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家山 踏遍中华窥两戒,无双毕竟是家山。(龚自珍)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家山

踏遍中华窥两戒,无双毕竟是家山。(龚自珍)

——题记

①年轻时,我喜欢独自哼唱苏联名歌《喀秋莎》。只要“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 ”溜出嘴边,一种轻纱薄雾般的温馨感,便导引我返回医巫闾山脚下的故乡。其实,故乡影像,在我少年时橙色的梦里并不是很清晰、很确切,一切兰因絮果毕落于苍茫之中,只觉得家就是山,山就是家。只要推开屋舍的后门,闾山清泠泠、水洇洇的翠影,伴着天涯云树,便赫然闪现在眼前。当然最好是在久雨新晴的夏日,或者气爽天高的初秋,大地饱绽着新鲜,充满了泼辣的生机。

②我第一次亲近闾山,恰逢梨花开得正闹的时节。山坡上,原野里,到处泛滥着浩荡的春潮,浮荡起连天的雪浪。我们乘坐马车,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土路,穿行于花林树丛中,像是闯进了茫无际涯的香雪海,又仿佛粉白翠绿的万顷花云浮荡在我们的头顶上。几十年间,这个景象始终定格在我的记忆之窗上,只要闭上眼睛,它便立刻浮现出来,特别是当我听到那首名歌《喀秋莎》的时候。

③盛夏的一天,我同三位文友聚坐在北京地坛的一间小亭子里。一番豪雨过去,松林里的空气格外清鲜、凉爽。大家谈论的话题是退休后到哪里觅个合意的住所。一位说,老家烟台最为理想,碧树隐红楼,一枕清幽,春季繁花簇簇,夏天浓荫翳日,冬日又比较暖和。另一位来自云贵高原,他的首选是春城昆明。在北京闯荡了二十多年的小魏说,他想在地坛附近赁屋小住,风晨月夕,伴着虫吟鸟唱,到地坛信步闲游。他的这种想法马上遭到了质疑,大家都说他是受了史铁生的影响。地坛是史氏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那里几乎灌注了他全部的情感,可别人未必受得住那份苍凉与寂寞。大家谈笑风生,颇有孔门四子“各言尔志”的意趣。当三人把目光转向我时,我说,我要回闾山老家。

④我出生在闾山脚下。父亲望子成龙,希望我有所作为,便给我取了这个名字。六岁进私塾,校歌头两句就是“闾左辽西我校在,钟灵毓秀作英才”。及长,读到《湛然居士文集》,发现元朝宰相耶律楚材在他七百多首的诗作中,忆及闾山的竟有二十来首。原来,耶律楚材生在北京,祖籍却在闾山西麓,那里也是他父亲及两个哥哥的庐墓所在。十几岁时,他曾回到闾山读了几年书。后来辅佐元太祖万里西征,而闾山旧隐仍然时萦梦寐,有诗可证:“闾山旧隐天涯远,梦里思归梦亦难。”回到大都之后,日理万机,但家山依然刻刻在念。他向往着回归退隐:“何时致政闾山去,三径依然松菊寒。”只是,这个愿望始终未能实现,直到五十四岁生命终结之时,他还在宵衣旰食,勤劳王室。这些颇像当年的卧龙先生,他出山辅佐刘备时嘱托自己的弟弟:“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谁知命运之神搬了个道岔,出师未捷身先死,星陨秋风五丈原。生命在卧龙身上停止时,正好也是五十四岁。

⑤早在先秦典籍《周礼》中,即有关于全国名山“五岳五镇”的记载,五镇之一即为东北医巫闾。“医巫闾”系东胡语音译,意为“大山”。闾山在东北“三大名山”中尤负盛誉,风景绝佳,历代文人骚客登临寄兴,抒写情怀,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文。较之于水,山更切近禅关,远于人境,望之辄有潇洒出尘之想。而此间瘦劲的奇松,幽峭的危岩,以及丰富的神话传说,饶有一种清寒入骨的丰神和超然绝俗的意蕴。

