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过去的婚姻要讲个门当户对,这...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过去的婚姻要讲个门当户对,这种观点虽属门户之见,但和今天人们看中颜值相比倒也没有太大问题。

②读书的乐趣很难和他人分享,因为读书更多的是获得一种心照不宣的快乐,安静地读,安静地体会,才更有收获。

③这是一个异常复杂的学术问题,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很多,但还没有出现统一观点,我在这里存而不论

④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红军战士的精神山高水长,长征为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⑤我们自以为是地拒绝承认就在我们的宇宙跟前存在有别的平行宇宙或多维空间,而这些都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力。

⑥高中毕业三十年聚会,同学们济济一堂,他们有的人已成为社会精英,而更多的人只是普通工人,但彼此之间仍情浓如初。

A. ①②④

B. ③④⑤

C. ①③⑥

D. ②⑤⑥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①使用不当,“门户之见”,学术、艺术等领域中维护自己所属学派的言论。此处望文生义,误把“门户”理解成“婚姻中的门户”,故错误。②使用错误,“心照不宣”,指彼此心里明白,不必明说。使用对象一般是双向的或多向的。此处是单向的,使用不正确,可改为“心灵神会”。③使用正确,“存而不论”,保留起来不加讨论。④使用正确,“山高水长”,比喻人的品德高尚,影响深远。⑤使用正确,“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使用正确。⑥使用错误,“济济一堂”,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此处形容“同学们”,用错对象。故选B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西方许多国家长期低增长、高支出、高福利的社会制度所带来的问题已经         ,对这一制度每一项改革都会遇到极大的公众阻力,举步维艰。

         是每一个正在学习的人都应该明白的道理,节约每一分钟,珍惜每一次阅读,重视每一份练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脚踏实地,稳步前行。

③所有的罪行都是由小错一步步发展而来的,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如果小错不改,         ,铸成大错再来后悔就来不及了。

A. 积重难返   积沙成塔   积羽沉舟

B. 积重难返   积羽沉舟   积沙成塔

C. 积羽沉舟   积沙成塔   积重难返

D. 积羽沉舟   积重难返   积沙成塔

 

查看答案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石潭记》中,柳宗元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池潭上的树木和藤蔓,将宛如图画般的景致展现在读者面前。

(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开篇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然后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了自己对同舍的求学者毫无羡慕,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

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①。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①刘琨:晋朝人,少怀壮志,与祖逖相互激励,常常闻鸡鸣而起来舞剑。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诗歌起笔即交代了泊船湘江的特定处境:滚滚湘江,阴云笼罩,暮雨将临,孤舟受阻,照应了标题。

B. 颌联对仗工整,写景壮丽。写湘江沿岸,木芙蓉铺天盖地,丛生的薜荔经秋雨一洗,越发苍翠可爱,摇曳多姿。

C. 诗人悲叹自己远离家乡,生不逢时,深感自己的境遇竟和那生长在淮北的枳相像,所以说:“相思不堪悲橘柚。”

D. “王孙”代指自己出身高贵,然而流落异乡,连身份单微的渔人都对自己不闻不问,失意之感油然而生。

E. 诗歌运用用典、比喻、借景抒情等多种手法来表达情感,情感由悲愤到雄壮的变化极易打动人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小园

(清)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足(   )

A. 首句写园内之景,正面描写池水清澈,池边大树倒映池中的景象。水的静,影的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B. 第二句中“窥”字让诗句活了起来。移诗人情感于山峦,借山光之窥有力地烘托出了小园之可爱,亦从正面突出了园中最物之富有魅力,其匠心令人叫绝。

