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如何给高考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如何给高考作文命题         ,有人反对作文题太贴近现实,也有人认为作文題还是应该多接一接地气,接洽时代风采,两种观点都有可取之处。很显然,无论怎么出题,都不难达成这样的基本共识:读死书、死读书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观念该变变了,不能让考生缺席于这个时代的进程,不能让考生拘泥于个人情感中不能自拔。通过作文題呼唤考生的身份意识,引导他们关注时代潮流·并热切参与其中。这应是高考作文的“附加”功能所决定的。事实上,这一代年轻人是有抱负的,更有社会責任,也更有资格享有出彩人生。究其因,他们处于一个更多元的新时代,他们将遇到一个更好的自己。如果说作文题只是         ,那么步入大学或踏入社会之后,更应该身体力行地融入时代征程之中,走好属于自己的长征路。置身         的新时代,(     )。从这个意义上说,青年人需要写好高考作文,更要写好人生大作文。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只有不负所托,不辱使命,把个体理想与时代需要相契合,才能实现人生价值,也为时代进步贡献应有的公民责任。

B. 只要不负所托,不辱使命,把个体理想与时代需要相契合,就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也为时代进步贡献应有的公民责任。

C. 只有不辱使命,不负所托,把个体理想与时代需要相契合,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也为时代进步贡献应有的公民责任。

D. 只要不辱使命,不负所托,把个体理想与时代需要相契合,就能实现人生价值,也为时代进步贡献应有的公民责任。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各执已见    不合情理  坐而论道  推陈出新

B. 见仁见智    不合情理  坐而空谈  推陈出新

C. 见仁见智    不合时宜  坐而论道  日新月异

D. 各执已见    不合时宜  坐而空谈  日新月异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通过作文题呼唤考生的身份意识,引导他们关注时代潮流,并热切参与其中,这应是高考作文的“附加”功能。

B. 通过作文题呼唤考生的身份意识,引导他们关注时代潮流,并热切参与其中,这是因高考作文的“附加”功能所决定的。

C. 通过作文题唤起考生的身份意识,引导他们关注时代潮流,并热切参与其中,这是由高考作文的“附加”功能所决定的。

D. 通过作文题唤起考生的身份意识,引导他们关注时代潮流,并热切参与其中,这应是高考作文的“加”功能。

 

1.B 2.C 3.D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根据前后语境,此处应选择表充分条件关系的“只要……就……”,可排除AC两项;再从语言逻辑的角度,先“不负所托”,后“不辱使命”,可排除D项,故选B项。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段,把握语境含意,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各执己见”,各自坚持自己的意见、见解。“见仁见智”,指对于同一个问题各人有各人的见解。根据语境“两种观点都有可取之处”看,应填“见仁见智”。“不合情理”,指不符合事情所约定俗成的发展规律,不符合众人所认同的处事法则。“不合时宜”,不符合当时的情势或需要。根据“‘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观念该变变了,不能让考生缺席于这个时代的进程”判断,应为“不合时宜”。“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指空谈大道理。“坐而空谈”,没有实际行动。由“更应该身体力行地融入时代征程之中”判断,此处强调的是实践,所以应填“坐而论道”。“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槽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修饰“新时代”的应用“日新月异”。故选C项。 3.试题分析:本題考查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作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选项中“呼唤考生的身份意识”搭配不当,排除A、B两项;“这是因高考作文的‘附加’功能所决定的”句式杂糅,排除C项。故选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以蚯蚓为例说明用心专一的重要性后,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反面论证用心浮躁的危害。

(2)《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一句用数字描述了阿房宫建筑面积之大,“__________”句描述了阿房宫被毁的直接原因

(3)陆游《游山西村》中,介绍农家盛情款待宾客的一句是“_________”,直接赞美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对吾土吾民之爱的一句是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路傍老人

老人独坐倚官树,欲语潸然泪便垂。

陌上归心无产业,城边战骨有亲知

余生尚在艰难日,长路多逢轻薄儿。

绿水青山虽似旧,如今贫后复何为

[注]①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期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第二句写诗人向老人发问,老人未言先自垂泪,总写老人的悲苦,由此设下悬念,让读者急于了解老人垂泪的缘由。

