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同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就是财富”这句格言又有了新的解读,因为在知识付费平台上,实现了知识直接“变现”,成了另一种含义的“知识就是财富”。另一方面,引入价格或经济回报因素后,是否会进一步提高人类知识分子分享与消费的效率,也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摘编自秦洁《知识付费兴起原因探析及前景展望》)

材料二:

随着知识付费概念的走红,短时间内各种知识付费平台一拥而上,致使行业良莠不 齐。纵观当下市场上的产品形态,无论是综艺式的说话课程、快速解惑的付费问答,抑或是读书精华,内容均呈现大众化、浅层化、覆盖面广的特点,根本无法满足用户深度学习、获得知识沉淀的需求。

在此状况下,知识付费行业要良性运行,更需要从内容上下功夫,根本不是签约几个大V就能解决问题的。人们之所以愿意为知识“买单”,就是因为知识的可贵,而可贵的知识不是靠名人效应积攒的,而是需要“肚子里有货”。唯有拓宽知识生产者的来源渠道,让更多的知识人参与到知识付费领域中,才能够解决知识付费“内容”不足的问题。

(摘编自《“知识付费”缺少的不是理念,而是内容》)

材料三:

图一:2015年-2018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规模及预测

图二:最愿意花钱买单的领域

材料四:

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技术驱动的风口不同,知识付费的崛起,与其说是技术上的演进,不如说是社会需求的爆发所致。具体而言,知识付费既借力于知识付费平台的演进、付费方式的便利,也得益于中国中产阶层及准中产阶层学历教育需求的爆发。但这并不意味着知识付费只是一种应对当下中产焦虑的“止痛剂”,也不仅仅是IP变现的另外一种方式。

知识付费通过交易手段使得更多的人愿意共享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认知盈余,是通过市场规律和便利的互联网传播达到信息的优化配置。未来的知识付费行业实际上是现有的信息服务业互联网化的一部分,是人类信息生产、获取方式由线下转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由一对多转为多对多的一个阶段。最终,知识付费不仅会作为一种独立的行业,还会直接改造和融合现有的教育业、出版业、广告业、咨询服务业,成为万亿以上规模的巨大产业。

但相比未来的前景,目前知识付费行业发展仍然处于早期阶段,除了适应移动化的消费方式造成的知识碎片化问题以外,还存在知识付费体验差、缺乏内容评价体系和筛选体系、复购意愿不高等问题。从整体产业上看,商业环节和链条缺失、基础设施和产品设计不完全、用户群体需要扩大等问题都制约了知识付费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对知识付费行业进行整体的梳理和检视。

(摘编自冯尚钺《我们研究了28家平台,为你揭开知识付费的现状与未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揭示了知识付费的本质、优势,同时也表达了对知识付费潜在缺点的隐忧。

B. 材料二表明,当前知识付费行业普遍存在内容肤浅、缺乏个性、广而不精等缺点。

C. 材料三图二表明,最能决定网友付费的意愿是内容的实用价值,其次是兴趣爱好。

D. 材料四表明,“知识付费”的崛起,不是技术的演进,而是有深刻的社会原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未来的知识付费行业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多对多相勾连的模式,将成为独立的有万亿以上规模的巨大产业。

