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全媒体时代,研究人员如果长...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全媒体时代,研究人员如果长期纠缠于那些具体而微的问题,试图“螺壳里做道场”,就难以取得高质量的成果。

②相传,文成公主进藏路过此地,溪水清澈、百鸟欢歌,秀丽的风景令其驻足。她在大黑沟曾住数日,从此大黑沟的声名远播,吸引游人纷至沓来

③信息时代发展迅速,信息更新飞快,如不抓住时机,及时见报,这则消息就将成为明日黄花

④2017年9月,第十七届北京国际航空展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众多国家的参展商的航天产品亮相北京,济济一堂

⑤很多人对古诗词颇有情怀却只能高山仰止,《中国诗词大会》正好带动全民进行一场古典诗词之旅,并汲取知识,涵养心灵。

⑥1949年1月14日,随着天津解放的隆隆炮声,郭小川从胜芳来到海河之滨,与黄松龄、范瑾等同志焚膏继晷,忘我地工作。

A. ②③⑤

B. ②③⑥

C. ①④⑤

D. ①④⑥

 

B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①具体而微: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这个成语不是“具体”的意思。②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的到来。③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④济济一堂: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使用对象错误,语境说的是航天产品。⑤高山仰止,意为品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后比喻对崇高品德的崇敬、仰慕,这里用错对象。⑥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说,虽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乐趣,但他却追求高洁的品行,并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示了他不可征服的志向。

(3)《氓》中描述女主人公起早贪黑,辛勤劳作,没有尽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兰亭集序》中展现王羲之在聚会上遍观宇宙天地的辽阔繁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柳永的《雨霖铃》中用细节描写的手法,表现离别时的依依不舍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后面各题。

次韵登凌歊台①

萨都剌

山势如龙去复回,闲云野望护崇台②。

离宫③夜有月高下,辇路日无人往来。

春色不随亡国尽,野花只作旧时开。

断碑衰草荒烟里,风雨年年上绿苔。

(注)①凌歊(xiāo)台:位于安徽黄山之巅,南朝宋建宫于凌歊台上。次韵:和人的诗并依原诗用韵的次序。②崇台:高台。③离宫:封建时代皇帝在都城外建造的宫殿,这里指凌歊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第一句“去复回”三字,写出了山势起伏,纡回曲折的情景。

B. 第二句说那飘浮在山头的白云,还在环绕和回护凌歊台,似有留恋之意。

C. 颔联一“有”一“无”,写出了凌歊台曾经的热闹繁华与今天的人去楼空。

D. 尾联写眼前景物,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残碑、衰草、荒烟、绿苔。

E. 全诗风格豪放,语言清新典雅,意境宏大开阔,给人一种別开生面之感。

2.颈联借景抒怀,蕴含哲理,试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陈思谦,字景让。少孤,警敏好学,凡名物度数、纲纪本末,考订详究,尤深于邵子《皇极经世书》。文宗天历初政,收揽贤能,丞相高昌王亦都护思谦,时年四十矣。先是,关陕大饥,民多鬻田流徙,及来归,皆无地可耕。思谦言:“听民倍直赎之,使富者收兼入之利,贫者获已弃之业。”从之。

明年九月,监察御史。时有官居丧者,往往夺情起复,思谦言:“三年之丧,谓之达礼,自非金革,不可从权。”遂著于令。有诏起报严寺。思谦曰:“兵荒之余,当罢土木,以纾民力。”帝嘉之,赐缣绮旌之。元统二年六月,召为中书省员外郎,上言:“强盗但伤事主者,皆得死罪。而故杀从而加功之人,与斗而杀人者,例杖一百下,得不死,与私宰牛马之罪无异,是视人与牛马等也,法应加重。”遂令法曹议,著定制。

至正元年,岁,盗贼蜂起,剽掠州邑,思谦力言执政,当竭府库以赈贫民,分兵镇抚中夏,以防后患。庐州盗起,思谦亟命庐州路总管杭州不花领弓兵捕之,而贼已不可扑灭矣。言于宣让王帖木儿不花曰:“承平日久,民不知兵,王帝室之胄,镇抚淮甸,岂得坐视!思谦愿与王戮力殄灭。且王府属怯薛①人等,数亦不少,必有能摧锋陷阵者,惟王图之。”王曰:“此吾责也,但鞍马器械未备,何能御敌?”思谦括官民马,置兵甲,不日而集,分道并进,遂禽渠贼,庐州平。既而颍寇将渡淮,又言于王曰:“颍寇东侵,亟调芍陂屯卒用之。”王曰:“非奉诏,不敢调。”思谦言:“非常变,理宜从权;而擅之罪,思谦坐之。”王感其言,从之。

寻召入,为集贤侍讲学士,修定国律。十三年,升中丞,年近七十,上章乞身,不允,特旨进一品,授荣禄大夫。入谢,感疾,及命下,强拜受命,明日

《元史·列传七十一》

(注)①怯薛:蒙古语,宫廷侍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丞相高昌王亦都护思谦     西巴、蜀,东割膏腴之地

