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一则通知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关于举办中国传统节日讲座的通知...

下面一则通知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关于举办中国传统节日讲座的通知

为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化,学校将于4月16日在图书馆403室举办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讲座,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讲座内容

本次讲座主要牵涉以下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

二、讲座嘉宾

本次讲座我们应邀了德高望重的淦老师,他将抛砖引玉,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丰富详实的历史材料,为大家带来一顿精神上的文化大餐。

三、其他说明

请各班主任认真组织,拜托同学们踊跃参加,准时莅临图书馆,细心聆听淦老师的精彩讲座。

学校教务处

2018年10月23日

 

①“牵涉”改为“包括”。②“应邀”改为“邀请”。③删掉“抛砖引玉”。④“拜托”改为“希望”。⑤“莅临”改为“到达”。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得体,然后仔细进行辨析。①牵涉:牵扯,涉及;关系到;这里不仅仅是涉及到,而是讲解的重点,所以将 “牵涉”改为“包括”;②应邀:接受邀请,这里将“应邀”改为“邀请”;③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谦辞;删掉“抛砖引玉”;④拜托:(敬辞)托人办事,这里是通知,不合适,将 “拜托”改为“希望”;⑤莅临:来到,来临,光临,敬语,多用于修饰长辈、上级及贵宾的光临,以示主人对客人的敬意,这里不当,将“莅临”改为“到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甲:小河上的薄冰融化了,小草从暖湿的泥土中苏醒,__________________,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

乙:阳光融化了河冰,细雨润泽了山色,__________________,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

①春风吹绿了柳枝 ②春风把柳枝吹绿了 ③柳枝被春风吹绿

A. 甲②乙③    B. 甲③乙①    C. 甲①乙②    D. 甲③乙②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今年我省将精简审批事项,积极探索“一窗受理”“容却受理”联审联办等新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办事环节和制度性交易成本。

B. “一带一路”倡议3年多来,合作不断开花结果,影响迅速席卷全球,成为迄今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也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

C. 在现代社会,人与人的交往更加密切,文明用语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它有助于人们增进理解和交流,甚至对于个人事业成功也有着重要影响。

D. 驾校教练表示,科目三考试过程中有二忌:一忌考试的时候不能太紧张;二忌那些没能够一次性通过科目三的学员,总是纠结于这次不能通过。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 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通过四渡赤水调动敌人,率领3万多红军,通过(   )的征战,打了一场打胜仗,最终跳出了重重包围。

(2)屠呦呦和同事们通过大量搜集中药药方,对中草药提取物进行筛查,直到第191次实验,才发现了青蒿素,这个过程充满了(  )。

(3)吴锦泉老人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但老两口的日子是充满(  )的,他们住着三间破旧的瓦房,磨一把刀一元钱,没有其他经济来源。

A. 艰难曲折     艰苦卓绝      艰难困苦

B. 艰苦卓绝     艰难曲折      艰难困苦

C. 艰难困苦     艰难曲折      艰苦卓绝

D. 艰难曲折     艰难困苦      艰苦卓绝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郦道元《三峡》中,写到了三峡两岸晴初霜旦之时高猿长啸的奇景,“________________”是当地渔者用歌声对此现象的描述。

(2)《虞美人》中,表现李煜这位亡国之君的愁绪如春水奔流倾泻、无穷无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新城道中(其二)

苏 轼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注]①本诗写于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的春天,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之时。②钲:古代乐器,击之而鸣。③耦耕:指二人并耕。《论语·微子》中“长沮、桀溺耦而耕”。

1.以下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议论起笔,表明诗人此次出行心情悠闲,“听溪声”的动作也印证了这一点。

B. 颔联“散材”“疲马”颇见性情,采用拟人的修辞,充满对官场生活的慨叹。

C. 尾联诗人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既是感叹山间歧路多,也是感叹人生道路之难行。

D. 整首诗歌以时间先后为序,写了诗人在巡视属地时山行的见闻和感慨。

2.颈联的两句诗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