⑥闾山自东北逶迤西南,绵延百里。其地为塞外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游牧民族文化同汉族文化交融互汇的结合带。如果说,“整个内蒙古是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舞台”,呼伦贝尔草原“是他们的武库、粮仓和练兵场”, 那么,闾山一线则是他们研习中原文化、接受华风洗礼的大课堂。辽朝以来,此间文风夙盛,耶律倍和他的八世孙耶律楚材先后在闾山佳胜处建立了读书堂,殿宇岿然,书香袅绕,千载以还,旧貌一直保持完好。

⑦闾山内外,碑碣如林,题刻触目可见,仅北镇庙即有五十六座诗文碑,其中,元代的达十二座。过去这一带私塾多,读书人多,藏书家多。现在,文化教育事业仍很发达,学书作画蔚然成风。山里民风淳朴,较少世故,只是由于过分质直、认真,有时不免透出几分呆气。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趣话,有个过路人向一位老者问询:“到大观音阁还得走多长时间?”老者瞪目不答。问路人以为遇见个聋子,便顾自向前走去。不料,刚刚迈出几步,便听老者在后面招呼:“回来,我告诉你,再有一袋烟工夫就到了。”那人怪他开始时何以不说,他说:“当时我不知道你的步子有多大。”逗得问路人噗嗤笑了。

⑧不到闾山,已经十几年了。这次旧游重到,感觉风物依然。在商品大潮滚滚滔滔、无远弗届的今天,山上山下仍是清幽雅静,整洁一新,没有看到其他名山胜境常见的香烟缭绕、市声鼎沸的景象,置身其间,确有一种回归自然、陶然忘机的感觉。东道主嫌游人稀少,希望我能帮助向外宣扬一下。我说,天生丽质少人识,未必就是坏事。假如它也像有些地方那样,仕女如云,摩肩接踵,恐怕这块心灵的憩园也就化为乌有了。

⑨最后应该说明,耶律倍的读书堂,这次我并没有蹑履亲登,因为它高踞于闾山绝顶,实在太险峻了。像这类需要仰头方可逼视的事物,毕竟总觉得离平常心太远,因此,不去攀援也好。

(取材于王充闾的同名散文)

1.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宵衣旰食:忙碌得不穿衣吃饭

B. 搬了个道岔:改变了人生轨迹

C. 无远弗届:广泛地渗透,深入地影响

D. 摩肩接踵:形容人多拥挤

2.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颇有孔门四子‘各言尔志’的意趣”使用了《论语·侍坐》中子路等畅谈理想的典故。

B. “三径依然松菊寒”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中的“三径”,都借指已荒芜的家园。

C. “星陨秋风五丈原”指的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失利,病逝五丈原一事。

D. “骚客”与《岳阳楼记》中“迁客骚人”的“骚人”,均泛指诗人,源自屈原的《离骚》。

3.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喜欢苏联民歌《喀秋莎》中“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这句歌词,因而家乡梨花盛开的情景在记忆中特别清晰。

B. 文章写元朝宰相耶律楚材一生勤于政事、忠心尽职,欲晚年退隐家乡而不得愿,其中寄寓了作者的悲愤之情。

C. 闾山地区文风夙盛,读书人多,诗文碑林立,这与历史上它是游牧民族文化同汉族文化交融相汇的结合带有关。

D. 耶律倍的读书堂位于闾山山顶,殿宇岿然,旧貌完好;但由于山路过于险峻,作者没能登临观览,不免感到遗憾。

4.作者引用诗句“踏遍中华窥两戒,无双毕竟是家山”来表达他对家乡的热爱,作者笔下的家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回答。

5.有人认为,文章第③段删去更好。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6.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请赏析下列加点的词语和画线的语句。

①大地饱绽着新鲜,充满了泼辣的生机。

碧树隐红楼,一枕清幽

 

