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童话里的灰姑娘穿着一双水晶鞋去参加王子的舞会,艳惊四座。然而,英国莱斯特大学物理系的一群学生通过研究发现:如果灰姑娘体重50公斤,鞋跟高度超过1.3厘米时,一旦走路,水晶鞋就会被踩碎。学生们在论文里给灰姑娘建议:“如果想获得王子的心,一定不要穿水晶高跟鞋。”研究论文发表在该校的物理学期刊上。

 

一双不能被踩碎的水晶鞋 英国莱斯特大学物理系通过研究得出的灰姑娘的水晶鞋会被踩碎的结论以及建议,真是无聊之极!可笑之极!荒谬之极!“吹竹弹丝谁不爱,焚琴煮鹤人何肯?”可这群不知趣、不知真、更不知何为美的貌似科学工作者却在做清泉濯足,背山起楼,烧琴煮鹤的事。 世人笑我太张狂,竟然挑战科学精神,藐视数据功能;我笑世人太浅薄,认为看不见的没真实发生的就是假,看见的真实发生的就是真,如果这个世界可以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辨别真伪,人心未免太简单、世界未免太单维。 童话不是真实发生的,可谁能否认它温暖过一个个儿童的心?壮美而迷人的古希腊神话,奥林匹斯山上众神的存在性确实值得怀疑,可谁能否认它是人类文化史最璀璨的明珠之一?一部《红楼》可歌可泣,原型说更是让它扑朔迷离,真假难辨,可谁能否认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按照英国莱斯特大学物理系研究生的逻辑,整个人类的文明、文化、文学被所谓的真实数据以衡量,简直就是荒谬的存在,是虚假的存在,是没有必要的存在。文学的虚构无法避免,是不是虚构的代表虚假?显然不是。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确,世界上没有故事里那个长得一模一样的小女孩,但有跟她一样贫困、心酸、无奈、无助的小女孩、小男孩,这就是真!她的存在让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得这个世界需要怜悯和仁爱,冷漠可以置人于死地,这就是美! 古希腊神话里的建筑师达罗斯为关住半牛半人之妖弥诺陶洛斯而建造的伊卡洛斯迷楼,在实验主义者眼里够是天方夜谭荒唐之极了,殊不知,每个人都曾被关或者正被关在迷楼之中,人永不知足的欲望就是妖,人类先知制定的伦理、制度、条例、契约等就是楼,这何止是神话!这是人性的折射!这何止是真!它还用美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无疑是人类最美的智慧。 真正的艺术就好比是美少年耳喀索斯在泉水中的映影,是超越自我的的自我,是超越真实的真实。正如木心先生所说:“艺术不能完成真实,不能实际占有,只可保持距离,两相观照;你要沾惹它,它便消失,你静着不动,它又显现”。 莱斯特大学物理系的研究生们何只是沾惹,简直是拿着水泵抽干这美丽的泉水,让倒影不复存在。 科学精神没错,求真没错,求真的数据方式也没错,可是拿研究物体的方式去研究人心,拿研究物质的方式去研究艺术的真与美,格物之时凝滞于物岂不可笑!人除了通过科学的方法了解这个世界,还要用艺术的方式去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毕竟人生短暂,谁都需要美,谁都需要快乐,所以,就算没有王子,就算得不到王子的青睐,你和我,都大胆得穿上水晶鞋吧!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这就要求考生先读懂材料中心,本则材料,有两个要点:一是童话角度“水晶鞋”是美好梦幻的, 二是从现实科学角度讲,“水晶鞋”是不可能存在的。二者皆有一定道理,可以与“童话(梦 想)与现实”“理性思考与艺术创作”这些主题相关联。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角度立意,也可以从处理两者关系角度立意。如果说水晶鞋的故事是感性的话,那么学生的研究就是理性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探讨的主题就是理性与感性,如何看待两种思维模式。感性代表纯真,热烈,浪漫,想象,诗意,美…… 理性代表科学,严谨,节制,客观,现实,二者各有特色。童话故事代表着想象,科学研究代表现实,从这个角度来看,要多给生活一些想象的空间,不必任何事情都上纲上线。童话故事与物理研究的“职责和目的”不同,童话这种作品主要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物理研究则是通过精准的数据来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的 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探索分析大自然所发生的现象,以了解其规则。我们没必要将生活过得像物理学一样精密,否则就会少了很多乐趣。多给生活一点感性、幻想和期待。灰姑娘的水晶鞋是对美好童话意境的加持,好比我们现在很多时候说“穿上灰姑娘的水晶鞋”,其实表达出的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具有象征意义和童话色彩。用科学手段来证明本也无可厚非,二者的角度与目的性不同,大可不必把“水晶鞋”妖魔化。;整篇文章从反面论证,呼吁大众尊重“感性思维”,进一步到发扬“感性情感”“人文精神”。考生可以围绕这些方面进行立意。本题没有对作文体裁进行限制,考生既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写记叙文,但一定要文体清晰,写作议论文,就要观点明确,论据充足,论证思路清晰;如写记叙文,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参考如下: 理性与感性 生活需要理性,也需要感性 想象让生活丰富多彩 理性(科学)思维与感性(艺术)思维的辩证关系 不能以理性(科学思维)解读感性(艺术作品) 不要用理性禁锢想象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噪音和价值判断

