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铁厨子 徐国平 早先,老家办婚宴,大都请来三五乡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铁厨子

徐国平

早先,老家办婚宴,大都请来三五乡厨,在自家搭棚筑灶,将桌椅当院摆开。宾客围桌而坐,乡厨操锅挥勺,帮工穿梭上菜。酒菜飘香四溢,满院人声鼎沸。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宾客们咂嘴剔牙,谈论最多的是乡厨的厨艺。

其中,对铁厨子的赞誉最多。

铁厨子不是本地人,左腿有残疾。据说,两三岁时,患了幼儿瘫,遭家人遗弃。幸好,被铁厨师发现,见其可怜抱回家中。

铁厨师是省城一家大酒店的大厨,镂月裁云,厨艺绝伦。只是,夫人一直没有生育。见铁厨子身有残疾,夫人嫌弃无比,铁厨师却视如己出,细心抚养。

后来,铁厨师告老返乡,在我们老家落户。铁厨师是个热心肠,老家谁办喜宴,一请就到,毫无架子。

铁厨子年过十五,也没上学。养母贪吃懒做,游手好闲。铁厨子在家挑水劈柴,烧火做饭,稍有怠慢,便遭打骂。铁厨子只有忍气吞声。

好在,铁厨师开始传授铁厨子手艺了。铁厨师说,一个厨师首先离不开一手好刀法。铁厨子自知身残,立志苦练,很快,操刀娴熟自如,萝卜或土豆切过后,均细如发丝,竟能穿针而过。

铁厨师言传身教,每道菜的炮制,作料,火候等工序,铁厨子都心领神会。

一次,铁厨师偶染风寒,卧床在家。村前一户办婚宴,见铁厨师去不了,主家焦急万分。铁厨子一旁,闷声说了句,爹,您若放心,俺去!

铁厨子到了主家,问清几桌宴席,备好菜和作料,然后,不慌不忙地吩咐几个帮厨,切剁蒸炸。婚宴开席,菜肴一一上桌,宾客吃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铁厨子听后,方才坐下喝了一杯热茶。

铁厨子一宴成名。

铁厨师病逝后,养母赶铁厨子空身出门。铁厨子四处漂荡做起乡厨。其间,他推陈出新,精心搭配,那些平常不过的菜肴,一经他妙手偶得,花样奇出,余香满口。

后来,各色酒店大量涌现。老家的婚宴开始到酒店举办了。铁厨子的养母也开了一家铁家酒店。并费尽周折找来铁厨子做主厨。

铁厨子很不情愿。可养母说,我这把年纪,酒店干好了,将来还不是你的?等攒下钱,为娘再给你挑个漂亮的服务员做媳妇。

铁厨子不再推辞,尽心帮养母经营酒店。很快,生意火爆,吃客如云。只是,养母为了降低成本,贪图小利,竟偷偷使用起地沟油。

铁厨子掌勺时,一瞟油的颜色,撩起一闻,把炒锅一扔,喊来养母,这油不地道!养母却满不在乎,管它啥油,能做菜就中。铁厨子一脸不悦,吼道,菜是俺做的,这样做会砸了俺的招牌,俺不干!

养母气急败坏,指着铁厨子骂道,你个白眼狼,要不是老娘当初养你,你早饿死街头了。铁厨子没再言语,一摔围裙,离开酒店。

铁厨子去了一家小酒馆,虽薪水少些,可铁厨子有个条件,必须货真价实。

一次,有人在小酒馆设宴。正巧,席间有一位省城大饭店的董事长,品味后,连声称赞,没想到这么小的酒馆,能吃到这么上乘的美味。非让老板唤来铁厨子,说几日后是其母亲的寿辰,重金请他去做主厨。

铁厨子连声推辞,都是一些乡野粗菜,上不了大席。

董事长遂道出实情,说其家母胃口不好,佳肴吃遍无数,总提不起食欲。铁厨子最终应允,说,冲您这份孝心,俺不妨一试。

寿宴那日,铁厨子精心烹制,菜肴油而不腻,清爽可口。董事长的母亲果然食欲大动。特别是最后端上的寿桃,更是令她胃口大开,连声说这么些年,这是吃得最可口的一顿饭。

董事长问起寿桃的配料,铁厨子直言相告,无非一些杂面加豆腐渣,精心搭配蒸制而成。你想想,再好的美味佳肴也有吃腻的时候。

董事长恍然大悟,出高薪欲聘铁厨子为私家厨师。铁厨子婉言谢绝,说,你有老母孝敬,俺也有老娘需人伺候。

原来,铁厨子养母的酒店,终因偷用地沟油被查封。养母惊恐之下,中风偏瘫。铁厨子默默地来到养母身边,端屎端尿,昼夜伺候。

养母羞愧难当,呜呜落泪。铁厨子一边擦泪,一边劝慰,生恩不如养恩重,俺就是你的亲儿子。

(选自《小说月刊》2016年第12期,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讲究铺垫和伏笔,如“养母为降低成本,贪图小利,竟偷偷使用起地沟油”,为下文她中风偏瘫做铺垫。