B. 知识付费的兴起虽然是大势所趋,但将知识与金钱联系在一起,会使人变得更加唯利是图,从而败坏社会风气。

C. 2015 年——2017 年,我国内容付费用户的规模及增长率均成上升趋势,但预测2018年这二者均成下降趋势。

D. 知识付费行业发展目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不宜寄予过高期望。

3.怎样才能使“知识付费”行业良性发展?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1.D 2.A 3.①注重个性,追求深度,推出精品。②深入调查,满足不同用户的兴趣和需要。③完善内容评价体系和筛选体系等。④整体布局和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和产品设计等环节。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D项,“‘知识付费’的崛起,不是技术的演进,而是有深刻的社会原因”错误,材料四说的是“与其说是技术上的演进,不如说是社会需求的爆发所致”,“知识付费既借力于知识付费平台的演进、付费方式的便利,也得益于中国中产阶层及准中产阶层学历教育需求的爆发”,由此可知,应该是两个方面的原因都有,文中说的是“与其说是……不如说是……”“既借力于……也得益于……”,选项变成“不是……而是……”,错误。故选D项。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B项,“但将知识与金钱联系在一起,会使人变得更加唯利是图,从而败坏社会风气”错误,于文无据;C项,“2015年——2017 年,我国内容付费用户的规模及增长率均成上升趋势,但预测2018年这二者均成下降趋势”错误,“2015年——2017 年……”这一时间段有问题,图中的增长率是从2016年开始统计的;“但预测2018年这二者均成下降趋势”也不准确,从图上来看,2018年用户规模呈上升趋势,而增长率呈下降趋势。D项,“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不宜寄予过高期望”错误,该论断过于武断。材料四最后一段先指出知识付费存在的问题,然后得出“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对知识付费行业进行整体的梳理和检视”的结论。故选A项。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考生先要认真审题,从题干明确筛选的要求,如本题“怎样才能使‘知识付费’行业良性发展?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这就要求考生到文中圈出直接指出知识付费行业该如何正确运行的文字,还可以圈出知识付费行业存在的弊端和面临的问题,再针对这些弊端和问题给出正确的方法。本题中,考生在答题时要先根据题干的要求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题干要求概括怎样才能使“知识付费”行业良性发展,考生要注意如下句子,如“在此状况下,知识付费行业要良性运行,更需要从内容上下功夫,根本不是签约几个大V就能解决问题的”“具体而言,知识付费既借力于知识付费平台的演进、付费方式的便利,也得益于中国中产阶层及准中产阶层学历教育需求的爆发”“除了适应移动化的消费方式造成的知识碎片化问题以外,还存在知识付费体验差、缺乏内容评价体系和筛选体系、复购意愿不高等问题。从整体产业上看,商业环节和链条缺失、基础设施和产品设计不完全、用户群体需要扩大等问题都制约了知识付费的发展”,然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答题要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各个 题。

杨家大院

周亚鹰

廿八都古镇,浔里街,缓缓前行,不到百米,小弄一拐,便见杨家大院,门楼的气派超 出了我们的意料。

跨过门槛,走进院中,院子里却出奇地阴暗,我们定了好一会神,才看清院子的布局。 院落中央有一约三十平方的天井,天井四面各有一厅堂,形成四合院格局,屋檐上雨水全部 落入天井,达成四水归一肥水不流外人田之寓意。大院角落停着一辆几欲绝迹的手推独轮车,看车架的破损和陈旧程度,该有些年头了。房主杨展三老人说,百十年前,有一推独轮车的 江西广丰人在廿八都做生意亏了本,欠了杨家不少钱,承诺回乡后筹钱还债,一年后广丰人 的儿子推着独轮车来到廿八都找到杨家,说其父临终前交代:“有钱还债,没钱就拿独轮车 抵债。”这独轮车在杨家一放就是上百年,成了杨家教育子孙后代的活教材。

甘八都地处深山,少受战乱,镇上古建筑大多保存完好。杨家先祖清嘉庆年间移民到此,兴建了这座院落,当时规模还大得多。先祖经商出身,但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原则,希望后世子孙位列朝班,光宗耀祖。单看各处木雕,都有寓意的。门顶窗的花纹似石击冰裂,看上去有寒肤冷骨之意,是教育后人要发奋读书,要经得住十年寒窗苦以搏取功名。四合院 八根柱子上的“牛腿”都雕刻着人物图案,雕的是“君子八爱”:孔子爱人才,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东坡爱砚台,欧阳修爱牡丹,王冕爱荷花,李太白爱酒,林和靖爱白鹤。以教 育后人切勿玩物丧志,而要以八君子为榜样,培养高雅的志趣。老人如数家珍,一口气介绍 完工艺精湛、形象逼真的君子八爱图雕,又兴致勃勃地展示了立柱门衣上“松鼠偷葡萄”的 连环镂空雕刻,厢房上寓意“多子长寿保平安”和“四平八稳大团圆”的窗雕,并对书房、厢房、跑马楼、后花园甚至柱础等一一作了介绍。我们对杨家大院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以 我对古镇老宅的理解和认知,我确定这杨家大院 300 年风雨中必定有不少耐人寻味的故事。 果然,在我们刨根式的追问下,杨老先生断断续续地道出大院的百年沧桑。

