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年12月,“佛系青...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词条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佛系青年”跟宗教没有任何关系,就是借这个符号,讲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约车,司机到门口也行,自己走两步也行;“双11”,抢着也行抢不到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就行;干活,说我好也行,说我不好也行……有人说:这种淡然随性挺好。有人说:这是懒惰,不思进取。

针对“佛系青年”的生活哲学,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莫让“佛系”淹没了你的诗和远方 “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怎么都行,看淡一切。”一时间,“佛系青年”的生活哲学观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大有席卷天地之势。一众年轻人更是对之趋之若鹜,为自己躲避困难,逃避竞争,事业难成,梦想不再找到了绝佳的借口。懒惰的行径成了流行的亮点,失败的人生成了炫耀的资本。殊不知,自欺欺人的安慰,掩盖不住沉沦苟且的现实;诗和远方的失去,终究是内心永远的痛。青年当自强,莫让“佛系”淹没了你的诗和远方。 “佛系青年”及其生活哲学的产生,是物质极大满足后,精神追求空虚的结果。九零后生活在物质无忧的时代,安逸的生活环境,让很多人精神上失去了追求的目标。物质的油腻,蒙蔽了寻求远方诗行的双眼;生活的满足,实现了猪栏的理想。于是事事无所谓,反正有饭吃;吃啥无所谓,只要饿不着的心里滋长蔓延。 物质丰富了,真的就是无所追求了吗?同样九零后的何君猷给“佛系青年”一记响亮的耳光。出身富豪之家,却毫无骄矜之气;显赫的家世,没有阻碍他追求生活中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的田野。刻苦学习,成绩优异;自己创业,从零开始。不炫耀,不依仗,有理想,踏实干。何君猷的行为,不正是“佛系”盛行时代的一剂清凉剂吗? “佛系青年”的产生,是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日益淘洗的结果;佛系生活哲学的本质,也不过是为自己懒于竞争或害怕竞争打的麻醉剂罢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永远是那些生活中积极进取,学习上刻苦钻研,工作上敢于争先的人。一味的标榜“佛系青年”的生活哲学,只会让自己随大流,跟潮流,失去自我,进而失去斗志,一事无成。 生活中充满竞争。从陈蕃的“大丈夫当扫除天下”,到张载的“为天地立心”,再到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代代有志青年用自己的拼搏赢得了生活中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九零后的刘明侦高效地组建了自己的团队,拿下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九零后的教授顾实入选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九零后的朱婷用自己的顽强拼搏成了女排精神的代表。一个个九零后的青年,用自己的顽强拼搏让自己屹立在竞争激烈的时代的前列,不知“佛系青年”们,又会作何感想呢? 习主席告诫青年“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佛系青年”如果把不争不抢的生活哲学,当成解除疲劳,休憩调整的润滑剂还有情可原。毕竟生活不只有拼搏努力,也需要休憩调整。如果当成麻醉自己,放弃竞争,随波逐流的座右铭的话,岂不成了龟缩一隅,丧志消沉的懦夫? 电影《无问西东》中说得好,“只问初心,只问敢勇,不问西东”。牢记“断舍离”的精神,牢记生活中的诗和远方,不随波逐流,不耽于安逸,播种梦想、点燃梦想,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才是青年应有的时代素养和时代精神,岂能让“佛系”哲学充斥生活? 莫让“佛系”淹没了你的诗和远方。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选取了较为流行的“佛系青年”话题,时代性很强,具有匡正思想,引导生活的积极意义。应围绕“针对‘佛系青年’的生活哲学,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的任务,针对争议表明态度,或围绕“佛系表现”表达自己独到的看法。联系现实,挖出实质,指出利弊,谈出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保有健康的生活态度。主题的确立,关键是对材料中“佛系青年”生活哲学的认知。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确立中心。一是赞成,把佛西青年的生活哲学看成一种“断舍离”的极简主义生活方式,不拘小节,所成者事大,集中精力做大事的表现。或者体现的是一种平和、淡然的生活态度,并不是放弃生活,也不是毫无作为。二是反对,这种生活哲学必然导致不求上进,漫无目的,没有目标追求,迷失掉自我。不愿背负风险,不希望承担责任,缺乏奋斗、拼搏精神,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青年应该有担当有责任,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三是辩证,对于生活,无欲无求可以让我们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现实纷扰,调适心灵,保持心理健康;对于工作、理想等要努力奋斗,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右面是驾驶员在遇到堵车时的常见心态及对应做法的框架图,请把这个框架写成一段话,并补充出这些心态及对应做法可能产生的结果或反应。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

