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①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②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③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④奋斗是长期的,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持续奋斗。
⑤要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为人民不懈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
⑥要切实把奋斗精神贯彻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全过程,形成竟相奋斗、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
以上六句都摘自领导的近期讲话。读了这些话,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下面是达线考生“高考志愿填报”步骤图,请把填报步骤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下面是一位高中毕业生在“教师节”给自己高中老师发的短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虽已毕业一年,但学生仍时不时想念恩师。感谢您曾送了我知识与智慧,也感谢您曾找出我的错误。是您用自己的光芒,照亮了我的前路。今天是“教师节”,遥寄鲜花一束,丁点心意,请您收下!
① ______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______
⑤ _______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就是在这一天,我在梦中迈开步子走向故乡张村,也走向记忆深处的童年……初夏时分在村子里闲逛,逮一种叫“苞米虫”的昆虫,用秸秆插进它肩胛骨的位置,就得到了一只生物电扇。小伙伴们会 地用它吹去额头上的汗珠。跑去菜园看浇水,抽水机嗡嗡作响,清冽的地下水便喷涌而出,不疾不徐地跳过垄沟。正式的夏天是从吃豆角的那天开始的。豆角炖猪肉,因为用铁锅,汤会发黑,却也吃得 。盛夏,烈日当空,( )。秋天,它们悄悄地把籽洒落在地上,以为自然界无为而治,大有来年生根发芽的机会。白菜长成比较大棵的时候,热力减弱,宇宙间满是浓白的秋光,云朵淡淡,霜雪已在孕育……梦醒了,可梦境的一切仍 ,耳畔仍回响着遥远的抽水机黑胶皮水管中流淌的汩汩歌声, 。有着三百年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对我充满了无穷魅力。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有着悠久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对我充满了无穷魅力。
B. 有着三百年悠久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对我充满了无穷魅力。
C. 有着三百年悠久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充满了无穷魅力。
D. 有着悠久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充满了无穷魅力。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黄瓜不那么好吃了,可是西红柿却正好,裂开了,就像花朵,它的藤枝用布条绑在架子上
B. 西红柿正好,裂开了,就像花朵,它的藤枝用布条绑在架子上,可是黄瓜却不那么好吃了
C. 西红柿正好,它的藤枝用布条绑在架子上,西红柿裂开了,就像花朵,可是黄瓜却不那么好吃了
D. 黄瓜不那么好吃了,可是西红柿却正好,它的藤枝用布条绑在架子上,西红柿裂开了,就像花朵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胜其烦 津津有味 栩栩如生 绵延不绝
B. 不厌其烦 大快朵颐 栩栩如生 绵延不绝
C. 不厌其烦 津津有味 历历在目 不绝如缕
D. 不胜其烦 大快朵颐 历历在目 不绝如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描写山石激荡,山谷轰鸣的场景,再次强调蜀道山高路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通过描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形象地表现蜀道高而难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语义双关,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深刻哲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①
杜甫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首句描写月亮,“明镜”写出月光的明亮皎洁,“飞”字富有动态美。
B. “归心折大刀”运用了典故,吴刚砍树的大刀竟被折断,可见其归心之切。
C. “水路疑霜雪”把路上的霜露比喻成洁白的雪,营造出了清冷孤寂的氛围。
D. 本诗即景抒怀,诗人看到象征团圆的中秋之月,抒发郁结于心的苦闷愁情。
2.请结合全诗,简析“林栖见羽毛”和“直欲数秋毫”两句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