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使之句式一致,本体、喻体搭配合理。(可调整语序,增删个别词语)
我常常趴在檐下听雨。雨声轻灵,是微风里孩子们温温的耳语;雨声像山沟里柳阴下击石的溪水般清脆;雨声舒缓得像黄昏里泉苔上栖着的蜻蜓的翅。那种特别的感觉一声一声圈占了我的心,滴进我的回忆……
下面是某人为自己的母亲过80大寿,给亲戚朋友发的邀请短信。其中有5 处表达失误,请指出来,并加以修改。
各位亲朋:
农历十月二十日,是令堂80寿辰。我特意邀请您在日理万机之中,来我府上一聚,共表恭贺之意。时间:当天上午10点。地点:向阳花园别墅12号楼。我们全家等着您到来。
阅读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如何把文字、图形等信息准确、快捷地记录在容易长期保存的载体上,而且这个载体要廉价、体小、量轻,容易携带或者收藏,是人类告别了 时代之后从结绳记事开始时的梦想。
为了梦想中的载体,古人 ,绞尽脑汁:甲骨、竹简、泥版书、莎草纸、锦帛、羊皮、棕榈叶、椰子叶……然而,这些载体都各有 的缺点。例如,中国有“学富五车”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读的书多到要用五辆车来装。其实,因为古代的“书”是竹简,以竹子为载体的,所以古代这五辆车装的书恐怕还比不上能放进手提包内的当今一部《辞海》文字记载的多。
到了中国东汉时代的公元105年,( ),这才使信息载体发生了革命性的巨变。解决了载体问题之后,还要解决另一个问题:如何准确、快捷地记录图文等信息。这一任务由另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中国北宋时代的刻字工人、布衣出身的毕昇完成。他在11世纪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能重复不断地把图文印刷在纸上之后装订成书。活字印刷与此前的雕版印刷相比,优点明显:后者要求每一种书都 需要重新雕刻一套新的雕版,前者只需要排列组合那些“活”的泥字或者木字。
毕昇革命性的活字印刷让此前的雕版印刷 ,而且被不断改进,成为举世公认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因为古代的“书”是以竹子为载体的竹简,所以古代这五辆车装的书还比不上恐怕能放进手提包内的当今一部《辞海》文字记载的多。
B. 因为古代的“书”是竹简,以竹子为载体的,所以古代这五辆车装的书恐怕还比不上能放进手提包内的当今一部《辞海》记载的文字多。
C. 因为古代的“书”是以竹子为载体的竹简,所以古代这五辆车装的书恐怕还比不上当今能放进手提包内的一部《辞海》记载的文字多。
D. 因为古代的“书”是以竹子为载体的竹简,所以古代这五辆车装的书恐怕还比不上当今能放进手提包内的一部《辞海》文字记载的多。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伟大的发明家蔡伦以后人所称的“蔡侯纸”奏报朝廷。
B. 伟大的以后人所称的“蔡侯纸”奏报朝廷的发明家蔡伦。
C. 伟大的发明家蔡伦奏报朝廷是用后人所称的“蔡侯纸”。
D. 以后人所称的“蔡侯纸”奏报朝廷的是伟大的发明家蔡伦。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生吞活剥 殚精竭虑 显而易见 相形见绌
B. 茹毛饮血 处心积虑 昭然若揭 黯然失色
C. 生吞活剥 处心积虑 昭然若揭 相形见绌
D. 茹毛饮血 殚精竭虑 显而易见 黯然失色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2)《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自己问自己为什么心神不定,不知道要到哪儿去,表现诗人不奢求富贵与仙境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王百谷
袁宏道
河上清霜雁字斜,西风匹马又天涯。
锦帆泾②绕郎官舍,冠子桥③通处士家。
好事每供挥林下塵④,清斋长谷前茶。
东邻不是无姝子,眼底何人解浣纱。
(注)①本诗为作者将要离开苏州时所作。②锦帆泾:苏州城内的河名。③冠子桥:苏州城内的桥名。④塵:古书上指鹿一类的动物,其尾可做指拂尘。魏晋清谈名士多执此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的“清霜”、“雁”、“西风”等意象点明送别季节为秋季。
B. 颔联的“郎官”和“处士”点明诗人和王百谷的身份,二人同为官场之人。
C. “好事”句写诗人和王百谷经常在一起像魏晋名士一样挥塵清谈。
D. “谷前茶”是指谷雨前的茶。诗中以清斋品茶来体现王百谷的清疏绝尘、情趣高雅。
E. “浣纱”本义是洗衣衣服,常用来代指西施。诗人以西施自比,抒发了怀才不遇之愁。
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呜,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 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 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 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 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 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 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A. 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B. 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C. 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D. 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2)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