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对联有关要求的一项是 A. 上联:凤凰枝上花如锦 下联:松菊堂...

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对联有关要求的一项是

A. 上联:凤凰枝上花如锦              下联:松菊堂中人比年

B. 上联:步新潮,须骑骏马驰千里      下联:兴伟业,应唤春风惠万家

C. 上联:戌岁兆丰万事顺              下联:狗年祝福五谷香

D. 上联:件件随心饥有佳肴醉有酒      下联:般般合意冷添汽水热添茶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对联要求的把握的能力。对联的要求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选项C,上联的“兆丰万事顺”与下联的“祝福五谷香”均不连贯。上联的“兆丰”与下联“祝福”词性不对应,上联的“顺”与下联的“香”词性不对应,故答案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南方都市报记者吴斌就国家去年追回7.3亿元被虚报冒领、挤占挪用的扶贫资金提问,成为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第三个获得提问机会的记者。

B. 随着冷空气南下,冷暖空气交汇,南方雨势将增强,广西、广东等地明日或出现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甚至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C. 我国代表团与美国政府进行了坦诚的、建设性的交流,表示不打贸易战,而是会进一步沟通和深入谈判,促进双边合作。

D. 中国是盛产美食的国度,在全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吃得清新脱俗,有趣,甚至健康。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紫芝妹妹嘴上功夫虽然厉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人。

②你不要只记得春节、中秋、重阳节等四时八节去看望父母,而应该常回家看看。

③我们有铁的证据证明这是毁谤诬蔑,他们徒然心劳日拙,并不能达到他们的目的。

④在文字学方面,父亲可谓学术泰斗,我们期盼他雏凤清声,以有助于我们的成长。

⑤那天傍晚发生的现在回想起还心惊肉跳的事情,使他的精神受到了极大的刺激。

⑥为欣赏省剧团的精彩表演,村民把操场挤得满满当当,甚至有人只能爬上围墙作壁上观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④⑤⑥

 

查看答案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诗经·氓》里男主人公对婚事进行占卜的结果是“______”,随后主人公提出“____________ ”以完成婚事。

(2)《春望》中诗人通过刻画自己形象,表达忧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一剪梅  宿龙游朱氏楼

(宋)蒋捷

小巧楼台眼界宽。朝卷帘看,暮卷帘看。故乡一望一心酸,云又迷漫,水又迷漫。

天不教人客梦安。昨夜春寒,今夜春寒。梨花月底两眉攒,敲遍阑干,拍遍阑干。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上阕点明登临,楼台虽小,视野却开阔,词人登楼眺望,内心酸楚忧愁之感油然而生。

B. 词中“卷帘看”这一动作不断重复,形成复沓之势,表明词人想急切望到故乡,以解思念之渴。

C. 作者创设独特的时空情境,“宽”对应“小”,拉开视野的宽度,“暮”呼应“朝”,拓展时间的长度。

D. 下阙写春天寒气袭人,让人难以安歇,词人不堪忍受春寒,故站在月下面对洁白的梨花双眉紧蹙。

E. 词中重复展现敲打栏杆这一细节,一“敲”一“拍”,一遍一遍,突出其愁之浓,其情之切。

2.词中“敲遍阑干,拍遍阑干”和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两者有何异同?请从情感表达与手法运用方面加以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蕃乃谢焉。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若臣言有貳,甘受显戮”。吏不能诘。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滂后事释,遂还乡里。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得其所矣。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有删改)

(注)①龙舒君:范滂之父范显,曾为龙舒侯相,时已故。②李、杜:指当时的贤臣李膺、杜密。

1.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B.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C.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D.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廉,是汉代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任职的“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人。

B. 掾属,辅佐三公、郡县主官治政的官吏,其人员由主官自选,不由朝廷任命。

C. 传舍,旧时官府的一部分,是古代高级官员在办公之余,休息住宿的处所。

D. 印绶,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于身。也借指官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范滂嫉恶如仇,刚正不阿。弹劾刺史、二千石权豪共二十余人,受到尚书的责备与怀疑,但范滂表示如存私心,检举失实,甘愿受死。

B. 范滂反对宦官,遭受陷害。党锢之祸再起,朝廷下诏缉捕他。吴导伏床哭泣,欲弃官与他出逃,范滂不肯连累别人,自己投案死于狱中。

C. 范滂做事公正,立场坚定。外甥李颂为同乡人所不齿,范滂在任命他做小官的问题上坚决不通融,即便是举荐他的宗资也无可奈何。

D. 范滂慷慨赴难,重情孝母。他决定以死平息灾祸,但也难以割舍母亲的恩情;他的母亲深明大义,理解他的选择,母子离别的事迹令时人感动流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

(2)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