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萧亮飞
张晓林
诗人身上,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夷门十子”之一的萧亮飞,是民国期间的大诗人。晚年,曾一度将一把剃头刀视若珍宝。这是一把民国年间很常见的剃头刀,木制的刀柄,一头镶了一块小小的象牙,作为点缀。不使用的时候,刀子可以合到木柄里去。再普通不过了。
每天清早起来,萧亮飞都要在磨刀石上磨这把剃头刀子,每次磨一袋烟工夫,然后用大拇指试试刀刃,合起来,放进口袋里。他的这把剃头刀子,却不是用来剃头的,他有别的用途。
萧亮飞有一个癖好,他不喜欢大块吃肉,却喜欢吃骨头上面残留的肉筋,而这些肉筋不大容易吃到嘴里,也很难弄下来,他就用这把剃头刀子将这些肉筋一点一点地剔下来,拌上蒜汁,然后吃掉。
年轻时的萧亮飞喜欢游历,结交了一大批文人雅士,饮酒,品茶,赋诗。作诗填词之余,萧亮飞还喜欢涂抹几笔,简单画一些荷花、兰草、紫藤等,画的都很飘逸,倒和他的诗词风格相近。他最拿手的是画菊花。他画的菊花,形和神都有一种孤傲之气。
能把菊花画到这个境界的,放眼民国夷门画坛,绝没有第二个人。然而,萧亮飞的画名被他的诗名掩盖,竟很少有人知道他是画菊高手。
在萧亮飞身上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阵子,萧亮飞喜欢收进一些当地名人的字画,闲时赏玩。做字画生意的马三隔十天半月都会拿一些字画来兜售。这一天,马三夹着一沓字画又来了。他把画放在桌子上,说:“挑挑看,都是名家的!”萧亮飞一幅一幅地看下来,竟没有一件入眼的,不禁失望地摇摇头。
马三一边收拾,一边自嘲地说:“没关系,有好画再送过来!”忽然,萧亮飞眼前一亮,原来马三用来包画的那张纸也是一幅画,只是已经破残,看不清画家的名字了。那幅画看上去颇为不俗。
萧亮飞急喊:“慢着,把那张包纸拿来看看。”
把残画拿在手里,只细看了一眼,萧亮飞就愣住了。那幅画竟是他不久前画的《寒菊图》。他不禁喃喃自语:“这世人看重的,多是一个虚名啊!”
自此以后,萧亮飞不再收藏字画,也把世事看淡了许多。
有时候,世界就是这么奇妙。似乎一夜之间,萧亮飞的画在夷门风行起来,求他作品的人在门前排起了长队。开始,价位定得很低,只是象征性地收一些。“哗啦”,黄包车夫、打烧饼的、卖牛羊肉烫的等等,也都找上门来了。时值盛夏,酷热难耐,来人大都拿着折扇让他画扇。开封人自宋朝就崇尚风雅,讲排场,手里拿把画扇总比拿把蒲扇子排场多了!
萧亮飞不胜其苦,只得挂出告示:菊花每朵银币半元。先款后画,概不赊账。后面又加一小注,曰:文人本不应言利,无奈,无奈!
不久,无赖牛大扁担找上门来。他将一枚银币“啪”地拍在萧亮飞书案上,说:“萧大诗人,给画幅菊花!——我只要一朵!”
萧亮飞一愣,接着就明白了对方的来意。他忽然大笑。接着站起身,让牛大扁担坐到自己的椅子上来,然后给牛大扁担泡了一杯茶。牛大扁担端着茶杯,有些不知所措。
萧亮飞说:“好,我给你画,一朵菊花半元银币不好收,就不收你的钱了。不仅不收钱,另外再送你一朵梅花,一竿墨竹。”
画好,牛大扁担一句话没说,拿起画就走了。走到大街上,却又兴奋起来。见了熟人,把画拿出来让人家看。说:“这画一文钱没掏,萧亮飞乖乖给我画的!”
有个懂画的人细细地看了两眼,笑起来:“你这个人,被人骂了还高兴得像捡了个元宝似的!”牛大扁担低头看画,画面上,除了一朵菊花、一朵梅花,就是那竿墨竹了,再无别的东西,哪里骂了自己?他不禁露出一脸的茫然。
那人指着画说:“最上边的那朵梅花是往下覆开的,墨竹画在了菊花的下边,一是嘲笑你的下作,二是说你这样下去终究是会倒霉的!”
牛大扁担脸上一红一红的,他默默地将画收了起来,低着头往巷子的深处走去。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萧亮飞本是大诗人,喜欢吟诗作词,风格飘逸;同时也擅长画菊,造诣居民国夷门画坛之首,但曾有一段时间其作品并不为人所重。
B. 小说较为详细描写了萧亮飞用剃头刀剔肉筋吃的情节,体现了他的世俗的一面,这是对萧亮飞这一世外高人的性格的有效补充,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
C. 萧亮飞挂出“菊花每朵银币半元。先款后画,概不赊账”的告示,又加一小注,这既体现了他的无奈,又体现他怕被人误解的心理。
D. 趾高气扬——“不知所措”——“兴奋”、炫耀——“一脸的茫然”——羞愧难当,小说通过动作、神态等描写把牛大扁担的心理变化写得极为细腻。
2.小说开篇说“诗人身上,什么事都可能发生”,请结合小说内容概括萧亮飞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小说这样开篇有什么好处?
