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紫芝妹妹嘴上功夫虽然厉害,好在心...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紫芝妹妹嘴上功夫虽然厉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人。

②你不要只记得春节、中秋、重阳节等四时八节去看望父母,而应该常回家看看。

③我们有铁的证据证明这是毁谤诬蔑,他们徒然心劳日拙,并不能达到他们的目的。

④在文字学方面,父亲可谓学术泰斗,我们期盼他雏凤清声,以有助于我们的成长。

⑤那天傍晚发生的现在回想起还心惊肉跳的事情,使他的精神受到了极大的刺激。

⑥为欣赏省剧团的精彩表演,村民把操场挤得满满当当,甚至有人只能爬上围墙作壁上观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④⑤⑥

 

C 【解析】 试题分析:①心口如一: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一样,形容诚实直爽。此处使用正确。②四时八节:泛指一年四季中各节气。此处望文生义。③心劳日拙:现多指做坏事的人,虽然使尽坏心眼,到头来不但捞不到好处,处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使用正确。④雏凤清声:比喻后代子孙更有才华。对对象不当,使用错误。⑤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使用正确。⑥作壁上观: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不合语境。故答案应为C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诗经·氓》里男主人公对婚事进行占卜的结果是“______”,随后主人公提出“____________ ”以完成婚事。

(2)《春望》中诗人通过刻画自己形象,表达忧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一剪梅  宿龙游朱氏楼

(宋)蒋捷

小巧楼台眼界宽。朝卷帘看,暮卷帘看。故乡一望一心酸,云又迷漫,水又迷漫。

天不教人客梦安。昨夜春寒,今夜春寒。梨花月底两眉攒,敲遍阑干,拍遍阑干。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上阕点明登临,楼台虽小,视野却开阔,词人登楼眺望,内心酸楚忧愁之感油然而生。

B. 词中“卷帘看”这一动作不断重复,形成复沓之势,表明词人想急切望到故乡,以解思念之渴。

C. 作者创设独特的时空情境,“宽”对应“小”,拉开视野的宽度,“暮”呼应“朝”,拓展时间的长度。

D. 下阙写春天寒气袭人,让人难以安歇,词人不堪忍受春寒,故站在月下面对洁白的梨花双眉紧蹙。

E. 词中重复展现敲打栏杆这一细节,一“敲”一“拍”,一遍一遍,突出其愁之浓,其情之切。

2.词中“敲遍阑干,拍遍阑干”和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两者有何异同?请从情感表达与手法运用方面加以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蕃乃谢焉。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若臣言有貳,甘受显戮”。吏不能诘。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滂后事释,遂还乡里。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得其所矣。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有删改)

(注)①龙舒君:范滂之父范显,曾为龙舒侯相,时已故。②李、杜:指当时的贤臣李膺、杜密。

1.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B.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C.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D.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廉,是汉代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任职的“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人。

B. 掾属,辅佐三公、郡县主官治政的官吏,其人员由主官自选,不由朝廷任命。

C. 传舍,旧时官府的一部分,是古代高级官员在办公之余,休息住宿的处所。

D. 印绶,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于身。也借指官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范滂嫉恶如仇,刚正不阿。弹劾刺史、二千石权豪共二十余人,受到尚书的责备与怀疑,但范滂表示如存私心,检举失实,甘愿受死。

B. 范滂反对宦官,遭受陷害。党锢之祸再起,朝廷下诏缉捕他。吴导伏床哭泣,欲弃官与他出逃,范滂不肯连累别人,自己投案死于狱中。

C. 范滂做事公正,立场坚定。外甥李颂为同乡人所不齿,范滂在任命他做小官的问题上坚决不通融,即便是举荐他的宗资也无可奈何。

D. 范滂慷慨赴难,重情孝母。他决定以死平息灾祸,但也难以割舍母亲的恩情;他的母亲深明大义,理解他的选择,母子离别的事迹令时人感动流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

(2)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7年中国哪座城市的人最幸福?《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7-2018)》2月5日在北京发布。记者了解到,在2017年“中国最具幸福感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大数据调查中,武汉、西宁、南昌、呼和浩特、长沙、天津、福州、杭州、南京、海口成为“中国十大幸福城市”,调查结果将于3月全国两会期间在央视财经频道播出。

