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顾野王,字希冯,吴郡吴人也。父烜,信威临贺王记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顾野王,字希冯,吴郡吴人也。父烜,信威临贺王记室, 兼本郡五官掾,以儒术知名。野王幼好学。七岁,读《五经》,略知大旨。九岁能属文。长而遍观经史,精记嘿识,天文地理、蓍龟占候,无所不通。梁大同四年,除太学博士。迁中领军临贺王府记室参军。宣城王为扬州刺史野王及琅琊王褒并为宾客王甚爱其才野王又好丹青善图写王于东府起斋乃令野王画古贤命王褒书赞时人称为二绝

及侯景之乱,野王丁父忧,归本郡,乃召募乡党数百人,随义军援京邑。野王体素清羸,又居丧过毁,殆不胜衣。及杖戈被甲,见者莫不壮之。京城陷,野王逃归会稽。寻往东阳,与刘归义合军据城拒贼。侯景平,太尉王僧辩深嘉之,使监海盐县。

高祖作宰,为金威将军、安东临川王府记室参军,寻转府谘议参军。天嘉元年,敕补撰史学士,寻加招远将军。光大元年,除镇东鄱阳王谘议参军。太建二年,迁国子博士。后主在东宫,野王兼东宫管记,本官如故。六年,除太子率更令,寻领大著作,掌国史,知梁史事,兼东宫通事舍人。时宫僚有济阳江总,吴国陆琼,北地傅纬,吴兴姚察,并以才学显著,论者推重焉。迁黄门侍郎,光禄卿,知五礼事,余官并如故。十三年卒,时年六十三。诏赠秘书监。至德二年,又赠右卫将军。

野王少以笃学知名,在物无过辞失色,貎似不能言,及其励精力行,皆人所莫及。第三弟充国早卒,野王抚养孤幼,恩义甚厚。其所撰著《舆地志》三十卷,《符瑞图》十卷,《顾氏谱传》 十卷,《玄象表》一卷,并行于世。又撰《通史要略》一百卷,《国史纪传》二百卷,未就而卒。

(选自《南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宣城王为扬州刺史/野王及琅琊王褒并为宾客/王甚爱其才/野王又好丹青/善图写/王于东府起斋/乃令野王画古贤/命王褒书/赞时人称/为二绝/

B. 宣城王为扬州刺史/野王及琅琊/王褒并为宾客/王甚爱其才/野王又好丹青/善图写/王  于东府起斋/乃令野王画古贤/命王褒书赞/时人称为二绝/

C. 宣城王为扬州刺史/野王及琅琊王褒并为宾客/王甚爱其才/野王又好丹青/善图写王/于东府起斋/乃令野王画/古贤命王褒书赞/时人称为二绝/

D. 宣城王为扬州刺史/野王及琅琊王褒并为宾客/王甚爱其才/野王又好丹青/善图写/王于东府起斋/乃令野王画古贤/命王褒书赞/时人称为二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五经,指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从汉代起成为国家科举考试的科目。

B. 丁父忧,丁忧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道德礼仪制度,指拥有官吏身份之人在父母去世之后须辞职,回家守制 27 个月,丁父忧就是父亲去世,回家守制。

C. 乡党,按周制,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五百家为一党。因此乡党泛称家乡。后来也指乡人、同乡。

D. 蓍龟,古人以蓍草和龟甲占卜凶吉,因以此指占卜;也指德高望重的人。文中是前者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顾野王出身望族,少有才气。他的父亲精通儒术,野王从小就读《五经》,年长一点又遍观经史。这些主客观条件都为顾野王的治学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B. 顾野王组建义军,忠于报国。侯景之乱时,野王恰好在家为父亲守丧,但他不忘国难,招募乡党,组建义军,毁家纾难,虽然京城还是陷落,但依然得到士大夫的肯定。

C. 顾野王履历丰富,才学卓伦。他经常兼任文武数个官职,辅佐太子,尤其擅长国史,才学卓著,很受当时人们的推崇。

D. 顾野王为人重义,著述颇丰。弟弟早逝后,他抚养弟弟的遗孤。在学问上也颇有建树,  且关涉历史、地理、占卜、家谱等多个领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王体素清羸,又居丧过毁,殆不胜衣。及杖戈被甲,见者莫不壮之。

(2)野王少以笃学知名,在物无过辞失色,貌似不能言,及其励精力行,皆人所莫及。

 

