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中国》一书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中国》一书中使用“丝绸之路”的词语。自此,这条联通中国与世界的大道以这样一个美丽的名字,镌刻进历史的书卷中。早期的丝绸之路主要是为方便沿途各国互通有无。到汉唐时达到鼎盛,无数商贾携带香料、药物等来到中国,又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远销海外。在唐朝中期以前,陆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首选,郑和下西洋后,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起。丝绸之路在推动物质交流丰富性的同时,带来了文化交流的多样性。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及西方的天文、历法、医药陆续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从这里开始走向世界。不论是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还是七下西洋的郑和,他们的故事都与丝路密不可分。

作为多种文化的混合体,丝路文化依托于文化交流的实际过程,产生了一系列文化交融的丰硕成果。首先,它本身就是文人墨客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感慨,让人们对丝路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几千年来,那些行走于丝路上的各色人等及其所经历的悲欢离合,都通过不同民族和地域的各种艺术形式记录下来。以骑毛驴的阿凡提为例,他机智、幽默,爱打抱不平的形象原型都可以在中亚、中东乃至东欧的文艺作品中找到。尽管在不同文化里他被赋予了不同的名字和特征,故事也各有发展和特色,但其根源都来自于丝路。

依托于丝路而产生的不同文化的相遇与交流,又极大地刺激了艺术家与大众的想象力和创新激情。达芬奇名作《蒙娜丽莎》的山水底衬,酷似中国山水画中朦胧而有层次的泉石意境;英国山水画大家康斯保罗的杰作《绿野长桥》洒脱出尘,一如江南的旖旎风光;歌德的《中德季日即景》中浸染着他对孔子、老子哲理的向往和仰慕,这些哲理诗组成了中西文学在19世纪初的共鸣。

各国文化在丝路交流碰撞后诞生了诸多艺术成果,其生命力有时甚至比在原生地还旺盛。源自印度的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融合,并在灾融过程中对中原地区的音乐美术、工艺建筑等产生深远影响;而起源于中国的儒家文化传到欧洲后,受到伏尔泰等思想家的推崇,成为百科全书派中激烈的无神论者或自然神论者的有力武器。中西方之间,国与国之间,因丝路使彼此的血液与基因交融起来,逐渐形成了真正的“命运共同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丝绸之路涉及陆路与海路,陆路早在汉代就存在了,海路则直到明代才逐渐兴起。

B. 李希霍芬提出“丝绸之路”之说后,丝绸之路联通中国与世界的历史就被载入史册。

C. 在丝路文化这一多种文化混合体的影响下,艺术家们创作出不少具有创新性的作品。

D. 中亚、中东及中欧的文艺作品中都可找到阿凡提的原型,这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简介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再逐层论述丝路文化的交流碰撞及产生的成果。

B. 文章在论证中自始至终渗透着丝路文化源于丝路、依托于丝路的观点。

C. 对于丝路文化交融所产生的丰硕成果,文章具体从三个层面进行了论证。

D. 对于丝路文化的传承,作者从其交流的丰富性、多样性及交融成果丰硕等方面展开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佛教文化在中国与儒家文化在欧洲的表现足以证明:文化输出可以获得更强的生命力。

B. 丝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告诉我们,不同地区的物质交流最终可以带动并促进文化的交流。

C. 如果没有中西方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碰撞,就不可能出现19 世纪初中西文学共鸣的局面。

D. 要形成真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中西方与各国之间不同文化的交融。

 

1. C 2. D 3. A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原文说“丝绸之路……到汉唐时达到鼎盛”,可知“早在汉代”应为“早在汉代以前”。B项,“丝绸之路”一词出现之前,史书已有了丝路历史的记载。D项,“中西文化交流”应为“中西文化交融”。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对于中国人而言,很多人认为,传统奋斗的五大关键词为背景、学历、资源、机遇、经验,而当下奋斗的五大关键词为知识、创新、实干、个性、理想。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你如何看待上述变化?请从传统与当下奋斗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词语,谈谈你的理解与看法。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波特与劳勒激励模式简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个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校关于辩论赛的通知的正文,其中有五处不合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各位同学:

公元2018年7月8日,我校首届高中生辩论赛将正式开始,请同学们届时务必莅临。本次辩论赛得到了市演讲协会的大力支持,他们提供的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将会开拓同学们的视野。本次比赛分为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一局定输赢。决赛阶段我们将邀请本市享有极高盛誉的主持人进行点评,让大家近距离感慨辩论的魅力。

华威中学学生会

2018年7月1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8年7月下旬,习访问非洲,塞内加尔成为非洲第一个正式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

2013年,我国提出了构建“一带一路”的倡议。这一跨越时空的伟大倡议,(    )。它既传承以平等互利、包容互鉴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它不仅是一个      的战略构想,也是一条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还是一项脚踏实地的伟大事业。此倡议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也是      ,其影响可见一斑。

五年来,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沿途国家正编织以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大网络。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的新亚欧大陆桥、贯穿中南半岛国家的中国一新加坡经济走廊,以及连通南亚半岛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作为“一带一路”的骨干通道       。沿途区域种类物流中心正在建设中,各种类型的自贸园区      般出现;一张辐射“一带一路”的高标准自贸区大网络也正在编织中,最终形成经济走廊沿途的生产、流通、市场规模效应。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连接中外,承接古今,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B. 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C. 连接中外,承接古今,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

D. 承接古今,连接中外,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将取得长足进展。

B. 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

C. 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D. 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高瞻远瞩    摩拳擦掌    初露雏形    雨后春笋

B. 远见卓识    大展拳脚    初露雏形    星罗棋布

C. 高瞻远瞩    大展拳脚    崭露头角    雨后春笋

D. 远见卓识    摩拳擦掌    崭露头角    星罗棋布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归去来兮辞》中描写船在水面上轻轻摇荡前进,风儿轻轻吹动衣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滕王阁序》中,作者描写云消雨停,阳光普照,天空明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⑶《陈情表》中,李密描写自己孤单无依,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