B. 第五句中“余生”既指劫后余生的老人自己,又指幸存下来的人们。这句诗交代了战祸连绵,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C. 第六句写老人在流浪途中经常受到“轻薄儿”的欺凌,劫后余生本是幸事,但这欺凌让老人的处境更为可怜。更加悲苦。

D. 这首诗采用现实主义手法,以下层老百姓为主角,通过描写路旁老人的不幸遭遇,再现了战争对老百姓的无情伤害。

2.诗歌的颔联交代了什么事实?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洗攸之仲达,少贫。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殷孝祖率众军攻之,中流矢死,军主范潜率五百人投贼,人情震骇,并谓攸之宜代孝祖为统。时建安王休仁总统众军,闻孝祖死,遣宁朔将军江方兴率三千人赴赭圻。攸之以为方兴名位相亚,必不为己下,军政不一,致败之由,乃率诸军主诣方兴推重,并慰勉之,方兴甚悦。攸之既出,诸军主并尤之。攸之曰:“卿忘廉蔺事邪?吾本以济国活家,岂计此之升降。”明旦进战,自寅讫午,大破贼于赭圻。寻进号辅国将军,代孝祖督前锋诸军事。薛常宝等在赭圻食尽,南贼大帅刘胡屯浓湖,以囊盛米系流查及船腹,阳覆船,顺风流下,以饷赭圻。攸之疑其有异,遣人取船及流查,大得囊米,寻克赭圻。赭圻、浓湖之平也,贼军委弃资财,珍货山积,诸军各竞收敛,唯攸之、张兴世约勒所部,不犯毫芥,诸将以此多之。

攸之招集才力之士,随郡人双泰真有干力,召不肯来。攸之遣二十人被甲索之,泰真射杀数人,欲过家将母去,事迫不获,单身走入。追孝既失之,录其母去。泰真既失母,乃自归,攸之不罪,赐钱一万,转补队主。

攸之晚好读书,手不释卷,史、汉事多所记忆。及攻郢城,夜尝风浪,米船沉没。仓曹参军崔灵凤女先适柳世隆子,攸之正色谓曰:“当今军粮要急,而卿不以在意,由与城内婚姻邪。”灵凤答曰:“乐广有言,下官岂以五男易一女。”攸之欢然意解。

(选自《宋书·沈攸之传》,有删改)

[注]流查:竹筏。乐广:西晋名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

B. 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

C. 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

D. 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指人的别名。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

B. 孤: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也用作帝王的自称。文中指前者。

C. 蛮:先秦指非华夏民旅,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泛称南方少数民旅。

D. 婚姻:指男娶女嫁过程,也就是双方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沈攸之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大敌当前,形势危急,沈攸之率领各位军主拜访江方兴,表达推崇敬重之心,从而使军政统一,上下齐心,最终大败敌军。

B. 沈攸之机警明断,能够识破敌人伎俩。敌军把布袋装米系在竹筏和船的腹部,伪装翻船顺风流下,来传送军粮。沈攸之怀疑其中有诈,派人截取,得到很多粮食。

C. 沈攸之唯才是举,礼贤下士。双泰真孔武有力,不肯听从沈攸之的征召,射杀追兵,后来听从母亲的劝降前来归附,沈攸之没有处罚他,反而奖赏并委以重任。

D. 沈攸之晚年勤奋好学,喜爱典故。他能背诵《史记》《汉书》中的很多史事。仓曹参军崔灵凤引用乐广的典故来为自己辩解,沈攸之听后非常高兴,当即怒气大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攸之曰:“卿忘廉蔺事邪?吾本以济国活家,岂计此之升降。”

(2)诸军各竞收敛,唯攸之、张兴世约勒所部,不犯毫芥,诸将以此多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全球电影产业的交流、合作与协同发展日益密切的大环境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电影大国。从大国走向强国之路,如何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成为中国电影人考虑的关键问题。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认为,创作有影响力的电影是开拓国际市场的关键。“对制片公司来讲,产业链条的强化和发展很重要,要创作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这样才能支撑电影产业发展,否则电影强国的实现是没有依据的。”他指出,我国影视产业还处在发展期,电影发展机会多,未来,中国的影视产业依然有很大的投资机会。对此,马中骏也表示赞同,他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好的时代和机遇期,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影工作者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要你有专业性,你做得足够好,市场自然认可。”