1. A 2. B 3. C 4. 要点:风景幽美,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文风浓厚(文教发达),民风淳朴 5. 同意。第②段详细描写了家乡梨花盛开的情景,让读者深临其境,第④段开始深情回忆闾山风物,两段内容联系紧密;中间插入第③段几位文友讨论退休后住所选择的话题,内容显得庞杂,文脉不够畅通。 不同意。第③段写作者和几位文友讨论退休后住所的选择,三位文友不约而同选择自己老家,并质疑想住在地坛附近的小魏,说明人们心中都有故土情结;这段内容具有丰富意蕴、深化主旨的作用。 6. ①“泼辣”一词本形容人的性格,这里用来突出大自然蓬勃的生机,更加形象生动。 ②上句写红楼隐于碧树之间,色彩明丽,环境清幽;下句中“枕”字形象写出身处清幽环境中的人心凝形释、物我融一的状态。语言典雅,意境优美。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需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是哪些词语,然后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做出判断。A项,文中说的是“直到五十四岁生命终结之时,他还在宵衣旰食,勤劳王室”,这里的“他”指的是元朝宰相耶律楚材,显然把“宵衣旰食”解释成“忙碌得不穿衣吃饭”是错误的,正确的解释应为“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政务忙碌”。故此题答案为A项。 2.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都借指已荒芜的家园”不正确;《归去来兮辞》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三径” 指家园,或喻归隐,“三径就荒”表示离开家乡不想故乡都已荒芜,有种感叹物是人非的情绪。而文中说的是“他向往着回归退隐:‘何时致政闾山去,三径依然松菊寒’”,“依然”说明还是老样子,与《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意思不一样。故此题答案为B项。 3.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散文阅读理解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A项,“因而家乡梨花盛开的情景在记忆中特别清晰”不正确,因果关系不当;文中第二段说的是“几十年间,这个景象始终定格在我的记忆之窗上,只要闭上眼睛,它便立刻浮现出来,特别是当我听到那首名歌《喀秋莎》的时候”,可见是正因为作者不能忘怀家乡的梨花,所以在听到“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这句歌词时,记忆里才会浮现家乡梨花盛开的景象。B项,“其中寄寓了作者的悲愤之情”不正确,应是借助耶律楚材来表达自己对闾山的情感之深。D项,“不免感到遗憾”不正确。文中最后说的是“最后应该说明,耶律倍的读书堂,这次我并没有蹑履亲登,因为它高踞于闾山绝顶,实在太险峻了。像这类需要仰头方可逼视的事物,毕竟总觉得离平常心太远,因此,不去攀援也好”,可见作者并没有感到遗憾。故此题答案为C项。 4.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然后通读全文,找到信息区间,再筛选概括。本题题干要求答出“作者笔下的家乡有哪些特点”,首先应到文中找出作者描写家乡的句子,然后进行归纳概括。如有现成的词语,可以直接摘抄。文章前三段描写了家乡的景色,“闾山清泠泠、水洇洇的翠影,伴着天涯云树”,“原野里,到处泛滥着浩荡的春潮,浮荡起连天的雪浪”等句子,展现出家乡风景优美;第四、五两段写了与家乡有关的历史典故,可以看出闾山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第四段写父亲给我所取名字,第七段写了写了这里的文化教育事业很发达,“山里民风淳朴,较少世故”,可以看出此地文风浓厚,民风淳朴。 5.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然后表明态度,再结合文本或现实进行分析。本题题干要求考生探究的问题是文章第③段能否删去,考生可答“能删去”,也可答“不能删去”,无论选择哪一种观点,都要先表明态度,然后概括第③段所写的内容,再分析上下文的内容,看这一段内容与上下文的关系,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第③段写作者和几位文友讨论退休后住所的选择,四个人中有三位不约而同选择自己老家,并质疑想住在地坛附近的小魏。联系上下文来看,第②段写了家乡梨花盛开的情景,第④段回忆闾山风物。如考生答“能删”第③段,可以分析第②段和第④段之间的关系密切,指出第③段与上下文不衔接,使文章内容庞杂。如答“不可删”,则可以分析第③段的内容及对表达主题的作用。注意言之成理。 6.试题分析:此题考核鉴赏作品语言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所考查的句子或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从手法、内容、语言特点等角度进行分析。第①题考查对词语的鉴赏能力,“泼辣”,本是表现人物性格的词语,这里用来写在自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当作人来写,其好处是写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第②考查对句子的鉴赏能力,从用词来看,“碧”“红”是表示颜色的词语,可以从色彩角度分析;“枕”是动词,可以从动词的表达效果来分析。整体来看,画线句子只用了九个字就营造了优美的意境,突出了环境清幽的特点,语言典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中国文人不管是生于盛世还是乱世,也不管是高居朝堂还是远处乡野,总有一脉相承的政治理想和追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听取邹忌建议,昭告天下①“______________,受上赏”,鼓励人们关心国事;《出师表》中诸葛亮致力于②“______________还于旧都”,以报先帝,忠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质问秦统治者③“_____________?”批判其贪婪与挥霍;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说④“____________ ,太守也”,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情怀和自我肯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秋雨叹三首(其二)

