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 地 毕飞宇 ①在村庄的四周,是大地。某种程度上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    地   毕飞宇

①在村庄的四周,是大地。某种程度上说,村庄只是海上的一座孤岛。我把大地比喻成海的平面是有依据的,在我的老家,唯一的地貌就是平原,那种广阔的、无垠的、平整的平原。你的视线永远也没有阻隔,你的每一次放眼都可以抵达极限。极限在哪里?在天上。天高,地迥;天圆,地方。

②我想我很小就了解了什么是大。大是迷人的,却折磨人。这个大不是沙漠的大,也不是瀚海的大,沙漠和瀚海的大只不过是你需要跨过的距离。平原的大却不一样了,它是你劳作的对象。每一尺、每一寸都要经过你的手。在苍茫的大地上——每一棵麦苗都是手播的——每一棵麦苗都是手割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插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割的。这是何等的艰辛,何等的艰辛。有些事情你可以干一辈子,但不能想,一想就会胆怯,甚至于不寒而栗。

③有一年的大年初一,下午,家里就剩下了我和我的父亲。我们在喝茶、吸烟、闲聊,其乐融融。我的父亲突然问我,如果把“现在的你”送回到“那个时代”,让你在村子里做农民,你会怎么办?我想了很长时间,最后说:“我想我会死在我的壮年。”父亲不再说话,整整一个下午,他不再说话。我说的是我的真实感受,但是,我冒失了,我忘记了说话的对象是父亲。我经常犯这样的错。父亲是“那个时代”活下来的人,我的回答无疑戳到了他的疼处。我还是要说,父亲“活下来”了,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壮举。他老人家经常做噩梦,他在梦里大声地呼叫。我能做的事情就是把他老人家叫醒,赶紧的。我相信,每一次醒来他都如释重负。他老人家一定很享受大梦初醒的轻松和快慰。

④庄稼人在艰辛地劳作,他们的劳作不停地改变大地上的色彩。最为壮观的一种颜色是鹅黄——那是新秧苗的颜色。我为什么要说新秧苗的鹅黄是最壮观的呢?这是由秧苗的性质决定的。秧苗和任何一种庄稼都不一样,它要经过你的手,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插下去。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无边无垠的鹅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庄稼人的指纹。鹅黄其实是明媚的,甚至是娇嫩的。因为辽阔,因为来自手工,它壮观了。我想告诉所有的画家,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

⑤我估计庄稼人是不会像画家那样注重色彩的,但是,也未必。青黄不接这个词一定是农民创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世界上最注重色彩的依然是庄稼人。一青一黄,一枯一荣,大地在缓慢地、急遽地做色彩的演变。庄稼人的悲欢骨子里就是两种颜色的疯狂轮转:青和黄。青黄是庄稼的颜色、庄稼的逻辑,说到底也是大地的颜色、大地的逻辑。是逻辑就不能出错,是逻辑就难免出错。在我伫立在田埂上的时候,我哪里能懂这些?我的瞳孔里头永远都是汪洋:鹅黄的汪洋——淡绿的汪洋——翠绿的汪洋——乌青的汪洋——青紫的汪洋——斑驳的汪洋——淡黄的汪洋——金光灿灿的汪洋。它们浩瀚,壮烈,同时也死气沉沉。我性格当中的孤独倾向也许就是在一片汪洋的岸边留下的,对一个孩子来说,对一个永无休止的旁观者来说,外部的浓烈必将变成内心的寂寥。

⑥大地是色彩,也是声音。这声音很奇怪——你不能听,你一听它就没了,你不听它又来了。泥土在开裂,庄稼在抽穗,流水在浇灌,这些都是声音,像呢喃,像交头接耳,鬼鬼祟祟又坦坦荡荡,它们是枕边的耳语。麦浪和水稻的汹涌则是另一种音调,无数的、细碎的摩擦,叶对叶,芒对芒,秆对秆。无数的、细碎的摩擦汇聚起来了,波谷在流淌,从天的这一头一直滚到天的那一头,是啸聚。声音真的不算大,但是,架不住它的厚实与不绝,它成巨响的尾音,不绝如缕。尾音是尾音之后的尾音,恢宏是恢宏中间的恢宏。

