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晚明时期,商业出现空前繁荣,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变迁产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晚明时期,商业出现空前繁荣,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通俗文化的兴起。商业出版的繁荣特别是图书产品结构的变化,既得益于城镇和以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层的兴起,又反过来促进了市民阶层这一新兴受众群体的增长。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士大夫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价值观念以及审美取向和阅读情趣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渐与市民阶层趋同。这些因素都进一步促进了通俗文化的传播。

虽然早在宋元时期白话小说就已开始兴起,但当时主要是作为说书人的底本而存在,主要依靠说唱进行传播,很少刊刻,即使偶有刊刻,也大都是以单篇形式流传。从明代嘉靖年间开始,很多书坊开始刊行这类白话小说。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就是在嘉靖时成书并刊行的,《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虽然成书于元末明初,但其广泛刊行也是始于嘉靖年间。《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商业出版的巨大成功,刺激了同类小说的创作。《三国演义》刊刻后,一大批历史演义小说创作出来并很快得以刊行。《西游记》畅销后,神魔小说的创作和刊刻也出现了一个高峰。一些书坊还组织编纂和刊刻了三大名著的续本,如《西游补》《续编三国志后传》《后水浒传》等。

除了传统的历史演义小说和神魔小说外,晚明反映普通市民阶层生存状态和价值观念的世情小说的刊刻更是异常繁荣,其中长篇以《金瓶梅》为代表,短篇小说集则以“三言”“二拍”为代表。晚明时期,很多知名文人还积极投身小说的编纂和点评工作中,尤以李贽、陈继儒为代表。文人士大夫的热心参与使白话小说这类新的文学体裁逐渐被社会接受,也使白话小说成为继汉赋、唐诗、宋词之后又一个重要文学体裁。

除了白话小说之外,日用类书的大量出版也是晚明通俗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方面。晚明时期,随着商业出版的繁荣,日用类书的编纂和刊刻蔚然成风,出版的日用类书几乎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娱乐性。如晚明绝大多数的日用类书中都有“风月门”“笑谈门”“酒令门”“戏术门”“棋谱门”“琴学门”等,且这类内容占有相当大的篇幅。

晚明商业出版的繁荣以及由此带来的通俗文化的兴起,打破了精英阶层对知识的垄断,阅读不再是文人士大夫的专利,普通市民阶层由此成为图书的受众。为了便于粗识文字的普通市民阶层阅读,晚明书坊刊刻的通俗作品和日用类书不仅注重语言通俗性,而且大部分图书都配有很多的注释和注音。如熊大木编纂的《唐书志传》中,卷四第三十四节有一句:“尔兄日前饮酒至酣。”对“饮酒至酣”,编者做了注释:“半醉也。”此类注音注释显然旨在为粗识文字的读者最大限度地扫除阅读障碍。

综上可见,商业出版是晚明通俗文化繁盛的重要驱动力,正是凭借商业出版,通俗文化开始进入公共传播领域,从而一定程度赋予了商业出版大众传播属性。

(摘编自张献忠《晚明商业出版与通俗文化的勃兴》)

1.下列关于原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晚明时期,正式市民阶层这文一新兴受众群体的增长促进了通俗文化的传播。

B. 宋元时期,白话小说的传播主要依靠说唱,偶有刊刻,也多以单篇形式流传。

C. 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直到同类小说成功后才开始广泛刊行。

D. 伴随通俗文化的兴起,普通市民阶层逐渐取代文人士大夫成为阅读的主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主体部分从白话小说和日用类图书的大量出版方面阐述了通俗文化的传播。

B. 文章以《金瓶梅》及“三言”“二拍”的盛行为例论述了晚明世情小说刊刻的繁荣。

C. 文章采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 文章结尾部分进一步指出商业出版与通俗文化之间的关系,使文章论述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国演义》《西游记》商业出版的巨大成功使得同类小说出现了创作和刊刻高峰。

B. 白话小说因为文人士大夫的参与而被社会逐渐接受,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学体裁。

C. 受白话小说出版繁荣的影响,日用类书大量出版,成为晚明通俗文化繁荣的标志。

D. 晚明书坊刊刻的《唐书志传》配有注释是为了方便粗识文字的普通市民阶层阅读。

 

