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生态文明美:当代环境审美的新形态 陈望衡...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生态文明美:当代环境审美的新形态

陈望衡

环境审美观具有历史性。迄今为止,人类主要经历过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种文明类型。这三种文明类型的环境审美观各有其独特属性。当代环境审美的新形态是生态文明美。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审美兼顾了对象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自然美的基础,社会属性即自然物对人的以“居”为核心的生活的意义,这两者的统一实质就是自然的文明化。当代的自然环境审美,自然属性中彰显了生态性,社会属性中强调了生态性之于人的意义,综合起来就是凸显了生态文明的内涵。当代的自然环境审美观认为自然环境美,美在生态文明(以生态为载体的文明)。

生态文明时代前的自然环境审美,强调自然环境中的生命意味。这生命意味的立足点是人的生命,凡是从自然物身上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感受到了人的生命,那对象就具有了生命的意味。重视自然的生命意味,虽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重视生态,但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一般的重视生命的意味,不会强调生命与生命之间、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关系,更不会考虑到地球上诸多生命良性的发展。生态着眼于生命的整体性与相关性,关注的是种群的生命,种群的生命实际上并不是由种群自身所决定的,它受制于与它相关的其他种群生命和非生命的自然条件。生态观对生命的理解较一般的生命观深刻得多。

从生态文明的视界来看自然环境审美,自然环境的美在生态与文明的统一即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审美视界较之自然生命的审美视界主要有五个方面不同:第一,强调并凸显自然环境美中的生态性。自然性是自然美得以存在的基础,是其区别于社会美的关键。生态文明视界下的自然环境审美更强调并凸显自然性中的生态性。第二,将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升到生态平衡的高度。按生态文明审美观,必须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平衡意义。失去生态平衡,就是对美的否定,它迟早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第三,将生命意味的美提升到生态意味的美。生命意味的美让人的审美视界专注于某一生命的形象展现,而生态意味的美则让人的审美视界扩展到生命的联系与网络。生态的网络系统只存在于人的理解与想象之中,它的审美实现呈不断的发散状态。第四,生态审美导入生态公正理念,体现出生态的兼容性。传统审美张扬人的主体性,而在生态文明审美视界下,审美对象的地位受到尊重。第五,荒野的审美价值为人们所重视。当荒野被人们接纳并视为生命之根时,其实它已经“人化”了。正是凭借工业文明提供的物质基础和科技成就,加上建立在工业文明基础上的生态文明为人们提供的视野与观念,人们才能欣赏荒野的美。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经历过的三种文明类型,这三种文明类型的环境审美观各有其独特属性。

B. 自然属性是自然美的基础,社会属性即自然物对人的以“居”为核心的生活的意义,这两者的统一实质就是自然的文明化。

C. 人的生命是生命意味的立足点,凡是从自然物身上有意识地或者无意识地感受到了人的生命,那对象就具有了生命的意味。

D. 按生态文明审美观,必须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平衡意义。打破生态平衡,就是对美的否定,它早晚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环境审美观具有历史性,生态文明美是当代环境审美的新形态。自然环境美,美在生态文明,这是当代自然环境审美观的观点。

B. 生态观对生命的理解是,种群的生命受制于与它相关的其他种群生命和非生命的自然条件,实际上并不是由种群自身所决定的。

C. 自然美能够存在的基础和它跟社会美区别开的关键是自然性,生态文明视界下的自然环境审美更强调并凸显自然性中的生态性。

D. 生命意味的美让人的审美视界扩展到生命的联系与网络,然而生态意味的美却是让人的审美视界专注于某一生命的形象展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代的自然环境审美视角下,自然属性中彰显了生态性,社会属性中强调了生态性之于人的意义,两者结合则凸显了生态文明的内涵。

B. 因为生命意味的立足点是人的生命,所以重视自然的生命意味,不仅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重视生态,而且它们的实质也是基本相同的。

C. 所谓自然环境审美,从生态文明的视界来看,就是自然环境美在生态文明;自然环境的美,应当体现通常所说的生态与文明的统一。

D. 传统审美张扬人的主体性,生态审美导入生态公正思想,体现出生态的兼容性,在生态文明审美视界下,审美对象的地位也获得尊重。

 

1.A 2.D 3.B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原文第①段是“迄今为止,人类主要经历过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种文明类型”。“主要”一词说明除了人类经历过这三种文明类型外,还经历过其他文明类型。故选A。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D项对“生命意味的美”和“生态意味的美”理解和分析恰好与原文第⑦段中“第三”内容相反。故选D。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B项,“实质也是基本相同的”理解有误,原文第③段为“重视自然的生命意味,虽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重视生态,但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登鹤鹊搂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找出下面文段在语言表达方面的3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①加拿大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可以合法进行商业捕杀海豹的国家。

②每年的海豹油、海豹肉和海豹皮制品为捕猎的渔民们带来了巨额的利润和税收。

③因此不管世界动物保护组织再三呼吁,加拿大政府还是不愿意禁止捕杀海豹的行为。

④有识之士担心:随着各国保护海豹工作的日见成效、海豹数量逐渐恢复性增长,人们的危机感就会减少,会有更多的国家效仿加拿大政府的做法。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早在明朝嘉靖年间,钓鱼岛和黄尾屿就被确认不属于琉球,清初我国地图就刊载钓鱼诸岛。这里是我国东海靖鱼场。                                        

                                     。在这个海峡港湾中,还盛产飞花鱼,台湾省基隆、苏澳两地渔民,常靠此渔区生存。

带来了大批鱼群

所以我国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的渔民经常到这一带捕鱼

在钓鱼岛与东南方的北小岛、南小岛之间

风平浪静,成为渔民的天然避风港湾

太平洋黒潮流经这里

有一条宽达1000多米的蛇岛海峡

A. ⑤①②③⑥④    B. ⑤④②③⑥①

C. ④②③⑤①⑥    D. ②③⑥①⑤④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代表,                           ,而多数学者认为琮是一种沟通天地的法器,上大内圆象征天,下小外方象征地。

①对良渚玉琮功用的猜测不下二十多种

②玉琮是中国古代玉器中重要而带有神秘色彩的礼器

③因首先发现于浙江省余杭县良渚镇而得名

④玉琮在良渚文化中大量出土,有不下百件之多

⑤《周礼》认为它是在礼仪活动中用来祭祀地神

⑥其主要分布于江浙一带,距今5300-4000年左右

A. ③④⑥①②⑤

B. ⑥③①②⑤④

C. ⑥①③②⑤④

D. ③⑥④②①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此文只是处于兴趣而作而已,文中出现的错误与纰漏望勿见笑,敬请各位不吝赐教。

B. 舍母今年八十多岁了,耳不聋眼不花,就是掉了几颗牙,精力旺盛,身体健康。

C. 火车在奔驰,他的心早已飞向了久仰的家乡,飞向了慈祥的母亲和善良的邻居们。

D. 服务员:“请慢走,欢迎下次光临。”顾客:“谢谢,我一定慢走,下次还要光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