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题。 满江红·金陵怀古 [元]萨都剌① 六代豪华,春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题。

满江红·金陵怀古

[元]萨都剌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注)①萨都剌,元代诗人,在元文宗至顺三年调任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掾史,移居金陵。该词大约作于此时。②畴昔:从前。③胭脂井:陈后主躲隋兵于此井,又名辱井。④寒螀(jiāng):古书上说的一种蝉。

1.下阕“故国”呼应上阕___________,点出了诗人“愁如织”的原因。

2.简要赏析上阕的对比艺术。

 

1. 六代豪华 2. ①将历史上六代的豪华与今日的了无踪迹构成对比;②将山川形胜依旧与人事已非从前构成对比;③化用典故,王谢堂、乌衣巷的今昔构成对比;④将春潮急涌之动与孤城寂寞之静构成对比。多重对比,虚实相对,层层推进,委婉地抒发了诗人金陵怀古时油然而生的昔盛今衰、世事无常的悲愁。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词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通读诗词整体把握诗词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诗词,根据诗词所写的意象来把握诗词内容。本题要求找出上阙与“故国”项呼应的内容。下阙“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意思是:回首往事,愁多得像织布的线一样,密密麻麻。往事不堪回首,金陵只剩下一点陈迹了。这里“怀故国”是指词人怀念以前故国金陵。与“故国”相呼应的内容是上阙的“六代豪华”。金陵是是六朝古都。这里“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意思是说金陵的豪华和这春天一样天一去不复返。 2.题干是“简要赏析上阕的对比艺术”,是考查学生赏析诗词艺术手法能力。题干已经明确赏析的艺术手法是对比,赏析的范围是上阙。答题时,找出本词上阙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地方进行分析,指出其表达效果和抒发的情感即可。本词的上片起首写繁华的景象如春光般消失得无声无息,这是将历史上六代的豪华与今日的了无踪迹构成对比,带有沉重的怀古情绪,定下全篇感伤的基调。“空怅望”三句写今昔对比(将山川形胜依旧与人事已非从前构成对比),承接上文而抒发感慨,当年的山川依旧在眼前,但人事变迁,已不似往日的繁盛,此情此景,令人感慨万千。接下来的“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系化用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这里的“乌衣巷口”,这里似曾相识的燕子,将作者的思绪带到王谢家族兴盛之时,进一步将寥落与繁华进行了对比。“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也是化用刘禹锡“潮打空城寂寞回”一句,这既是写眼前之实景,又熔铸了刘禹锡诗歌的意境,情绪惆怅、孤寂,所写之景色调暗淡,一个“急”字既烘托出夜深的静谧氛围,将春潮急涌之动与孤城寂寞之静构成对比,又形象刻画出潮水寂寞而又不甘寂寞的情状,表现出作者的心绪也如这潮水一般地澎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与人论谏书

[唐]杜牧

某疏愚于惰,不识机括,独好读书,读之多矣。每见君臣治乱之间,谏诤之道,遐想其人,舐笔和墨,冀人君一悟而至于治平,不悟则烹身灭族,唯此二者,不思中道。自秦、汉以来,凡千百辈,不可悉。然怒谏而激乱生祸者,累累皆是:纳谏悔过行道者,不能百一。何者?皆以辞语迂险,指射丑恶,致使然也。夫迂险之言,近于诞妄;指射丑恶,足以激怒。夫以诞妄之说,激怒之辞,以卑凌尊,以下上。是谏杀人者,杀人愈多;谏畋猎者,畋猎愈甚;谏治宫室者,宫室愈崇;谏任小人者,小人愈宠。观其旨意,且欲与谏者一斗是非,一决怒气耳,不论其他。

今有两人,甲谓乙曰:“汝好食某物,果食之,必死。”乙必曰:“我食之久矣,汝谓我死,必倍食之。”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何者?迂险之言,则欲反之;循常之说,则必信之。此常人之情。是以因谏而生乱者,累累皆是也