⑦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里说过:大自然充满诗意的感染,往往靠作家给我们。这句话说得好。不管是大自然还是大地,它的诗意和感染力是作家提供出来的。无论是作为一个读者还是作为一个作者,我都要感谢福楼拜的谦卑和骄傲。

⑧大地在那儿,还在那儿,一直在那儿,永远在那儿。这是泪流满面的事实。

(节选自《散文选刊》2014年第2期)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被比作“孤岛”的村庄以其渺小反衬出大地的无垠,并为下文写大地上的劳动生活做铺垫。

B. 文章第③段补叙父子间的生活往事,紧承上文,具体展现了平原乡村生活不堪回首的艰辛。

C. 作者综合运用排比、比拟、比喻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大地上丰富又奇妙的声音。

D. 文章引用福楼拜作品中的言论,意在强调作家们肩负着表现大自然的诗意和感染力的使命。

2.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1)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

(2)是逻辑就不能出错,是逻辑就难免出错。

3.本文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分析。

 

1.B 2.(1)“鹅黄”指铺满老家大地的新秧苗,它们构成了一幅壮阔的画卷;但又都来自手工,承载着农民劳作的艰辛,包含悲悯的成分。(2)万物生死枯荣的自然规律便是大地的逻辑,它亘古不变,不会出错;但这一逻辑也有可能由于天人祸而出现青黄不接的差错。整句话强调了乡村生活的不变与无常。 3.(1)多处使用情感色彩鲜明的词语直抒胸臆。如“悲壮”“寂寥”“泪流满面”等词语表达对大地、农民的深挚情感。(2)精选意象营造具有抒情意味的意境。作者挑选“孤岛”“沙漠”“汪洋”“泥土”“指纹”等形象组成具有抒情意味的意境以委婉含蓄地抒情。(3)多用反复、排比修辞手法强化情感。如②段的“这是何等的艰辛,何等的艰辛”, ④段的“一棵一棵地”,⑥段的“泥土在开裂,庄稼在抽穗,流水在浇灌”。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B项,结合文本第③段内容,联系上下文内容分析,应该是“插叙”。结合上文“有些事情你可以干一辈子,但不能想,一想就会胆怯,甚至于不寒而栗”内容,插入父亲的故事。补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补充交代上文的人或事。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幸福是孟郊《登科后》中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幸福是白居易《问刘十九》中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三种幸福,你认为那种更幸福?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图表,完成题目。

请根据图表列出的数据,写出一条结论和建议。

 

查看答案

下面一则通知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关于举办中国传统节日讲座的通知

为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化,学校将于4月16日在图书馆403室举办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讲座,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讲座内容

本次讲座主要牵涉以下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

二、讲座嘉宾

本次讲座我们应邀了德高望重的淦老师,他将抛砖引玉,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丰富详实的历史材料,为大家带来一顿精神上的文化大餐。

三、其他说明

请各班主任认真组织,拜托同学们踊跃参加,准时莅临图书馆,细心聆听淦老师的精彩讲座。

学校教务处

2018年10月23日

 

查看答案

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甲:小河上的薄冰融化了,小草从暖湿的泥土中苏醒,__________________,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

乙:阳光融化了河冰,细雨润泽了山色,__________________,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

①春风吹绿了柳枝 ②春风把柳枝吹绿了 ③柳枝被春风吹绿

A. 甲②乙③    B. 甲③乙①    C. 甲①乙②    D. 甲③乙②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今年我省将精简审批事项,积极探索“一窗受理”“容却受理”联审联办等新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办事环节和制度性交易成本。

B. “一带一路”倡议3年多来,合作不断开花结果,影响迅速席卷全球,成为迄今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也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

C. 在现代社会,人与人的交往更加密切,文明用语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它有助于人们增进理解和交流,甚至对于个人事业成功也有着重要影响。

D. 驾校教练表示,科目三考试过程中有二忌:一忌考试的时候不能太紧张;二忌那些没能够一次性通过科目三的学员,总是纠结于这次不能通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