杜甫

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城中斗米换衾裯,相许宁论两相值?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紧扣题目,写秋风秋雨,连绵不断,天地之间,乌云笼罩。

B. “浊泾”一句写秋雨之大,已经见不到“泾渭分明”的景象了。

C. “黍穗黑”是说因为长时间下雨,黍穗受到雨水浸泡已经糜烂。

D. “斗米换衾裯”写城中百姓很高兴,终能以斗米换昂贵的衣物。

2.“去马来牛不复辨”一句化用了《庄子•秋水》中的“两涘渚涯之间,不辨牛马”。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唐•李商隐

B.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唐•杜牧

C. 倚杖岩头秋独望,稀疏烟垄是人间。《北山岩》宋•郑樵

D.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日暮倚杖水边》金•王寂

3.《秋雨叹》与《春夜喜雨》都是杜甫写雨的名作,请分别概括两首诗的思想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诸君简画记

毛先舒

杭之中,稍东曰丰乐桥,桥稍东曰古橘园,故宋之橘苑也。苑废久,种橘已尽,惟有古银杏两株,盘轮扶疏,疑为宋故物云。

园有主诸君君简。君简少好画。又学篆刻,喜何震、陈琮刀镌,时时见古法。然不甚自爱,独深爱画。尝自称先君子博学游艺,尤喜翰墨。与华亭董宗伯其昌、赵文学左为密交。自其为童子时旁侍,观两公用笔墨,挥写入妙。苍秀淡沲,董称最工;空濛潇瑟,赵为之冠。两公分间,互相放写,终不能自掩真也。君简既好画,日取两公画及诸家所作玩之,久而融然,化裁臻微。予间问君简:“子此画法谁氏?”君简笑曰:“吾且忘吾手,安知谁法?”予闻而憆然,不复知所问矣。大体得法于古人,不必以甚似为工。萧远疏逸,绝蹊径矣。

君简先世多显官。尊君伯茂公,豪贤多资。至君简而日贫。君简不知贫,惟日弄笔墨自娱。客索画,君简即与画,然持钱来者甚少;君简亦耻役手为金钱。或持钱赠君简,君简便受之。午无烟,君简得钱即酤酒,坐待所与密者过,引壶斟酌,醉而后已。君简交不滥不黩,游好三四人,周旋久,义亦弥笃。室处委巷,起居于于尔

夫君简身不习宦,非逃者也;画不为售,非艺者也;交不干上,非为名者也。吾于君简,不知所以名之。虽然,岂其无得于中而能若是与?岁既暮,银杏叶方落矣,不知近客来亦多钱否?吾当过与君简坐枯树而饮。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然不甚自爱                  贵:看重

