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柳先生的正骨膏 刘玲海 邾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柳先生的正骨膏

刘玲海

邾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称柳先生,从东北躲战乱来到邾镇。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膏药正骨膏更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

日本人攻打邾镇的那天,一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半日后醒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小臂粗的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了过去。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

现在,儿子的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残垣断壁间转圈,不知如何是好。许久,他一下子想起柳先生。救人的命和救树的命都是救命,也是心急乱求医,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不顾大街上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

颜老爷一脸泪痕,紧抓着柳先生的手说:“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啊!”

邾镇沦陷后,病人挤满了柳先生的药铺,断胳膊断腿的病人很多。这天,柳先生在药铺里配药,心里默念着药方,川续断十钱,右手去药匣抓药,放进左手的戥子里一称,正好。继续一味味抓药,骨碎补十钱、藏红花十钱……

汉春堂的大门咣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一群日本兵涌进来,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

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听说你医术高明,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重赏。”说着指指乱叫的日本人,“少佐先生率兵进山剿匪,被八路的地雷炸伤,两条腿骨头断了。”

柳先生一怔,然后缓步上前,看看担架上那张因疼痛而扭曲的脸,认识。邾镇沦陷后,这个日本人牵着一条凶犬,大街上被咬死咬伤的人不计其数。

柳先生指点把病人放到诊床上,然后双手在断腿上拿捏,病人忽然疼得又叫起来,日本兵哗哗地拉枪栓,黑洞洞的枪口一齐对着柳先生。柳先生好像没看见,继续接骨,修正碎骨后外敷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一条腿整好换另一条腿,有条不紊。

“好了,隔日过来换膏药。”柳先生说着直起身去洗手,不再说话。翻译官放下大把银元,日本兵抬着少佐走了。

隔日,翻译官抬着那个日本少佐来换膏药,又放下大把银元。

又隔日,那个日本少佐被抬过来换膏药,翻译官再次放下大把银元。

这些日子,柳先生药铺里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少,以致门可罗雀。

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说:“你的,良民大大的!”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日本少佐换完药走了,当然还留下许多银元。

柳先生听到大门口哗啦一声响,出门看,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一下当腰折断,丢在地上愤愤而去,街上好多围观的人,恨恨地吐下唾沫,转身散去。

柳先生一脸淡然。

一个月后,是日本少佐自己走着来的,翻译官跟在后面抱着一坛酒。柳先生和日本少佐已成了熟人,最后一次换完药开始喝酒,喝酒的时候,推杯换盏很是热闹,一坛酒喝光还没尽兴,柳先生提议翻译官再去拿一坛酒来。

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刀柄深入,污血满地。

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

刑场上,翻译官问柳先生:“你当初为什么给少佐先生医伤?”

“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柳先生说。

“那你干嘛又杀死他?”翻译官追问。

“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脱口而答。

(选自《小说月刊》2018年第4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逐渐康复的日本军官“露出一脸笑”,说“你的,良民大大的”,这是在肯定柳先生的医术和他与日本人合作的态度。

B. 柳先生尽自己的努力治好了日本军官的腿伤,却在伤好后亲手杀了他,反映了柳先生内心的纠结和挣扎。

C. 以前病人挤满药铺,后来药铺里病人变少,表明老百姓不理解柳先生医治日本人的行为,表达了老百姓对日本人的恨。

D. 小说通过诸多细节描写,准确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叙述语言流畅自然,朴实无华,却能打动人心。

2.小说中柳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3.文中多次提到颜老爷的花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 B 2. (1)医术高明。(2)医德高尚。(3)智慧勇敢。(4)有爱国情怀。 3. (1)推动情节发展:柳先生救活花树,颜老爷折断花树,柳先生再救花树,情节步步推进,前后呼应。(2)凸显柳先生的人物形象:救活这棵抗日烈士留下的花树既见其医术高明。(3)又见其爱国情怀,强化了爱国的主题。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小说的内容及赏析手法的综合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选项B,“反映了柳先生内心的纠结和挣扎”理解有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柳先生内心并没有纠结和挣扎,他医治日本人是出于医生的本职,他杀日本人是出于爱国正义。故答案选B。 2.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例如本文中从对柳先生膏药的描写上看,体现出其高超的医术。从医治日本兵来看,可以看出他遵循医道善良的性格。从杀死日本军官来看,柳先生是有满腔的爱国热情的。 3.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写法赏析的能力。这类试题一般要从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等角度考虑作答。本题题干问的是:文中多次提到颜老爷的花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从情节结构看,颜老爷的花树推动了小说的情节的发展。从人物形象塑造看,柳先生连花树都能医治好,塑造了其医术高超的形象特征。从主题上看,柳先生最后医治花树,体现了其对革命烈士的尊重,也突出了其爱国的主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论述类文本阅读

关于文化多样性,中国古代先贤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据史料记载,最早提出这一思想的是西周末期的史伯,他认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今天,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推动文化交流互鉴,既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选择。