B. ,盗贼蜂起             河内,则移其民于河东

C. 而擅之罪,思谦坐之       涂有饿莩而不知

D. 强拜受命,明日           信臣精陈利兵而谁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定制                   天下笑者,何也

B. 思谦力言执政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

C. 帝室之胄,镇抚淮甸     斧斤时入山林

D. 非常变,理宜从权         寡人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3.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强盗但伤事主者,皆得死罪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不拘于时,学于余

C.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思谦少年时聪敏好学,对事物的名称数量及其来龙去脉都有详尽的研究,因而获得了很大的名声。

B. 皇帝下令修建报严寺时,陈思谦建议,兵荒之后,应停止建设,体恤民力。皇帝大加称赞,并赏赐给他许多精美的丝绸和旗帜。

C. “拜监察御史”中的“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授、除以及左迁等。

D. “乞身”:因为古人认为做官是委身事君,故称请求辞职为乞身。类似的词还有乞骸骨、请老等。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谦括官民马,置兵甲,不日而集,分道并进,遂禽渠贼,庐州平。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

从2015年年初国家旅游局首倡“厕所革命”,“旅游要发展,厕所要革命”在全行业达成高度共识。厕所革命已成为中国旅游名副其实的“一号工程”,从都市到乡村,从局部到全域,从旅游行业到全社会,从保障男女厕数量充足到专门为特殊人群设立“第三卫生间”……厕所革命不断提档升级,发挥了杠杆作用。它不仅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旅游基础工程,更上升为涉及面广泛的文明工程和民生工程,有效提升了社会文明尺度。

旅游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高级形态,游客体验的便捷度、舒适度、满意度,是衡量旅游目的地服务供给的尺度,而旅游厕所作为基础设施,是检验旅游目的地旅游文明的尺度。厕所革命展开以来,旅游厕所已成为检验旅游景区景点评价的重要标准。前不久,国家旅游局对10家4A级景区给予摘牌处理,主要原因就是旅游厕所建设不达标、管理不到位。

从为求基本生存的人口大迁徙到为求差异生活的人口大流动,旅游正在打破时空边界,创造新的移动文明,旅游目的地成为主客共享的人口聚集场域,集中体现了社会文明的程度。全域旅游突破了传统旅游的局限,景区内外的界限逐渐模糊,从公共服务基础供给方面来考量,厕所是衡量社会文明最基础的尺度。国家旅游局大力推动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放内部厕所,为市民和游客打开“方便”之门,构建“厕所开放联盟”,体现了主客共享、集约化发展的理念。

旅游位居“五大幸福产业”之首,并在扶贫攻坚中表现出强劲的新动能,是当地群众就业创业、创造幸福生活,外地游客消费体验、享受幸福的民生工程。以此观之,仅有干净、舒适的厕所远远不够,在厕所革命的过程中,最核心的是对厕所认知和使用的不文明陋习进行彻底革命。文明如厕是衡量厕所文明的尺度,也是检验国民文明素养和享受幸福能力的尺度。

(摘编自孙小荣《厕所革命是检验民生幸福及社会文明的尺度》)

材料二:

2016年,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标准指出,加强城市公厕规划、建设、管理,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公厕数量总体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特别是女性厕位紧张问题亟待解决。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城市环卫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如下:

材料三:

据估计,超过50种传染病通过人类粪便传播,一些国家因此引发大量疾病,因为直排污物造成土壤、食物和水污染。“三面墙,两块砖,一个坑”,是中国农村厕所的典型形象,“难找、难看、难闻、难用”,也是困扰城市公厕多年的典型问题。厕所的状况,关乎百姓生活,更折射文明风尚、关系国家形象。厕所卫生关系人民群众健康生活,特别是水污染治理以及农业安全生产。站在新时代审视,能否提高厕所服务水平,已经成为影响人民生活品质的因素。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厕所文明是大国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摘编自张欢《读懂“厕所革命”的深刻内涵》)

1.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2006年到2015年,公厕总量缓慢增加,每万人拥有公厕数量总体减少,这和群众对厕所的需求不匹配。

B. 2009年前,每万人拥有公厕的数量呈增长趋势;2009年之后,该数据则一直下降;2015年则与2006年基本持平。

C. 从2006年至2015年,城市公厕数量逐年增加,十年间总量增加了近2万座,说明城市公厕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D. 政府把加强公厕建设作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但城市公厕建设并不只是意味着公厕数量的简单增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国家旅游局首倡“厕所革命”,其初衷是打造一项涉及面广泛的文明工程和民生工程。

B. 旅游是为追求差异化生活而进行的人口流动,这种“移动文明”直接推动了“厕所革命”。

C. 对10家4A级景区摘牌处理,说明旅游厕所是中国旅游景点动态化管理的重要标准。

D. 相关部门开放内部厕所,体现了主客共享、集约化发展的理念,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E. 虽然城市公厕也存在问题,但是农村厕所给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带来的威胁显得更为严重。

3.“厕所革命”包括哪些内容?请结合材料分条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送年货

李代金

这天是除夕,可是这里的边防哨所却没有过年的气氛。外面下着大雪,周围一片白茫茫,哨所在雪地里,显得孤零零的。

哨所里有个新兵,叫张新明,刚到哨所不久,还不太习惯,每次他执勤都发呆,看上去特别想家。

下午又轮到张新明执勤了,班长却让人替了他。张新明心想,班长真好,除夕让他休息,可班长却对他说:“张新明,今天我派你去执行一项特殊任务,你敢去吗?”

