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俞通海,字碧泉,其先濠人也。父廷玉徙巢。元末,盗起汝、颍。廷玉父子与赵普胜、廖永安等结寨巢湖,有水军千艘,数为庐州左君弼所窘,遣通海间道归太祖。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楫。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亲往抚其军。
通海为人沉毅。治军严而有恩,士乐为用。巢湖诸将皆长于水战,而通海为最。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吕珍兵暴至,诸将欲退。通海曰:“不可,彼众我寡,退则情见,不如击之。”乃身先疾斗,矢下如雨,中右目,不能战,命帐下士被己甲督战。敌以为通海也,不敢逼,徐解去。由是一目遂眇。
友谅大举围南昌,从太祖击之。遇于康郎山,舟小不能仰攻,力战几不支。通海乘风纵火焚其舟二十余,敌少挫。太祖舟胶,友谅骁将张定边直前犯太祖舟。常遇春射中定边,通海飞舸来援。舟骤进水涌,太祖舟得脱。而通海舟复为敌巨舰所压,兵皆以头抵舰,兜鍪尽裂,仅免。明日复战,偕廖永忠等以七舟置火药,焚敌舟数百。逾二日,复以六舟深入。敌连大舰力拒。太祖登舵楼望,久之无所见,意已没。有顷,六舟绕敌舰出,飘摇若游龙。军士欢噪,勇气百倍,战益力。友谅兵大败。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栅友谅不敢出,居湖中一月,食尽,引兵突走,竟败死。是役也,通海功最多。师还,赐良田金帛。
从徐达平安丰,又从克湖州,略太仓,秋毫不犯,民大悦。围平江,战灭渡桥,捣桃花坞,中流矢,创甚,归金陵。太祖幸其第,问曰:“平章知予来问疾乎?”通海不能语。太祖挥涕而出。翌日卒,年三十八。太祖临哭甚哀,从官卫士皆感涕。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栅
B. 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栅
C. 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栅
D. 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如宋太祖、明太祖等。
B. 金陵,即现在的南京,曾名“建康”“邺都”,史上曾是东晋、吴、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
C. “幸其第”中的“幸”特指皇帝亲临某地,“幸其第”的意思就是皇帝到他的宅第去。
D. 卒,在《礼记》中指大夫的死;另外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士死称“不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俞通海遭逢乱世,结寨自保。他在太祖急需船只时受父命归顺太租,令太祖喜出望外。
B. 俞通海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胥口作战中,自己先带头迅速战斗,结果被敌军射伤右眼。
C. 俞通海忠心耿耿,临危不惧。太祖在康郎山遇险,俞通海奋不顾身,独自营救太祖脱险。
D. 俞通海治军严明,关爱百姓。在攻克湖州和攻取太仓以后,秋毫无犯,当地百姓十分欢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楫。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
(2)从徐达平安丰,又从克湖州,略太仓,秋毫不犯,民大悦。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时春,字景仁,平凉人。幼与群儿嬉,辄列旗帜,部勒如兵法。年十四举于乡。逾四年,为嘉靖五年,会试第一。选庶吉士,寻转兵部。九年七月,上疏曰:“陛下以灾变求言已旬月,大小臣工率浮词面谩。盖自灵宝知县言河清受赏都御史汪鋐继进甘露今副御史徐瓒训导范仲斌进瑞麦指挥使张楫进嘉禾鋐及御史杨东又进盐华礼部尚书李时再请表贺。仲斌等不足道,鋐、赞司风纪,时典三礼,乃罔上欺君,坏风伤政。”帝责其妄言,且今献谠言善策。时春惶恐引咎未对。帝趣之,于是时春上言。帝览之,益怒,下诏狱掠治,黜为民。久之,选东宫官属,起翰林编修兼司经局校书。
帝有疾,时春与罗洪先、唐顺之疏请东宫御殿,受百官正旦朝贺。帝大怒,复黜为民。京师被寇,朝议以时春知兵,起兵部主事,赞理京营务,统民兵训练。大将军仇鸾倡马市,时春愤曰:“此秦桧续耳。身为大将,而效市侩,可乎?”忤鸾,为所构,几重得罪。稍迁山东佥事,进副使。
三十二年,擢佥都御史,巡抚山西。时春慷慨负奇气,善骑射。慨寇纵横,将帅不任战,数谓人:“使吾领选卒五千,俺答、邱福不足平也。”作《御寇论》,论战守甚悉。既秉节钺,益思以武功自奋。其年九月,寇入神池、利民诸堡,时春率马步兵往御之。至广武,诸将毕会。谋报寇骑二千余,去两舍。时春擐甲欲驰,大将李涞固止之。时春大言曰:“贼知吾来必遁,缓追即不及。”遂策马前。及于大虫岭,伏兵四起,败绩。仓皇投一墩,守卒缒之上乃得免,涞军竟覆。被论,解官听调。时春喜谈兵,至是一战而败。然当是时将帅率避寇不击。为督抚者安居坚城,遥领军事,无躬搏寇者,时春功虽不就,天下皆壮其气。
(《明史·赵时春传》)
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盖自灵宝/知县言河清受赏/都御史汪鋐继进甘露/今副都御史徐赞训导/范仲斌进瑞麦/指挥使张楫进嘉禾/錠及御史杨东又进盐华/礼部尚书李时再请表贺/
