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以“ 并不可怕”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

请以“      并不可怕”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请你从“跌到”、“告别”、“错误”、“孤独”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5)考虑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跌倒并不可怕 滚烫的泪珠在眼眶里打转,终于还是忍不住夺眶而出,顺着脸颊缓缓流下,溅落成一朵美丽的小花。——题记 这样最好,我不会打扰到别人,而别人也不会打扰到我。这样静静的就好。又一滴晶莹的泪珠落到了书上,溅成了一朵小花,无色的小花。这朵无色小花却包含了许多,有委屈,有不解,有不满,也有愤怒…… 不知怎的,越不想想的事就越往我脑子里涌。涌进了些什么呢?涌进了些什么呢?涌进了一张张痛心的试卷,一件件经历过的小事,一个个定格了的场景。惹得我的泪不由自主地往下掉。望着这张试卷,脑子里就会立刻蹦出另一张令人痛心的试卷。看着斜前方消瘦的背影,脑子里就会立刻浮现出一个老师的脸庞…… 又回想起刚刚老师批评时的场景。 “孩子,这世上,没有永恒的风平浪静,成长的道路是坎坷的,崎岖的。记住:你跌倒的时候,不要觉得它可怕,要勇敢的闯过去,没有什么困难会难倒你,你的努力终会有回报。没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孩子,爬起来你就是最棒的!”这是妈妈以前跟我说的话,下课这么长时间了,我竟没反应过来。 突然,我明白了什么。擦去了泪,因为跌倒不可怕,可怕的是泪流不止! 课堂上的我悄无声息地哭了,没有影响到任何人,因为他们都不知道我哭了。 这滴泪是为什么而落呢?是为了老师上课批评我吗?是为了这张惨不忍睹的数学试卷吗?是为了这次令人吃惊的成绩吗?还是为了接下来紧张的复习吗?或许都有吧,再加上些无奈…… 那段时间,我真的很努力,每个周末我都在认真的复习,甚至每天十一点睡觉。可是为何分数这样嘲笑我呢?妈妈看到那些鲜红的大叉号,该多失望呀!想着早上出门前妈妈期待的眼神,她一定还喜滋滋地等我回去呢,我的眼泪又不争气地流了出来。 我哭得越发不可收拾。 “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半命题作文。首先分析半命题,“……并不可怕”,考生要把半命题补充完整,题干要求“从‘跌到’、‘告别’、‘错误’、‘孤独’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考生可以从这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半命题补充完整。补充完整后,考生就要来分析这一命题,如补充“跌倒”,“跌倒并不可怕”,“跌倒”本指摔倒,跌到地上,而写作时应理解为引申义,应是指生活中的挫折、失败、磨难、困难等。而“跌到”之所以不可怕,因为可以在跌倒中有很多收获,即“跌倒”的益处,如“跌倒”是为了更好的腾飞,“跌倒”可以磨练人的意志,“跌倒”可以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等等。如写记叙文,可以写自己在生活中、学习中所遭受的挫折,而通过这一挫折,自己获得了什么,要注意细节的描述,如“跌倒”时的状态,心情感受;如写议论文,考生可以举出古今中外遭受过挫折的人和事例,分析这些挫折对他们的影响。考生如补充“错误”,可以写在“错误”中的反思,在“错误”中的收获;如写“告别”,可以写与人的“告别”,与某一段生活的“告别”,之所以不可怕,因为“告别”给了下次重逢的惊喜,“告别”也喻示着人的成长。补充词语后,考生可以再来考虑文体,题干要求“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无论选择哪种文体,一定要做到文体清晰,写记叙文要有细节描写,要有真情实感,写议论文,要观点明确,论据充足,论证思路清晰。 参考如下: 跌倒并不可怕 告别并不可怕 错误并不可怕 孤独并不可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楚人济泓而来,有司曰:“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既济,未毕陈。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选自《春秋公羊传》,有删改)

[注]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期:约定时日。 ③泓:水名。④济:渡,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小惠未徧  ____________        (2)公将之   驰:__________   

(3)克:     既____________        (4)望其旗  靡:___________

(5)战于泓之阳 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

3.(甲)文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__________”,(乙)有司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和“________”。(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4.阅读(甲)(乙)两文后,你认为宋军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

化君

①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晨落到暮。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

②正是红枣上市的季节。老家院子里的老枣树上一定挂满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了吧,被连绵的雨珠击落一地,树下有否拾枣的人?

