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王先生想邀请自己熟识的某知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来自己家参加父亲的八十寿宴。下面是王先...

王先生想邀请自己熟识的某知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来自己家参加父亲的八十寿宴。下面是王先生写的邀请函的正文内容,其中有多处措辞不当,请找出五处并加以修改。

兹定于2017年12月25日(星期一)11时在府上为家慈举办八十岁华诞。家慈是个京剧迷,他有一些京剧问题向您垂询,热切期望能与您合作表演京剧《九锡宫》,还请您不吝赐教。

请届时务必光临!

 

(1)“府上”修改为“寒舍”;(2)“家慈”修改为“家严或家父”;(3)“华诞”改为“寿宴”;(4)“垂询”改为“请教”;(5)“请届时务必光临”改为“真诚期待您的光临”。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本题是邀请函的正文内容,作答时要先明确语境,即“王先生想邀请自己熟识的某知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来自己家参加父亲的八十寿宴”,那么“府上”是敬辞,称对方的家或老家,要改为“寒舍”。“家慈”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母亲的谦称,此处是王先生父亲的八十寿宴,应为“家严或家父”。“华诞”是敬辞,称别人的生日,应改为“寿宴”。“垂询”是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旧称上对下有所询问。此处可改为“请教”。“请届时务必光临”,语气过硬,可改为“真诚期待您的光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理解完成下列课文的默写。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妄想追求汉代大将霍去病那样的功业,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积之深浅决定了承载船只之大小,正如一杯水只能浮起草芥一样,在《逍遥游》一文中体现这一现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警示后人不要重蹈秦国灭亡覆辙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煜的《虞美人》用“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词人对国土改姓、山河变色的感慨。

(5)《生于忧息,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6)《鱼我所欲也》中,作者用行人不吃嗟来之食、乞丐不屑接受踢过来的食物得出一个“______________”的结论来表明自己品格的高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重展西潮二首(其一)

宋庠

绿鸭东陂已可怜,更因云窦注西田。

凿开鱼鸟忘情地,展尽江河极目天。

向夕旧滩都浸月,过寒新树便留烟。

使君直欲称渔叟,愿赐闲州不计年。

(注)①西湖是指河南许昌城里一个占地百余亩的大湖。西湖原分东西两半,中间以横堤相隔。皇祐年间,宋庠贬官知许州,兴工疏浚了西湖,并凿断横堤,使东西相通,连成一片。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句中,“绿鸭”即“鸭绿”的倒文,往往用来形容绿色。“东陂”指西湖的东半。这句的意思是说,东半湖绿波荡漾,十分惹人喜爱。

B. “更因”承接上文,诗人借用“云窦”比喻横堤上凿开的孔穴,描写了滚滚流出的湖水不断流注到西半湖,于是东西两湖连成一片的景象。

C. 第四句中一个“展”字,不但照应了标题中的“重展西湖”,而且也表明了湖面开阔了,诗人极目远望,心胸为之宽广。

D. “都浸月”生动地写出了水波浩渺、水月交辉之状。一个“烟”字,不但描写出了迷蒙的夜色,也表现了诗人被贬后的失意心情。

E. 这首诗在艺术上颇有特色。全诗寓情于景,通过鲜明生动的意象,表达丰富的感情,自然而含蓄,使读者回味无穷。

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世说新语》载“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下到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悲凉之情。

B. “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好酒的诗人在苦寒中却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局长安生活的艰苦。

C. “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与冷酷的环境作对比,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 第四联,诗人运用借代,以殷浩代己,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 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的诗人形象。

2.诗歌颔联由哪些意象构成?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顾野王,字希冯,吴郡吴人也。父烜,信威临贺王记室, 兼本郡五官掾,以儒术知名。野王幼好学。七岁,读《五经》,略知大旨。九岁能属文。长而遍观经史,精记嘿识,天文地理、蓍龟占候,无所不通。梁大同四年,除太学博士。迁中领军临贺王府记室参军。宣城王为扬州刺史野王及琅琊王褒并为宾客王甚爱其才野王又好丹青善图写王于东府起斋乃令野王画古贤命王褒书赞时人称为二绝

及侯景之乱,野王丁父忧,归本郡,乃召募乡党数百人,随义军援京邑。野王体素清羸,又居丧过毁,殆不胜衣。及杖戈被甲,见者莫不壮之。京城陷,野王逃归会稽。寻往东阳,与刘归义合军据城拒贼。侯景平,太尉王僧辩深嘉之,使监海盐县。

高祖作宰,为金威将军、安东临川王府记室参军,寻转府谘议参军。天嘉元年,敕补撰史学士,寻加招远将军。光大元年,除镇东鄱阳王谘议参军。太建二年,迁国子博士。后主在东宫,野王兼东宫管记,本官如故。六年,除太子率更令,寻领大著作,掌国史,知梁史事,兼东宫通事舍人。时宫僚有济阳江总,吴国陆琼,北地傅纬,吴兴姚察,并以才学显著,论者推重焉。迁黄门侍郎,光禄卿,知五礼事,余官并如故。十三年卒,时年六十三。诏赠秘书监。至德二年,又赠右卫将军。

野王少以笃学知名,在物无过辞失色,貎似不能言,及其励精力行,皆人所莫及。第三弟充国早卒,野王抚养孤幼,恩义甚厚。其所撰著《舆地志》三十卷,《符瑞图》十卷,《顾氏谱传》 十卷,《玄象表》一卷,并行于世。又撰《通史要略》一百卷,《国史纪传》二百卷,未就而卒。

