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肇始于夏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肇始于夏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定型于汉代,此后历朝历代虽有所演变,然而其思想主旨始终没有变化。

《尚书》记载,大禹的孙子太康无道,被有穷氏后羿抓起来废了。太康的弟弟作《五子之歌》述大禹之训诫:“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大禹不仅提出了民本思想,并且也在治国中践行这种思想。周公总结商亡的教训,主张以德配天、敬德保民,以民本思想为指导实施德治。《尚书·康诰》的许多记载表明,周公深知殷商之鉴,努力安民保民、实施德政。儒家认为统治者只有赢得民心才能得到天下,因此必须爱民、顺民、安民、利民。先秦时代的民本思想与古希腊时代的人本主义思想有相通之处,都有重视人的意思。不过,古希腊从苏格拉底开始兴盛起来的人本主义思想中的“人”并不包括自由人之外的奴隶,所以其范围是非常有限的。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比起西方奴隶制度下形成的人本主义思想更加具体、更加具有人情味,尽管不免有其蒙蔽性。

西汉政治思想家贾谊总结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民本思想。贾谊深入阐述了人民的重要性,总结出人民是国家兴衰成败根本的结论,完善了民本思想体系。唐代柳宗元在“民为本”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吏为民役”的观点,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高峰。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在历代开明封建统治者的政治实践中具体化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是畏民重民,尊重和敬畏人民。《大学》中说:“大畏民志,此谓知本。”二是知民得心,体察民情民意。孟子总结了夏桀、商纣亡国的历史教训:失其民心。三是爱民恤民,体恤爱护人民群众。孔子主张“节用而爱民,使民以时。”四是忧民利民,关心人民疾苦,为民谋利益。《孟子·梁惠王下》中最早提出“忧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五是富民强国,使人民富裕、国家强大。《论语·颜渊》中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管子·治国》中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民富才能国强,这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总结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使得广大人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安居乐业,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繁荣时期。但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是为了巩固封建专制统治而提出的,主要是一种得民心、存社稷、固君位的权术,是以君权至上、官本位为前提的王道、仁政和德治,实质上只是一种开明的统治策略。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并不尊重人民群众的个体价值与权利,不可能赋予人民政治权利。尽管如此,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民贵君轻、平政爱民等思想,在今天仍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摘编自张弓《民本思想促进中华文明发展》,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五子之歌》用大禹的训诫批判了太康的无道并肯定了有穷氏后羿做法的正确性。

B. 西方奴隶制度下形成的人本主义思想中的“人”不包括奴隶,所以它没有人情味。

C. 在前代较为完善的民本思想体系下柳宗元先后提出“民为本”“吏为民役”等观点。

D. 虽然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没有赋予人民政治权利,但其思想在当代仍有现实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在论述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起源和发展时采用了先总写后分述的总分手法。

B. 在论证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古希腊时代的人本主义思想时文章使用了对比手法。

C. 为证明富民强国的道理文章先论述了畏民重民、知民得心等民本思想的重要性。

D. 文章论述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意义,也指出了其存在的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有安定人民、巩固统治的作用,所以能被封建君主所接受。

B.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虽然有其缺点,但对于当今社会来说仍是有借鉴价值的。

C. 如果没有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实施就不可能形成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些繁荣时期。

D.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不尊重百姓们的个体价值与权利说明其只是一种开明的统治策略。

 

1.D 2.C 3.C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A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肯定了有穷氏后羿做法的正确性”错误。B项,结合文本内容“古希腊从苏格拉底开始兴盛起来的人本主义思想中的‘人’并不包括自由人之外的奴隶,所以其范围是非常有限的”分析可知,“所以它没有人情味”分析错误。C项,结合文本内容“唐代柳宗元在‘民为本’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吏为民役’的观点,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高峰”分析可知,“民为本”不是柳宗元提出的。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童话里的灰姑娘穿着一双水晶鞋去参加王子的舞会,艳惊四座。然而,英国莱斯特大学物理系的一群学生通过研究发现:如果灰姑娘体重50公斤,鞋跟高度超过1.3厘米时,一旦走路,水晶鞋就会被踩碎。学生们在论文里给灰姑娘建议:“如果想获得王子的心,一定不要穿水晶高跟鞋。”研究论文发表在该校的物理学期刊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噪音和价值判断

何满子

无声的世界是悲哀的,这毋庸说;但嘈杂轰乱的噪音也是生态污染,这大概也是常识。于是,人们厌恶扰人清梦的高音喇叭,厌恶令人肉麻齿浮的高分贝的金属锉锯声,厌恶搅得人心慌意乱的喧嚷和吼叫,厌恶涎皮笑脸的无休止的插科打诨,等等。人们即使不是为了公益,只是为了自卫,也有权发发话,向社会作点诉求。听惯噪音、喜欢这种调调儿以及要显得本人大度能容的人物,似乎也正不必讥嘲那些想耳根清净而发话的人。不应该是多样化、多元化的世界么?那么有人对听不惯的噪音发点话也无妨纳入多样化多元化的声音里,不必嫉视吧。