“城市幸福感”是指市民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定感、满足感,以及外界人群的向往度、赞誉度。南昌成为一座具有幸福感的城市有哪些“幸福密码”?回眸过去一年,记忆储存着太多的精彩。2017年,对南昌而言是极不寻常的一年,一股股暖流淌过我们心间,一件件民生实事掷地有声,市民与城市同呼吸共命运。从《建军大业》全国震撼上映到火中奋不顾身救人的许诺,从龙王庙立交拆除的“南昌速度”惊艳世界到“天下英雄城”的形象登上东京银座和纽约时代广场,从实现三分钟过江的红谷隧道到八一广场10万市民高呼“祖国万岁”,从承载C919试飞的瑶湖机场建设完成到多位市民荣登“中国好人榜”……在这座充满动感的都市里,细细品味她的发展,我们都会发现,南昌的形象更好了,气质更佳了。

我们也可以用数据见证一个城市的发展:南昌产业发展有规模、上档次,千亿产业园招大引强纷纷发力;2017年南昌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37492 元、16298元,“钱袋子”稳定增长且有质量,带给老百姓稳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南昌新闻网·2017年“中国十大幸福城市”出炉南昌荣膺探花》)

材料二:

拥有幸福的生活,是自古以来大多数人的理想。但幸福的感觉稍纵即逝,无数人追寻,却往往不得其法。幸福是什么?什么因素在影响着中国人的幸福生活?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联合中国邮政,深入中国最微小的经济细胞——普通家庭,用十万张明信片问卷,勾画去往幸福世界的地图!

(摘编自《央视财经:“幸福生活”哪里找?这里将给你最美的答案》)

材料三:

“幸福悖论”,指幸福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不一致问题,也即通常所说的更多财富没有带来更大幸福。“幸福悖论”问题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理论根源和切实的经验依据。传统的经济学认为,增加财富是增加幸福的主要方式。首先,财富的增加使人们有可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购买消费的物品;其次,更多的财富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的权力,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消费或不消费某些商品,因此,更多的财富会带来更大的幸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金钱和财富成为幸福的代名词。一般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幸福感应该增强,特别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很高,人们收入较少,处于贫穷阶段时,收入的增加、财富的增长无疑是人们幸福生活的重要影响因子。但是,物质丰裕并不是幸福的充分条件,人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活得有意义和价值。幸福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后,精神上的追求就显得愈益迫切。如果人们依然把物质财富的增长与积累作为生活的唯一目标,人类的精神和道德发展自然就被放逐而沦亡。有学者认为,“当今社会虽然变富了,可是没有更快乐,就是因为许多人不懂得人生真谛,正在做钱的奴隶而变得痛苦。把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锁定在物质财富的增加上,其实就是把钱当作唯一的目标,无疑起了不好的作用”。

 (摘编自《求实:“幸福悖论”的道德反思》)

材料四 :

据《日本新华侨报》报道,荷兰伊拉斯谟大学曾对A国国民的幸福感进行了3次调查,其中,1990年国民幸福指数6.64,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却下降到6.60。到了2009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公布的幸福调查显示,A国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也容易理解,因为幸福感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是个人感觉的一种表达。

从个人因素来说,一个人的幸福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如心理因素、健康因素、地位因素、家庭因素等的影响,即使是在同样的物质条件下,人们的幸福表达也会不同。此次调查中,女性比男性幸福比例高,老年人比青年人幸福比例高。如7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中无人认为自己“不幸福”。这就说明,女性和老年人因为期望值低等原因容易对现实产生满足感。正所谓,知足常乐。

