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一位年轻导游为暑期某学校学生研学团所作的解说词,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指出并...

下面是一位年轻导游为暑期某学校学生研学团所作的解说词,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

①女士们、先生们:②欢迎大家莅临八达岭长城游览!③今天我作为大家的导游,感到荣幸之至。④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最精华的部分,以苍茫的风光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口号而名闻天下。⑤目前,已有尼克松、撒切尔夫人等世界知名人士来这里拜谒,表达对长城的崇敬之情。⑥现在,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台阶,瞧一瞧长城的风采吧!

 

①“女士们、先生们”应为“同学们”。②“莅临”应为“来到”。③“荣幸之至”应为“非常高兴”。④“拜谒”应为“参观”。⑤“瞧一瞧”改为“一睹”。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得体的重点是分清文学类语体色彩、实用类语体色彩和口语类语体色彩,前两种属于书面语,并且还要正确应用日常交际中的谦辞、敬辞。表达得体要注意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得体类题考查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角色转换、语体转换等。①“女士们、先生们”与“学生”身份不合,应为“同学们”。②“莅临”多用于书面语,多用于贵宾,尤指上级到来,此处应为“来到”。③“荣幸之至”指荣耀而幸运,一般是表现自己谦虚,此处应为“非常高兴”。④“拜谒”,拜访谒见,参拜(陵墓、碑碣等处),此处应为“参观”。⑤“瞧一瞧”过于随意,不适合用于较为正式的场合,改为“一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人说:“一生一死,乃见交情。”这话不错,患难之交最珍贵。可凡事都有悖论:瓷器越华贵,越经不起碰摔;交情越深厚,越经不起伤害。楚汉之际,张耳与陈余结为       ,后来只因一次误会,竟       ,刀戈相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秉性不同,关系不大,还能互补,价值观不一样很难交朋友。许多人觉得薛宝钗最配贾宝玉,宝玉偏不喜欢。无他,      

有的人交朋友很实际,       。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嘛,可是一旦目的达不到,就翻脸不认人,所谓的“好朋友”成了“狗屎一堆”。

有一首诗写得好,说朋友是“雪夜的火炉,雨中的红伞,无言的牵挂,彼此的忧欢,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人的胸膛……”可是,我们无须背诵华丽的辞藻,不必探寻朋友的哲理内涵。人之交友出于天性。“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为的是能有几位同行的人生路上伙伴,走得不寂寞。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莫逆之交    针锋相对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见利忘义

B. 刎颈之交    水火不容    话不投机半句多      唯利是图

C. 刎颈之交    针锋相对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唯利是图

D. 莫逆之交    水火不容    话不投机半句多      见利忘义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为的是能有几位同行的伙伴,走得人生路上不寂寞

B. 为的是能有几位人生路上同行的伙伴,走得不寂寞

C. 为的是人生路上能有几位同行的伙伴,走得不寂寞

D. 为的是能有几位同行的伙伴,走得不寂寞人生路上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孟经理指着小山的钢材告诉记者,钢材价格有望在下月反弹。(shì)

B. 台湾青枣,年种植当年可以结果,是优良的淡季水果。(dāng)

C. 寒冬季节,洗涮完毕,应涂上护肤品,以防手部皮肤裂。(jūn)

D. 成功的建筑师从来就不拘于国际式的现代建筑的樊笼。(nì)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作者无限乡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出诗人无可奈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经河源军汉村作

吕  温

行行忽到旧河源,城外千家作汉村。

樵采未侵征虏墓,耕耘犹就破羌屯

金汤天险长全设,伏腊华风亦暗存。

暂驻单车空下泪,有心无力复何言!

(注)①吕温,中唐诗人,出使吐蕃,途经旧河源汉人居住的村庄时有感而作。河源军为唐高宗时所置,唐军在此屯垦戍边,有效地防御了吐蕃的侵扰。肃宗时其地被吐蕃占领。②征虏:将军的封号,泛指当年屯田部队的军官。③破羌屯:此处指唐兵营旧址。④伏腊:指伏祭和腊祭之日,或泛指节日,也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行行”两字扣标题中的“经”字,点明路途漫长与旅途的疲惫、厌烦。

B. 一个“忽”字,一个“旧”字,把作者的思绪拉到了从前,感受复杂。

C. 颔联运用了细节描写,“未侵”“犹就”可见河源军汉人村民心之所向。

D. 本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生动地反映了汉民在异族统治下的生活情形。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尉。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以下除其籍,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

擢知常州。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者甚众。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

除太府少卿。合肥濒湖有圩田四十里,衡奏:“募民以耕,岁可得谷数十万,蠲租税,二三年后阡陌成,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从之。

除户部侍郎。时盐课大亏,衡奏:“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择廉能吏察之,私贩自绝矣。”仍命措置官三人。

丁母忧。起复,除枢密都承旨。奏马政之弊,宜命统制一员各领马若干匹,岁终计其数为殿最。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有言江、淮兵籍伪滥,诏衡按视,赐以袍带、鞍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咸称得治兵之要。讫事赴阙,上御便殿阅武士,召衡预观,赐酒,洒宸翰赐之。

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上锐意恢复,凡将帅、器械、山川、防守悉经思虑,奏对毕,从容赐坐,讲论机密,或不时召对。

上选使求河南,衡奏:“司谏汤邦彦有口辨,宜使金。”邦彦请对,问所以遣,既知荐出于衡,恨衡挤己,闻衡对客有讪上语,奏之,上大怒。即日罢相。年六十有二薨。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注)常平:常平仓。亭户:古代的盐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

B. 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

C. 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

D. 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摄尉”之“摄”,指暂代官职。古汉语中,表示暂代或代理官职的词还有“行”“署”“权”“假”“护”等。

B. “檄”与“牒”“移”都是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其中“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牒书”与“移文”都是用于不相统属的各官府之间的行文,“牒书”上行、下行、平行文都用,而“移文”只是一种平行文书,多用于晓喻或责备。

C. “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为父母守丧,也称“丁艰”“居丧”“苫块”“服阙”。依照古礼,父母死,子女得在家守丧三年,不出行,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母丧称“丁内艰”,父丧称“丁外艰”。

D. “宸翰”,指帝王的墨迹(文章或手书)。《林黛玉进贾府》中,“荣禧堂”三字之后的又一行小字“万几宸翰之宝”中的“宸翰”也是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叶衡关心百姓疾苦。在任于潜县令时,曾把五等以下应交的赋税的份额均摊给前四等,使贫民得到解脱;在常州任上,他积极应灾救民。

B. 叶衡能够唯才是举。李孟坚在代理无锡县令时,有很好的为政声誉,叶衡就向皇上举荐;李垕在应贤良方正对策时亢直敢言,叶衡上奏劝说皇上赐他制科出身。

C. 叶衡富有治军之才。他在任枢密都承旨时,有人反映江、淮一带士兵名籍造假现象泛滥,皇上下诏让叶衡考察巡视,并且命令叶衡安置民兵,人们都称赞他抓住了治军要领。

D. 叶衡深得皇上赏识。皇上驾临偏殿检阅武士时,让叶衡参与观礼,赐给他酒;皇上考虑军机大事时,也常常召见他参与研讨,而且叶衡的很多谏言,皇帝都欣然采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以下除其籍。

(2)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