B. 索画,君简即与画          过:经过

C. 无烟,君简得钱即酤酒      突:烟囱

D. 不知近客来亦多钱否          遗:赠送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园有主诸君君简            窃大王不取也

B. 终不能自掩真也            孰能讥之乎

C. 周旋久,义亦弥笃            苍苍,其正色邪

D. 吾当过与君简坐枯树饮       吾尝终日思矣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观两公用笔墨,挥写入妙

观看两位先生作画,挥笔创作达到了神妙境界

B. 尊君伯茂公,豪贤多资

君简的父亲伯茂公,有很多豪贤资助他

C. 室处委巷,起居于于尔

君简的家在陋巷中,他却生活得悠然自得

D. 夫君简身不习宦,非逃者也

君简不学习做官的本领,但也不是避世者

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君简亦耻役手为金钱。

②吾于君简,不知所以名之。

5.文章第二段写了诸君简学画的过程,请用三个四字词语依次加以概括。

6.下面两句话分别反映了诸君简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请选择其中一句,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①君简不知贫,惟日弄笔墨自娱。

②吾且忘吾手,安知谁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卫星导航技术是指利用一组导航卫星,对地面、海洋和空间用户进行导航定位的技术,在军事、民用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俄罗斯、欧洲相继建立和发展了自己的定位导航系统。

“GPS”是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和应用的新一代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由美国国防部控制,可提供军民两种服务。军码定位精度10米,仅供美军及盟友使用;民码定位精度20米左右,平时向全球开放, 战时能实施局部关闭。随着接收机的不断改进,GPS测量已趋于“傻瓜化”。在观测中测量员只需安置仪器,连接电缆线,量取天线高,监视仪器的工作状态,而其它观测工作,如卫星的捕获,跟踪观测和记录等均由仪器自动完成。结束测量时,仅需关闭电源,收好接收机,便完成了野外数据采集任务。如果在一个测站上需作长时间的连续观测,还可以通过数据通讯方式,将所采集的数据传送到数据处理中心,实现全自动化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另外,接收机体积也越来越小,重量也越来越轻,极大地降低了测量工作者的劳动强度。目前,该系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卫星导航系统,在实际应用和产业化上处于国际垄断地位。各国可以使用GPS的硬件,成本中都包含GPS专利费用,这对于用户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格洛纳斯”是俄罗斯的定位导航系统,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研发,由俄罗斯军方控制,可提供军民两种导航定位服务,民码精度50米左右,军码精度与GPS相当。

欧洲“伽利略”系统是为了摆脱对美国GPS系统的依赖,于1999年合作启动的项目,是欧盟15个国家参与建设的民用商业系统。系统可以提供三种类型服务:面向市场的免费服务,定位精度12-15米;商业服务,定位精度5-10米;公众服务,定位精度4-6米。其中后两种服务是受控和收费服务。伽利略系统空间段由30颗卫星组成,卫星上装有导航和搜救载荷,可以满足航空管理、道路交通管理等与人身安全紧密相关的应用要求。

三种导航系统都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但又各有千秋。它们的互补和相互制约有利于用户进行选择,也使导航系统能够快速健康发展。

(取材于《GPS发展史》)

材料二

我国一直努力探索和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系统,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制订了自主研制建设“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三步走”规划:第一步是试验阶段,即用少量卫星利用地球同步静止轨道来完成试验任务(即“北斗一号”);第二步是到2012年,建成覆盖亚太区域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即“北斗二号”);第三步是到2020年,建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但实现了关键器部件、用户设备全面国产化,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重大工程自主可控发展之路,而且走出国门,加入国际民航、国际海事、3GPP移动通信三大国际组织,加速融入世界。

“北斗一号”是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为用户提供快速定位、简短数字报文通信和授时服务的一种全天候、区域性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具有投资小、用户设备简单、能实现一定区域的导航定位、通讯等多用途的特点。尤其是短报文通信服务,完全是中国的原创功能。它能在没有移动、电信服务商的地区,通过卫星传出短消息。许多中国渔船凭借这种服务极大地增强了安全保障。2008年汶川地震中,性能稳定的“北斗一号”一度成为灾区唯一的对外联络手段。