从社会因素来说,社会政策和公共政策同样会影响到人们的幸福感。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在同样的收入水平和其他条件下,生活在公共治理水平高的社区的人们会感到更幸福。同样,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会影响到普通百姓的幸福感,正如一些跨国研究所显示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生活在腐败指数较高的国家的居民,其幸福指数也就越低。此外,此次调查中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合理已成影响幸福的重要因素,也说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公平正义与否,也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幸福感。

(摘编自王廷连《民众的“幸福感”从哪里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B. B    C. C    D.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 南昌以中部省会城市之一的身份荣膺“2017年度中国十大幸福城市”美誉,说明外界人群对其的赞誉度足以与其他九个城市匹敌。

B. 由图一可以看出,教育程度对生活幸福的影响占比,三线城市要高于一、二线城市,这反映出不同城市市民对教育的关注度不尽相同。

C. 由图一可以看出,在三类城市中,生态环境对生活幸福的影响占比都不高,足见国人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视不够。

D. 据材料三可知,“幸福悖论”问题的出现促使人们反思自身,启示人们注重精神和道德发展,并帮助人们逐渐思考人生的真谛。

E. 材料四中荷兰和美国的大学研究机构对A国国民幸福感调查结果显示,A国人的幸福感在持续下降,是因为他们的调查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3.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简要分析应该从哪些方面增强幸福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荷花图

刘刈

陶章甫正待离开,只听“吱扭”一声门开了,但见门口站着位清瘦男子,面貌奇古,酡颜满面,微睁二目,恰似陈老莲画中人一般。

“在下陶章甫,慕名拜会!”

男子错愕不已,望着陶章甫脸色木然。

陶章甫笑道:“就让我这么站着吗?”

二人在阴暗狭小的东屋落座,陶章甫四下打量壁上字画,暗自道:果然高手!

没等陶章甫开口,男子涨红脸,高门大嗓地说道:“不错,就是我韩闻轩冒仿了您的画!”

二人不再说话。少顷,陶章甫打破沉默:“我在琉璃厂买了韩兄一幅荷花图,笔笔化刚为柔,功力已入化境!虽署着我的名字,画却丝毫不逊于我啊!”

原来,陶章甫在四宝斋看见一幅钤着自己印章的荷花图,越看越喜欢,却想不起自己何时画的,观看良久发现一处破绽——画上闲章他已不用,仿冒无疑。不过,他还是由衷佩服这个造假者。翌日,顺藤摸瓜,找到韩宅。

韩闻轩再次涨红脸:“先生言重。冒先生大名也是生活所迫,还望恕罪!”

陶章甫指着四壁:“韩兄画技如此高超,为何要去模仿别人?”

韩闻轩苦笑:“一言难尽呐!”

话说从头,这韩闻轩书画无师自通,年轻气盛到北京寻发展,但想在京城书画界有所作为谈何容易。为了生存,韩闻轩给人画插画、画海报,收入微薄,遭了不少白眼,心中郁闷无从宣泄,渐渐养成酗酒的毛病,蹉跎多年,不名一文。父母相继离世,妻子受人欺负,儿子体弱多病,韩闻轩赚钱养家的想法越发迫切。最终,他找到当初让他不齿的画贩子,以冒仿名人字画糊口。

陶章甫一声长叹。他拿出几张银票:“此来想订几幅韩兄的画,不知意下如何?”

“先生取笑!银票还请快快收起,否则就是打我的脸啊!”

陶章甫思量片刻,收起银票:“也好,君子之交淡如水。”

二人重新落座,相谈甚欢,竟有相见恨晚之感。此后,常在一块切磋书画,渐成莫逆。

“关于绘画,想对陶兄进一直言。”

韩兄但说无妨。”

“吾兄之画,苍浑秀润,笔法精湛娴熟,只是绘画至境画气不画形,先生这一段时期气局稍显局促。”

“韩兄一语中的!”陶章甫深知自己疲于应付客户,画艺停滞不前,这番话可谓真知灼见,肺腑之言。

陶章甫话题一转:“韩兄是怎么把画仿得如此真假难辨的?”

