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谁是英雄?今天,我们一起寻找”,众多媒体共同发起的“崇尚英雄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点燃了亿万网民的英雄情结,“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为此,班上拟召开“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的主题班会,请你写一篇文章参与讨论。
要求: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下面是某校电子阅览室的阅读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清楚,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
下面是某杂志社征订启事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错误或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敝刊设有探索与争鸣、书刊评介、动态信息等独步天下的栏目,内容新颖,报道及时,信息量大,可读性强。现征订在即,希望读者慷慨解囊。订单上务必写明手机号码,以便我们随时垂询。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服饰和人类文化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的发展可以体现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反映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关于服饰的起源, ,观点众多,如保护说、装饰说、巫术说、遮羞说等。不论服饰的起源有许多种说法,人类穿衣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生存与繁衍的缘故,生存与繁衍是人类的本能。这种本能延伸的结果就是服饰。人穿衣的第一动机是 的,肯定是诸多因素的合力,这说明人类在选择“衣”时,已经赋予了其诸多的精神内涵。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人类早期,衣服作为一种奢侈品,自然多多益善,这使得衣服越穿越多,而衣服的花色品种也越来越多。事物的发展往往 。经历了几千年的穿衣史后,人类开始厌倦繁复的穿衣,追求简约。同时一批前卫的设计师打破内外衣界线,形成内衣外穿潮流,原来穿上的如今脱下,原来长的现在剪短。繁复穿衣,对人体进行美化包装,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对人体的束缚;简约,把人们从自己罗织的樊笼中解放出来。人们脱去了繁复的衣服,但仍保持着对华美的审美喜好。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论服饰的起源有多少种说法,人类穿衣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生存与繁衍的缘故,生存与繁衍是人类的本能。
B. 不论服饰的起源有许多种说法,人类穿衣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生存与繁衍,生存与繁衍是人类的本能。
C. 不论服饰的起源有多少种说法,人类穿衣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生存与繁衍,生存与繁衍是人类的本能。
D. 不论服饰的起源有多少种说法,人类穿衣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生存与繁衍,生存与繁衍是人类的本能。
2.下列补写到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发展状况从服饰这面镜子上得到折射
B. 服饰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发展状况
C. 服饰就像镜子一样,映照出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发展状况
D. 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发展状况从服饰这面镜子上得到映照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休戚相关 众说纷纭 扑朔迷离 否极泰来
B. 息息相关 见仁见智 扑朔迷离 否极泰来
C. 息息相关 众说纷纭 错综复杂 物极必反
D. 休戚相关 见仁见智 错综复杂 物极必反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两句写出滕子京治理巴陵郡的卓越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
(2)《劝学》中,荀子以“_____,_____”和千里马一跃也达不到十步远构成对比,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和刘裕的北伐气势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他当初居住的地方,如今却是“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一)①
苏轼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
殷勤木芍药②,独自殿③余春。
(注)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②木芍药:牡丹花。③殿:在最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句扣诗题“雨晴”,第二句以“蛙声”写出了雨后初晴的景物特点。
B. 海棠花已凋谢,如梦一样难觅踪影,表达了作者对海棠生命短暂的悲叹。
C. 作者以“梅子欲尝新”暗示季节的更迭,“欲”在这里是快要、而不是想要的意思。
D. 作者看似悠闲,实则孤寂,这可以从“拄杖挑菜”的细节描写中看出。
2.尾联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