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眭夸 眭夸,赵郡高邑人也。夸少有大度,不拘小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眭夸

眭夸,赵郡高邑人也。夸少有大度,不拘小节。志书传,未曾以世务经心。好饮酒,浩然物表。年二十遭父丧,须鬓至白,每一悲哭,闻者为之流涕。高尚不仕,寄情丘壑。同郡李顺愿与之交,夸拒不许。邦国少长莫不惮之。

少与崔浩为莫逆之交。浩为司徒,奏征其为中郎,疾不赴。州郡逼遣,不得已,入京都。与浩相见,延留数日,惟饮酒谈叙平生,不及世利。浩每欲论屈之,竟不能发言。其敬惮如此。浩后遂投诏书于夸怀,亦不开口。夸曰:“桃简(1),卿已为司徒,何足以此劳国士也。吾便于此将别。”浩虑夸即还,时乘一骡,更无兼骑,浩乃以夸骡内之厩中,冀其维絷(2)。夸遂托乡人输租者,谬为御车,乃得出关。浩知而叹曰:“眭夸独行士,本不应以小职辱之。又使其人仗策复路,吾当何辞以谢也?”时朝法甚峻,夸既私还,将有私归之咎,浩仍相左右,始得无坐。经年,送夸本骡,兼以所乘马,为书谢之。夸更不受其骡马,亦不复书。及浩诛,为之素服,受乡人吊唁,经一时止。叹曰:“崔公既死,谁能更容眭夸!”遂作《朋友篇》,辞义为时人所称。

妇父钜鹿魏攀,当时名达之士,未尝翁婿之礼,情同朋好。或人谓夸曰:“吾闻有大才者必居贵仕,子何独在桑榆乎?”遂著《知命论》释之。年七十五卒。葬日,赴会者如市。

(《魏书·逸士传》卷七十八)

注释:(1)桃简:崔浩小名。(2)维絷:约束,挽留。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志书传,未曾以世务经心     耽:专注

B. 奏征其为中郎,疾不赴       辟:征召

C. 送夸本骡,兼以所乘马       遗:赠给

D. 子何独在桑榆乎               桑榆:田园

2.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夸拒不许                   人无信,不知其可

B. 敬惮如此                 臣诚恐欺于王而负赵

C. 受乡人吊唁,经一时止       臣敢上璧

D. 遂著《知命论》释之         故书其言遗后世

3.全都能直接表现眭夸“有大度,不拘小节”的一组是

①年二十遭父丧,须鬓至白              ②惟饮酒谈叙平生,不及世利   

③托乡人输租者,谬为御车,乃得出关    ④眭夸独行士,本不应以小职辱之  

⑤夸更不受其骡马,亦不复书            ⑥未尝翁婿之礼,情同朋好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③④⑤    D. ②④⑥

4.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眭夸从小志向高洁,李顺横行乡里,连邦国长者也少有不害怕他的,但眭夸拒绝与之交往。

B. 眭夸的朋友崔浩让他来京做司徒,多次想为眭夸鸣不平,最终没敢言明,只与他饮酒叙旧。

C. 当时朝廷法律严酷,眭夸私还,如果没有崔浩在朝廷中帮助开脱,一定会收到法律制裁。

D. 崔浩被杀之后,眭夸为之戴孝,并且写下《朋友篇》和《知命论》来表达哀思。

 

1. B 2. A 3. B 4. C 【解析】 1.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B项,辟:找借口。故选B。 2.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题中A项,连词,表承接/连词,如果;B项,介词,表被动;C项,副词,才;D项,连词,来,表目的。故选A。 3.此题考核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考核文中的人物形象的品质,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用排除法作答,此题①为孝顺,④为崔浩语,⑥为魏攀,说眭夸也通,排除这三项可以得到答案,故选B。 4.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A项,文章未说李顺“横行乡里”,也未说“邦国长者也少有不害怕他的”;B项,崔浩推荐眭夸做郎中,不是司徒,更无“鸣不平”之说;D项,眭夸作《知命论》与崔浩被杀无关。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久之,能足音辨人                     奚知其然也

B. 今其智反不能及                       若事之不济,此天也

C. 若属皆为所虏                         不出,火

D.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学也       苟非吾之有,虽一毫而莫取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与斗卮酒   河内凶,移其民于河东

B. 不如而善遇之                         击沛公于坐

C. 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入前为寿 ,寿毕,请以剑舞

D. 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杳不知其所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卒使上官大夫屈原于顷襄王。(《史记·屈原列传》)           短:缺陷

B. 杀人如不能,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举:尽

C. 不违农时,谷不可食也。(《寡人之于国也》)                 胜:尽

D. 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通“擒”),上下肃然。(《张衡传》)   阴:暗中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贪,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廉颇蔺相如列传》)负:依仗

B. 一夫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当:把守

C. 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假:借助

D. 庖月更刀。(《庖丁解牛》)                                  族:众多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曰:“求!无乃尔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B. 君子病无能焉,不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病:担忧

C. 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顾:回头看

D. 王曰:“何?”曰:“盗。”(《齐桓晋文之事》)             坐:犯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