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

文言文阅读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况臣孤苦,特为尤(更严重)

B. 过蒙擢,宠命优渥(提拔,提升)

C. 皇天后土,实所共(共同审察)

D. 郎署,本图宦达(职位)

2.下列句子与“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 沛公安在

C.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D. 臣以供养无主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密在这之前很少做官,显示了他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

B. 文字融入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在述说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时,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

C. 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铿锵有力,感情热切,具有说服力;运用“乌鸟私情”“结草”等故事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D. 作者在文字中多写孝道,但并没有把孝情一泻到底,而是用理性对感情加以节制,使它在不同的层次中,不同的前提下出现。

4.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2)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

 

1.D 2.B 3.A 4.(1)(如果)我李密(幼年)没有祖母的照顾,不会存活至今。祖母(在晚年如果)失去了我的赡养、照料,就不能够安享晚年。 (2)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至诚的心,满足臣下我一点小小的心愿,或许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D项,“历职郎署,本图宦达”意思是“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希图宦达”,所以“职”名词作动词,意思是“做官,担任官职”。故选D。 2.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句式掌握判断能力。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对于文言文几种特殊句式的标识能记忆并运用。判断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依据意思和各种句式的特殊标识。本题要求选出“句子与‘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句式相同的一项”,例句“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为宾语前置句;A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专业后置句);B项,为宾语前置句;C项,介词结构后置句(专业后置句);D项,省略句。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李密在这之前就很少做官”错,应是他年轻时就任蜀汉官职。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无以”,没有办法;“至今日”,活到今天;“终余年”,过完剩下的日子。(2)中的“愿”:希望;“矜悯”,怜恤;“愚诚”,愚拙的诚心;“听”,听任,允许;“庶”,庶几,或许;“卒”,终,过完;“保”,安,保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问题。

那雪正下得紧。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  ……把花枪挑着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地烧着。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得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林冲听得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自思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林冲举手,肐察的一枪,先拨倒差拨。陆虞候叫声“饶命!”吓的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翻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得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虞候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的歹,且吃我一刀!”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1.文中是如何描写风雪的,文章的风雪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2.《水浒传》中对人物的描写十分精当,本文对差拨的描写简短的几句却呼之欲出,试结合这些语句分析差拨形象特征。

3.文中最后一段写林冲手刃仇敌,请结合全文探究这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榆枋而止                抢:触,碰。

B. 起而飞                决:快速的样子。

C. 云气,负青天            绝:阻挡。

D. 《齐谐》者,怪者也      志:记载。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句子“刘病日笃”中的“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谨拜以闻    B. 非臣陨首所能

C. 无期功强近之亲    D. 无应门五尺之僮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慈父背              曹刿请

B. 西山              不今人爱古人

C. 蒙国恩              闻之,欣然规往,未果,病终

D.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然秦以区区之地

 

查看答案

选出“尽”字意思不同的一项(    )

A. 宾主尽东南之美       尽是他乡之客

B. 发尽上指冠           尽失其度

C. 潦水尽而寒潭清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D. 聊乘化以归尽         食之不能尽其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