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7年中国哪座城市的人最幸福?《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7年中国哪座城市的人最幸福?《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7-2018)》2月5日在北京发布。记者了解到,在2017年“中国最具幸福感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大数据调查中,武汉、西宁、南昌、呼和浩特、长沙、天津、福州、杭州、南京、海口成为“中国十大幸福城市”,调查结果将于3月全国两会期间在央视财经频道播出。

“城市幸福感”是指市民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定感、满足感,以及外界人群的向往度、赞誉度。南昌成为一座具有幸福感的城市有哪些“幸福密码”?回眸过去一年,记忆储存着太多的精彩。2017年,对南昌而言是极不寻常的一年,一股股暖流淌过我们心间,一件件民生实事掷地有声,市民与城市同呼吸共命运。从《建军大业》全国震撼上映到火中奋不顾身救人的许诺,从龙王庙立交拆除的“南昌速度”惊艳世界到“天下英雄城”的形象登上东京银座和纽约时代广场,从实现三分钟过江的红谷隧道到八一广场10万市民高呼“祖国万岁”,从承载C919试飞的瑶湖机场建设完成到多位市民荣登“中国好人榜”……在这座充满动感的都市里,细细品味她的发展,我们都会发现,南昌的形象更好了,气质更佳了。

我们也可以用数据见证一个城市的发展:南昌产业发展有规模、上档次,千亿产业园招大引强纷纷发力;2017年南昌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37492 元、16298元,“钱袋子”稳定增长且有质量,带给老百姓稳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南昌新闻网·2017年“中国十大幸福城市”出炉南昌荣膺探花》)

材料二:

拥有幸福的生活,是自古以来大多数人的理想。但幸福的感觉稍纵即逝,无数人追寻,却往往不得其法。幸福是什么?什么因素在影响着中国人的幸福生活?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联合中国邮政,深入中国最微小的经济细胞——普通家庭,用十万张明信片问卷,勾画去往幸福世界的地图!

(摘编自《央视财经:“幸福生活”哪里找?这里将给你最美的答案》)

材料三:

“幸福悖论”,指幸福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不一致问题,也即通常所说的更多财富没有带来更大幸福。“幸福悖论”问题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理论根源和切实的经验依据。传统的经济学认为,增加财富是增加幸福的主要方式。首先,财富的增加使人们有可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购买消费的物品;其次,更多的财富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的权力,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消费或不消费某些商品,因此,更多的财富会带来更大的幸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金钱和财富成为幸福的代名词。一般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幸福感应该增强,特别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很高,人们收入较少,处于贫穷阶段时,收入的增加、财富的增长无疑是人们幸福生活的重要影响因子。但是,物质丰裕并不是幸福的充分条件,人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活得有意义和价值。幸福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后,精神上的追求就显得愈益迫切。如果人们依然把物质财富的增长与积累作为生活的唯一目标,人类的精神和道德发展自然就被放逐而沦亡。有学者认为,“当今社会虽然变富了,可是没有更快乐,就是因为许多人不懂得人生真谛,正在做钱的奴隶而变得痛苦。把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锁定在物质财富的增加上,其实就是把钱当作唯一的目标,无疑起了不好的作用”。

 (摘编自《求实:“幸福悖论”的道德反思》)

材料四 :

据《日本新华侨报》报道,荷兰伊拉斯谟大学曾对A国国民的幸福感进行了3次调查,其中,1990年国民幸福指数6.64,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却下降到6.60。到了2009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公布的幸福调查显示,A国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也容易理解,因为幸福感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是个人感觉的一种表达。

从个人因素来说,一个人的幸福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如心理因素、健康因素、地位因素、家庭因素等的影响,即使是在同样的物质条件下,人们的幸福表达也会不同。此次调查中,女性比男性幸福比例高,老年人比青年人幸福比例高。如7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中无人认为自己“不幸福”。这就说明,女性和老年人因为期望值低等原因容易对现实产生满足感。正所谓,知足常乐。

从社会因素来说,社会政策和公共政策同样会影响到人们的幸福感。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在同样的收入水平和其他条件下,生活在公共治理水平高的社区的人们会感到更幸福。同样,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会影响到普通百姓的幸福感,正如一些跨国研究所显示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生活在腐败指数较高的国家的居民,其幸福指数也就越低。此外,此次调查中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合理已成影响幸福的重要因素,也说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公平正义与否,也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幸福感。

(摘编自王廷连《民众的“幸福感”从哪里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B. B    C. C    D.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 南昌以中部省会城市之一的身份荣膺“2017年度中国十大幸福城市”美誉,说明外界人群对其的赞誉度足以与其他九个城市匹敌。

