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格 桑 梅 朵 来到川藏线上这个道班的时候,正是一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格 桑 梅 朵

来到川藏线上这个道班的时候,正是一个凛冽的冬天,风像长了牙齿,龇牙咧嘴地向我扑来。连绵的雪山矗立在眼前,一眼望去,是意料之中的一片纯白。

父亲在这条线上修了一辈子路,最后不得不带着一身的高原病回到家乡。临走时,也不忘将我作为他的接班人。那时,我刚卫校毕业,本有大好的前途。可军人出身的父亲,却板着一张脸,无比严肃认真地告诉我,你必须得去,那儿需要你这样懂医的人。

我知道有这样的父亲,一切都是无法挽回的。在母亲的哭哭啼啼中,我没有掉一滴泪,把对父亲的怨恨装进行囊,毅然走进了这个雪山脚下的道班。

这里并没有想象中的荒凉,每年春夏时节,被大雪封了一冬的公路就格外的热闹。纤细娇艳的格桑花蓬蓬勃勃一路开到雪山之巅;连绵不断的进藏汽车排起长龙,在蜿蜒而上的盘山公路上蠕动;骑行爱好者们一路欢歌,摇着清脆的铃铛,从我们面前疾驰而过;还有那些藏族老乡赶着自家的牛羊,从从容容地跨过公路,辗转到别的草场……

公路上最热闹的时候,也是我们这些养路工人最繁忙的时候。这段28公里长的川藏线是属于我们道班管辖的,为了能保证这条路畅通,李大姐他们天不见亮就得起来去清理路面,然后再回来吃早饭。

通常这个时候,我都还在睡懒觉,他们知道我憋屈,也不叫我出工,由着我的性子来。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不属于这里的,迟早有一天我会离开这里,因此我也放任着自己,我要让我的父亲知道,是他毁了我的一生。

直到有一天,一阵慌乱的脚步声将我从睡梦中惊醒,接着是李大姐的呼喊:“幺妹儿,快起来,要出人命了。”我一骨碌从床上坐起来,只见几个藏族老乡抬进来一个老阿妈,呼吸急促,脸色乌青。我被这慌乱的场面吓住了,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老阿妈的呻吟瞬间战胜了我的犹豫,我从床下拿出急救箱,给老阿妈吸上氧,打针,拿药,倒水,喂药,一连串的动作再自然不过了。

不一会儿,老阿妈终于缓过气来,她忽然跪在我的面前,不停地说着我听不懂的话,吓得我直往李大姐的身后躲。

一个月后的一天下午,我百无聊赖地坐在道班的屋顶上看远处盛开的格桑花,一个部队的车队从道班门口浩浩荡荡驶过。这时,一辆军车靠边停了下来,从车上跳下一个年轻的士兵,对正在修路的李大姐他们比划着什么。

忽然,李大姐抬起头,朝我大喊,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从房顶上跳下来问:“喊我干啥子?”

那个士兵递给我一个栽有格桑花的罐头盒说:“谢谢你救了我阿妈,这是生长在五千米雪山上的格桑梅朵,送给你。”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就跑掉了。

我只知道这花叫格桑花,却不知道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格桑梅朵,好有诗意的名字。我把那盆格桑花放在窗台上,问李大姐:“格桑梅朵是什么意思?”

李大姐说:“格桑是幸福的意思,梅朵是花的意思,你那盆花在藏族人眼里就是吉祥幸福的花。”

以后的日子,那个藏族士兵每次进藏都要为我带回一个栽有格桑梅朵的罐头盒。渐渐的,娇艳的格桑花开满了我的窗台,在花香里,所有的烦恼抑郁全都逃遁了。

终有一天,为我送格桑梅朵的不再是那个满脸高原红的藏族小兵,而是他的战友。我问他的战友,那个小兵哪儿去了?战友先是支支吾吾,最后才说,他牺牲了。

战友红了双眼,哽咽道:“就是这次进藏,突遇暴风雪,道路塌方,嘎旺他们的车就翻下了悬崖……”

我不知道那个战友是何时离开的,我的头脑中一片空白。

李大姐安慰我说:“别伤心,在这几千里的川藏线上这样的事已是家常便饭。你爸爸曾说过,我们守路的人一定要守好这条路,才能让行路的人更加安全,让千千万万的家庭幸福美满。”

整整齐齐摆在窗台上的格桑梅朵,在暖暖的阳光下,绽放着。似乎在告诉我,父亲和千千万万的养路工人是在用生命浇灌着更多人的格桑梅朵。

(节选自《2014中国微型小说年选》)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小说第1段描写的自然环境,写出了川藏公路线环境的恶劣,表现了“我”进藏的无助,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 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血肉丰满的公路养护工形象,作者以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表现出他的强势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C. 小说以“我”睡懒觉、不出工、放任自己,与李大姐等养路工人天不见亮就起来去清理路面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养路工人的繁忙和“我”的懒惰与任性。

D. “我”起初不愿去高原,感觉人生灰暗,后来经历了给藏族老阿妈治病、藏族士兵给“我”送格桑花以及藏族士兵的牺牲这一过程,“我”的思想发生转变,对以后的人生充满希望。

2.为什么小说在第4段要极力描写春夏时节川藏公路的热闹景象?