B. 小说第一段写老家办婚宴时,搭棚筑灶,大摆筵席的情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小说的主要人物。

C. 小说结尾处,养母和铁厨子均落泪,令人心碎。小说安排这样的结尾,能深深地感动读者,发人深省。

D. 小说主要采用描述性语言,使文章欢快、活泼、华丽,有些动词运用的生动形象,如“瞟”“撩”“扔”。

2.小说中“铁厨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文中对养母进行了多次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 D 2. ①聪慧善学。操刀娴熟自如,将萝卜、土豆切得细如发丝。②刚毅正直拒绝使用地沟油,愤然离开酒店;要求酒店必须货真价实。③知恩图报。到养母的酒店当大厨;侍奉中风的养母。 3. ①衬托主要人物。如,养母贪图小利,竟然使用地沟油,被铁厨子言辞拒绝,衬托了铁厨子的性格。②推动情节发展。铁厨子在铁家酒店做主厨,去一家小酒馆,拒绝董事长的邀请等情节发展都跟养母有关。③升华小说主题。养母终因偷用地沟油导致酒店被查封,中风偏瘫。铁厨子不计前嫌,侍奉左右。文章的主题升华到了养育之恩不可忘上。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D项,“小说主要采用描述性语言”错误,从文中来看,小说主要采用“叙述性”语言;且“使文章欢快、活泼、华丽”也不当,文章很“朴实”。故选D项。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中‘铁厨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这就要求考生要圈出文中直接描写“铁厨子”的内容,还要圈出对“铁厨子”进行侧面衬托的内容,然后分析概括。首先给人物定位,从职业的角度来看,“铁厨子”是一个厨师,从在家庭中的身份来看,“铁厨子”是养子;然后找出描写“铁厨子”的行为举止的内容,再进行概括。如“铁厨子自知身残,立志苦练,很快,操刀娴熟自如,萝卜或土豆切过后,均细如发丝,竟能穿针而过”,这可以看出他很聪慧,且善于学习;如铁厨子得知养母为了降低成本贪图小利使用地沟油后,直接表示“这油不地道!……吼道,菜是俺做的,这样做会砸了俺的招牌,俺不干”,见无法说服养母后,毅然离去,去小酒馆做厨师,他提出的条件是“货真价实”,这些表现出人物的刚毅正直;虽然养母对待“铁厨子”刻薄寡恩,没有亲情,但“铁厨子”却在养母中风后无怨无悔地侍奉养母,这表现出人物知恩图报的高尚情操。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作品内容安排的意图以及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中对养母进行了多次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就要求考生要找出描写养母的内容,然后分析养母的形象特点,再从对主要人物的衬托、对情节的推动以及对主旨的揭示等角度分析作答。首先找到描写养母的内容,如“见铁厨子身有残疾,夫人嫌弃无比”“养母贪吃懒做,游手好闲。铁厨子在家挑水劈柴,烧火做饭,稍有怠慢,便遭打骂”“铁厨师病逝后,养母赶铁厨子空身出门”“养母为了降低成本,贪图小利,竟偷偷使用起地沟油”“养母气急败坏,指着铁厨子骂道,你个白眼狼,要不是老娘当初养你,你早饿死街头了”“养母羞愧难当,呜呜落泪”等,由这些内容可以看出,文中的养母对待铁厨子刻薄寡恩,做生意贪图小利,这对主要人物起到侧面衬托作用,养母的刻薄官恩与铁厨子的知恩图报形成鲜明的对比,养母的贪图小利与铁厨子的正直形成对比,故养母的形象对铁厨子起到衬托作用,是衬托里的反衬,更加凸显铁厨子的性格特点;从情节的角度来看,铁厨子去小酒馆做工与养母贪图小利使用地沟油有关,铁厨子拒绝董事长的邀请与养母中风偏瘫有关,故养母的内容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从主旨的角度来看,酒店被查封,养母中风偏瘫,铁厨子侍奉左右,小说的主旨升华到感恩、养育之恩不可忘的角度,升华了小说的主题。考生从这些方面答题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构建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     (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由于数字化记忆的发展,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发生了反转,记忆变得更加容易。