杨家的祖上是大宋“杨家将”杨继业的后裔,其中一支迁至浙江江山市廿八都镇。杨家 在廿八都一度成为望族,老人的父亲,抗战期间曾做过国民党云南抗日飞虎队航空总站站长,母亲则是中共地下党员。因这段经历,解放后他们颇受了一些委屈,文革期间更甚。我们在 老人的卧室看到一张十分陈旧的照片,男主人潇洒俊朗,女主人美丽端庄,杨老说那就是他 的父母亲。这么一段极富传奇色彩且带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和政治记忆的往事,杨老却讲述得 如此平静自若,如此波澜不惊,他似乎在复述一件跟自己丝毫无关的事。看着他佝偻的背影,我幡然醒悟﹣﹣作为这段往事的亲历者,老人和这古老的杨家大院一起,跟这段历史已经有 机相融了。当然这平静只属于他,我却心意难平。

老人和妻子终日守着大院,他现在不缺钱用,四个子女中两个女儿已经出嫁,儿子在北 京中关村开公司,最小的女儿也在厦门工作。他现在就是寂寞,因此,他将杨家大院开放供人参观,门票虽定五元,但给与不给全在客人,最好是有客入住,那样他也就有了伴了。没 有客人的时候,老杨就对着正厅一张有着上百年历史的香案发呆,就伫立在天井中仰望着牛 腿上的木雕出神,要么就在卧屋里侍弄自己苦心收藏的一大堆“宝贝”。说到宝贝,老人的 眼睛就发亮,他爱好收藏,什么清代的明朝的宋代的甚至唐朝的魏晋三国的,什么陶碗、瓷 盆、铜器、夜壶、古币、清代的消防水枪、百年前的借据、发黄的官府布告等,数量之多年 月之久叫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当然这些藏品多是大院保留的。注目这些丰富的藏品,我的 眼前慢慢地升腾起一幅人声沸于天井、小童嬉于堂前、欢呼响于厢房、宾客揖于中堂、茶香 漫于案前的祥和的画面。

走出杨家大院,天已擦黑,夜色初起,山风轻袭。待回首,杨家大院幽幽地立在那里,像一个遗落的梦。

(节选自《非鱼居随笔》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家保留广丰人的独轮车做活教材,意在教育子孙,做生意可能有亏有赚,但做人做事千 万不可失了信用。

B. 作者听了老人叙述父母的遭遇,虽是与自己毫不相干,但作者仍心意难平,为那段充满硝烟和波折的往事感慨不已。

C. 大院的窗花门雕,寄予了先祖对子孙读书出仕光宗耀祖的厚望,但后代因选择了做生意,愧对先祖,纷纷离开大院。

D. 老人和妻子终日守着大院,守护的不仅是一处院落,还有上一代人的生活习惯,以及祖祖辈辈留传下来的传统。

2.结合全文,赏析文末画横线的句子“杨家大院幽幽地立在那里,像一个遗落的梦”。

3.简要分析本文的构思特点和语言特色。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文化自信不仅在于 自己的决 心有多大,声音有多高,历史有多久,还在于人家是否 信服,有没有 “他信”。在当今时代,面对大发展大变革的世界格局,面对各种思想文化更加频繁的交流、交 融、交 锋,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②近些年来,西方学术界逐渐 认识到, 人类中心 主义是导 致包括生态危机 在内的全 球性危机 的罪 魁祸首。人类中心主义以人的利益为认识、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 认为自然的价值在于其对人类的有 用性,而没有给予自然足够的人文关怀。生态思想家帕斯莫尔认为,基督教鼓励人们把自己当作自然的 绝对主人,对人来说所有的存在物都是为他安排的。这正是当今西方文化的死穴。人类文明今天已走 到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 当务之急。英国历史学家汤 因比指 出: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一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 的中华民族。 什么是“ 独特思维 方法”? 就是以“ 中”为度 、以“和”为贵。《中庸》有 云:“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和”二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

