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再就风格言之,正经的、荒诞的、滑稽的、幽默的、庄重的、诙谐的等等,流派甚多。
② 人生舞台上的人间戏剧,真戏有,假戏更不少。
③ 人间世界的大舞台就只一个,而在这个大舞台上表演的人间戏剧,种类可就不胜杂多了。
④ 喜剧、悲剧、丑剧、闹剧、正剧、杂剧等等,应有尽有。
⑤ “舞台小世界,世界大舞台”。这是人们惯常说的一句喻世醒言。
⑥ 真戏假做,假戏真做,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虽是好看,却难看透。
A. ⑤②⑥③④① B. ③⑤①④⑥② C. ⑤③④①②⑥ D. ③②⑥⑤④①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少吃主食、水果和含糖类食物的低碳饮食可以在数周内较快降低体重,是因为水分、肌肉和脂肪一起减少了。
B. 李克强总理在利马主持秘鲁中资企业座谈会,企业代表介绍生产经营情况,通过远程视频连线慰问中资企业一线员工,同他们互动交流。
C. 历任美国总统下台后都要造一个纪念图书馆。罗斯福是第一个为自己设立图书馆的总统。1940年,在纽约的海德公园他自己筹款建图书馆。
D. 如今,我们必须将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这样才能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之路。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①太极拳大师李经梧的后人及其众多入室弟子讨论后,认为闫芳忝列门墙,决定把她逐出山门,并称其“隔空打人”为伪科学。
②游人熟视无睹禁止通行”的指示牌,据记者现场观察,仅1分钟就有8人骑自行车从此进入公园。
③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没有能望其项背的。
④刘封虽然有罪,但罪不容诛,而诸葛亮却认为刘封性格太刚猛,刘禅恐怕未来无法驾驭他,于是刘备便处死了刘封。
⑤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络谣言也不翼而飞,这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损害了政府形象,整治网络谣言已是人心所向。
⑥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本书难免会有一些不当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还望各位不吝赐教,多加批评指正。
A. ①②⑤ B. ②④⑥ C. ③⑤⑥ D. ①③④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杜鹃,又名子规,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凄凉、哀伤的象征。李白《蜀道难》中的①“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中的②“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中的③“_______,_______ ”,都使用这一意象表情达意,有异曲同工之妙。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第下列小题。
次韵东坡还自岭南
李之仪①
凭陵岁月固难堪,食蘖多来味却甘。
时雨才闻遍中外,卧龙相继起东南。
天边鹤驾瞻仙袂,云里诗笺带海岚。
重见门生应不识,雪髯霜鬓两毵毵②。
(注):①李之仪:苏轼门生,与苏轼感情深厚。②毵毵(sān sān):毛发纷披散乱状。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凭陵有“逼压”之意,写出了苏东坡在政治斗争中所遭受的凌逼以及在艰难岁月中所承受的精神压力。
B. “蘗”即黄檗,味苦,古人常以黄檗比苦心。“味却甘”写出了苏轼贬谪岭南时安之若素、乐观旷达的精神。
C. “时雨”喻指皇帝的恩泽,“卧龙”喻指苏东坡,颔联既写出了苏轼得以还自岭南的原因,也写出了诗人对苏轼才华的赞美。
D. 两人见面时诗人白发苍苍,苏轼已经认不出他了。诗人感慨岁月无情,又对苏轼漂泊在外时间之长、命运之苦伤心。
E. 这首诗中间两联意奇境阔,首尾两联情悲语酸,却并无不协调之感,呈现出飘逸与苦涩相统一的风格。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太祖知其为里中长者,礼之,留掌书记。从下溆州,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甚见亲信。太祖威名日盛,诸将来归者,善长察其材,言之太祖。复为太祖布款诚,使皆得自安。有以事力相龃龉者,委曲为调护。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善长固谢弗往。太祖深倚之。既拔采石趋太平善长预书榜禁戢士卒城下即揭之通衢肃然无敢犯者。太祖为太平兴国翼大元帅,以为帅府都事。将取镇江,太祖虑诸将不戢下,乃佯怒欲置诸法,善长力救得解。镇江下,民不知有兵。太祖即帝位,置东宫官属,以善长兼太子少师。帝幸汴梁,善长留守,一切听便宜行事。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谓:“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功甚大,宜进封大国。”封韩国公,时封公者,善长位第一,制词比之萧何,褒称甚至。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与中丞刘基争法而诟。基不自安,请告归。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逾年,病愈,命董建临濠宫殿。丞相胡惟庸初为宁国知县,以善长荐,擢太常少卿,后为丞相,因相往来。而善长弟存义子佑,惟庸从女婿也。十三年,惟庸谋反伏诛,坐党死者甚众,善长如故。十八年,有人告存义父子实惟庸党者,诏免死,安置崇明。善长不谢,帝衔之。又五年,善长年已七十有七,耄不检下。尝欲营第,从信国公汤和假卫卒三百人,和密以闻。四月,京民坐罪应徙边者,善长数请免其私亲丁斌等。帝怒按斌,斌故给事惟庸家,因言存义等往时交通惟庸状。命逮存义父子鞫之,词连善长。而善长奴卢仲谦等,亦告善长与惟庸通赂遗,交私语。狱具,遂并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诛之。
(节选自《明史•李善长传》,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划曲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既拔采石/趋太平/善长预书榜禁戢士卒/城下/即揭之通衢/肃然无敢犯者/
B. 既拔采石/趋太平/善长预书榜禁戢士卒/城下/即揭之/通衢肃然/无敢犯者/
C. 既拔采石/趋太平/善长预书榜/禁戢士卒城下/即揭之通衢/肃然无敢犯者/
D. 既拔采石/趋太平/善长预书榜/禁戢士卒城下/即揭之/通衢肃然/无敢犯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幼时取名,成年取字。在他人面前说自己一般说名,以示谦虚与礼貌;称呼他人一般称字,以示尊重和祝愿。
B. “洪武”是年号。年号是从汉朝开始使用的为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改元。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C. 致仕是指交还官职,即官员退休。致仕的年龄一般是七十岁,有疾病可以提前。官员自请退职也可称之为乞骸骨。
D. “东宫”是太子所居之地,有时可代指太子。太子由皇帝最年长的儿子充当,是被预定继承王位的人,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善长对明太祖忠心耿耿。他真诚对待向太祖投诚的人,他们因意见不合产生矛盾,他宁肯自己受委屈也要让他们和好。郭子仪想让他辅助自己,他很坚定地拒绝。
B. 李善长深得皇帝倚重恩宠。太祖幸临汴梁,让他留守京城,所有事听凭他决定处理。分封他为韩国公,给他封赏的文书中对他的称赞堪比刘邦对萧何的称赞。
C. 李善长心胸狭隘,对人刻薄。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微侵犯了他的权力,就立即追究他们的罪责上奏罢黜他们。他和中丞刘基争论法令,以至于辱骂刘基。
D. 李善长的结局悲惨。这个结局并不是偶然的。随着身份地位的提高,他越来越骄纵,太祖对他已有很多不满,牵连进胡惟庸谋逆案中注定一死。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下溆州,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甚见亲信。
(2)善长年已七十有七,耄不检下。尝欲营第,从信国公汤和假卫卒三百人,和密以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