B. 盖自灵宝/知县言河清受赏/都御史汪鋐继进甘露/今副都御史徐赞训导范仲斌进瑞麦/指挥使张楫进嘉禾/鋐及御史杨东又进/盐华礼部尚书李时再请表贺/
C. 盖自灵宝知县言河清受赏/都御史汪鋐继进甘露/今副都御史徐赞/训导范仲斌进瑞麦/指挥使张楫进嘉禾/鋐及御史杨东又进/盐华礼部尚书李时再请表贺/
D. 盖自灵宝知县言河清受赏/都御史汪鋐继进甘露/今副都御史徐赞/训导范仲斌进瑞麦/指挥使张楫进嘉未/鋐及御史杨东又进盐华/礼部尚书李时再请表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会试:科举考试中的一种等级,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第一名称为“会元”。
B. 庶吉士:官名,明朝初置,永乐二年始专隶属于翰林院,选进士中长于文学及书法者充任。
C. 正旦:每年正月初一。在明代,百官在这天需朝贺天子,但太子不能受百官的朝贺。
D. 节钺:符节和斧钺,象征权力。古代天子授与官员或将帅节钺,仅仅代表一种不具实权的荣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时春敢于直言,充满正气。在嘉靖九年的上疏中,他严厉批评了朝臣以各种虚浮之词迎合皇帝的行为,当时大将军仇鸾主张马市,也遭到了他的批评。
B. 赵时春希望在军事上建立功业,报效国家,但过高地估计了自己。故宼入侵时,他不听劝阻执意追击距离六十里的敌军,最终在大虫岭遇伏而被打败。
C. 赵时春善骑射,有军事才能。京师遭遇敌寇时,曾主事兵部,训练民兵。当时的将领无法抵御敌寇横行,他专门著书详细论述了战和守的策略。
D. 赵时春有担当有勇气,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当时很多将领畏敌避战,督抚一类的官员躲在坚固的城中,赵时春却亲自上阵与敌人作战。
下列对各句中文化常识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总角之宴 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②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永和是年号纪年,癸丑是干支纪年,干支仅能用来纪年。
③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既望:是农历每月十六日,也被称为为“朔望”。
④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华山之阳指华山南面,山南水北为阳。
⑤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黄昏:是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
⑥江州司马青衫湿 青衫:文官高官但失意者所穿衣服。
A. ①②③ B. ②④⑥ C. ①④⑤ D. ③④⑥
指出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D.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下面对加点字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次:旁边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不寻常的
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发:发现
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负:背东西,以背载物
⑤故遣将守关者 故:所以
⑥举酒属客 属:劝人饮酒
⑦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约束
⑧暮去朝来颜色故 故:衰老
A. ①③⑤ B. ②③⑦ C. ②④⑤ D. ④⑥⑧
下面对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君既若见录 见:方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翻译为“自己”,“我”。
②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所以:表原因
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齿:看不起,不屑与之并列。
④渠会永无缘 渠:他
⑤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卒:通“猝”,突然。
⑥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有学问的人
⑦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尽
⑧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责备。
A. ①③⑧ B. ②③④ C. ②⑤⑥ D. ①⑥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