汉成帝欲御楼船过渭水,御史大夫薛广德谏曰:“宜从桥,陛下不听,臣自刎以血污车轮,陛下不庙矣。”上不说。张猛曰:“臣闻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乘危,御史大夫言可听。”上曰:“人不当如是邪?”乃从桥。近者宝历中,敬宗皇帝欲骊山,时谏者至多,上意不决。拾遗张权輿伏紫宸殿下,叩头谏曰:“昔周幽王幸骊山,为犬戎所杀;秦始皇葬骊山,国亡;玄宗皇帝宫骊山,而禄山乱;先皇帝幸骊山,而享年不长。”帝曰:“骊山若此之凶邪?我宜一往,以验彼言。”后数日,自骊山回,语亲幸曰:“叩头者之言,安足信哉!”

今人平居无事,朋友骨肉切磋规诲之间,尚宜旁引曲释,使人乐去其不善而乐行其善。况君臣尊卑之间,欲因激切之言而望道行事治者乎?故《礼》称五谏,而直谏为下。

(有删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凡千百辈,不可悉                   数:计算,查点

B. 以卑凌尊,以下上                   干:冒犯,干犯

C. 人不当如是邪                       晓:知道,明白

D. 敬宗皇帝欲骊山                     幸:君王到某地游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纳谏悔过行道者                狗彘食人食不知检

B. 谏杀人者,杀人愈多          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C. 常人之情                    而后今将图南

D. 君臣尊卑之间                以老户牖之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历史上进谏的人多,而纳谏的人少,原因是进谏者给人以“以卑凌尊,以下干上”之感,不仅被谏者难以接受,进谏者也往往遭受不幸。

B. 作者借用甲乙之间对话来阐明,进谏“循常”易于接受,进谏“迂险”易遭抵触。这个平易、生活化的设例幽默风趣,通俗易懂。

C. 汉成帝从桥上过,是因为张猛的说法比薛广德的容易让人接受;唐敬宗去骊山,是因为张权舆的进谏激起了他的好奇与兴趣。

D. 本文论证手法多样,讲道理与摆事实结合,使得文章观点鲜明,论证充分,逻辑清晰,最后得出结论“直谏为下”,使人信服。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甲 若 谓 乙 曰 汝 好 食 某 物 第 一 少 食 苟 多 食 必 生 病 乙 必 因 而谢 之 减 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皆以辞语迂险,指射丑恶,致使然也。

(2)是以因谏而生乱者,累累皆是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的农历新年即将到来,北京市将举行一系列文化活动庆祝新年。这些活动既有庙会、梨园大戏等传统项目,又有展览、展演等多元文化活动。下面是详细报道: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春节期间,北京市50家专业演出场馆将有398场演出;全市文化系统将举办庙会、游园、花会巡游、冰雪文化活动、公益讲座等活动480项。

节日期间,北京市图书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将照常向广大市民开放。写春联、送福到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各类充满年味和传统中国文化元素的活动也将在各区文化中心和街道上演。各区图书馆、文化馆紧扣区域文化特色,营造节日氛围,推出180项活动。北京市政府还将向首都市民免费发放30万张春节庙会门票,市民可通过多种渠道获取。

(摘编自国际在线刊文《北京市春节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冰雪庙会与传统文化齐争鸣》)

材料二:

材料三: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迅速发展,传统年俗日趋式微,新年俗逐渐成为主流。网购年货、春运“逆向迁徙”、视频拜年、春晚“摇一摇”抢红包、网络年夜饭……互联网时代催生出形形色色的新年俗,为百姓生活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给传统年俗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年俗是一种行为文化,必定会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更新换代”,虽然其仪式活动在变化,但其承载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涵则仍然鲜活。我们要做的是因势利导,利用新媒体、新平台丰富年俗的形式,在适应新时代年俗变革的过程中延续传统文化的内涵。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醇厚的年味,不必拘泥于某一种特定的表现形式。在这个热闹的节日里,全家人齐聚一堂,于亲情的浸润之中尽情交融,就是最有滋味儿的年。当心中有爱、有情怀,年俗必然不会衰落,春节的精神文化内涵也必然会得到承袭。

