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

B. “十一”国庆长假,我们可以在家和父母、同学、朋友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或者外出观光游玩。

C. 学习新诗,就不能不注意到新诗的流派现象,从史料上看,新诗的流派呈现异彩纷呈的局面。

D. 每次回忆起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这位解放战争时期扛过枪、打过仗的老战士总会显得非常激动。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A项,指点江山:评论国家大事。结合“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分析,此处望文生义。B项,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不能用于同学、朋友之间的快乐。结合“我们可以在家和父母、同学、朋友一起享受”分析,适用对象不当。C项,“异彩纷呈”,奇异的光彩纷纷呈现。不能形容“流派”,且与“呈现”重复。D项,峥嵘岁月:不寻常的日子,形容不平凡的年月。使用正确。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 卷帙浩烦似是而非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 急功近利浓墨重采革故鼎新讲信修睦

C. 一厢情愿胡搅蛮缠步履匆匆悬壶济世

D. 义奋填膺扼腕叹息遍体鳞伤千疮百孔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gě ) 透(bì)    峥(róng ) 挥斥方(qiú )

B. (tí ) 墙(lí )   徨( páng) 默默彳亍(chì chù)

C. (bàn) 青( xìng) 漫(sù )   星辉斑(lán)

D. (bō)  绳(qiān ) 飘(bó )   忸怩不安(niǔ ní )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 “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 “_______。”

(3)《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

(4)《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

(5)《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 “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一九二九年十月

[注]①重阳:阴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因“九”是阳数,两阳相重,故名。②战地:指战场。③黄花:指野菊花。《礼·脍》:“鞠有黄华。”鞠,古“菊”字。黄华,即黄花。后人称菊花为黄花。

1.下面对本词的理解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本词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B. 本词表现了词人叹老怀悲,蹉跎岁月,虚掷光阴的感情。

C. 本词表现了毛泽东在革命初期虽屡遭挫折,但仍然信念坚定、坚持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表现了诗人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D. 本词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以“易老”“难老”和“不似”“胜似”两组矛盾的事物作比,抒发感情,表现主题。

2.词的上片写了什么,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心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左传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函陵          军:驻军

B. 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C. 以乱整          易:交换

D. 且君尝为晋君矣  赐:恩惠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C. 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D. 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晋秦两国国君亲率大军围攻郑国,郑国国土被占,国都被围,形势十分危急,佚之狐慧眼识英雄,推荐烛之武去说退秦师。

B. 烛之武虽对自己一直未被郑伯重用而牢骚满腹,但在郑伯的自责面前,能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以解除国家危难。

C. 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时,既充分考虑到郑国利益,又处处在为秦国利益着想,不卑不亢,委婉得体,表现出杰出的外交才能。

D. 这篇优秀的历史散文,叙事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