(选自“央广网”2018年6月19日)

材料二: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暗流涌动,一些人打着“重写历史”“范式转换”“还原真相”等旗号,鼓吹“告别革命”大肆歪曲历史、诋毁英雄,意图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些言论通过网络不断地发酵和扩散,起到了相当恶劣的作用。因此,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关系着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安全。为此,我们必须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积极运用新媒体占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増强人们的历史认同和价值认同。

(选自“光明网”2018年4月23日)

材料三:

要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把好故事变成具有世界通用文化符号的好作品。比如,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生活方式、武侠片中“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念等,都是辨识度很高的文化符号。这也是《英雄》《十面埋伏》等武侠片在海外大获成功的重要原因。把中国好故事变成好作品,还有一个案例是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它不仅在亚洲其他国家好评如潮,还发行了美国版。

要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还要学会把好故事“讲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其中,“融通中外”正是中国电影国际化创作必须遵循的要旨,要选择能激起中西方共鸣的故事,既在内容上融汇中国文化,又在形式上实现国际表达。比较成功的例子是2015年的《狼图腾》和《滚蛋吧,肿瘤君》,这两部影片都是典型的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代表作,它们曾在数十个国家展映,各国观众或为草原生活的艰难所震撼,或为身患绝症的坚强所感动。与此同时,把国外公共组织和学者发展为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的阵地和专业力量的努力,更让我们插上了巡游世界的翅膀。比如,我们与拿督黄纪达基金会的合作让中国经典默片《神女》配乐放映,在各大电影节绽放异彩;与英国电影学会(BFI)的合作,则让中国享誉世界的影史名作《小城之春》修复版成为在英格兰地区发行的第一部修复版中国经典影片。

(选自孙向辉《“融通中外”,如何用电影在海外讲好“中国故事”》)

材料四:

站在新时代大门口反观反思中国电影,我们同时看到隐患和欠缺。许多平庸之作呼应我们周遭弥漫的泛娱乐文化、亚文化之风气而生。平庸之作多表现为雷同化、表面化和粗疏化:只关注娱乐不关注思想;只关注生活表象而不探究生活中的发展趋势。对生活没有新发现,对艺术没有新表达;盲目跟风克隆,执着于缺少新意的翻拍与续拍。平庸创作一味在市场热项目中寻找风向,模仿效法。2017年生产故事影片798部,在影院公映的影片只有396部,一半的国产电影因平庸、粗疏被电影市场淘汰。创作平庸之风势必弱化原创力,弱化精品意识。于是,轻电影、小电影、 悦电影才时不时地大行其道。容忍平庸之作,容忍创作平庸之风,就会放弃国产电影的荣誉感和尊严感,就会丧失创作的主体精神和新时代的创作目标感。必须对屡见不鲜、习以为常的平庸之风,说不!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4月12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创作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才能支撑电影产业发展,实现电影强国的梦想。

B. 把中国好故事变成具有世界通用文化符号的好作品,是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的有效手段。

C. 《狼图腾》和《滚蛋吧,肿瘤君》等大获成功是因为它们内容上融汇了中国文化,形式上实现了国际表达。

D. 泛娱乐文化、亚文化之风的盛行导致原创力和精品意识弱化,也致使轻电影、小电影、悦电影等平庸之作时不时地大行其道。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分析了全球电影产业的交流、合作与协同发展的大环境,为中国电影产业的未来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B. 材料二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坚定了人们认同历史、尊重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

C. 由材料四可知因一味追求平庸、粗疏的创作风向,2017年我国生产的故事影片有一半被电影市场淘汰。

D. 从四则材料可知,“中国好故事”是指具有中国独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能激起中西方共鸣的故事。

3.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电影如何开拓国际市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陌生人的拥抱

安谅

网上真是一个是非之地啊!有朋友给明人发来两则关于覃老弟的图片:一张是覃老弟在街头与毛头小伙子相拥相抱,另一张是覃老弟与一位妙龄女孩轻轻搂抱着的画面。不过,这张照片似乎又不像被PS过的,这倒有点蹊跷。