③在如何摆正人与自 然关系方 面,中华 文化积累 了丰富的 中道智慧,是克 服人类中 心主义的一剂 良方。中华文化一方面注重人在天地之间的地位与作用,强调“惟人,万物之灵”;另一方面注重天地本身的价值,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人必 须遵从自然规律。中华文明 之所以 能成为数千年未曾中断的文明,根源正在 于“顶天立地”、中正通达,正在于我们将“与天地参”而不 是将征服自然、改造天地、满足欲望作为人类的使命,正在于我们摆正了人在天地之间的位置。

④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我们都把“和”视作天下之大道,希望万国安宁、和谐共处。当今中国倡 导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 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 。“一 带一路”建设就是以“和”为贵的最好例子。俄罗斯《导报》这样评价:“对中国来说,‘一带一路’ 与其说是路,更像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范畴――‘道’。”何为“道”?英国思想家罗素曾说:“中国人 摸索出的生活方式已沿袭数千年,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 。”他 所说的“生活方式”,其实质正是中国人所说的“道”,生生不已、和而不同的“道”。“一带一路”不 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大合唱,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

(摘编自叶小文《“文化自信”与“文化他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历史发展的各个时代,只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就能更好地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B. 人类中心主义利用自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强调利益至上,却从不关怀自然。

C. 弊端重重的人类中心主义亟须克服自身认识的偏见,而中华民族的中道智慧是一个可取的办法。

D. 中华文化认为应遵从自然规律和人们的欲望,这和西方文化在对人与天地的关系的认识是不同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二段对比论证了中西方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做法,然后指出只有“中和”思想,才能 挽救人类文明。

B. 文章第三段既承接上文阐释了中华民族的“中道智慧”的内涵,又引出下文写运用“中道智慧”的现实意义。

C. 文章第四段先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再用“一带一路”建设的例子来证明其“和”对中国及世界的作用。

D. 文章着重论述了人类中心主义弊端和中华文化中的“中道智慧”,指出后者可为克服前者的弊端提供有益的借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文明现在面临发生质变的可能,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B. 中华文明数千年来 未曾中断,主要是因为坚守 中正通达 的思想和中庸之 道,摆正 了人在天 地间的位置。

C. “一带一路”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宏大设想的可行做法,必将推动沿线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D. 罗素所说的“生活方式”特指中国人所说的“道”,如果得到全世界采纳,人类社会将更加欢乐、祥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4月4日晚,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上,来自浙江杭州的37岁外卖小哥雷海为击败了来自北京大学的文学硕士彭敏,逆袭成功,拿得总冠军。有人为彭敏感到遗憾,认为他的文学素养深厚,只是输给了自己;有人称赞雷海为:“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有人感慨他们的人生轨迹不会因为诗词大会而改变:也有人反驳,虽然境遇不同,但他们心中都有对“诗与远方”的追求。

读了上述材料,你对此有怎样的思考和感受?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论断。那么,_____?首先,阴阳是互相对立的,万事万物都存在这种关系,比如自然界的天地、四季、山水、风火等,都有阴阳之别。其次,阴阳两种属性尽管是对立的,_____,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相配合,才能化生万物。再次,_____,比如赢与输、泰与否、益与损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上所述可见,阴阳两种属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____,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    ),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____,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____,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____。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B. “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C.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D. “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B.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

C.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

D. 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牛刀小试        一日千里        众望所归        庸人自扰

B. 牛刀小试        日新月异        不负众望        杞人忧天

C. 初露锋芒        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        杞人忧天

D. 初露锋芒        一日千里        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