3.小说设置马三卖字画被萧亮飞发现自己的一幅《寒菊图》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今,人类已经处在数字化时代。在传统文化领域,数字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也已经成为重要的国际趋势,如美国谷歌公司已完成了过去数百年人类文化演化趋势的模拟计算。而我国为提高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自信,正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华,全面引入数字化技术,运用数字化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已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显然,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真实记录和存储人类传统文化的发展轨迹,既是国际趋势,也契合我国当下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信息化、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多重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环境面临空前的危机。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开发、利用与传承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策略。本质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延续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文化基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应该避免可能存在的弊端,从法理角度厘清相关的版权问题。这有利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恢复自身活力,从而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潮流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其文化资源的作用。一些发达国家如法国、意大利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这些国家在政府的引导下,由专业研究机构与民间组织共同参与,在数字化采集、存储、保存等方面构建了成熟的技术体系。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带状与组团状分布的空间特征,特别是广大少数民族聚居区分布着大量生态独特、传承价值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我国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的理论与技术开发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是,我国目前在运用数字化技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保护、有效传承与开发利用等方面还没有构建统一的数据采集技术标准,对于大数据技术视野下数据资源与知识整合数据库的构建、多民族的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等问题也急需开展深入研究。破解我国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所面临的这些难题,其社会意义和价值毋庸讳言。
在文化遗产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界开始关注并建立文化遗产学,这有利于文化遗产承栽的历史信息与文化价值得到更深入的挖掘与传递。在数字化技术的驱动下,相关的理论与实践迅速开展。随着数字化技术自身的演进,大数据分析技术与云计算平台技术已经开始渗透并深入影响到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因此,构建系统的文化遗产数字化理论体系,以更好地为急剧增加的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建设与产业化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方法、数据模型、软件工具、技术操作流程、管理服务等支持,已经成为当前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积极应对的重要问题。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深入发展与应用,数字化技术逐渐由技术集成阶段转向系统应用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正是这一转型阶段的重要应用领域。
(摘编自刘沛林、邓运员《数字化保护: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新途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目前,在传统文化领域运用数字化技术既是国际趋势,也是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
B.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可能存在版权问题等弊端,这些弊端会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
C. 少数民族聚居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独特,传承价值高,更值得运用数字化手段进行保护。
D. 文化遗产学的应运而生,有利于文化遗产承载的历史信息与文化价值得到更深入的挖掘与传递。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置于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展开论述,以突出其必要性。
B. 文章多处以发达国家取得的成就为例说明我国运用数字化手段保护传统文化方面的差距。
C. 文章阐述构建系统的文化遗产数字化理论体系的必要性时,运用了因果论证法,逻辑严谨。
D. 文章既指出了我国非物质遗产数字化保护方面所所取得的进展,又指出了所面临的一些难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数字化技术的日新月异为运用数字化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提供了技术保障。
B. 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潮流,那么就会丧失其文化资源的作用。
C. 数字化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途径,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而临新危机。
D.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取得的进展代表了数字化技术在系统应用阶段的进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命如花,离不开雨露的滋润。无论是美丽的自然风光,经典的艺术形象, 神秘的科学世界;还是刻骨铭心的故事,激动人心的场面,怦然心动的瞬间;甚或是生活中一次倾心的交谈,一句深情的叮嘱,一个鼓励的眼神……点点滴滴, 都如同清纯的甘露滋润心田。什么是滋养你心灵的甘露呢?
请以“我心灵的甘露”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实情感;(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3)不少于 800 字;(4)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某校高三(1)班同学庆祝中秋节的联欢会上,主持人不小心将端午节、春节、 中秋节的几副对联弄乱了。请你帮他按照节日先后顺序整理好对联,再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除这三个以外)中,选择一个,写一副对联。
①窗含明月十分圆②冰心洁玉大夫诗③迎新春前程似锦
④贺佳节事业辉煌⑤地得清秋一半好⑥芳草美人屈子赋
(1)①②③④⑤⑥
(2)④③②⑥①⑤
(3)⑥②⑤①③④
(4)③④⑥②⑤①
(1)对联顺序的正确选项是______。
(2)另选的传统节日_______。 对联________。
某中学准备在本市报刊上刊登一则邀请函,其中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邀请函
本校第七届艺术节将于 2017 年 12 月 25 日至 12 月 28 日隆重开幕。我们向本市教育系统的各位领导和教师们,以及一贯鼎力支持我们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发出诚挚邀请。
艺术节期间,您会看到师生们优美的舞蹈,聆听师生们精彩的演唱。我们也希望您能粉墨登场,一展才艺,同时也希望您能对我们学校的发展提出美芹之献。春晖中学
2017 年 12 月 15 日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诗句正确的一项是
《七月》是一份集体的、或曰“大我”的回忆。因为是回忆,所以思绪是流动的,叙述是跳荡的。一根或起或伏、若明若暗的线,牵绾起活泼的思绪、跳荡的旋律。 。《七月》追述春夏秋冬的故事,却不是记录春夏秋冬的《月令》;铺叙一岁耕桑的苦乐,却不是安排耕种与收获的农书。 。因为是“大我”,所以它可以包容无数的“小我”。 。它是阳刚的,却不妨阳刚中有阴柔。它尽可以在一个大结构中,细心经营一个一个的小结构。《七月》为平平常常的劳作注入了生命, 。
①它是鲜活的诗,也是永久的史②它可以散漫开,又可以归拢来③它是写实的,却不为“实”所缚④它是粗放的,却不妨粗放中有细腻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② C. ②①④③ D. ②③④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