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 化君 ①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晨落...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

化君

①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晨落到暮。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

②正是红枣上市的季节。老家院子里的老枣树上一定挂满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了吧,被连绵的雨珠击落一地,树下有否拾枣的人?

③从前,红枣成熟的季节,母亲便挎了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候打枣的事儿。如今,这样的情景,于我成了一种高不可攀的奢望和梦想。

④我是老枣树看着长大的。除了母亲,我和老枣树最亲。每年燕子飞来的时候,我就围着老枣树转悠。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

⑤我找来一根长棍子递给母亲,拉着她来到老枣树下。母亲仰头朝树上望,忽而举起棍子就打。落地的枣儿仿佛一只只欢蹦乱跳的兔子,满地撒欢。我小跑着来来回回追赶着去捡。可是,才捡了几颗,母亲就停下不打了。母亲说,枣熟透了才好吃。等树上的枣全都变红的时候,母亲却又换了说法,得留着,过年时好给你蒸枣糕吃。从此,红枣成了一道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

⑥母亲也有破例的时候。

⑦八岁那年,一天放学后我一口气跑回家,哭闹着跟母亲要爸爸。母亲见哄弄不下,突然伸手打了我一巴掌,我更加起劲儿地哭喊起来。母亲把我搂在怀里说:“走,妈妈给你打枣吃。”

⑧那天,母亲只一会儿就把树上的枣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我抬头看母亲,她眼睛里湿润润的。

⑨十三岁那年,到了红枣收获的季节。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诉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小偷。我向母亲哭诉一阵子后说,我不想上学了。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

⑩真的,我举起棍子噼哩啪啦打了一阵子,心里感觉舒坦多了。但是看着被打得光秃秃的树,我心里又很难过。母亲却笑微微地说:“枣树越打越旺。”直到第二年秋天,一颗颗圆滚滚红艳艳的枣儿挂满老枣树,我才相信母亲的话是真的。

十七岁那年,我高考落榜。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消息。我抓起一根棍子,对着老枣树一通猛击,直到精疲力竭,瘫坐在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我被一阵冷风吹醒。起身准备回屋,身上的毛毯掉落地上,我弯身去拾,却看见母亲坐在地上睡着了。顿时,我的眼泪叭嗒叭嗒掉下来。

一次次,我用打老枣树的办法,平息了心里的委屈和怨愤。但我不知道,当我拼命抽打老枣树的时候,母亲的心有多疼。

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她一辈子含辛茹苦,将我拉扯成人。我却因为生活中的风吹草动或种种不如意一次次向母亲哭诉和发泄,而每一次哭诉和发泄都会像刀子一样剜割着母亲的心。

后来,母亲离我而去,我也离开了那棵老枣树。但我觉得,我从没离开过老枣树,就像从没离开过母亲一样。

夜深了。秋雨依然淅淅沥沥,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伸手按灭台灯,叮嘱自己,睡吧,好去老家院落里,捡拾那一颗颗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以及像阳光一样散落一地的斑驳流年。

(有删改)

1.阅读第⑥-段,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后两次打枣的原因。

示例:第一次:无理哭闹后打枣。第二次:____时打枣。  第三次:____后打枣。

2.结合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列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1)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连用三个“终于”有何作用?)

(2)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3.本文有多条线索,请说出其中两条。

4.阅读全文,说说文章第段有何作用?