3.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我”,也有人认为主人公是以父亲、李大姐为代表的川藏线的养路工人,还有人认为主人公是一个群体,包括父亲、李大姐、“我”、藏族士兵。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说明理由。

 

1. C 2. ①表现了藏区的美丽与和谐生活,为故事设置背景,与后文藏族老阿妈生病及藏族士兵感谢形成呼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②突出了川藏公路线的繁忙,表现了养路工人的勤劳和无私的付出。 3. 小说的主人公是“我”。①小说的主要情节描写了“我”的情感及思想转变的过程;②川藏线养路工人及牺牲的藏族士兵使“我”醒悟转变;③小说中的“格桑梅朵”也是“我”思想转变的媒介物。(每点2分)∥主人公是以父亲、李大姐为代表的川藏线的养路工人。①小说从“我”的视角叙写了以父亲、李大姐为代表的川藏线的养路工人的事迹;②小说讴歌了养路工人的无私奉献精神;③小说中的“格桑梅朵”象征了养路工人为给藏区带来吉祥幸福的生活而贡献自己的力量。∥主人公是一个群体,包括父亲、李大姐、“我”、藏族士兵。①小说通过“我”把这些人物有机地串联在一起,构成一组人物群像;②小说明写“我”与藏族老阿妈、藏族士兵的故事,暗写父亲、李大姐等养路工人;③“格桑梅朵”的含义是吉祥幸福,小说中的父亲、李大姐、“我”、藏族士兵等人都在为藏区人民的幸福生活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甚至献出生命。 【解析】 1.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C项,“表现了养路工人的繁忙和‘我’的懒惰与任性”错误,没有表现“‘我’的懒惰”。故选C。 2.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的能力的能力,要求分析小说在第4段要极力描写春夏时节川藏公路的热闹景象的原因,答题时注意答出情节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内容和读者的角度分析其作用。此段内容从内容看,表现了藏区的美丽与和谐生活,为故事设置背景;从解耦股看,与后文藏族老阿妈生病及藏族士兵感谢形成呼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从主旨的角度看,突出了川藏公路线的繁忙,表现了养路工人的勤劳和无私的付出。 3.此题考核探究能力,小说的解读注意五位一体的原则,即“主题”“环境”“情节”“人物”“标题“五位要同时解读,分析一种要从其余的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分析主人公是谁,注意结合此人物和标题、情节、主旨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还要分析其和另一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回答此题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分析理由,如“主人公是以父亲、李大姐为代表的川藏线的养路工人”,从文章的内容看,小说从“我”的视角叙写了以父亲、李大姐为代表的川藏线的养路工人的事迹;从朱主旨看,小说讴歌了养路工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从小说中的环境看,小说中的“格桑梅朵”象征了养路工人为给藏区带来吉祥幸福的生活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往往有这样的情况:经历过的一些事情,淡忘了,而某个细节,如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却记得很清楚;读过的一些文学作品,记不清了,而作品中的某个细节,或语言、或动作、或某个人物的肖像却记得很清楚。

请以“令人难忘的细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关于月食,____:在我国古代的传说中,天狗食月最怕敲锣打鼓、燃放爆竹,只有这样才能让它把吞下的月亮再吐出来。所以直到现在,____,民间还会敲锣打鼓、燃放爆竹,意图赶跑天狗;在西方比较著名的则有哥伦布远航落难于牙买加附近岛屿,利用发生月全食的时机,说服土著人,从而获得补给脱离困境的故事。早在东汉,我国的大科学家张衡就已经能够解释月食发生的原理,认为是地球走到月亮的前面,________,即所谓“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谓暗虛,在星星微,月过则食。”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国“张衡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引起世界瞩目,在于卫星的特点是建造全球电磁场和电离层监测平台的独到之处。

B. 目前,养老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供给方养老服务质量还不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需求。

C. 英国首相特蕾莎·梅的访华,体现了双方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开放包容、相向而行,也为加深合作铺平了道路。

D. 扫码骑单车、购物、进超市买家电……出门不用带钱包,只需手机“扫一扫”,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生活正悄然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寒冬里,虽然万物在混沌和阴暗中沉睡,但是在这混沌和阴暗中,却正蓄势待发着一种不可言喻的苏醒!

②因此,凭借围棋比赛就说“人工智能战胜人类”,显然失之偏颇,而断言人工智能将要取代、威胁甚至控制人类,同样为时尚早。

③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④对于消费能力有限的大学生来说,发现一道物美价廉的创意美食,何尝不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美事。

⑤毫无疑问,地区的动荡与失序,欧美等西方国家在其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西方强权干涉作为背后推手难辞其咎

⑥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而韩非则是法家学派创始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能说会道,温文尔雅,有思想,有内涵。

A. ①②④    B. ②⑤⑥    C. ①③⑤    D. ③④⑥

 

查看答案

默写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怅寥廓,____________,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____________,在雨中哀怨,____________。(戴望舒《雨巷》) 

(4)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____________,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____________。(戴望舒《雨巷》

(5)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6)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