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某地教育部门策划组织的研学活动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

下面是某地教育部门策划组织的研学活动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100字左右。

 

研学活动围绕“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开发“红军传奇之旅、英烈风骨之旅、伟人风范之旅、将军风采之旅、红色体验之旅”五条研学线路,从开发课程、完善设施、专业培训和规范管理等方面保障研学活动的开展。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一道图表说明的题目,属于图文转换类的题目。此类试题解答时,图表说明的题目,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所问问题。解题时应先认真阅读图片及说明,对考题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再根据图片的相关信息,分析概括其内涵。用概括性的语言,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结合题干提示“某地教育部门策划组织的研学活动流程图”,注意要素“研学主题”“研学线路”“研学保障”等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某校一位同学在毕业典礼上致辞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非常荣幸地莅临2019届高三毕业典礼。此时此刻,请允许我代表高二年级全体同仁,向忝列名师的园丁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即将毕业的学长们送上美好的祝福。亲爱的学长们,你们离开母校后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我们定当不吝赐教。在你们即将迎接人生大考的时候,我想惠赠大家一句话:青春因奋斗而亮丽,人生因高考而辉煌,生命因你们而精彩!

(1)将       改为       ; (2)将       改为      

(3)将       改为       ; (4)将       改为      

(5)将       改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自从6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在地球上诞生以来,地球生命历经了五次演化: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距今4.4亿年前,大约有85%的物种灭绝;第二次物种大灭绝是3.65亿年前,海洋生物遭到重创;第三次物种大灭绝是2.5亿年前,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第四次物种大灭绝是1.85亿年前,80%的爬行动物灭绝了;而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第五次物种大灭绝,使得存在于地球达1.6亿年之久的恐龙灭绝了。(    )。

    在地球生命演化中,在所有灭绝的物种里,恐龙是最重要也最     的。40多亿年间发生的无数偶然事件造就了今天地球上的      。与地质历史上远古生物的多样性相比,人类只是        

    地球在承载着生命与人类文明的同时,在过度开发、水质污染、植被破坏的影响下,地球已经      数量庞大的人口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然而,地球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和强度,地球会不会有“弹尽粮绝”的一天?当前最为急迫的事情就是维护、保护好物种之间的多样性平衡,使整个自然界保持蓬勃生机。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难以置信    大干世界  沧海一粟    疲惫不堪

B. 确信无疑    芸芸众生  九牛一毛    不堪重负

C. 确信无疑    大干世界  九牛一毛    疲惫不堪

D. 难以置信    芸芸众生  沧海一粟    不堪重负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五次物种大灭绝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

B. 恐龙等物种被灭绝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

C. 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是造成地球上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

D. 造成地球上主要物种灭绝的原因是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们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数量庞大的自然资源,巨大的生态压力让人难以承受。

B. 数量庞大的人口在分分秒秒、日日夜夜地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地球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C. 数量庞大的人口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使得地球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D. 人们在分分秒秒、日日夜夜地向地球索取数量庞大的自然资源,还要承受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望岳》中用“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来反映自己不畏艰险、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

(2)《诗经·卫风·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年华逝去的诗句是“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①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西京:指洛阳。②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阜帝的陵基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 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 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C. 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D. 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2.这首诗的尾联广受后人的称道,请赏析这联的精妙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宇文之邵,字公南,汉州绵竹人。举进士,为文州曲水令。转运以轻缣高其价,使县鬻于民。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夷数入寇不可复困之以求利运使怒

会神宗即位求言,乃上疏曰:“天下一家也。祖宗创业、守成之法具在。陛下方居谅阴,谄谀奸佞之人屏伏未动,正可念五圣之功德,常若左右前后。京师者,诸夏之视效,俗宜敦厚,而勿憸(xiān)薄浮侈是尚。公卿大夫,民之表也,宜以名节自励,而势利合杂是先。愿以节义廉耻风导之,使人知自重。千里之郡,有利未必兴,有害未必除者,转运使、提点刑狱制之也。百里之邑,有利未必兴,有害未必除者,郡制之也。前日赦令,应在公逋负一切蠲除,而有司操之益急,督之愈甚,使上泽不下流,而细民益困。如择贤才以为三司之官,稍假郡县以权,则民瘼除矣。然后监番、棸、蹶、楀之盛以保安外戚,考《棠棣》、《角弓》之义以亲睦九族,兴坠典,拔滞淹,远夸毗,来忠谠。凡所建置,必与大臣共议以广其善,号令威福则专制之。如此,则天下之人思见太平可拱而俟也。”疏奏不报。喟然曰:“吾不可仕矣。”遂致仕,以太子中允归,时年未四十。自强于学,不易其志,日与交友为经史琴酒之乐,退居十五年而终。

司马光曰:“吾闻志不行,顾禄位如锱铢;道不同,视富贵如土芥。今于之邵见之矣。”范镇亦曰:“之邵位下而言高,学富而行笃,少我二十一岁而先我挂冠,使吾慊然。”其为两贤所推尚如此。

(节选自《宋史﹒宇文之邵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夷数入/寇不可复困之/以求利运使怒

B. 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夷数入寇/不可复困之以求利/运使怒

C. 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夷数入/寇不可复/困之以求/利运使怒

D. 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夷数入寇/不可复困之/以求利运使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提点刑狱,掌管所辖地区司法,刑狱,审问囚徒,复查有关文牍,并负有监察地方官吏的职责。

B. 九族,古代多指高祖、曾祖、祖父、父、己身、子、孙、曾孙、玄孙九代,今泛指亲戚。

C. 致仕,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仕,即做官,任官职,如“学而优则仕”。

D. 挂冠,楚国龚舍、汉逢萌均有解衣冠,挂东都城门而去的事。后因以“挂冠”指辞官、弃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宇文之邵为官爱民,不畏强权。他担任曲水县令时,体谅民情艰难;面对转运使擅自提价强卖轻缣行为,敢于据理直言拒绝。

B. 宇文之邵进谏忠言,言之有据。他劝谏神宗应崇尚节义廉耻,勉励公卿大夫做百姓的表率;奏疏用语能引经据典,条理清晰。

C. 字文之邵胸有韬略,明于治理。他认为朝廷在吏治方面未能真正做到选拔贤才;且上级部门对地方监管过严,造成政令不通。

D. 宇文之邵位低言高,学富行笃。他虽深处下位,但敢进良言;有学识,生性厌弃官场,辞官后过着勤做学问、乐于琴酒的生活。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京师者,诸夏之视效,俗宜敦厚,而勿憸薄浮侈是尚。

(2)吾闻志不行,顾禄位如锱铢;道不同,视富贵如土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