1. B 2. C 3. C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正是市民阶层这一新兴受众群体的增长促进了通俗文化的传播”错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这些因素都进一步促进了通俗文化的传播”,由此可知,不只是市民阶层这一新兴受众群体的增长才促进了通俗文化的传播,还有士大夫的变化;C项,“直到同类小说成功后才开始广泛刊行”错误,根据原文可知,应是《水浒传》的商业出版成功才刺激了同类小说的创作。D项,“普通市民阶层逐渐取代文人士大夫成为阅读的主体”分析错误,文章第五段说的是“普通市民阶层由此成为图书的受众”,可见并无主体之意。故选B项。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项,“文章采用……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错误,从文中来看,主要使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如二、三两段主要使用举例论证,第五段主要使用引用论证,文中并没用到比喻论证。故选C项。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C项,“受白话小说出版繁荣的影响,日用类书大量出版”错误,文章第四段只是说“除了白话小说之外,日用类书的大量出版也是晚明通俗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方面。晚明时期,随着商业出版的繁荣,日用类书的编纂和刊刻蔚然成风”,文中并无“受白话小说出版繁荣的影响,日用类书大量出版”的信息。且“成为晚明通俗文化繁荣的标志”中“标志”一说也不准确,第四段说的是“日用类书的大量出版也是晚明通俗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方面”。故选C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许多人将这句话奉为经典,他们以此来砥砺自己,奋力前行。这句话来自墨子《修身》篇的古文,慢慢地成为许多人微信、微博、QQ的个性签名。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悟和体会?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八佾舞于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3)__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_______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5)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_,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________。 (王实甫《长亭送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故王者之制名,名定而实辨,道行而志通,而慎率民则一焉。故析辞擅作名以乱正名,使民疑惑,人多辨讼,则谓之大奸;其罪犹为符节、度量之罪也。

(《荀子·正名》)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论语·子路》)

1.请从文段二中概括出一个成语。

2.阅读这两段文字,分别说说荀子和孔子对“正名”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登池上楼

谢灵运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①徇(xún)禄:追求俸禄,指做官。②楚吟:《楚辞》中《招隐士》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③无闷:语出《周易》“遁世无闷”。

1.“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联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角度写出了春天的蓬勃生气。

2.诗中情感复杂多变,请结合全诗,概括三种主要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封员外郎蔡公墓志铭

[宋]曾巩

公讳充,字公度,天圣二年进士及第,为邵武军之邵武尉。丁母忧,服除,为越州司理参军,迁秘书省著作佐郎,又为提点荆湖北路刑狱公事。至和三年七月二十三日,以疾卒于澧州官舍,享年七十有一。

公为人好自洁清,平居衣冠容貌肃然,及其临事,以沉默慎静为主。故历内外官,无纤介之失。其与人游,始若淡然,无足动其意者。及其久,人人皆退自喜,谓公真长者也。其为尉、参军、掌书记,人始以廉节知公。至其在群牧、荆湖,数更置诸事,人皆服其能。其于越州,属将佐交恶,府中多向背,公独挺立无所与。后将又以贪法,官属多不能自全,事亦卒无污公者。于戎州,属泸州叛蛮攻淯井监,转运使用公调兵食御之,兵遂以济。于绛州,州岁市羊数万供京师,公奏减之,至今赖法。于荆湖,既知官属善恶,善人多荐籍成就之,而于恶人无所其法。公既能自彰显其材故荐公者尤多盖王沂公曾与今富丞相弼之居郓也皆荐之而邓公之为枢密使兼群牧制置使也又奏公为其判官其为当世之大臣所知如此。

初,公年十三丧父,家贫,尤自克苦,养其母。及仕,未尝广田宅。丧归,借屋居。曾祖讳恭。祖讳道隆。父讳旦,以公恩赠尚书屯田员外郎。世家南城,故为南城人。娶郑氏,累封宋城县君。子八人:曰冠卿,秘书省著作佐郎;曰端卿,郑州原武尉;曰文卿,曰徽卿,曰宋卿,曰秀卿,曰子卿,曰孺卿。公殁,诏官其一子。盖公不独能以其有施于身,又能力以其余教于家,其子冠卿、端卿皆谨严能世其家者也。女二人,嫁邵武尉陈涉、进士陈之邵。冠卿等将葬公,以铭公故人子曾巩。(选自《曾巩集》,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后将又以贪坐法          坐:因为

B. 既周知官属善恶          周:详细地

C. 而于恶人无所贷其法      贷:宽恕

D. 以铭属公故人子曾巩      属:委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蔡充品行高洁,外表严肃庄重,临事镇静自若,历任京城内外多种官职,宦海沉浮,但始终心态淡然。

B. 蔡充治理地方,表现出卓越的才能,如在戎州时,蔡公担任转运使,调集军队粮食,士兵依赖他渡过难关。

C. 蔡充与人交往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等到交往时间长了,人人回去都很欢喜,认为蔡公是真正的德行高尚的人。

D. 蔡公孝顺自律,十三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庭贫苦,他自己供养母亲,等到做了官,从未扩大自己的田地宅院。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公 既 能 自 彰 显 其 材 故 荐 公 者 尤 多 盖 王 沂 公 曾 与 今 富 丞 相 弼 之 居 郓 也 皆 荐 之 而 邓 公 之 为 枢 密 使 兼 群 牧 制 置 使 也 又 奏 公 为 其 判 官 其 为 当 世 之 大 臣 所 知 如 此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于越州,属将佐交恶,府中多向背,公独挺立无所与。

(2)盖公不独能以其有施于身,又能力以其余教于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