5.下面是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的一段文字,与文中第⑨段的画线句子进行比较:同样是写母亲,内容和写法上有何异同?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1.蒙冤憋屈高考落榜 2.(1)强调作用,表达“我”盼望吃枣的急切心情。(2)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3.(1)“我”的成长历程。(2)“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3)老枣树 4.结构上:首尾呼应,篇末点题。内容上:表现对与枣树及母亲有关的成长往事的怀念,对母亲的感恩和思念,深化主旨。 5.内容:相同点都写了“我”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母亲对“我”的开导(或劝慰)。不同点《秋天的怀念》写“我”瘫痪后在绝望情况下母亲想办法开导我的情景,本文画线句是写“我”蒙冤憋屈时母亲劝慰我的情景。 写法:相同点都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不同点是《秋天的怀念》除了动作和语言描写,还用了神态描写,而本文画线句子没有神态描写。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具体要求,如本题要求“阅读第⑥-⑪段,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后两次打枣的原因”,这就要求考生先要到⑥-⑪段中圈出三次打枣的内容,结合上下文分析其原因,再仿照示例进行概括,如第一次“无理哭闹后打枣”。从文中来看,第9段是写第二次打枣,原因是“我”在学校受了同学的委屈,内心感到憋屈,如“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诉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小偷”“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第11段写的是第三次打枣,原因是“我”高考落榜,内心绝望,如“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消息”。然后依据题目要求,打枣的原因可以分别概括为“蒙冤憋屈”和“高考落榜”。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看题干中有无鉴赏的指向性信息,如本题“结合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列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主要是体会作者的情感,第一句的提示是“连用三个‘终于’有何作用”,第二句的提示是“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考生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第一句中“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这句话出自文章第四段,文中说“每年燕子飞来的时候,我就围着老枣树转悠”,这里就已经透露出“我”的急切心情,再连用三个“终于”分别写了“我”对“芽”“花”“枣”的企盼,且构成排比句,强烈的表达了“我”盼望吃枣的急切心情。第二句“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这一句要求从修辞的角度来赏析,“就是”是暗喻的比喻词,句中“母亲”是本体,“枣树”是喻体,这是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解答时可以表述为:运用……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句中把“母亲”比作“老枣树”,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坚忍和慈爱,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深切怀念,考生据此作答即可。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具体要求,如本题“本文有多条线索,请说出其中两条”,这是针对散文的线索设题,且题干明确说明“有多条线索”,要求“说出其中两条”。文章的线索可以是人物、事物、事件、时间、地点或作者的情感等,而线索的作用是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从本文来看,文章通过“老枣树”把文章的故事情节串编在一起,叙写了“我”的成长历程和“我”对母亲的深切怀念,由此可见,文章有多条线索,如事物线是“老枣树”,情感线是“我对母亲的怀念”,人物线是“我的成长的经历”,考生据此作答即可。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设题的要求,如本题“阅读全文,说说文章第⑮段有何作用”,这是考查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内容上,写了……内容,表现……情感、心理、特点;结构上,与上下文的关联。第⑮段是文章的结尾,这其实就是在考查结尾的作用,这一段主要写现实生活中秋雨的声音像极老家红枣落地的声音,“我”想要在梦中回到老家的院子里捡拾红枣和阳光一样的流年,这一内容中表现出“我”对家乡、往事以及母亲的思念;从结构上来看,与第一段“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晨落到暮。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形成首尾的呼应,“捡拾那……及像阳光一样散落一地的斑驳流年”又照应了标题“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让文章首尾圆和,浑然一体。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是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的一段文字,与文中第⑨段的画线句子进行比较:同样是写母亲,内容和写法上有何异同”,这是要求把文中第⑨段的画线句子与《秋天的怀念》中“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进行比较,分析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先看本文中的句子,“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这段话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如“抹掉”“牵起”“递给”等,还有语言描写,如“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写了“我”蒙冤憋屈时母亲劝慰“我”的情景;而《秋天的怀念》中的句子则是运用了动作描写,如“进来”“挡在”,语言描写,如“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神态描写,如“憔悴的脸上”“央求般的神色”,这是写“我”瘫痪后在绝望情况下母亲想办法让“我”开心的情景。从中可以看出,相同点,内容上都写了母亲在“我”遇到困难时想尽各种办法来劝慰;写法上都运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不同点是:劝慰的人不同,劝导的方法也不相同,写法上,《秋天的怀念》还运用了神态描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读懂时代,从读懂语言开始

①普通话普及率提高到73%左右,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比例超过95%,语言行业年产值超2800亿元……不久前,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等系列白皮书,让语言这个“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交流工具进入大众视野,引发了人们对语言自身的关注和思考。

②如果说白皮书的统计数据还比较抽象,那么近日几场与语言相关的活动,则能让人近距离感受语言的律动。“第二十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上,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宣布启动,穿越千年的古典之美将再次与现代的传播技术相结合,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感悟。古典诗词的背后,是几千年来传承的语言和文字,是历史沉淀下来的温情与问候。这样穿越时空的相遇与邂逅,真可谓“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通过诗词的传承,可以看见语言最重要的功能:文化的载体、思想的材料。正是因为语言的诞生,才开启了民族的文化积累、人类的文明时代。

