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儒家几位圣人有一项重要的贡献,那就是他们对尧舜以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儒家几位圣人有一项重要的贡献,那就是他们对尧舜以来优良家学、家教、家风的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形成了圣人家风。

孔子、颜子、曾子、孟子拥有最优秀的家教。他们的家教,一半出自母教:孔子、孟子自幼丧父,靠母亲抚养、教育成人。孔母、孟母是母教的典范。这两位伟大的母亲先后独自承担起家教的重任,上承邹鲁家教优良传统,下启邹鲁孔、颜、曾、孟四氏家风,其母仪千古的风范令人赞叹不已。孔子、孟子仰承母教而成长。待到他们成家生子以后,必对慈母的家教有着强烈、深刻、鲜活的记忆,必将慈母的家教发扬光大于门庭之内,再结合他们的家教理念而予以创新发展,这就形成了孔孟二氏家风。颜子、曾子因为父亲健在长寿,不走孔孟家风形成之路;他们二人情况类似,都是父子同入孔门学习,直接受孔子的教诲和影响而形成各自的家风。颜子、曾子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后起之秀,他们对于各自家风的贡献自然更大一些。

孔子、颜子、曾子、孟子培育的家风,可以称为圣人家风。但是,圣人家风不以富与贵的家境为基础,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来自于普通的家庭。孔子、孟子出身于单亲家庭,孤儿寡母,虽然生活困苦,但拥有了良好的母教和家风,也有机会“下学而上达”,出类拔萃,成为优异人才。待到孔子、孟子成贤成圣,光大门楣,他们的家风就直接转换成了圣人家风。

孔、颜、曾、孟四氏圣人家风,由家学、家教而形成,极高明而道中庸,具有领先性和示范性的特点。就其极高明而言,孔子、颜子、曾子、孟子奠定的家风,形成了家学、家教、家风的完整序列,家风以家教为基础,家教以家学为根底,成为后世孔、颜、曾、孟四氏后裔以及历朝历代名门望族效法的家风范式。就其道中庸而言,家风必由家教而形成,家教却不必来自家学。在传统社会,不少父母有着严厉的家教,不但知道课子读书,而且教育子女即使不识一字,也必须堂堂正正做人。这种缺少家学环节,仅仅由家教而形成的家风,其实正是孔子、颜子、曾子、孟子早年家庭情景的真实写照。孔母、孟母、颜父、曾父无家学,有家教,这说明绝大多数的家庭可以“见贤思齐”,向孔、颜、曾、孟四氏家风看齐。事实也是如此,两千多年来,圣人后裔不忘祖训,名门望族和寻常百姓也都向往圣人家风,以圣人家风为范本,培育自家家风,形成了无数的不同类型的优良家风,传承中华美德,培养优秀人才,改良社会风气,塑造礼义之邦。

(摘编自王钧林《邹鲁文化与圣人家风》,原载2018年2月24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儒家孔、颜、曾、孟几位圣人吸收邹鲁之地家教优良传统,在最优秀家教的影响下,创立了圣人家风。

B. 颜子、曾子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后起之秀,他们对于各自家风的贡献自然比孔子、孟子更大一些。

C. 孔、孟幼年丧父,因为母教良好,最终都成了出类拔萃的人才,可见家境富贵并不是培育圣家风的基础。

D. 儒家几位圣人的家风无家学、有家教,说明名门望族和寻常百姓都可以向圣人看齐,形成优良家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分析了圣人家风形成的不同路径,突出强调了母教在其中的核心作用。

B. 文章概括了圣人家风的鲜明特征,并对其形成条件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

C. 文章对家学、家教、家风三者的关系有十分精到的剖析,体现了辩证思维的特点。

D. 文章强调圣人家风的示范意义,体现了作者继承传统、服务现实的自觉意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不曾受到慈母的教诲和影响,孔孟就不可能培育出圣人家风,光大门楣。

B. 缺少家学渊源的家庭,只要有好的家教,也可以有好的家教家风,培育出优秀的人才。

C. 如果未能形成家学、家教、家风的完整序列,后人传承效法圣人家风就会遇到更多困难。

D. 塑造礼义之邦是当今人们的共同理想,而重振圣人家风是改良社会风气的必由之路。

 

1. C 2. A 3. D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A,“创立了圣人家风”理解有误。根据原文的理解,圣人家风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形成的,不是创立的;选项B,原文是“对于各自家风的贡献自然更大一些”,不是与孔子、孟子相比;选项D,“儒家几位圣人的家风”理解有误。原文指的是几位圣人早期家风的形成的特点。故答案选C。 2.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选项A,错在“强调了母教在其中的核心作用”,母教对圣人家风的形成固然十分重要,但原文并无关于其“核心作用”的表述,原文文字为“他们的家教,一半出自母教”。故答案选A。 3.本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选项D,“重振圣人家风是改良社会风气的必由之路”过于绝对。圣人家风的确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但它只是今天建立良好社会风气的借鉴,而不是“必由之路”和全部内容。故答案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有人说,人生就是行走在天地间。

告别懵懂青涩的少年时代,高中生正张开双臂拥抱五色斑斓的青春。一路走来,是谁在用心呵护照顾你,用理解的目光默默地注视你?又是什么在感动和激励着你,抑或常常困扰迷惑着你……

是亲人的关爱,师友的支持,还是知识的指引,美丽的憧憬,或者是……

在成功的道路上,一路有你。一路有你,我的心中有春天;一路有你,我的天空有阳光;一路有你……

请以“一路有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饮酒(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①尘羁。

注①绁:捆绑,束缚。

1.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青松”的特点。

2.从整首诗看,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面诗文中的空缺部分。

(1)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__________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__________

(3)又前而为歌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

 

查看答案

翻译下面句子

(1)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①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②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③记念刘和珍君。

1.文段中①②③处的“此”分别指的是什么?

2.文中的“中国人”,“苟活者”和“真的猛士”分别指什么人?

3.我“说不出话”的原因是什么?

4.“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