C. 颔联由园内而至园外,视野放远,境界开阔。黄叶满山,斜晖映照,尽显山光之致。

D. 颈联诗人撷取幽竹、寒花两个典型意象,表现环境的清冷、寂寥,因此作者在尾联表达不愿久立的失落、怅惘之情。

E. 此诗的景物描写加入了大量的主观发挥。所以这首诗不仅表现了小园之美,也着意写出了诗人自身的情怀。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林俊,字待用,莆田人。成化十四年进士,除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性侃直,上疏请斩妖僧继晓并罪中贵梁芳,帝大怒,下诏狱考讯。太监怀恩力救,俊得谪姚州判官。寻以正月朔星变,帝感悟,复俊官。调湖广,以雨雪灾异上疏言时政得失,又言德安、安陆建王府,工役浩繁,财费巨万,民不堪命。乞循宁、襄故事,一切省俭,勿用琉璃及白石雕栏,请著为例,不从。新昌民王武为盗,巡抚韩邦问不能靖,俊身入武巢,武请自放,悉擒贼党。王府征岁禄,率倍取于民,以俊言大减省。宁王宸濠贪暴,俊屡裁抑之,王请易琉璃瓦,俊言宜如旧。王怒,伺其过,无所得。会俊以圣节按部,遂劾奏之,停俸三月。寻以母忧归。正德四年起抚四川,眉州人刘烈倡乱,败而逃,俊绘形捕,莫能得。会保宁贼蓝廷瑞、鄢本恕、廖惠等继起,势益张,转寇巴州。猝遇之华垄,单舆抵其营,譬晓利害,贼罗拜约降。淫雨失期,复叛去,攻陷通江。俊击败之龙滩河,遣知府张敏荨追败之门镇子,遂擒廖惠,本恕、廷瑞为永顺土舍彭世麟所擒。捷闻,玺书奖励。御史俞缁走避贼而佥事昊景战殁缁惭欲委罪俊遂劾俊累报首功贼终不灭加凿井毁寺逐僧徒迫为贼于是俊前后被切责世宗即位,起工部尚书,改刑部。会署月经筵搬讲,举祖宗勤学故事以谏。数为帝言亲大臣,勤圣学,辨异端,节财用。朝有大政,必侃侃陈论,中外想望其风采。中官崔文家人李阳凤索匠师宋钰贿不荻,嗾文杖之几死,下刑部治未决,而中旨移镇抚司,俊留不遣,力争不纳。俊以耆德起田间,持正不避嫌,既屡见格,遂乞致仕。又明年,疾卒,年七十六。

(节选自《明史·林俊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御史俞缁走/避贼而佥事吴景战/殁缁/惭欲委罪/俊遂劾/俊累报首功/贼终不灭/加凿井毁寺逐/僧徒迫为贼/于是俊前后被切责/

B. 御史俞缁走/避贼而佥事吴景战殁/缁惭/欲委罪俊/遂劾/俊累报首功/贼终不灭/加凿井毁寺/逐僧徒/追为贼/于是俊前后被切责/

C. 御史俞缁走避贼/而佥事吴景战/殁缁/惭欲委罪俊/遂劾俊累报首功/贼终不灭/加凿井/毁寺逐/僧徒迫为贼/于是俊前后被切责/

D. 御史俞缁走避贼/而佥事吴景战殁/缁惭/欲委罪俊/遂劾俊累报首功/贼终不灭/加凿井毁寺/逐惜徒/迫为贼/于是俊前后被切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主事,官名,我国古代封建品级制度中的底层办事官吏。

B. 镇抚司,明朝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而设置,特令锦衣卫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活动,传理皇帝钦定的案件,拥有自己的监狱(诏狱),经过司法机构审理,直接向皇帝负责。

C. 圣节,最早起源于唐朝,后来历代皇帝生日皆称为圣节。

D. 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讲官一般由翰林学士担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林俊不惧权贵,嫉恶如仇。他上书请求斩杀妖僧继晓,并治罪太监梁芳,惹怒了皇上;多次抑制宁工朱宸濠,遭到宁王弹劾,被停俸三个月。

B. 林俊心系百姓,为民请命。德安、安陆建造王府工程浩大,耗费钱财;王府向百姓增收岁禄,百姓不堪忍受;林俊上书力争,都得到了解决。

C. 林俊胆识过人,剿贼有方。在华垄突然遇上贼人,林俊到贼营劝降了他们,因为大雨误了日期,贼人又叛乱,最后在林俊指挥下,贼寇被消灭。

D. 林俊为官持正,直言政谏,他多次劝谏皇上亲近大臣,勤于圣学,明辨异端;不按圣旨,坚持留下崔文不肯移交镇抚司,并极力向皇上谏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新昌民王武为盗,巡抚韩邦问不能靖,俊身入武巢,武请自效,悉擒贼党。

(2)俊以耆德起田间,持正不避嫌,既屡见格,遂乞致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