。但对得不甚工整,以我之见,不如将“大文章”改成“风情画”,尚可差强人意

我上初中的时候,在杭州西湖看到过那副著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当时我心中引发了强烈的震动。那时正看着《说岳全传》,热血沸腾着,一看这对联真是绝了,其(      ),真可以说是独步天下。

我还曾在广西看到过一副咏竹楹联,一目之后就永远忘不了,我以为那是最好的咏竹楹联。内容是:“一寸在土已有节,万尺凌云仍虚心”。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1.文中的加点成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雕梁画栋    B. 美轮美奂    C. 巧夺天工    D. 差强人意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回味之无穷,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

B. 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回味之无穷

C. 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含义之深刻,概括之全面

D. 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由于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B. 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但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C. 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D. 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