 

查看答案

某班五位女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夺得了四项冠军。在班会上,班长说了如下一段话,其中有五处不当,请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我热烈恭贺我们班的五位女同学,在学校运动会上出尽风头,轻而易举地夺得了四项冠军。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她们为我们班争了光,争了气!我们感谢她们,为她们感到荣幸,并发自内心衷心地向她们学习。

①“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②“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③“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④“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⑤“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秋节期间,在“传统节日与当代价值”的国际学术对话中,一位年轻的外交官,对传统节日给出了一个令人            的定义。她认为节日不仅是传承文化,更是人类追求艺术的极致表达。什么是节日?“节”本意取自竹节,但我们给了它更多的思想内涵——生活在时间的流里,(        )。而八月十五这一天,本就是每年十二个圆月中的一个,这“节”便成了我们中国人内心深处与幸福紧密相连的时间密码。

艺术是人类文化的终极表达。            ,没有什么能比艺术做得更出色。因为,只要是真正的美,一定会受到千千万万人的喜爱,而这分喜爱会变成文化创造的巨大动力。面对时代变化,只有发挥这份创造力,在保持节日文化的内涵的基础下,在尊重民心、民情、民意的前提上,利用包括现代科技在内的各种手段,诠释传统节日艺术的多重表达,才可能创造出为人民            、有强烈感染力的新的节俗文化产品。开贞起元,            ,此其时也!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同民族根据不同的文化给无尽的时间之流安排刻度,以此赋予节日不同的深刻意义

B. 不同民族根据不同的文化给无尽的时间之流安排刻度,以此对时间长短进行深度切割

C. 节就是为无尽的时间之流安排的刻度,而不同民族可根据不同的文化对时间进行切割

D. 节就是为无尽的时间之流安排的刻度,而不同民族根据不同的文化赋予这刻度以意义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耳目一新  移风易俗   喜闻乐见   推陈出新

B. 焕然一新  入乡随俗   乐此不疲   革故鼎新

C. 耳目一新  移风易俗   喜闻乐见   革故鼎新

D. 焕然一新  入乡随俗   乐此不疲   推陈出新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保持节日文化的内涵的基础下,在尊重民心、民情、民意的前提上,利用包括含现代科技在内的各种手段,赋予传统节日艺术的多重表达

B. 在保持节日文化的内涵的前提下,在尊重民心、民情、民意的基础上,利用包括现代科技在内的各种手段,赋予传统节日艺术的多重表达

C. 在保持节日文化的内涵的前提下,在尊重民心、民情、民意的基础上,利用包括现代科技在内的各种手段,传统节日被赋予艺术的多重表达

D. 在保持节日文化的内涵的前提下,在尊重民心、民情、民意的基础上,利用包括含现代科技在内的各种手段,赋予传统节日艺术的多重表达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再别康桥》中点明作者寻梦归来后放声高歌,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痛惜于我们民族的“衰亡”,痛心于民族的默无声息,渴望“爆发”,他警示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论语十则》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真正可用的东西。

④《观沧海》一诗中写秋风和海中翻腾波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苏秀道中①(南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降,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润”字不仅有身体上的清凉感,而且有心理上的喜悦感,由实而虚。

B. 颔联不顾房漏,床湿,见溪流岸深,旱情缓解,为民而喜,写出了诗人对久旱喜雨的兴奋之情。其中“喜”是诗眼,贯穿始终,表明情感。

C. 尾联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写无田尚且欣舞,况有田者乎,将喜渲染到极致。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D. 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

2.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