③从前,红枣成熟的季节,母亲便挎了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候打枣的事儿。如今,这样的情景,于我成了一种高不可攀的奢望和梦想。

④我是老枣树看着长大的。除了母亲,我和老枣树最亲。每年燕子飞来的时候,我就围着老枣树转悠。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

⑤我找来一根长棍子递给母亲,拉着她来到老枣树下。母亲仰头朝树上望,忽而举起棍子就打。落地的枣儿仿佛一只只欢蹦乱跳的兔子,满地撒欢。我小跑着来来回回追赶着去捡。可是,才捡了几颗,母亲就停下不打了。母亲说,枣熟透了才好吃。等树上的枣全都变红的时候,母亲却又换了说法,得留着,过年时好给你蒸枣糕吃。从此,红枣成了一道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

⑥母亲也有破例的时候。

⑦八岁那年,一天放学后我一口气跑回家,哭闹着跟母亲要爸爸。母亲见哄弄不下,突然伸手打了我一巴掌,我更加起劲儿地哭喊起来。母亲把我搂在怀里说:“走,妈妈给你打枣吃。”

⑧那天,母亲只一会儿就把树上的枣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我抬头看母亲,她眼睛里湿润润的。

⑨十三岁那年,到了红枣收获的季节。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诉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小偷。我向母亲哭诉一阵子后说,我不想上学了。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

⑩真的,我举起棍子噼哩啪啦打了一阵子,心里感觉舒坦多了。但是看着被打得光秃秃的树,我心里又很难过。母亲却笑微微地说:“枣树越打越旺。”直到第二年秋天,一颗颗圆滚滚红艳艳的枣儿挂满老枣树,我才相信母亲的话是真的。

十七岁那年,我高考落榜。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消息。我抓起一根棍子,对着老枣树一通猛击,直到精疲力竭,瘫坐在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我被一阵冷风吹醒。起身准备回屋,身上的毛毯掉落地上,我弯身去拾,却看见母亲坐在地上睡着了。顿时,我的眼泪叭嗒叭嗒掉下来。

一次次,我用打老枣树的办法,平息了心里的委屈和怨愤。但我不知道,当我拼命抽打老枣树的时候,母亲的心有多疼。

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她一辈子含辛茹苦,将我拉扯成人。我却因为生活中的风吹草动或种种不如意一次次向母亲哭诉和发泄,而每一次哭诉和发泄都会像刀子一样剜割着母亲的心。

后来,母亲离我而去,我也离开了那棵老枣树。但我觉得,我从没离开过老枣树,就像从没离开过母亲一样。

夜深了。秋雨依然淅淅沥沥,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伸手按灭台灯,叮嘱自己,睡吧,好去老家院落里,捡拾那一颗颗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以及像阳光一样散落一地的斑驳流年。

(有删改)

1.阅读第⑥-段,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后两次打枣的原因。

示例:第一次:无理哭闹后打枣。第二次:____时打枣。  第三次:____后打枣。

2.结合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列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1)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连用三个“终于”有何作用?)

(2)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3.本文有多条线索,请说出其中两条。

4.阅读全文,说说文章第段有何作用?

5.下面是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的一段文字,与文中第⑨段的画线句子进行比较:同样是写母亲,内容和写法上有何异同?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读懂时代,从读懂语言开始

①普通话普及率提高到73%左右,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比例超过95%,语言行业年产值超2800亿元……不久前,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等系列白皮书,让语言这个“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交流工具进入大众视野,引发了人们对语言自身的关注和思考。

②如果说白皮书的统计数据还比较抽象,那么近日几场与语言相关的活动,则能让人近距离感受语言的律动。“第二十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上,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宣布启动,穿越千年的古典之美将再次与现代的传播技术相结合,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感悟。古典诗词的背后,是几千年来传承的语言和文字,是历史沉淀下来的温情与问候。这样穿越时空的相遇与邂逅,真可谓“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通过诗词的传承,可以看见语言最重要的功能:文化的载体、思想的材料。正是因为语言的诞生,才开启了民族的文化积累、人类的文明时代。