虽然就整体性能来说,“北斗一号”和美国GPS相比,在覆盖范围、定位精度等方面还有明显差距,但是“北斗一号”系统的成功研制仍然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是我国独立自主建立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解决了我国没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问题。

以“北斗一号”为基础,我国从2007年开始正式建设“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二号”)。经过不懈努力,到2015年3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开始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保驾护航,服务全球用户。2015年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中,北斗定位测量技术更是大显身手,在太空帮助阅兵指挥运筹帷幄,确保阅兵仪式顺利进行。到2020年,”北斗”将完成35颗卫星覆盖任务,在全球定位服务领域的优势将充分发挥出来,其服务水平将不低于GPS。

“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研发和应用,进一步说明我国航天科技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有了三十多年的技术储备,展望未来,中国航天人对在新一轮的科技大潮中抢占制高点、引领世界、服务全球充满信心。

(取材于《中国版GPS发展历程揭秘》)

材料三

“北斗+”是北斗应用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增强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发展和创新提供广阔的智能平台。通俗来说,“北斗+”就是。

“北斗+”已经改造及影响了多个行业,当前大众耳熟能详的智能交通、精准农业、智慧旅游、民生关爱、智能驾考等都是“北斗+”的杰作。

例如,精准农业(即“北斗+农业”)就是一种现代化农业理念下的综合系统,由北斗卫星导航、农田信息采集、遥感监测、智能化农机具、网络化管理等系统组成,对实现农业低耗、高效、优质、安全的目标起了极大的作用。

又如,现阶段社会老龄化严重,老人的安全位置信息、紧急救护与救援等综合服务需求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庭的重视,急需得到解决。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是父母最关心的问题,但由于家长工作繁忙,便出现了监护真空,儿童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校园是突出的人群密集活动区,传统的一对多的学校管理模式,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安全需求。因此,如何解决学生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学校以至社会的高度重视。利用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当老人或儿童外出时,携带追踪型的终端,通过位置服务平台的多通信链路(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将自身的位置信息发送至家人的终端设备中,使家人能够实时掌握老人儿童的位置;遇到突发状况,老人儿童可以通过终端上的报警设置发送报警信息,向位置服务中心寻求帮助,中心即时通知其亲属,以便采取最有效的救援措施。

卫星导航领域的每一个进步过程,都是导航与传统行业的结合过程。目前,“北斗”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融合发展已经逐渐成为趋势,这种进步将持续推动社会发展,深刻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社会价值。

(取材于“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对“傻瓜化”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安装方法简便

B. 自动化程度高

C. 数据处理迅速

D. 体积小重量轻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伽利略”系统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只提供民用服务

B. 定位精度高

C. 有部分收费要求

D. 安全性强

3.根据“材料二”中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介绍,在北京举行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中,下列表现不属于“北斗”之功的是

A. 军乐队演奏连贯精准,不错一音    B. 各国嘉宾车辆准时抵达指定位置

C. 装备方队等速,时间误差极小    D. 空中梯队交叉飞行米秒不差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同于其它导航系统的服务功能是

A. 定位    B. 导航    C. 短报文通信    D. 授时

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全球四种卫星导航系统的解说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GPS”系统免费向全球提供军民两种服务,技术最先进。

B. 因民码精度低,“格洛纳斯”系统主要为军方提供服务。

C. “伽利略”系统只提供给参与建设的15个国家使用。

D. “北斗”系统可以使用户知道并且报告自己的位置。

6.根据“材料三”,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语句,解释“北斗+”的含义。

7.下列对三则材料中成语加点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各有千秋       千秋:长处

B. 大显身手       身手:本领

C. 帷幄       筹:计策

D. 耳熟能       详:清楚

8.我国建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哪些重大意义?请根据以上三个材料回答。

 

查看答案

《三国演义》中,刘备为吕布所败,前往许都投靠曹操。曹操是怎么对待刘备的?这反映了曹操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