何满子

无声的世界是悲哀的,这毋庸说;但嘈杂轰乱的噪音也是生态污染,这大概也是常识。于是,人们厌恶扰人清梦的高音喇叭,厌恶令人肉麻齿浮的高分贝的金属锉锯声,厌恶搅得人心慌意乱的喧嚷和吼叫,厌恶涎皮笑脸的无休止的插科打诨,等等。人们即使不是为了公益,只是为了自卫,也有权发发话,向社会作点诉求。听惯噪音、喜欢这种调调儿以及要显得本人大度能容的人物,似乎也正不必讥嘲那些想耳根清净而发话的人。不应该是多样化、多元化的世界么?那么有人对听不惯的噪音发点话也无妨纳入多样化多元化的声音里,不必嫉视吧。

 当然,噪音也是一种价值判断。你说城市里放鞭炮吵得人心烦意乱,吓得婴儿惊悸、老人心脏病猝发;他说这是制造欢乐祥和气氛。你说《周易》科学占卜、《麻衣神相》现代化相面是宣传迷信,蛊惑人心;他说其中大有玄妙,是科学尚未究明的超科学。如此等等,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各人的判断就是不一样。但也该让大家判断判断,是非尽量求得共识。

城市放鞭炮和迷信活动之类是可以靠行政手段禁止或限制的,当然禁了或限了也很难根绝,有人喜欢这些调调儿,你也拿他没有办法。那是必须加以年月,待全民的文明水准提高以后才庶几能消歇的。有些东西则不能禁,也无需禁,再说,禁也禁不掉。它利弊兼有,影响又广泛,只能容许其存在,但不宜任其泛滥成灾,让噪音弥漫全社会,压倒正声。依靠什么才能做到使噪音收敛呢?恐怕主要要靠舆论力量,靠明智的价值评断争取社会更多的认同,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化导向。

例如,娱乐性、消遣性的不少玩艺,就有大量庸俗甚至恶俗的趣味腐蚀着社会,以其通俗和某些感官效果引诱得大批的人发烧。如那些与严肃音乐艺术无缘的歌星演唱,蒙面大盗之类的劣等文化,耍嘴皮子玩个梦的痞子腔文学等等。能逗乐,可以化严肃为一笑,有那么一点也可以让人间不太寂寞,也能显示一下文化的多样性或多元化。然而,若嫌这些玩艺泛滥得还不够,曲予辩解,为之鼓吹宣扬;其终极理由则为有这些玩艺至少胜于无声的世界,更以为采取如此的态度才是“有容乃大”,那就纵使不追究价值判断上的问题,至少也应说是过犹不及了。

人们从身历的过去厌恶无声的世界或清教徒戒律的世界,这是可以理解的,但盼望金鼓齐鸣百音并奏不等于要把世界全让给大声怪叫或吱里哇啦的噪音。舞台上少不得有一二小丑做点怪相逗乐,但满台小丑,奉小丑为舞台艺术的极致,总非文化之福吧。

又有一说,市场是不以价值判断为转移的,说是白费神。更多的人还认为市场经济发展下去,新文化、新道德会自然形成,该淘汰该衰竭的会自行让位或敛迹,一切都会自行平衡,文化也就会自行推向高层次。这种市场经济万能论其实就是通常所说的商品拜物教的延伸,应该说是不负责任的托词。果真如此,则文化价值判断就根本无用,发议论者都是吃饱了撑的。这倒是信奉了黑格尔老人的命题: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于是人只能俯伏在噪音之前,无能为力,反不如找理由给原已泛滥的低档次文化辩解,努力发现其如何美妙,犬儒主义地迎合时尚,既显示宽容,又自居新潮,才是计之最得者也。“劝君莫忧愁”,实行这一妙计的人是有的。

                                                          (有删改)

1.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的论述层次。

2.噪音和价值判断有怎样的关系?请依据第二至四段内容加以概括。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末画线句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来电与应答

大多数电话推销员打了一次电话就放弃了。做电话民意调查的人和上网流量包销售员也许会再打一轮。但卫星电视公司的德芙拉是个异数。

“您好,凯雷特先生,”我接起电话再次听到她的声音时,有点儿猝不及防,        “您过得怎么样?”我想出答案之前,她继续道,“鉴于您目前的健康状况,您可能不得不待在家里,我想我可以向您介绍我们的‘极限运动’节目包。四个频道,涵盖世界上的各种极限运动,从爱尔兰‘矮人曲棍球世界冠军赛’到澳大利亚吃玻璃比赛,什么都有。”