B. 由图一可以看出,教育程度对生活幸福的影响占比,三线城市要高于一、二线城市,这反映出不同城市市民对教育的关注度不尽相同。

C. 由图一可以看出,在三类城市中,生态环境对生活幸福的影响占比都不高,足见国人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视不够。

D. 据材料三可知,“幸福悖论”问题的出现促使人们反思自身,启示人们注重精神和道德发展,并帮助人们逐渐思考人生的真谛。

E. 材料四中荷兰和美国的大学研究机构对A国国民幸福感调查结果显示,A国人的幸福感在持续下降,是因为他们的调查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3.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简要分析应该从哪些方面增强幸福感。

 

1. D 2. BD 3. (1)个人因素: ①调整人生目标,不把金钱当作唯一的目标,注重精神和道德发展;②调整生活心态,努力做到知足常乐;(2)社会因素:①适度地提高收入水平,并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②政府官员做到廉洁从政并提高公共治理水平。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读懂图表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找出图表中的相关数字信息,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D项,“2017年较之十年前有所下降”不正确,由图表二可知,2017年收入水平影响生活幸福占比较之十年前更高。 2.试题分析:A项,获得“十大幸福城市”美誉有多个因素且“说明其外界人群的赞誉度足以与其他九个城市匹敌”于文无据。C项,“足可见出国人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视不够的问题”分析错误,人们不认为生态环境构成对生活幸福的影响并不能得出国人不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的结论。E项,“是因为他们的调查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分析错误,原文说的是“因为幸福感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是个人感觉的一种表达”。 3.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可通读全文,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即可。如,由材料三“如果人们依然把物质财富的增长与积累作为生活的唯一目标,人类的精神和道德发展自然就被放逐而沦亡”和材料四“女性和老年人因为期望值低等原因容易对现实产生满足感。正所谓,知足常乐”可总结出个人因素,一是调整人生目标,二是调整生活心态;由材料二图表一和图表二,材料四“在同样的收入水平和其他条件下,生活在公共治理水平高的社区的人们会感到更幸福。同样,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会影响到普通百姓的幸福感”“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合理已成影响幸福的重要因素”“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公平正义与否,也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幸福感”可归纳出社会因素,一是适度提高收入水平,二是政府官员做到廉洁从政并提高公共治理水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荷花图

刘刈

陶章甫正待离开,只听“吱扭”一声门开了,但见门口站着位清瘦男子,面貌奇古,酡颜满面,微睁二目,恰似陈老莲画中人一般。

“在下陶章甫,慕名拜会!”

男子错愕不已,望着陶章甫脸色木然。

陶章甫笑道:“就让我这么站着吗?”

二人在阴暗狭小的东屋落座,陶章甫四下打量壁上字画,暗自道:果然高手!

没等陶章甫开口,男子涨红脸,高门大嗓地说道:“不错,就是我韩闻轩冒仿了您的画!”

二人不再说话。少顷,陶章甫打破沉默:“我在琉璃厂买了韩兄一幅荷花图,笔笔化刚为柔,功力已入化境!虽署着我的名字,画却丝毫不逊于我啊!”

原来,陶章甫在四宝斋看见一幅钤着自己印章的荷花图,越看越喜欢,却想不起自己何时画的,观看良久发现一处破绽——画上闲章他已不用,仿冒无疑。不过,他还是由衷佩服这个造假者。翌日,顺藤摸瓜,找到韩宅。

韩闻轩再次涨红脸:“先生言重。冒先生大名也是生活所迫,还望恕罪!”

陶章甫指着四壁:“韩兄画技如此高超,为何要去模仿别人?”

韩闻轩苦笑:“一言难尽呐!”

话说从头,这韩闻轩书画无师自通,年轻气盛到北京寻发展,但想在京城书画界有所作为谈何容易。为了生存,韩闻轩给人画插画、画海报,收入微薄,遭了不少白眼,心中郁闷无从宣泄,渐渐养成酗酒的毛病,蹉跎多年,不名一文。父母相继离世,妻子受人欺负,儿子体弱多病,韩闻轩赚钱养家的想法越发迫切。最终,他找到当初让他不齿的画贩子,以冒仿名人字画糊口。

陶章甫一声长叹。他拿出几张银票:“此来想订几幅韩兄的画,不知意下如何?”

“先生取笑!银票还请快快收起,否则就是打我的脸啊!”