 当然,噪音也是一种价值判断。你说城市里放鞭炮吵得人心烦意乱,吓得婴儿惊悸、老人心脏病猝发;他说这是制造欢乐祥和气氛。你说《周易》科学占卜、《麻衣神相》现代化相面是宣传迷信,蛊惑人心;他说其中大有玄妙,是科学尚未究明的超科学。如此等等,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各人的判断就是不一样。但也该让大家判断判断,是非尽量求得共识。

城市放鞭炮和迷信活动之类是可以靠行政手段禁止或限制的,当然禁了或限了也很难根绝,有人喜欢这些调调儿,你也拿他没有办法。那是必须加以年月,待全民的文明水准提高以后才庶几能消歇的。有些东西则不能禁,也无需禁,再说,禁也禁不掉。它利弊兼有,影响又广泛,只能容许其存在,但不宜任其泛滥成灾,让噪音弥漫全社会,压倒正声。依靠什么才能做到使噪音收敛呢?恐怕主要要靠舆论力量,靠明智的价值评断争取社会更多的认同,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化导向。

例如,娱乐性、消遣性的不少玩艺,就有大量庸俗甚至恶俗的趣味腐蚀着社会,以其通俗和某些感官效果引诱得大批的人发烧。如那些与严肃音乐艺术无缘的歌星演唱,蒙面大盗之类的劣等文化,耍嘴皮子玩个梦的痞子腔文学等等。能逗乐,可以化严肃为一笑,有那么一点也可以让人间不太寂寞,也能显示一下文化的多样性或多元化。然而,若嫌这些玩艺泛滥得还不够,曲予辩解,为之鼓吹宣扬;其终极理由则为有这些玩艺至少胜于无声的世界,更以为采取如此的态度才是“有容乃大”,那就纵使不追究价值判断上的问题,至少也应说是过犹不及了。

人们从身历的过去厌恶无声的世界或清教徒戒律的世界,这是可以理解的,但盼望金鼓齐鸣百音并奏不等于要把世界全让给大声怪叫或吱里哇啦的噪音。舞台上少不得有一二小丑做点怪相逗乐,但满台小丑,奉小丑为舞台艺术的极致,总非文化之福吧。

又有一说,市场是不以价值判断为转移的,说是白费神。更多的人还认为市场经济发展下去,新文化、新道德会自然形成,该淘汰该衰竭的会自行让位或敛迹,一切都会自行平衡,文化也就会自行推向高层次。这种市场经济万能论其实就是通常所说的商品拜物教的延伸,应该说是不负责任的托词。果真如此,则文化价值判断就根本无用,发议论者都是吃饱了撑的。这倒是信奉了黑格尔老人的命题: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于是人只能俯伏在噪音之前,无能为力,反不如找理由给原已泛滥的低档次文化辩解,努力发现其如何美妙,犬儒主义地迎合时尚,既显示宽容,又自居新潮,才是计之最得者也。“劝君莫忧愁”,实行这一妙计的人是有的。

                                                          (有删改)

1.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的论述层次。

2.噪音和价值判断有怎样的关系?请依据第二至四段内容加以概括。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末画线句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来电与应答

大多数电话推销员打了一次电话就放弃了。做电话民意调查的人和上网流量包销售员也许会再打一轮。但卫星电视公司的德芙拉是个异数。

“您好,凯雷特先生,”我接起电话再次听到她的声音时,有点儿猝不及防,        “您过得怎么样?”我想出答案之前,她继续道,“鉴于您目前的健康状况,您可能不得不待在家里,我想我可以向您介绍我们的‘极限运动’节目包。四个频道,涵盖世界上的各种极限运动,从爱尔兰‘矮人曲棍球世界冠军赛’到澳大利亚吃玻璃比赛,什么都有。”

“你是想找埃特加?”我悄声问。

“是的。”德芙拉说。

“他死了,”我顿了顿,继续压低嗓门说道,“真是个悲剧啊。一个实习医生在手术台上要了他的命。我们正在考虑诉讼。”

“那请问您是哪位?”德芙拉问。

“米歇尔,他弟弟,”我临场发挥,“但我现在不方便讲话,我正在参加葬礼。”

“我对您失去亲人深表遗憾,”德芙拉用颤抖的声息说,“我跟他没能讲上几句话,但他听上去是个很好的人。”

“谢谢,”我继续低语,“我真得挂电话了,轮到我致祷文了。”

“那当然,”德芙拉说,“我之后会再打电话过来。我想给您推荐一个可以抚慰情绪的电视节目包,这个节目包非常适合您。”

1.什么是“外婆战术”?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概括德芙拉的形象特点。

3.文中插入妻子的一段话有什么作用?

4.请探究文章的丰富意蕴。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 ,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2)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3)_______________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无题》)

(4)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5)不积跬步,_________ 。(荀子《劝学》)

(6)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7)_________ ,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8)靡不有初,_________ 。(《诗经·大雅·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李九贬南阳

钱起

玉柱金罍醉不欢,云山驿道向东看。

鸿声断续暮天远,柳影萧疏秋日寒。

霜降幽林沾蕙若,弦惊翰苑失鸳鸾。

秋来回首君门阻,马上应歌行路难。

[注]金罍:大型盛酒器和礼器。蕙若:蕙草与杜若,皆香草。

1.作者如何以“送”贯串全诗?请简要分析。

2.请概述诗歌颈联表达的丰富情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