“你是想找埃特加?”我悄声问。

“是的。”德芙拉说。

“他死了,”我顿了顿,继续压低嗓门说道,“真是个悲剧啊。一个实习医生在手术台上要了他的命。我们正在考虑诉讼。”

“那请问您是哪位?”德芙拉问。

“米歇尔,他弟弟,”我临场发挥,“但我现在不方便讲话,我正在参加葬礼。”

“我对您失去亲人深表遗憾,”德芙拉用颤抖的声息说,“我跟他没能讲上几句话,但他听上去是个很好的人。”

“谢谢,”我继续低语,“我真得挂电话了,轮到我致祷文了。”

“那当然,”德芙拉说,“我之后会再打电话过来。我想给您推荐一个可以抚慰情绪的电视节目包,这个节目包非常适合您。”

1.什么是“外婆战术”?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概括德芙拉的形象特点。

3.文中插入妻子的一段话有什么作用?

4.请探究文章的丰富意蕴。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 ,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2)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3)_______________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无题》)

(4)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5)不积跬步,_________ 。(荀子《劝学》)

(6)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7)_________ ,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8)靡不有初,_________ 。(《诗经·大雅·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李九贬南阳

钱起

玉柱金罍醉不欢,云山驿道向东看。

鸿声断续暮天远,柳影萧疏秋日寒。

霜降幽林沾蕙若,弦惊翰苑失鸳鸾。

秋来回首君门阻,马上应歌行路难。

[注]金罍:大型盛酒器和礼器。蕙若:蕙草与杜若,皆香草。

1.作者如何以“送”贯串全诗?请简要分析。

2.请概述诗歌颈联表达的丰富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亡妻冯孺人行述

朱彝尊

孺人姓冯氏,讳福贞,字海媛,世居嘉兴练浦之阳。考讳镇鼎,归安县儒学教谕。教谕君为学官,弟子有名,交渐广,徙碧漪坊,去先太傅文恪公第近止百步。教谕君年过四十无子,生孺人,特珍爱之。五龄,延塾师陈翁,授《毛诗》《孝经》。有费姥者,往来教谕君家。见孺人聪慧,为先妣唐孺人述之,唐孺人属姥为妁。是夕,教谕君梦文恪公衣衮造其门,遂以孺人许彝尊为配。寒家自文恪公以宰辅归里,墓田外无半亩之产。至本生考安度先生,家计愈窘,岁饥,恒乏食,行媒既通,力不能纳币。彝尊年十七,为赘婿于冯氏之宅。遭乱,两家各去其居,安度先生播迁塘桥之北。

彝尊既昏,孺人赞予往侍养。教谕君以田二十亩持券付孺人,孺人语予曰:“割父之田以奉翁,非力养矣。”辞不受,挈其女至塘桥,鬻所有金条脱,治饔膳。隘不能容,遂赁梅里道南茅 亭之居,迎先生至里。

予年二十,即以诗古文辞见知于江左之耆儒遗老。时四方知名士往来于禾者,辄造梅里,孺人治酒肴必丰,虽夜分区画立办。宾客过者,谈宴极欢,或淹留旬日方去。花钿无多,尽付质库,昼夜纺绩以赎。客至,复质,如是以为常。岁癸卯,予客永嘉。其冬,安度先生病革,家无斗储,孺人邀予姊妹同视汤药。予归未旬日,而安度先生弃世。孺人哀毁,治丧事靡不中礼。

既而予游大同,转客太原,入于京师,复留济南。孺人力持门户,延经师于家诲昆田,必具酒肉,操作愈勤。夜率二女治机绞不辍,坐昆田于纺车之旁,执卷于灯背,令就火光课昼所读书,必成诵乃已。凡昆田交游至,或有燕朋杂于坐,孺人必严诫勿与交。

 孺人归予将五十年,盖终身忧患,未尝一日自安。平居慈爱,虽渔娃灶妾,食必推与之。以是孺人之殁,闻者无不叹息。呜呼!悲夫!谨摭其遗行,以告立言之君子。

(节选自《曝书亭集》)

[注]纳币:古代婚礼六礼之一,男方向女方送聘礼。条脱:古代臂饰。禾:嘉禾,嘉兴的古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梦文恪公衣衮其门               造:拜访

B. 孺人予往侍养                 赞:称赞

C. 治丧事靡不                中:符合

D. 令就火光昼所读书               课:学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寒家自文恪公宰辅归里      而广良家子从军击胡

B. 江左耆儒遗老              郯子徒,其贤不及孔子

C. 延经师家诲昆田            冰,水为之而寒

D. 谨摭遗行                无忘乃父之志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割父之田以奉翁,非力养矣。

(2)花钿无多,尽付质库,昼夜纺绩以赎。

4.文章第三至五段,记述了冯孺人哪些方面的“遗行”?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