陶章甫思量片刻,收起银票:“也好,君子之交淡如水。”

二人重新落座,相谈甚欢,竟有相见恨晚之感。此后,常在一块切磋书画,渐成莫逆。

“关于绘画,想对陶兄进一直言。”

韩兄但说无妨。”

“吾兄之画,苍浑秀润,笔法精湛娴熟,只是绘画至境画气不画形,先生这一段时期气局稍显局促。”

“韩兄一语中的!”陶章甫深知自己疲于应付客户,画艺停滞不前,这番话可谓真知灼见,肺腑之言。

陶章甫话题一转:“韩兄是怎么把画仿得如此真假难辨的?”

“唉,陶兄权当笑话听了:造假手段千奇百怪,第一种是以真迹为底本,真刀真枪拼实力。但每人画功不同,有人虽在构图、着墨类似,往往有形无神,稍加甄别,真假昭然若揭!”

“韩兄最擅此类啊。”

韩闻轩不好意思地摆摆手。

“第二种是换颜术,对照真迹改动增减,假画面目一新,很容易糊弄人。”

陶章甫点了点头:“颠倒是非、混淆视听反而更好欺世骗财。”

“这第三种是用印章骗人,利用人们崇拜名家的弱点……”

陶章甫瞠目结舌:“韩兄真是给我上了一课!”

此后,陶章甫越发认可韩闻轩的画艺为人,每有书画雅集也叫上韩闻轩,尽己所能鼎力帮助。韩闻轩心怀感激,振作起来,不再酗酒。

陶章甫给韩闻轩引荐了一个南洋烟草商人年启庚,年启庚很爽快,当下表示会出一大笔钱收购韩闻轩的画。韩闻轩喜出望外,把自己关在房里没日没夜地画。很快作品完成了,他请陶章甫来家里赏画,陶章甫看了也很兴奋、满意。

交画的日子到了,韩文轩这天穿戴整齐,庭院打扫得一尘不染。晌午,一个人提着个鼓鼓囊囊的包走进庭院:“我是年老板的秘书。”

“哦,是……画已备好,请您过目。”

“不必,画我们不要了!订金不需退,这是违约金,你拿着吧。”说罢,从包里掏出个纸袋。

韩闻轩一时张口结舌。

“我们老板说了,诚信是立身之本!既然当初他答应订你的画,我们就会按合同办事。年老板听说了你韩先生做过的一些事,虽说他大人大量,但我们老板向来不与苟且造假之徒有瓜葛。画如其人,自然也就不必收藏这些画了。”

见对方不接钱,他便放在画案上,转身就走:“韩先生好自为之!”

韩闻轩低下头,含着泪,紧咬牙关,直奔内房,取了酒壶,推门而去。第二天醉醺醺地回来,额头上还渗着血。他走进房内,把那幅荷花图撕个粉碎。此后,把自己关在屋内,不见任何人。

这两天陶章甫心神不宁,夜里梦到韩闻轩邀自己喝酒,伸手准备接过酒杯,韩闻轩却化作一缕青烟不见了。

翌日天明,陶章甫匆匆赶到韩家,只见韩妻泪眼婆娑地跪在灵前。陶章甫大惊,跌坐在地,痛哭失声。

韩妻拿出一张荷花图,乃是韩闻轩死前所绘。陶章甫凝视良久,悲叹道:“这幅荷花自成一家,无论茎秆花叶全以中锋行之,提得起,放得下,真是豪情满怀,书生本色,远超过我的啊!”

之后,有人多方求购韩闻轩的画作,但存世甚少。陶章甫提及此事,总是为之怅然。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描写韩闻轩外貌,虽寥寥数笔,却形神兼备,勾画出人物清高孤傲、洒脱不羁的形象特点,同时又暗示了人物酗酒的生活习惯。

B. 陶章甫拿出银票向韩闻轩订画,思量片刻后又收回,细微的动作传达出陶章甫对韩闻轩微妙的试探,看他是否真是一个逐利之徒。

C. 韩闻轩对画艺与造假的分析,让陶章甫感到“上了一课”,陶章甫由此意识到,很多人对他的追捧只是崇拜名家,不辨真伪优劣。

D. 小说善于利用细节展示人物心理,“低下头,含着泪,紧咬牙关”“额头上还渗着血”表现出韩闻轩内心羞愤、痛悔、委屈的复杂心理。

2.小说题为“荷花图”,这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3.同样欣赏荷花的品格,但陶章甫与年启庚对待韩闻轩的态度却迥然不同。请谈谈你的理解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儒家几位圣人有一项重要的贡献,那就是他们对尧舜以来优良家学、家教、家风的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形成了圣人家风。