(摘编自刘鑫《不同的“年味”,同要的“情怀”》,“荆楚网”2018年2月7日刊文)

材料四:

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降低了人们对物欲的需求和向往,消解了传统节日的社会期望;西方节日较之传统节日,开放性和娱乐性更强,民众对西方节日更有参与热情;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科学观念的传播挤占了传统节日的“鬼神”思想,民众对传统节日的敬畏之心大大降低,传统节俗传承空间大大缩减;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节俗活动形成理念冲突,传统节俗退让给现代生活方式。传统节日与当代社会之间的冲突和差异,应该根据现实需要加以调整,为传统节日的当代传承和发展经济提供路径。传统节日发展的理想情况应该是其能融入当代社会,其节日内涵和社会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而要实现这一理想目标,就必须充分调动政府、舆论媒体和家庭个人的积极性和热情,政府引导、舆论助推、家庭实践,群策群力,为传统节日的当代发展保驾护航。

(摘编自王凤美《传统节日的当代适应性研究——以陕西关中春节为例》)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北京2018年春节文化活动有庙会、游园、花会巡游、冰雪文化活动、公益讲座等,这些活动依然是春节重要的传统活动形式。

B. 根据“春节旅游消费力指数走势图”可以看出,旅游消费力指数逐年上升,说明居民观念发生变化,春节旅游消费意愿不断增强。

C. 作为一种行为文化,年俗的更新换代更多体现在它的仪式活动的变化上,我们要做的是丰富它的形式,延续传统文化的内涵。

D. 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春节活动形式受到冲击,要想让它融入当代生活,就要为它的发展提供新的路径。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398场演出,480项活动,以及30万张春节庙会门票的免费发放,主要是为了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增加北京市的年节氛围。

B. 如今的春节文化具有现代化的特征,文化展览、抢红包、微信拜年、出门旅游等活动备受青睐,已经完全取代了春节传统活动形式。

C. 根据“分城市线旅游消费力指数”图,我们能够得出一线城市居民旅游消费力指数保持领先,其余城市线依次降低的结论。

D. 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俗传承空间大为缩减,主要原因是科学观的发展破除了“鬼神”思想,民众对传统节日的敬畏之心大大降低。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春节文化活动逐渐转向多元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面一则通知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关于举办中国传统节日讲座的通知

为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化,学校将于8月26日在图书馆403室举办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讲座,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讲座内容

本次讲座主要牵涉以下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

二、讲座嘉宾

本次讲座我们应邀了德高望重的韩老师,他将抛砖引玉,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丰富详实的历史材料,为大家带来一份精神上的文化大餐。

三、其他说明

请各班主任认真组织,拜托同学们踊跃参加,准时莅临图书馆,细心聆听韩老师的精彩讲座。

                                                  教务处

                                                  2018年8月20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的主要观点。(不超过20个字)

当前教育行业正在兴起这样一种趋势:互联网教育已是成熟行业,不过与互联网教育强调通过互联网来解决信息互通不同,教育科技则是要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硬件、区块链等技术,来解决老师、学生和家长三大参与角色的痛点,从深层次改变教育的每一个环节。

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2018年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要从注重基础技术的概念验证阶段,进入场景落地的商用化阶段。各种开源框架的出现和人才加速流动,则会让AI技术从少部分公司的特权变为各行各业的标配。本身就已是内容和数据驱动的教育行业,将会成为最适合AI技术落地的场景之一。从国内主流教育巨头的表态也可以看出,2018年教育科技的布局特别是智能教育的探索,会是行业的重点方向。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地面上的水吸热变成水蒸气,上升到天空蒸汽层上层。___________________,水蒸气体积缩小密度增大,水蒸气下降;由于蒸汽层下层温度高,_________________,之后再度上升遇冷,再下降,如此反复,气体分子逐渐缩小,最后集中在蒸汽层底层,在底层形成低温区,水蒸气向低温区集中,______________。云团逐渐变大,云内部上下对流越来越激烈,温度越来越低,最后形成雨点下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