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2018年7月11日,长沙市人民检察院办理的蒋某、曾某礼等9人销售假冒碘盐民事公...

2018年7月11日,长沙市人民检察院办理的蒋某、曾某礼等9人销售假冒碘盐民事公益诉讼案,在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蒋某从非正常渠道购进工业盐并伙同曾某礼、戴某、李某明、李某变更包装为“雪天”牌加碘食用盐予以销售,销售范围涉及长沙市开福区、芙蓉区、岳麓区及长沙县等地。经鉴定,蒋某等人销售的假冒碘盐中碘含量为零,亚铁氰化钾含量不符合检验标准,为不合格食品。因为销售假冒碘盐,蒋某等人以非法经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这起案件备受关注。你对此有何看法?请运用引用论证方法写下一段话,不少于150字。

 

“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李汝珍如是说,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看不到害处,不禁引人思考。盐为百味之首,在日常生活必不可少,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古有盐铁专营,素有“斗米斤盐”之说,表明粮价与盐价的比例。自食盐放开以后,类似造假已不是第一次出现。为何屡禁不止,利益驱使是关键。被利益冲昏了头脑,不仅让市场背了黑锅、消费者遭了秧,更无形中给国民健康带来伤害,这种行为无异于“谋财害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类题,要仔细的题干,看清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语言表达即可。本题所给材料是一则社会新闻,新闻讲述蒋某、曾某礼等9人销售假冒碘盐,被以非法经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的事件。题目要求考生对此陈述自己的看法,要求运用引用论证方法写下一段话,不少于150字。答题时,先仔细阅读所给的材料,作答时,概括事件,然后明确自己看法,也可以直接点明自己的看法,最后结合事件内容陈述持有该看法的理由,也就是运用事实或者道理来证明自己看法时正确的。在证明自己看法正确,也就是陈述理由时,注意要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还有在陈述自己观点,论述理由时,必须运用引用论证方法,字数不少于150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已经生效八年了,但目前仍存在烟草企业不积极履行公约相关内容的行为。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昨日发布了“在知道吸烟会引发多种疾病的前提下,是否还会吸烟”的调查数据。请把下面的图表写成一段话,要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查看答案

王先生想邀请自己熟识的某知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来自己家参加父亲的八十寿宴。下面是王先生写的邀请函的正文内容,其中有多处措辞不当,请找出五处并加以修改。

兹定于2017年12月25日(星期一)11时在府上为家慈举办八十岁华诞。家慈是个京剧迷,他有一些京剧问题向您垂询,热切期望能与您合作表演京剧《九锡宫》,还请您不吝赐教。

请届时务必光临!

 

查看答案

根据理解完成下列课文的默写。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妄想追求汉代大将霍去病那样的功业,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积之深浅决定了承载船只之大小,正如一杯水只能浮起草芥一样,在《逍遥游》一文中体现这一现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警示后人不要重蹈秦国灭亡覆辙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煜的《虞美人》用“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词人对国土改姓、山河变色的感慨。

(5)《生于忧息,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6)《鱼我所欲也》中,作者用行人不吃嗟来之食、乞丐不屑接受踢过来的食物得出一个“______________”的结论来表明自己品格的高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重展西潮二首(其一)

宋庠

绿鸭东陂已可怜,更因云窦注西田。

凿开鱼鸟忘情地,展尽江河极目天。

向夕旧滩都浸月,过寒新树便留烟。

使君直欲称渔叟,愿赐闲州不计年。

(注)①西湖是指河南许昌城里一个占地百余亩的大湖。西湖原分东西两半,中间以横堤相隔。皇祐年间,宋庠贬官知许州,兴工疏浚了西湖,并凿断横堤,使东西相通,连成一片。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句中,“绿鸭”即“鸭绿”的倒文,往往用来形容绿色。“东陂”指西湖的东半。这句的意思是说,东半湖绿波荡漾,十分惹人喜爱。

B. “更因”承接上文,诗人借用“云窦”比喻横堤上凿开的孔穴,描写了滚滚流出的湖水不断流注到西半湖,于是东西两湖连成一片的景象。

C. 第四句中一个“展”字,不但照应了标题中的“重展西湖”,而且也表明了湖面开阔了,诗人极目远望,心胸为之宽广。

D. “都浸月”生动地写出了水波浩渺、水月交辉之状。一个“烟”字,不但描写出了迷蒙的夜色,也表现了诗人被贬后的失意心情。

E. 这首诗在艺术上颇有特色。全诗寓情于景,通过鲜明生动的意象,表达丰富的感情,自然而含蓄,使读者回味无穷。

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世说新语》载“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下到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悲凉之情。

B. “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好酒的诗人在苦寒中却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局长安生活的艰苦。

C. “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与冷酷的环境作对比,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 第四联,诗人运用借代,以殷浩代己,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 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的诗人形象。

2.诗歌颔联由哪些意象构成?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