“唉,陶兄权当笑话听了:造假手段千奇百怪,第一种是以真迹为底本,真刀真枪拼实力。但每人画功不同,有人虽在构图、着墨类似,往往有形无神,稍加甄别,真假昭然若揭!”

“韩兄最擅此类啊。”

韩闻轩不好意思地摆摆手。

“第二种是换颜术,对照真迹改动增减,假画面目一新,很容易糊弄人。”

陶章甫点了点头:“颠倒是非、混淆视听反而更好欺世骗财。”

“这第三种是用印章骗人,利用人们崇拜名家的弱点……”

陶章甫瞠目结舌:“韩兄真是给我上了一课!”

此后,陶章甫越发认可韩闻轩的画艺为人,每有书画雅集也叫上韩闻轩,尽己所能鼎力帮助。韩闻轩心怀感激,振作起来,不再酗酒。

陶章甫给韩闻轩引荐了一个南洋烟草商人年启庚,年启庚很爽快,当下表示会出一大笔钱收购韩闻轩的画。韩闻轩喜出望外,把自己关在房里没日没夜地画。很快作品完成了,他请陶章甫来家里赏画,陶章甫看了也很兴奋、满意。

交画的日子到了,韩文轩这天穿戴整齐,庭院打扫得一尘不染。晌午,一个人提着个鼓鼓囊囊的包走进庭院:“我是年老板的秘书。”

“哦,是……画已备好,请您过目。”

“不必,画我们不要了!订金不需退,这是违约金,你拿着吧。”说罢,从包里掏出个纸袋。

韩闻轩一时张口结舌。

“我们老板说了,诚信是立身之本!既然当初他答应订你的画,我们就会按合同办事。年老板听说了你韩先生做过的一些事,虽说他大人大量,但我们老板向来不与苟且造假之徒有瓜葛。画如其人,自然也就不必收藏这些画了。”

见对方不接钱,他便放在画案上,转身就走:“韩先生好自为之!”

韩闻轩低下头,含着泪,紧咬牙关,直奔内房,取了酒壶,推门而去。第二天醉醺醺地回来,额头上还渗着血。他走进房内,把那幅荷花图撕个粉碎。此后,把自己关在屋内,不见任何人。

这两天陶章甫心神不宁,夜里梦到韩闻轩邀自己喝酒,伸手准备接过酒杯,韩闻轩却化作一缕青烟不见了。

翌日天明,陶章甫匆匆赶到韩家,只见韩妻泪眼婆娑地跪在灵前。陶章甫大惊,跌坐在地,痛哭失声。

韩妻拿出一张荷花图,乃是韩闻轩死前所绘。陶章甫凝视良久,悲叹道:“这幅荷花自成一家,无论茎秆花叶全以中锋行之,提得起,放得下,真是豪情满怀,书生本色,远超过我的啊!”

之后,有人多方求购韩闻轩的画作,但存世甚少。陶章甫提及此事,总是为之怅然。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描写韩闻轩外貌,虽寥寥数笔,却形神兼备,勾画出人物清高孤傲、洒脱不羁的形象特点,同时又暗示了人物酗酒的生活习惯。

B. 陶章甫拿出银票向韩闻轩订画,思量片刻后又收回,细微的动作传达出陶章甫对韩闻轩微妙的试探,看他是否真是一个逐利之徒。

C. 韩闻轩对画艺与造假的分析,让陶章甫感到“上了一课”,陶章甫由此意识到,很多人对他的追捧只是崇拜名家,不辨真伪优劣。

D. 小说善于利用细节展示人物心理,“低下头,含着泪,紧咬牙关”“额头上还渗着血”表现出韩闻轩内心羞愤、痛悔、委屈的复杂心理。

2.小说题为“荷花图”,这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3.同样欣赏荷花的品格,但陶章甫与年启庚对待韩闻轩的态度却迥然不同。请谈谈你的理解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