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正文,其中有五处表述不够规范,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我是北方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的莘莘学子,成绩优秀,身体健康,表达能力强。从报纸上垂阅了贵公司招聘人才的广告,惠顾了贵公司的网站,得知了招聘工程人员的消息,我决定应聘。现惠赠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请尽快与我洽谈。
在下面一段话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艺术中“风骨”的评品,源自对国人的感性生命及其精神风貌的识见。从魏晋开始,许多绘画作品尝试运用这个观念,一时蔚然成风。 。由此,“风骨”成了后人评判民族优秀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尺度。
A. 此后,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也体现了对“风骨”的追求。
B. 此后,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也体现了对“风骨”的追求,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 此后,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们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体现了对“风骨”的追求。
D. 此后,出现了一些追求“风骨”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我们要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就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B. 近日,“魏则西事件”广泛受到网民关注,国家网信办会同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成立联合调查组进驻百度公司展开调查。
C. 小说《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去世之后,无数异国他乡的读者为之黯然,短短几天时间,全球众多报刊登载了大量的缅怀他的文章。
D. 如果一所中学过于重视科研的发展,忽视教学,学校的教学就会出现理性多于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完全背离教育教学本质。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受强冷空气影响,黑龙江多地降雪,气温持续下降,空中喷温水秒变冰雾,地面倒水瞬间结冰,人们在室内座位上坐了半天,仍然觉得席不暇暖,冰凉透骨。
②梳理以往案例,大额订单催生“妖股”的情况并不鲜见,在订单从出现到消失的过程之中,一些资本大鳄上下其手。
③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
④在这篇小说中,张爱玲在描写人物的着装、环境的特点,甚至人的一举一动乃至思想活动时,都不胜其烦地抹上色彩。
⑤张先生在这所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三十余年,学问炉火纯青,性格外圆内方,所以既受尊重,又有很多朋友。
⑥埃塞姑娘鼻子挺直,柳眉大眼,皮肤细嫩光滑,具有与其他非洲国家女性明显不同的面貌特征。她们风情万种、落落大方而又长袖善舞。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②③⑤ D. ①④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维在《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2)漫步经典,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襟抱与情怀,《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 ________,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写出苏东坡经历人生低谷之后的旷达和洒脱。
(3)《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秋雨夜眠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②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①这首诗大约创作于832年(大和六年)秋,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②瓶:烤火用的烘瓶。
1.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歌首句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未见风雨,就已觉寒意袭人,这就给整首诗先抹上了深秋的基调。
B. 尾联与首句遥相呼应,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一个“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只是反映出了老年人年纪大怕冷的特性。
C. 诗歌对人物的描写极具层次,从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寝写到老翁睡醒,写得生动逼真,亲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
D. 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仕途、境遇,但景与人关合,尤其“霜叶满阶红”一句表现了大自然的冷酷,从树木想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令诗人深有感触。
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