(选自《南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宣城王为扬州刺史/野王及琅琊王褒并为宾客/王甚爱其才/野王又好丹青/善图写/王于东府起斋/乃令野王画古贤/命王褒书/赞时人称/为二绝/

B. 宣城王为扬州刺史/野王及琅琊/王褒并为宾客/王甚爱其才/野王又好丹青/善图写/王  于东府起斋/乃令野王画古贤/命王褒书赞/时人称为二绝/

C. 宣城王为扬州刺史/野王及琅琊王褒并为宾客/王甚爱其才/野王又好丹青/善图写王/于东府起斋/乃令野王画/古贤命王褒书赞/时人称为二绝/

D. 宣城王为扬州刺史/野王及琅琊王褒并为宾客/王甚爱其才/野王又好丹青/善图写/王于东府起斋/乃令野王画古贤/命王褒书赞/时人称为二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五经,指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从汉代起成为国家科举考试的科目。

B. 丁父忧,丁忧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道德礼仪制度,指拥有官吏身份之人在父母去世之后须辞职,回家守制 27 个月,丁父忧就是父亲去世,回家守制。

C. 乡党,按周制,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五百家为一党。因此乡党泛称家乡。后来也指乡人、同乡。

D. 蓍龟,古人以蓍草和龟甲占卜凶吉,因以此指占卜;也指德高望重的人。文中是前者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顾野王出身望族,少有才气。他的父亲精通儒术,野王从小就读《五经》,年长一点又遍观经史。这些主客观条件都为顾野王的治学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B. 顾野王组建义军,忠于报国。侯景之乱时,野王恰好在家为父亲守丧,但他不忘国难,招募乡党,组建义军,毁家纾难,虽然京城还是陷落,但依然得到士大夫的肯定。

C. 顾野王履历丰富,才学卓伦。他经常兼任文武数个官职,辅佐太子,尤其擅长国史,才学卓著,很受当时人们的推崇。

D. 顾野王为人重义,著述颇丰。弟弟早逝后,他抚养弟弟的遗孤。在学问上也颇有建树,  且关涉历史、地理、占卜、家谱等多个领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王体素清羸,又居丧过毁,殆不胜衣。及杖戈被甲,见者莫不壮之。

(2)野王少以笃学知名,在物无过辞失色,貌似不能言,及其励精力行,皆人所莫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商英,字天觉,蜀州新津人。负气俶傥,豪视一世。辟知南川县。章惇经制夔夷,狎侮郡县吏,无敢与共语。部使者念独商英足抗之,檄至夔。惇肆意大言,商英随机折之,落落出其上。惇大喜,延为上客。归,荐诸王安石,擢监察御史。哲宗初,朝廷稍更新法,商英上书言:“‘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今先帝陵土未干,即议变更,得为孝乎?”徽宗崇宁初,为吏部刑部侍郎,数毁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御史劾非所宜言,罢知亳州。京罢相,起知杭州。过阙赐对,奏曰:“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留为资政殿学士。顷之,除中书侍郎,遂拜尚书右仆射。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时久旱,彗星中天,是夕,彗不见,明日,雨。徽宗喜,大书“商霖”二字赐之。商英为政持平,谓京虽明绍述,但借以劫制人主,禁锢士大夫尔。于是大革弊事,行钞法以通商旅,蠲横敛以宽民力。上疏抗言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帝颇严惮之。尝葺升平楼,戒主者遇张丞相导骑至,必匿匠楼下,过则如初。商英意广才疏,凡所当为,先于公坐诵言,故不便者得预为计。有郭天信者,以方技隶太史,徽宗潜邸时,尝言当履天位,自是稍眷宠之。商英因僧德洪与语言往来,事觉,鞫于开封府,御史张克公疏击之,旋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天信亦斥死。京遂复用。未几,太学诸生诵商英之冤,复还故官职。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九。赠少保。

(节选自《宋史·张商英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B. 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C. 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D. 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吏部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刑部掌管国家法律、刑狱事务。张商英“为吏部、刑部侍郎”,就是做了吏部、刑部的长官。

B. 仆射,古代官名,不同朝代职权有变化。文中“除中书侍郎”“拜尚书右仆射”是任张商英为宰相。

C. 彗星,俗称扫帚星,“彗”字即扫帚之意。古人把天象的变化和人间的祸福联系起来,认为天象的变化预示着人事的吉凶,彗星出现被看作灾祸的征兆。

D. 潜邸,即潜龙邸,特指非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登基之前的住所。和“东宫”的含义不等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商英有豪气有辩才,受到擢升。章惇狎侮郡县吏,无人敢与之共语;张商英受命而来,随机挫败他的狂妄之言,受到章惇赏识,因之被推荐、提拔。

B. 张商英支持新法,两度为新法辩护。哲宗初,他巧妙地利用“孝道”来反对更改变法;徽宗年间,皇帝召见他对答问题,他上奏赞美新法,主张遵循新法旨趣。

C. 张商英有声望,能改革弊政规谏君主。他能团结心志相同的官员,得到大家称赞;他还大力革除蔡京执政留下的弊事。他直言进谏皇帝,皇帝对他心有忌惮。

D. 张商英做事不够谨慎,仕途因之受挫。他在公众场合谈论政务,给他人以可乘之机;因和郭天信有来往被贬官,幸有太学生们为他伸冤才得以官复原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