1. D 2. A 3. B 4. (1)顾野王一向清瘦体弱,加之守孝期间哀痛过度,身体瘦到几乎不能承受衣服的程度。但)等到他手持兵器,身披盔甲(上阵),见到的人都觉得他十分气壮。 (2)顾野王少年时凭勤奋好学闻名,待人接物从没有辞色失当之处,他貌似不善言辞,等到奋发精神身体力行时,其他人都不如他。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应结合前后文,读懂、理顺句子,在此基础上结合某些重点词语(如标志性虚词)、主谓关系、对称句式等进行判断。“并为宾客”的是“野王及琅琊王褒”,可排除B项;“好丹青”“善图写”对称句式,中间应停顿,可排除C;“日时人称为‘二绝’”主谓宾完整,故“时人”前应停顿,可排除A。答案是D。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此类试题平时要做好文言常识储备,通读全文,理解内容。结合句子,调动积累,仔细辨别。A项,扩大范围,“从汉代起成为国家科举考试的科目”的说法错误,汉代没有科举,科举是从隋朝开始的。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通读全文,整体上把握文言文阅读段大意,认真比对选项与原文,细心辨析。B项,无中生有,“组建义军,毁家纾难”错误,原文说他是“随义军援京邑”,并非他组建义军,更没有“毁家纾难”。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得分点准确翻译:(1) “羸”,清瘦体弱;“戈”,兵器;“壮”,雄壮威武。 (2) “笃”,勤奋;“在物”,待人接物;“励精力行”,奋发精神身体力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商英,字天觉,蜀州新津人。负气俶傥,豪视一世。辟知南川县。章惇经制夔夷,狎侮郡县吏,无敢与共语。部使者念独商英足抗之,檄至夔。惇肆意大言,商英随机折之,落落出其上。惇大喜,延为上客。归,荐诸王安石,擢监察御史。哲宗初,朝廷稍更新法,商英上书言:“‘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今先帝陵土未干,即议变更,得为孝乎?”徽宗崇宁初,为吏部刑部侍郎,数毁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御史劾非所宜言,罢知亳州。京罢相,起知杭州。过阙赐对,奏曰:“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留为资政殿学士。顷之,除中书侍郎,遂拜尚书右仆射。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时久旱,彗星中天,是夕,彗不见,明日,雨。徽宗喜,大书“商霖”二字赐之。商英为政持平,谓京虽明绍述,但借以劫制人主,禁锢士大夫尔。于是大革弊事,行钞法以通商旅,蠲横敛以宽民力。上疏抗言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帝颇严惮之。尝葺升平楼,戒主者遇张丞相导骑至,必匿匠楼下,过则如初。商英意广才疏,凡所当为,先于公坐诵言,故不便者得预为计。有郭天信者,以方技隶太史,徽宗潜邸时,尝言当履天位,自是稍眷宠之。商英因僧德洪与语言往来,事觉,鞫于开封府,御史张克公疏击之,旋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天信亦斥死。京遂复用。未几,太学诸生诵商英之冤,复还故官职。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九。赠少保。

(节选自《宋史·张商英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B. 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C. 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D. 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吏部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刑部掌管国家法律、刑狱事务。张商英“为吏部、刑部侍郎”,就是做了吏部、刑部的长官。

B. 仆射,古代官名,不同朝代职权有变化。文中“除中书侍郎”“拜尚书右仆射”是任张商英为宰相。

C. 彗星,俗称扫帚星,“彗”字即扫帚之意。古人把天象的变化和人间的祸福联系起来,认为天象的变化预示着人事的吉凶,彗星出现被看作灾祸的征兆。

D. 潜邸,即潜龙邸,特指非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登基之前的住所。和“东宫”的含义不等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商英有豪气有辩才,受到擢升。章惇狎侮郡县吏,无人敢与之共语;张商英受命而来,随机挫败他的狂妄之言,受到章惇赏识,因之被推荐、提拔。

B. 张商英支持新法,两度为新法辩护。哲宗初,他巧妙地利用“孝道”来反对更改变法;徽宗年间,皇帝召见他对答问题,他上奏赞美新法,主张遵循新法旨趣。

C. 张商英有声望,能改革弊政规谏君主。他能团结心志相同的官员,得到大家称赞;他还大力革除蔡京执政留下的弊事。他直言进谏皇帝,皇帝对他心有忌惮。

D. 张商英做事不够谨慎,仕途因之受挫。他在公众场合谈论政务,给他人以可乘之机;因和郭天信有来往被贬官,幸有太学生们为他伸冤才得以官复原职。

 

查看答案

下面是有关文体知识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从唐代起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唐以前的诗都称为古体诗,如《诗经》《离骚》、两汉南北朝乐府。近体诗指的是格律诗,唐以后也有诗人用古体写诗,如“歌”“行”“吟”“引”等,《琵琶行》属于古体诗。

B. 五言律诗的特点是:全诗八句,每句五个字;首句和偶数句末字必须押韵;每句的平仄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律安排;凡单句末字必须用仄声,双句末字必须用平声。

C. “词”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是按照一定的曲调——词牌填写的,根据词的字数的多少,传统分为长调、中调和小令。《沁园春》《念奴娇》等都属于小令。

D. 律诗全诗共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依次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中间两联要求上下句对仗。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蒙故业,遗策

B. 赵使者蔺相如             虞常果张胜

C. 令张良留谢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D. 公车特拜郎中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怒发冲冠  ②大将军邓骘其才,累召不应  ③或孤舟  ④商君佐之,立法度

⑤故令人持璧归,至赵矣  ⑥谨拜表以闻   ⑦空以身草野,谁复知之

⑧宁许以秦曲    ⑨单于其节     ⑩天下集响应

A. ①②③/⑤⑥⑧/⑩/④⑦⑨    B. ①③/⑤⑧⑩/⑥⑦/②④⑨

C. ①②⑨/⑤⑥⑩/⑧/③④⑦    D. ①③/②⑨/④⑤⑩/⑥⑦⑧

 

查看答案

对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设九宾于廷    ④求人可使报秦者

⑤农人告余以春及    ⑥君何以知燕王           ⑦铸以为金人十二  ⑧而刘夙婴疾病

⑨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⑩今臣亡国贱俘

A. ①/②③/④⑦⑧/⑤/⑥⑨/⑩

B. ①⑤/②③/④⑥⑦⑧⑨⑩

C. ①/②⑧/③⑤/④⑦/⑥⑨/⑩

D. ①⑥/②⑧/③⑤⑦/④⑨/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