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持续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持续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大唐盛世的终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自此,这条连接亚欧的商贸通道,逐渐衰落,终于湮没。

②“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是唐代诗人元稹《行宫》中的两句。这些宫女们,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了。因为“安史之乱”,唐朝不得不将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一时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陇,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亦加强了中亚河中地区的攻势,这三股力量又彼此争夺与混战,从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丝绸之路,“道路梗绝,往来不通”,杜甫写诗哀叹:“乘槎消息断,何处觅张骞。”

③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著有一本《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这是一本关于唐代文化交流史的名著,他写道:“在玄宗时代,人们可以随处听到龟兹的琵琶,但到了九世纪,这一切就成了梦想。”陆上丝路的中断,直接影响了唐朝的文化和社会。爱德华·谢弗分析说,为什么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与《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的奇珍异物大量涌现,因为“从九世纪初期开始,唐朝的国际时代、进口时代、融合时代和黄金时代,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跨越大海、翻过大山而来的珍奇物品的渴求,都已经不可能轻易地得到满足了。”在九世纪的时候,真实的新奇物品已经无法到达唐朝境内了,唐人只能社撰虚构出怪异荒诞的贡物。

④到了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丝路上的重要国家花刺子模,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甚至遭遇了灭国之灾。但随着元帝国的土崩瓦解,这条路又陷入没落。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恢宏壮美的莫高窟洞窟,是当年走向远方的商旅祈求平安的精神驿站,从晋朝到南北朝,再到唐朝,都有,但是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因为到了明朝,这条路已经没人走了,后来被人遗忘,一直到了近代。

⑤事实上,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有一个历史兴替,安史之乱后,陆路衰落,海路开始发达,后者在宋、元时代以及明前期始终保持兴盛,遗憾的是,明朝“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的“禁海令”和“迁海令”……海上丝路也日渐衰落,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全球重心转向了西方。中国人因为丝绸之路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

(摘编自《丝绸之路与中华国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安史之乱”是大唐盛世的终结,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结,这条商贸通道自此走向衰落。

B. 吐蕃、回鹘、大食三股力量的彼此争夺与混战,使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

C. 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大量涌现像《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怪异荒诞的奇珍异物,是因为陆上丝路的中断造成的。

D. 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使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花剌子模因此遭遇了灭国之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二段引用元稹的诗,描述宫女的生活,是为了说明丝绸之路对唐人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B. 文章第三段引用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的著作,丰富了文章内容,说明了陆上丝路对唐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C. 文章第四段提到莫高窟洞窟中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证明了明朝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已经没落了。

D. 文章分析了唐代陆上丝路没落的原因和对唐朝文化、社会的影响,以及后来陆上丝路再度繁华与没落的现象,论证了丝绸之路对中华国运的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唐朝就不会将兵力东调长安,也就不会失去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可能也不会衰落。

B. 九世纪,由于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人们不太可能随处听到玄宗时期龟兹的琵琶,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来的香料与珠宝。

C. 如果明朝没有“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没有“禁海令”和“迁海令”,那么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就不会衰落。

D. 丝绸之路的衰落,使中国人因之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可见开放、交流非常重要。

 

1. C 2. A 3. C 【解析】 1.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能力。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结”说法扩大范围,原文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B项,“吐蕃、回鹘、大食三股力量的彼此争夺与混战,使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说法以偏概全,唐朝失去对西域的控制,还源于三股力量对相关地区的控制。D项,强加因果。花刺子模遭遇了灭国之灾,是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故选C。 2.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A项,“是为了说明丝绸之路对唐人社会生活的重要性”说法错误,文中只是借用该诗说明宫女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故选A。 3.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C项,选项推断错误,原文“遗憾的是……日渐衰落”,由“迁海令”之后的省略号可知,海上丝路衰落的原因不止这两点。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变法通议》

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恩格斯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触和思考?请以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某班级拟了一个班级学习分享活动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封感谢信的内容初稿,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亲们,小的家门不幸患上恶疾,是水滴筹给了我生的希望,是你们的“滴水之恩”救了我。我敬谢不敏,又不能涌泉相报,故在此俯首致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洋溢于《人类简史》一书的是一种对天下众生的无边大爱。赫拉利无疑是痛恨人类中心主义的。在他看来,正是这种罪恶的人类中心主义把具有神一般能力的智人,形成了一种不负责任、贪得无厌又极具破坏力的怪兽,结果带来了地球生态一场毁天灭地的人类洪水。他认为迄今为止的智人历史,        的都是些乱七八糟、一无是处的东西,因而“历史从无公正”,而所谓的智人呢,其实一点也不明智。不过,如果把智人历史整个斥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显然也        。实际上,赫拉利也没有这样做。譬如对今天人类社会正在向“全球帝国”演进这一发展趋势,他还是相当肯定的,因为他觉得非此不能消弭战争、实现环保和保障人权。当然他也没忘记特别强调说这种“全球帝国”是一种“不受任何特定国家或族群管辖的”世界政治秩序——这种强调,在“新帝国论”               的当下,自然是十分必要的。(    )他对智人的所有批评说到底只是一种对人类命运的深深忧虑,以及对智人      、痛改前非的殷切期待。他对当下基因工程学改良人类的种种做法的尖刻抨击,便充分显示了他的这种“爱人”情怀。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悄然兴起    有失偏颇    甚嚣尘上    幡然醒悟

B. 大行其道    失之偏颇    满城风雨    幡然醒悟

C. 大行其道    有失偏颇    甚嚣尘上    幡然悔悟

D. 悄然兴起    失之偏颇    满城风雨    幡然悔悟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 正是这种罪恶的人类中心主义把具有神一般能力的智人,形成了不负责任、贪得无厌又极具破坏力的一种怪兽,结果给地球生态带来了毁天灭地的一场人类洪水。

B. 正是这种罪恶的人类中心主义把具有神一般能力的智人,变成了一种不负责任、贪得无厌又极具破坏力的怪兽,结果造成了地球生态一场毁天灭地的人类洪水。

C. 正是这种罪恶的人类中心主义把具有神一般能力的智人,变成了不负责任、贪得无厌又极具破坏力的一种怪兽,结果地球生态造成了毁天灭地的一场人类洪水。

D. 正是这种罪恶的人类中心主义把具有神一般能力的智人,变成了一种不负责任、贪得无厌又极具破坏力的怪兽,结果给地球生态带来了一场毁天灭地的人类洪水。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尽管对智人的行为有诸多不满,赫拉利内心还是爱人的。

B. 尽管智人的行为带来了诸多不满,赫拉利内心还是爱人的。

C. 即使对智人的行为有诸多不满,赫拉利内心也是爱人的。

D. 即使智人的行为带来了诸多不满,赫拉利内心也是爱人的。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的两句是:“__________。”

(2)李白《行路难》中先以夸张写美酒佳肴,接着以“__________”两句用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3)韩愈《师说》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