明人决定约覃考弟喝茶一聊。一笑之后,覃老弟便竹筒子倒豆子,把事情的由来说得清清楚楚。

那天,他上街,走到大拇指广场的入口,有一个大学生模样的男孩站在那儿,眼光迎着他,对他谦恭地介绍道:“先生,我是在校大学生,正在做一项社会实验,您能和我握个手吗?”覃老弟略显迟疑了一下,但他迅速咀嚼着小伙子所说的话,又见他稚气未脱,书生卷气,便伸出手去。小伙子握着他的手,连着说了几声:“谢谢,谢谢您,谢谢您支持我的实验。”

他走了不过百步,又有一位长发披肩的女孩出现在他面前。他以为那女孩也是想与他握手的,所以,当她伸出手臂,他也不自觉地抬起了右手臂。不料,这位还蛮清秀的女孩竟然说:“先生,我能拥抱您一下吗?我们,这是一项实验。”覃老弟看着与自己的女儿差不多的小姑娘,心生一缕怜悯,微微点了点头,姑娘就双臂伸展,轻轻拥抱了他一下。只一会儿,女孩松开手,退后两步,向覃老弟欠了欠身:“谢谢您,谢谢您的支持。”覃老弟彬彬有礼地回道:“不客气,不客气。”“先生,您就不怕与陌生人拥抱吗?”姑娘又跟了一句。覃老弟仍是微微一笑:“冒险的事,总是会付出代价的,不过,这不会有太大风险。我相信这一点,也相信你!”姑娘双脸嫣红,朝他又深深鞠了一躬:“谢谢您,先生!”

刚与姑娘告别不久,又有一位小伙子在路旁候着他:“先生,我能问您要个手机号码吗?”这回,覃老弟有些警觉了:“你,要我手机号码干吗?”“先生,我们是在做社会实验,看您会给陌生人手机号码吗?我想,我也可以与您交换号码,算是交一回朋友。”小伙子说得语句有点结巴,但说得还是入情入理的,覃老弟于是也爽快地把手机号告诉了他,还问了他的姓名:他叫李让。他还自我介绍是H大的一位在校学生。他感谢覃老弟对他们活动的支持,最后也问了一句:“您就不担心被陌生人要了电话,会有风险吗?”覃老弟薄嘴唇一咧,肉鼻子往前一拱:“这又有什么太大风险呢!冒险的事,总会有代价相随,不过,这没什么的。”小男孩提出要和他相抱一下。覃老弟也和他拥抱了一下,然后告辞了。

几周之后,有同事在网上发现了覃老弟与小男生相拥的照片,之后,他与女孩相拥的照片也出现了。他心里一阵气恼,怀疑自己被设计了。偏巧,小男生李让先打了进来。小男生充满歉意:“先生,这是我们的错,一位同学开玩笑,把您的照片发同学圈了,又有同学加了几句不该说的话,把玩笑开大了。我们学校现在正在处理,马上就会给您一个满意的结果。”

翌日,李让等几位学生在一位老师的陪同下,到覃老弟家登门致歉。老师说网上信息已被删除,犯错的两位学生已被警方处理。覃老弟又笑了:“这是冒险必定付出的代价,不过,我不是说过吗?这不会有太大的风险,我无所谓的。”说完,他的“覃氏调皮”又生动欢快地展现在脸容上。

(选自《新民晚报》2017年1月15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标题“陌生人的拥抱”意蕴丰富、引人深思,不仅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也巧妙地暗示了小说的主题。

B. 覃老弟之所以答应与陌生的女孩拥抱,只是因为她看起来与自己的女儿长得差不多,看见她就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一缕怜悯喜爱之惜。

C. 覃老弟面对陌生的小伙子也爽快地把手机号告诉了他并表示没有“什么太大风险”,表明他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信任的关系。

D. 小说视角独特、洞察入微。作者通过看似信手拈来的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反映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篇幅短小,意味深长。

2.小说中画线处三次写到覃老弟的“笑”,三次“笑”的含义有何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何主要特点?这样安排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