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2017年,中国厦门,“金砖+”合作理念:扩大...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2017年,中国厦门,“金砖+”合作理念:扩大金砖合作的辐射和受益范围,打造开放多元的发展伙伴网络,让更多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团结合作、互利共赢的事业中来。

②东南亚朋友讲“水涨荷花高”,非洲朋友讲“独行快,众行远”,欧洲朋友讲“一棵树挡不住寒风”,中国人3讲“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

③有人说:“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合作共赢 俗话说:“遗人玫瑰,手有余香。”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竞争永远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没有竞争的社会缺少前进力量。但,为了竞争,我们就是否可以玩尽手段,尔虞我诈呢?玩过俄罗斯方块的人都会明白一个道理:要想达到游戏成功的顶点,就要学会“取长补短”。合作==双赢。游戏如此,生活又何尝不是呢? 一位勤劳的老果农数十年如一日地研究果树新品种,终获得了成功。令人不解的是,他不是把种子收得严严实实,而是把自己的成果挨家挨户地送给邻居。在他的引导下,全村的果园里种的都是他的优良品种。有人便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不保留自己的竞争力,他回答说:“我是为了自己的果树。你想,如果邻居用的仍然是旧品种,那我的果树也会被传播的花粉污染。”他的话让人恍然大悟,这种做法既保存了老农自己的果树品质的纯洁,又使邻居获得新的品种,与他人合作进步。这难道不是一种双赢智慧吗?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透过它你可以看到很多因互相合作而成功,互相钩心斗角而落败的例子。当年,孙权给刘备提供了暂居之地,诸葛亮为孙权设计了火攻之计,孙刘联军,使曹操80万大军“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一把火使孙权消除了曹操的威胁,又使刘备开辟了在蜀地的霸业,最终烧出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刘邦项羽,为争天下而涂炭生灵,最终项羽乌江自刎,刘邦也用数十年休养生息,这值得吗? 即使到了现代,竞争还是无处不在的:许多西方国家在竞争中都希望自己赢,但不希望中国赢,对中国加入T的百般阻挠;中国加入T后,他们又对中国出口货物重重刁难…… 这些都说明了什么?中国要振奋国家的经济,就离不开西方国家的支持“而西方国家要发展,更加离不开中国这有着十多亿人口的大市场。既然如此,双方为何不抛开成见,真诚合作,谋求双赢呢? 作为学生,互相合作也是必需的。同学之间既是学习上的竞争对手,更是学习上的互助伙伴。我们要的是那种你争我赶,拼搏进取的竞争意识,我们更是互帮互助,共同前进的学习伙伴。水涨船高,我们要的是合作,而不是水落石出,一骑绝尘。 合作=双赢,让我们微笑竞争,真诚合作,共同进步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写作能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对材料的分析、整合,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本题作文所给材料贴近时代生活,价值观念导向明确,立足于世界合作共赢的角度。材料分三部分,写作时首先要对所给材料逐一解析:第一则材料是我国提出的关于金砖国家会议的相关理念,即“金砖+”合作理念,这一理念的特点就是开放多元、灵活主动、合作共赢;第二则材料是世界各地对个人和集体、团结与合作的谚语;第三则材料是关于个人努力和团队努力的妙喻。因此,这些材料的共同指向都是在表达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这一大的主题,化作小的角度记叙、议论的话,可以讲述“我”到“我们”的生活中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故事及看法;而宏观视角的话,可结合当今世界的发展特点和形势,从个人写到集体到社会直至世界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等问题的分析思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不少名人的名字来源于古代诗文。请仿照示例,从南怀瑾(国学大师)、冰心(著名作家)、周星驰(影视明星)三个名人的名字中任选两个,写出相关的名句并对名字加以合理阐释。不要求句式及阐释角度完全一致,每个不超过60字。

示例:“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民国才女林徽因的名字可能取意于此。这个名字,正贴合了她恬静清丽的外貌,幽兰般淡雅的气质。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人写给某出版社的一封信,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日前向你那里寄呈之稿件,系敝人对生活的一些感悟。呕心力作,如蒙见用,不胜感激,今后我会多多赐稿。稿件若有不当之处,敬请指出来。若不合出版要求,也务必回信,让我知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没进过名牌大学,没有过硬的学历,却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成为各自领域中       的专业人才……在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中,一群身怀绝技的“国宝级”技工令人印象深刻。追求极致是一条       的道路,也是一场孤独且单调的长途旅行,唯有全神贯注,才能耐住寂寞、守住心智、把好方向。哪有巅峰技术能在       间练就?唯有日复一日地锻打、持续不断地钻研,才能成就绝活。“术到极致,几近乎道”。一流的心性方能锻造一流的技艺,(    ),这一流的伟业更需要用追求极致来消解浮躁。现实中不乏这样的观念:“手艺好也不赚钱”“差不多就行了”……盲目地求变现、求速度,让工匠技艺变得马虎,极致品质       。其实,工匠精神的种子需要精心、细心、耐心地滋养呵护,终究会结出不甘平庸、不负光明的果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年轻一代要用自己的所作所为来诠释匠人的极致精神。这不是一个人的事业,而且是需要一群人来赓续;这不是一件产品的存废,而是精品的无数绽放。在追求极致中实现人生价值,用极致匠心铸造国之重器,以工匠精神涵养时代气质,我们准备好了吗?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乏其人    心如木石    一朝一夕    黯然伤神

B. 不可或缺    心如木石    白驹过隙    黯然失色

C. 不乏其人    心无旁骛    白驹过隙    黯然伤神

D. 不可或缺    心无旁骛    一朝一夕    黯然失色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一流的伟业方可成就一流的技艺

B. 一流的技艺定能熏陶一流的心性

C. 一流的技艺定能成就一流的伟业

D. 一流的技艺方可成就一流的伟业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不是一个人的事业,而是需要一群人来赓续;这不是一件产品的存废,而是无数精品的绽放。

B. 这不是一个人的事业,而是需要一群人,不是这一件产品的存废,而是无数精品。

C. 这不是一个人的事业,而是需要一群人来赓续;这不是一件产品的存废,而是精品的无数绽放。

D. 这不是一个人的事业,而且是需要一群人来赓续;这不是一件产品的存废,而且是无数精品的绽放。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江中清冷月影烘托江边送别、举酒难欢的惨淡氛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夸张与神话融为一体,描写了上有高山接天、下有河川曲折的艰险的蜀道。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韩愈运用对比、议论等手法以“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己对早春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别葛使君

王安石

邑屋为儒知善政,市门多粟见丰年。

追攀更觉相逢晚,谈笑难忘欲别前。

客幙雅游皆置榻,令堂清坐亦鸣弦。

轻舟後夜沧江北,回首春城空黯然。

(注)①置榻:《后汉书·陈蕃传》:“郡人周璆,高絜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后以“置榻”喻礼贤下士。②鸣弦:泛指官吏治政有道,百姓生活安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前句点出朋友治政有方,后句则写善政的具体效果,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B. “追攀更觉相逢晚”写出了诗人与朋友的相见恨晚之情,知己之意寓于其中。

C. “谈笑难忘欲别前”既有别前欢笑的具体刻画,也有与朋友依依惜别的心理活动。

D. 颈联具体描绘葛使君治政时礼贤下士、百姓生活安乐的场景,体现了诗人的钦佩之情。

2.有人认为,诗的尾联是以葛使君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