B. 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

C. “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不过前者更积极一些。

D. 我们要对抗数字化记忆霸权,就要成为数据控制者并构建他人的数字化记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为理立论的事实基础,论证了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

B. 通过讨论大数据对隐私、记忆及主体身份等的影响,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

C. 与重视个人隐私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大数据对个人权利的影响。

D. 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化记忆可能带来的问题,对我们的认同问题作出了全新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留在网上的信息太多,如果没有主动权,就难以保护隐私。

B. 遗忘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修复和更新机制,是我们面对现实和想象未来的基础。

C. 技术有支配和压抑人的力量,这不仅影响个人隐私安全,而且影响整个社会。

D. 大数据的分类系统不是中立的,这将影响数据的客观呈现,使用时应有所辨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9月10日教师节,阿里巴巴创始人、董事局主席马云公布阿里巴巴传承计划,宣布自己一年后将卸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从事教育和公益事业。

这引起了多方关注。有人问:“你这么年轻,为什么退休?”马云回答说:“我不年轻了,昨天刚好过了54岁生日。我创业19年,做了一些事,但还有更多热爱的事想做,比如教育和公益。”有人评价道:“马云有大智慧,每一步完全符合中国易经学。”有人认为,他是“激流勇退,功成身退”。还有人为不愿意搞终身制的企业家马云鼓掌!但也有人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小富即安”意识的体现,他完全可以为国、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与权衡。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一般而言,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购买商品房的态度、做法及目的会有所不同。下面是一个概括相关情况形成的框架图,请据此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中华中学文学社给某著名作家写的一份预约函,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我社拟定于2018年9月31日晚7点在学校礼堂举行“歌唱祖国”诗歌朗诵会。诚邀您担任评委,并恳请您务必在晚会结束后对我们的大作给予点评。请您提前安排好善后事宜,在家恭候我们的正式通知。真诚欢迎您的惠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梧州市新博物馆珠山馆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526平方米,陈列展厅面积达到1876平方米。近期,以“千年岭南重镇、百年两广商埠”为主题的梧州历史文化陈列展在新馆展出,招引了大批市民前往。记者也常在街上或者网上听到和看到,不少市民相约上珠山,就为了一睹梧州千年历史以怎样的一个崭新姿态呈现。在一个雨后的下午,记者登上了珠山,曾经      的市中心公园,如今在花鸟虫鸣中独享一份清幽。或许不是周末的缘故,参观新馆的心情,在静谧中竟然随着脚步的拾阶而上变得愈发庄重起来。新修的道路给人      的感觉,路边的花坛、古树、竹林,无不烘托着博物馆厚重的历史气韵。未行至博物馆外广场,先经过建道圣经学院旧址,目前为珠山颐安院的两幢仿古建筑,灰墙青砖和楼前苍劲的古榕引领着游人的脚步一路向前。经过那片    的树荫,眼前有种豁然开朗的亮堂——修建一新的博物馆和面前的大广场出现了,庄严的楼体、质朴的线条、大气的风格,融入了梧州的青山绿水,融入了千年古城的历史。为了真实再现我市从原始蒙昧到逐步发展繁荣兴盛的历程,全面展示我市各个历史时期的辉煌与成就,梧州历史文化主题陈列由“苍梧之野”、“岭南首府”、“百年商埠”、“军事要塞”、“名人辈出”、“珍藏文物”、“李济深捐献文物”7个部分组成,每一个部分都有详细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蜡像和电脑映像(     ),让人徜徉期间,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游人如织   耳目一新   枝叶扶疏   心旷神怡

B. 熙熙攘攘   万象更新   不蔓不枝   心旷神怡

C. 游人如织   万象更新   枝叶扶疏   踌躇满志

D. 熙熙攘攘   耳目一新   不蔓不枝   踌躇满志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近期,围绕“千年岭南重镇、百年两广商埠”为主题的梧州历史文化陈列展在新馆展出,吸收了大批市民前往。

B. 近期,以“千年岭南重镇、百年两广商埠”为主题的梧州历史文化陈列展在新馆展出,吸引了大批市民前往。

C. 近期,吸引了大批市民前往的梧州历史文化陈列展在新馆展出,以“千年岭南重镇、百年两广商埠”为主题。

D. 近期,围绕“千年岭南重镇、百年两广商埠”为主题的梧州历史文化,吸引了大批市民前往陈列展在新馆展出。

3.下列补写到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幅幅梧州历史的生动画卷形象地展开了

B. 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梧州所史的一幅幅画卷

C. 梧州一幅幅历史的画卷生动形象地展开了

D. 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一幅幅梧州历史的画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