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美学著作的阅读对象,一般只限于专业工作者:作家、编导、建筑师、美术家等。他们把其中的审美标准、审美趣味融进自己的作品里,再通过这些作品把它传播到群众中去。在文化结构中,高层文化起着导向作用,它影响着整个民族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素质。大众文化直接来自民间,具有民间的活力,也会推动文化的发展。唐宋的传奇、话本,元代的戏剧,明清的小说以及历代的民歌民谣等等都曾经对整个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传统文化中的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关系也是一样的。大传统即上面说的过去思想家所产生的高层文化或高雅文化,小传统即过去的民间文化,包括谣谚、格言、唱本、评书、传说、神话、戏曲、宗教故事等。民间社会世代都是通过小传统这个渠道去接受大传统的,间接地吸取了大传统如经史中的观念以及史实等等。今天许多人的历史知识不是来自正史,而是来自广为流传的小说戏曲,甚至知识阶层中的许多人也不例外。清末王梦生撰《梨园佳话》称“二十四史忽化声能语,自声入而心通”,即明此义。大传统既然以小传统作为中介传播到民间去,因此它就不可能完全保存其原来面目,而是经过民间的筛选和转述。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有取舍,也有引申、修订、加工和再造。在传统的宗教文化中,儒道释的源流派别是分辨得清楚的,但在民间祭典文化中就只有三教合一的民间信仰。就是说明这种情况。
(选自王元化《关于京剧与文化传统答问》,有删改)
1.请分别概括文中“高层文化”“大众文化”的特点。
2.传统文化中的“小传统”有什么作用?
3.结合文中画线的句子,简要分析屈原与端午节习俗之间的关系。
《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題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冶两回中,贾政称宝玉为“无知的孽障冶,“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冶一回中,又称之为“不孝的孽陣冶,请结合相关情节,说明这两处的“孽障抬分别表达了贾政对宝玉什么样的感情。
结合《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揣摩下面两回中说话人的言外之意。
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曰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 ”(第八回)
宝钗指他(小丫头靛儿)道:“你要仔细!我和你玩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 姑娘们跟前,你该问他们去。”(第三十回)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賈雨村姓贾名化,雨村是他的别号。为进京求取功名,曾寄居在姑苏城的葫芦庙里。后来中了进士,任姑苏知府,不到一年却又因恃才侮上被参而遭革职,偶然间成了林黛玉的家庭教师。因这层关系,才得以复职候缺,补得金陵应天府一职。
B. 王熙风是《红楼梦》中塑造的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她贪楚、凶狠、狡诈,“毒设相思局” 中她设计害死试图调戏她的贾瑞。
C. 一日午后,宝玉看到蔷薇架下芳官划蔷字,产生同情惻隐之心;片云致雨,自己已湿,尚思女孩。宝玉淋雨回家踢了袭人一脚,袭人晚上吐血。
D. 刘姥姥走后,借春因奉命作画而向诗社告假,众人追根溯源,埋怨起刘姥姥来,黛玉嘴巧, 戏称刘姥姥为“母蝗虫”,又给惜春的画取名叫《携蝗大嚼图》。
E. 从袭人口中得知宝玉将娶宝钗后,心气高傲的黛玉立马焚绡毁诗,满怀怅恨,直声叫着 “宝玉!宝玉!你好……”,气绝身亡。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宋人不知诗而强作诗。其为诗也,言理而不言情,故终宋之世无诗焉。然宋人亦不可免于有情也故凡其欢愉愁怨之致动于中而不能抑者类发于诗余故其所造独工非后世可及。盖以沈至之思而出之必浅近,使读之者骤遇如在耳目之表,久诵而得沈永之趣,则用意难也。惟宋人专力事之,篇什既多,触景皆会。天机所启,若出自然。禾中王子介人,示予所著词,不下千余首,自前世李、晏、周、秦之徒,未有多于兹者也。
(选自陈子龙《王介人诗余序》有删改)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然宋人亦不可免于有情也故凡其欢愉愁怨之致动于中而不能抑者类发于诗余故其所造独工非后世可及。
2.“自前世李、晏、周、秦之徒”中的“周、秦”分别是指词人___和___。
3.请概括陈子龙认为宋人诗不如词的原因。
请根据所给材料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春天,桃红柳绿花儿笑:夏天,大树苍翠又葱绿;秋天,金黄遍地丰收望;冬天,皑皑白雪铺满地。
色彩是季节的服饰,是生命的体现。色彩也是人生理想的再现。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生命,不同的人生,不同的色彩。
色彩,可以是一种生活元素,也可以是一种生活内容,还可以是一种生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