孔子、颜子、曾子、孟子拥有最优秀的家教。他们的家教,一半出自母教:孔子、孟子自幼丧父,靠母亲抚养、教育成人。孔母、孟母是母教的典范。这两位伟大的母亲先后独自承担起家教的重任,上承邹鲁家教优良传统,下启邹鲁孔、颜、曾、孟四氏家风,其母仪千古的风范令人赞叹不已。孔子、孟子仰承母教而成长。待到他们成家生子以后,必对慈母的家教有着强烈、深刻、鲜活的记忆,必将慈母的家教发扬光大于门庭之内,再结合他们的家教理念而予以创新发展,这就形成了孔孟二氏家风。颜子、曾子因为父亲健在长寿,不走孔孟家风形成之路;他们二人情况类似,都是父子同入孔门学习,直接受孔子的教诲和影响而形成各自的家风。颜子、曾子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后起之秀,他们对于各自家风的贡献自然更大一些。

孔子、颜子、曾子、孟子培育的家风,可以称为圣人家风。但是,圣人家风不以富与贵的家境为基础,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来自于普通的家庭。孔子、孟子出身于单亲家庭,孤儿寡母,虽然生活困苦,但拥有了良好的母教和家风,也有机会“下学而上达”,出类拔萃,成为优异人才。待到孔子、孟子成贤成圣,光大门楣,他们的家风就直接转换成了圣人家风。

孔、颜、曾、孟四氏圣人家风,由家学、家教而形成,极高明而道中庸,具有领先性和示范性的特点。就其极高明而言,孔子、颜子、曾子、孟子奠定的家风,形成了家学、家教、家风的完整序列,家风以家教为基础,家教以家学为根底,成为后世孔、颜、曾、孟四氏后裔以及历朝历代名门望族效法的家风范式。就其道中庸而言,家风必由家教而形成,家教却不必来自家学。在传统社会,不少父母有着严厉的家教,不但知道课子读书,而且教育子女即使不识一字,也必须堂堂正正做人。这种缺少家学环节,仅仅由家教而形成的家风,其实正是孔子、颜子、曾子、孟子早年家庭情景的真实写照。孔母、孟母、颜父、曾父无家学,有家教,这说明绝大多数的家庭可以“见贤思齐”,向孔、颜、曾、孟四氏家风看齐。事实也是如此,两千多年来,圣人后裔不忘祖训,名门望族和寻常百姓也都向往圣人家风,以圣人家风为范本,培育自家家风,形成了无数的不同类型的优良家风,传承中华美德,培养优秀人才,改良社会风气,塑造礼义之邦。

(摘编自王钧林《邹鲁文化与圣人家风》,原载2018年2月24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儒家孔、颜、曾、孟几位圣人吸收邹鲁之地家教优良传统,在最优秀家教的影响下,创立了圣人家风。

B. 颜子、曾子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后起之秀,他们对于各自家风的贡献自然比孔子、孟子更大一些。

C. 孔、孟幼年丧父,因为母教良好,最终都成了出类拔萃的人才,可见家境富贵并不是培育圣家风的基础。

D. 儒家几位圣人的家风无家学、有家教,说明名门望族和寻常百姓都可以向圣人看齐,形成优良家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分析了圣人家风形成的不同路径,突出强调了母教在其中的核心作用。

B. 文章概括了圣人家风的鲜明特征,并对其形成条件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

C. 文章对家学、家教、家风三者的关系有十分精到的剖析,体现了辩证思维的特点。

D. 文章强调圣人家风的示范意义,体现了作者继承传统、服务现实的自觉意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不曾受到慈母的教诲和影响,孔孟就不可能培育出圣人家风,光大门楣。

B. 缺少家学渊源的家庭,只要有好的家教,也可以有好的家教家风,培育出优秀的人才。

C. 如果未能形成家学、家教、家风的完整序列,后人传承效法圣人家风就会遇到更多困难。

D. 塑造礼义之邦是当今人们的共同理想,而重振圣人家风是改良社会风气的必由之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有人说,人生就是行走在天地间。

告别懵懂青涩的少年时代,高中生正张开双臂拥抱五色斑斓的青春。一路走来,是谁在用心呵护照顾你,用理解的目光默默地注视你?又是什么在感动和激励着你,抑或常常困扰迷惑着你……

是亲人的关爱,师友的支持,还是知识的指引,美丽的憧憬,或者是……

在成功的道路上,一路有你。一路有你,我的心中有春天;一路有你,我的天空有阳光;一路有你……

请以“一路有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饮酒(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①尘羁。

注①绁:捆绑,束缚。

1.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青松”的特点。

2.从整首诗看,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面诗文中的空缺部分。

(1)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__________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__________

(3)又前而为歌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