③语言不仅是从历史继承而来的财富,而且保持着与时代最为紧密的互动。在网络时代,语言成为社会发展的忠实记录仪和显微镜。近年来,一个个“热词”聚焦社会热点,体现时代变化,蕴含着人们对自身生活、社会变革与人类发展的理性思考。人们从“八项规定”“两学一做”中看到了我们党实现自我净化的努力,从“一带一路”“天宫二号”中看到了国家的发展进步,从“洪荒之力”“厉害了我的哥”中看到了流行文化的变化,也从“获得感”“撸起袖子加油干”中感到了百姓的期待……语言既折射时代变迁,又在与时代的互动中,不断丰富着自身。读懂一个时代,应该从读懂它的语言开始。

④除了传承历史的人文价值、观察时代的窗口价值,语言在今天还具有极强的经济价值。很多人或许想不到,语言中潜藏着巨大的经济宝库。随着语言文字事业的不断前行,我国提供语言文字类产品及相关研究咨询、技术研发、工具应用等专业化服务的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传统的翻译业只是其中一种,人工智能如何“说话”、大数据如何检索,都离不开语言服务。来自国家语委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我国专门从事语言服务或相关服务的企业数达到72500家,行业年产值超过2800亿元人民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已形成千亿元规模的语言产业“蛋糕”。

⑤不仅如此,语言还能为其他事业的推进提供必要支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要脚踏实地干出来,也要好好“说”出来。打好扶贫攻坚战,需要加快民族地区和农村的普通话普及;发展信息产业,需要加强语言资源建设和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树立核心价值、传承中华文明,需要发挥语言文字的文化功能,大力加强中华语言文化建设与传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增强语言文字服务能力,使语言文字工作更加适应实施国家重大战略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需求……当我们能够更好地使用语言,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

⑥也许,语言最大的发展就是增加它的包容性,它不排斥任何一个平凡的个体,也不会遗漏时代前进的每一个脚步。让人捧腹的最新“段子”,“斗图”不休的个性车贴,成千上万的影视剧弹幕……不经意间,你就是时代的见证者,一言一行也在推动这个时代进步。更好地使用语言,让我们与历史和时代相遇。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根据文章内容,用“∥”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3.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⑤段中“不仅如此,语言还能为其他事业的推进提供必要支撑”中“如此”一词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5.结合第⑤段谈谈用语言怎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支撑?

 

查看答案

用法我说明

李奶奶今天收到了儿子给他网购的电暖器,可她不知道怎样使用,请你根据下面说明书上的注意事项,给李奶奶进行讲解。(不超过90字)

 

安全和注意事项:

(1)产品必须接入与家庭额定电压相符的电源上使用,使用过程中,人不要离开,要做到用完即关。

(2)产品运行时,表面温度会变高,为避免电器过热,禁止用任何类似衣物、毛毯、窗帘等物品将其覆盖。

(3)请不要直接将本电器在浴室、淋浴房或游泳池附近使用。

(4)不要在煤气或易燃易爆物品附近使用。

安全和注意事项:

(1)产品必须接入与家庭额定电压相符的电源上使用,使用过程中,人不要离开,要做到用完即关。

(2)产品运行时,表面温度会变高,为避免电器过热,禁止用任何类似衣物、毛毯、窗帘等物品将其覆盖。

(3)请不要直接将本电器在浴室、淋浴房或游泳池附近使用。

(4)不要在煤气或易燃易爆物品附近使用。

 

 

查看答案

(题文)讲稿大比拼

下面是小鑫同学准备的演讲稿片段,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

[A]通过回望文明的历程,让我们领会了科技的力量。 [B] 是科学之火扫除了人类历史上蒙昧的黑暗,是科技之光点燃了人类心灵中熊熊的希望;科技支撑着文明,创造了未来,而未来在我们手中。让我们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让我们在未知的道路上漫游,让我们用创造力将我们居住的世界变得更美好!

①[A]处画线句有成分残缺的问题,应将“________”或“___________”删去。

②[B]处画线句有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________”和“ _________”调换位置。

 

查看答案

信息大搜集

下面是小军同学最近搜集到的一则新闻材料,请将其压缩为一句话新闻,以便呈现在新一期校报上。

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一代“复兴号”标准动车组已经开跑,最高时速350公里,空间更大、车内噪声明显下降。而除了技术上的全面进步,“复兴号”还很人性化地允许乘客随意充电,并提供免费Wifi无线网络,实现了一个零的突破。

 

查看答案

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题目。

(1)《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___________________。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被__________ 规劝,皈依佛门,做了唐僧的大徒弟。

(2)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小说里,保尔在__________ 的启发和教育下走上了革命道路,保尔在重病后渴望完成的著作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