张新明琢磨着会是什么特殊任务,班长见他不说话,便说:“怎么?不敢单独执行任务?”

张新明连忙把胸一挺,大声说:“敢!班长,是什么任务?”

班长笑了笑,说道:“在离哨所十几里远的地方,有一户人家。上级给了我们一点年货,我要你把年货给他们送去!”

送年货?那又不难。张新明说道:“班长,我保证完成任务!”

“好!”班长把一个包裹交给张新明,“年货都包在里面了,路上小心点!”张新明接过包裹,往背上一背,踏进了风雪里。

雪花纷纷扬扬,一层又一层地压向大地,张新明背着年货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张新明想打开包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可他又不敢。

雪地难走,张新明一不留神重重地摔了一跤。他担心包里的东西摔坏,就赶紧打开包查看,一看却愣了,包裹里装的不是什么年货,而是一双旧军靴!

张新明感到被戏弄了,背起包就往回走。没走几步,他又停下了,想着若是回去,班长肯定不会给他好脸色看,不如装做什么都不知道,把旧军靴给那户人家送去,让人家找班长算账去!这么一想,张新明转身继续前进。

雪越下越大,到处白茫茫一片,张新明迷路了,绕了许多弯路,赶到那户人家的时候,天都快黑了。他敲响那户人家的门,男主人开了门,热情地把他拉进了屋,让他换下被雪水打湿的外套、鞋子和袜子,放到炉边烘着,再把他带到饭桌边坐下。桌子上,摆满了热气腾腾的酒菜,男主人说:“走了那么远的路,你肯定饿坏了,先吃饭!”女主人赶紧给他倒了碗酒。张新明确实饿了,他冲夫妇俩笑笑,也不客气,就拿起了筷子。

吃完饭,张新明就要回哨所了,男主人说怕他再迷路,坚持要送他回去。张新明起先不肯,后来想想,有男主人送他回哨所也好,这样可以证明他确实完成了任务。万一班长批评他在男主人家吃了饭、喝了酒,男主人也好为他说句话。

女主人拿来已烘干的袜子和外套,让张新明穿上,只是鞋子还湿得厉害,伸手往里一摸,冰冰凉凉的。张新明只得硬着头皮把脚往里伸,男主人却递来一双旧军靴,说道:“穿这双回去吧,湿鞋子给你装包里吧。”

张新明支支吾吾地回道:“这、这是哨所让、让我给你们送、送的‘年货’……”哪有年货送旧靴子的,张新明说得自己都心虚,男主人却爽朗地笑道:“穿上吧,鞋子穿舒服了,好赶路。”

回到哨所,班长笑着拍去了张新明身上的雪花,然后冲男主人敬礼,嘴里喊着:“老班长!”张新明愣住了,眼前的男主人居然是老班长!他心里可不痛快了:“班长,您怎么能让我把双旧靴子当年货,往老班长家送呢?”

老班长一听,“哈哈”大笑,班长也笑了:“这可都是老班长的意思呢!”

原来老班长在职的时候,发现新兵们到部队的第一个除夕总是特别不习惯,特别想家。老班长夫妻俩无儿无女无牵挂,于是退伍后,就索性把家搬到了离哨所十几里远的地方。每年除夕的时候,夫妻俩就张罗出一顿年夜饭,好让新兵来家里过除夕。老班长知道,明着让新兵来他家吃年夜饭,新兵肯定不好意思,于是就交代班长,在除夕这天,专门派新兵给他家“送年货”。刚开始几次,班长总是往包里塞些小米、腌肉等普通年货,以表哨所战士对老班长的慰问。可老班长发现后,每次都把东西又送了回来。他说哨所物资紧张,都得给战士们留着,他绝不能收。他还发现,每次新兵冒雪来送年货时,鞋子、袜子都会湿透,于是他干脆给现任班长下了“命令”:年货包里不用放别的,就放一双合新兵脚码的旧靴子,可以让他们回去的时候穿着,暖和些!

(选自《2017年中国小小说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班长在给张新明下任务时,先故意不说具体是什么任务,后来又使用了激将法,这里体现出了班长带兵的技巧。

B. 张新明发现“年货”原来是一双旧军靴时,感到被戏弄了;后来又想让人家找班长算账去,这样写意在表明他的心胸狭隘。

C. 小说在描写张新明执行“送年货”任务时,运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的方法,把一个新兵写得生动形象。

D. 小说开头说新兵张新明除夕看上去特别想家,结尾说老班长每年除夕都让新兵借“送年货”来他家吃年夜饭,情节首尾照应,合情合理。

2.小说中多次写到“雪”,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