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诗歌所写的季节都是秋天的一组是 ①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 ②梅子金...

下列诗歌所写的季节都是秋天的一组是

①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 

②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③东风一夜折梅枝,舞蝶游蜂都不知。 

④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B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诗歌所写的季节都是秋天的一组是”,这是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首先明确秋天这一季节的特征性景物或景象,节日以及人们的活动。“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由“茱萸”和“登高”可知,这两句诗中涉及的节日是重阳节,应为重阳节有佩茱萸和登高的习俗,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而重阳节在秋天,故应为秋季。“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意思是“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八月”指的是阴历的八月,属于秋季,且属于“仲秋”。故选B项。“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意思是“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这是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故属于夏季。“东风一夜折梅枝,舞蝶游蜂都不知”,“东风”即“春风”,故属于春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语言不得体的一项

A. 会议嘉宾发言时,谦虚地说:“这个问题我没有深入思考过,只能谈点个人粗浅的想法,以便抛砖引玉,请方家指正。”

B. 毕业论文答辩现场,完成答辩的林汉生擦擦额头的汗,恭恭敬敬地站起来鞠一躬,对老师们说:“感谢老师们的耐心聆听与悉心指导!”

C. 听到小高的丈夫获得全国顶级大奖的消息后,同事们都来给小高祝贺,许多人都问:“你家先生贵庚?不是很年轻吗?这么厉害啊!”

D. 张教授在好友儿子的婚礼上,给新人们送上了真诚的祝福:“愿花开并蒂,琴瑟相和;伉俪情深,白头偕老!”

 

查看答案

(题文)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____________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____________,随时随地地想到它。海天茫茫,风尘碌碌,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________地惦念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

A. 朝思暮想  触景生情  身不由己    B. 魂牵梦萦  触景生情  情不自禁

C. 朝思暮想  感同身受  情不自禁    D. 魂牵梦萦  感同身受  身不由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直以来,学界对过于封闭的专业文学批评颇有微词,常指责它们搬弄西方学术名词,话语呆板乏味,行文程式僵化,难以击中对象的要害。其中问题的关键在于,以学术规范之名,忽略批评所应具有的思想、精神与灵魂。概而言之,专业文学批评固然深刻、严谨,(  )。因而,专业批评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它有时候会沉浸于单纯理论操练的欢悦,在纯粹的阐释中迷失批判性力量,从而流于一种无效的分析。

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因而都可能是批评家。这无疑有利于打破专业精英文学批评的壁垒,激活普通大众的话语热情,也打破专业话语对批评行业的垄断。在这个意义上,“微批评”因其微小而更易于回到对象本身,回到批评的初心。它___,无所旁骛,能够在简短的文字中直抵根本,而无需漫无边际的铺陈和___的延展,更没有___的枯燥和___的迂腐。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危言危行 喧宾夺主 要言不烦 食言而肥

B. 仗义执言 虚张声势 长篇累牍 食古不化

C. 仗义执言 喧宾夺主 要言不烦 食古不化

D. 危言危行 虚张声势 长篇累牍 食言而肥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专业批评存在着蜕变为从文本到文本、从理论到理论

B. 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的专业批评

C. 专业批评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的危险

D. 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的专业批评的危险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但是其罪魁祸首是弱化批评现实感的学理性

B. 但其学理性常会成为弱化批评现实感的罪魁祸首

C. 但是其罪魁祸首是学理性弱化了批评现实感

D. 但批评现实感常常使得专业批评学理性弱化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师说》中,作者先指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然后提出“_____________”的观点;再说生在我前面的人,“_________________”,我应该跟从并把他当作老师。

(2)李商隐《锦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思念。

(3)《诗经•氓》写氓从求婚到成亲的过程,其间交代占卜的细节,其结果“________”,婚后氓变心,女主人公直接而强烈地告诫天下女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莎衣①

宋  杨朴②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③紫绶④金章⑤贵,未肯轻轻博换伊。

(注)①莎衣:即蓑衣。②杨朴:字契元,为人恬淡闲静,一生布衣。③直饶:犹纵使,即使。④绶:系印纽的丝带。⑤金章:金质的官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绿软柔蓝”是写作者眼里蓑衣的特点,“绿”“蓝”写色彩鲜明,“轻”“柔”点明质地轻柔。

B. 颔联中的“蒹葭”指芦苇,“菡萏”指荷花,“卧”和“披”写的是渔人披着蓑衣卧在船上。

C. 颔联出句从视觉的角度写景,对句从嗅觉的角度写景,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雨中美景图。

D. 颈联写到渔人醉酒之后及晚晴之时脱掉蓑衣,渔舍也因无暇整理而杂物乱堆,可见其洒脱豪放。

2.尾句“未肯轻轻博换伊”中的“伊”指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