③语言不仅是从历史继承而来的财富,而且保持着与时代最为紧密的互动。在网络时代,语言成为社会发展的忠实记录仪和显微镜。近年来,一个个“热词”聚焦社会热点,体现时代变化,蕴含着人们对自身生活、社会变革与人类发展的理性思考。人们从“八项规定”“两学一做”中看到了我们党实现自我净化的努力,从“一带一路”“天宫二号”中看到了国家的发展进步,从“洪荒之力”“厉害了我的哥”中看到了流行文化的变化,也从“获得感”“撸起袖子加油干”中感到了百姓的期待……语言既折射时代变迁,又在与时代的互动中,不断丰富着自身。读懂一个时代,应该从读懂它的语言开始。

④除了传承历史的人文价值、观察时代的窗口价值,语言在今天还具有极强的经济价值。很多人或许想不到,语言中潜藏着巨大的经济宝库。随着语言文字事业的不断前行,我国提供语言文字类产品及相关研究咨询、技术研发、工具应用等专业化服务的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传统的翻译业只是其中一种,人工智能如何“说话”、大数据如何检索,都离不开语言服务。来自国家语委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我国专门从事语言服务或相关服务的企业数达到72500家,行业年产值超过2800亿元人民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已形成千亿元规模的语言产业“蛋糕”。

⑤不仅如此,语言还能为其他事业的推进提供必要支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要脚踏实地干出来,也要好好“说”出来。打好扶贫攻坚战,需要加快民族地区和农村的普通话普及;发展信息产业,需要加强语言资源建设和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树立核心价值、传承中华文明,需要发挥语言文字的文化功能,大力加强中华语言文化建设与传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增强语言文字服务能力,使语言文字工作更加适应实施国家重大战略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需求……当我们能够更好地使用语言,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

⑥也许,语言最大的发展就是增加它的包容性,它不排斥任何一个平凡的个体,也不会遗漏时代前进的每一个脚步。让人捧腹的最新“段子”,“斗图”不休的个性车贴,成千上万的影视剧弹幕……不经意间,你就是时代的见证者,一言一行也在推动这个时代进步。更好地使用语言,让我们与历史和时代相遇。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根据文章内容,用“∥”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3.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⑤段中“不仅如此,语言还能为其他事业的推进提供必要支撑”中“如此”一词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5.结合第⑤段谈谈用语言怎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支撑?

 

查看答案

用法我说明

李奶奶今天收到了儿子给他网购的电暖器,可她不知道怎样使用,请你根据下面说明书上的注意事项,给李奶奶进行讲解。(不超过90字)

 

安全和注意事项:

(1)产品必须接入与家庭额定电压相符的电源上使用,使用过程中,人不要离开,要做到用完即关。

(2)产品运行时,表面温度会变高,为避免电器过热,禁止用任何类似衣物、毛毯、窗帘等物品将其覆盖。

(3)请不要直接将本电器在浴室、淋浴房或游泳池附近使用。

(4)不要在煤气或易燃易爆物品附近使用。

安全和注意事项:

(1)产品必须接入与家庭额定电压相符的电源上使用,使用过程中,人不要离开,要做到用完即关。

(2)产品运行时,表面温度会变高,为避免电器过热,禁止用任何类似衣物、毛毯、窗帘等物品将其覆盖。

(3)请不要直接将本电器在浴室、淋浴房或游泳池附近使用。

(4)不要在煤气或易燃易爆物品附近使用。

 

 

查看答案

(题文)讲稿大比拼

下面是小鑫同学准备的演讲稿片段,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

[A]通过回望文明的历程,让我们领会了科技的力量。 [B] 是科学之火扫除了人类历史上蒙昧的黑暗,是科技之光点燃了人类心灵中熊熊的希望;科技支撑着文明,创造了未来,而未来在我们手中。让我们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让我们在未知的道路上漫游,让我们用创造力将我们居住的世界变得更美好!

①[A]处画线句有成分残缺的问题,应将“________”或“___________”删去。

②[B]处画线句有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________”和“ _________”调换位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