早在人类文化发展的上古时期,如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希腊与古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就不是一个模式,而是形成多个文化体系。此后,不同文化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碰撞中前行,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英国学者罗素认为,不同文明的接触,以往常常成为人类进步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学习希腊,阿拉伯学习罗马帝国,中世纪欧洲学习阿拉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又学习东罗马帝国。欧洲文化是这样,东亚也是如此:日本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学习借鉴中国;明治维新之后,中国通过日本学习世界。中国从印度引入佛教,之后中国佛教影响东亚、东南亚一大片区域。

人类文化发展史表明,一种本土文化、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互鉴时,只要坚持科学方法,保持自己文化的特性,就能不断吸收改造外来文化并使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鲁迅认为,中国文化在其悠久的历史进程中,总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总是“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这种变化发展的文化,其民族性更鲜明突出,更符合民族发展的需要。这种文化民族性变化发展的状况体现在文化的各种形态上。以中国绘画为例,“六朝以来,就大受印度美术的影响”。中国国画在印度绘画的影响下,内容与形式发生较大变化。在长期发展进程中,中国国画还受到其他民族和国家绘画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受西方油画的影响要比受印度绘画的影响更大。但是,中国国画的民族特色并未因此荡然无存,而是在交流互鉴中更好保持了自身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再看文学,鲁迅的《狂人日记》,名字来自俄罗斯作家果戈里的同名小说,但内容是中国人的灵魂和精神。

从文化发展史来看,民族性和世界性是一对同生共长的属性,呈现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对此,许多思想家都有过论述。在欧洲,18世纪德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赫尔德谈论过二者的关系,19世纪俄罗斯理论家别林斯基对二者的关系也发表过系统意见。针对19世纪40年代俄罗斯文学界的斯拉夫派与西方派的激烈争论及不同意见,别林斯基既反对斯拉夫派的排外主义、拒绝吸收西欧进步文化的思想,也反对西方派排斥民族文化的主张。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人类社会形成多种多样的文化。这些文化既是不同民族创造的文化成果,又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推动不同文化交流互鉴,无疑可以让各国人民享受到更为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摘编自吴元迈《文化在多样性基础上交流互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当今世界,发展民族文化,实现世界文化繁荣,推动文化交流是唯一可行的道路。

B. 文化多样性是历史形成的,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发展模式,因而具有独特性。

C. 中国画之所以能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是因为接受了不同民族、国家绘画的影响。

D. 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是对立统一的,对立指不同文化是相互排斥、互不相容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引述古代先贤“和而不同”的思想,并由此提出了本文的主张。

B. 文章以尊重文化多样性为前提,逐层深入地论证了有关文化交流互鉴的观点。

C. 文章以人类文化发展史为据,有力论证了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D. 文章认为文化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双重属性,并充分论证了二者的辩证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化多样性为文化间的交流互鉴提供了可能,文化的交流互鉴,必然带来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B. 不同文明的接触带来了人类的巨大进步,各国人民都应以开发的心态相互交流和学习,共同进步。

C. 古老的中国文化能长期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得益于既保持自己文化的特性,又善于吸收外来文化为我所用。

D. 文化民族性和世界性同生共长,在尊重文化多样性基础上推动文化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中国古话说:“人穷志短。”

②要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其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③最糟糕的贫困,莫过于智力贫乏。

④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⑤有行为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当我们感觉自己拥有的某样东西(金钱、时间、健康和爱情等)不够时,这种感觉就会削弱我们的认知能力,影响我们做出明智的决定。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个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存在逻辑不当的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的问题。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双十一”“双十二”已经成为消费者“血拼”的节日。商家打出“买一送一”的大优惠,把商品捆绑在一起,给消费者优惠的同时,也增加了销量。“凡购返现”……买得越多,省得越多,刺激着人们的购买欲望。在售后方面,不少商家更是做出了“质量保证,商品包退包换”的承诺,目的是令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舒心。但消费者协会提醒大家,在消费时,要多留个心眼,防止消费陷阱。

①“买一”送的“一”,可能不是指同一样商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低聚木糖与其他的糖类相比, _____,几乎能适应所有食品的酸碱度,还能承受121℃高温处理1个小时以上而不改变性质。它甜度很低,只有蔗糖的30%左右,口味与蔗糖极为相似,更为关键的是它几乎不提供热量,因此 ____ ,糖尿病人也可放心食用。它还能增殖人体肠道中的双歧杆菌等益生菌,抑制大肠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等病原菌生长, _____ ,被广泛使用于保健品行业。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学生小明因在外地出差,不能参加恩师七十大寿的庆祝会,发短信祝福语给老师:迟暮之年,年华已逝,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B. 在得知自己被应聘公司录取的消息后,小王激动地说:“很感谢敝公司给我这个一枝之栖的机会,我一定会努力工作,多积累经验,争取上进的。”

C. 钟医生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为患者解除病痛。患者们十分感激他,特地赠送一面锦旗表示感谢:“杏坛高手,医者仁心。妙手回春,再世华佗。”

D. 张先生获得了年度“最受读者欢迎”作家称号,报社总编辑特意致祝贺信:“张先生台鉴。值此先生荣获殊荣之际,谨致此函,以示诚挚祝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