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召开后,各级党组织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热潮。
B. 为了依法维护国旗、国徽的尊严,惩治侮辱国旗、国徽的犯罪行为,《刑法》第二百九十九条对侮辱国旗、国徽罪作了明确的规定。
C. 泰国驻昆明总领馆称目前在泰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有将近9000 人左右,中国已经成为泰国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
D. 受强冷空气影响下,内蒙古中东部、东北省和新疆部分地区今天普遍降雪,多条公路冰雪封闭,长途客运受到影响。
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单光子量子计算机,这一骇人听闻的消息让国人为之振奋。
②将《红楼梦》翻译成英语,不仅需要译者对两种语言的把握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且对其中包罗万象的百科知识也要十分熟悉。
③由于争相比拼“性价比”,手机市场的竞争就像一场巷战,不乏短兵相接贴身肉搏的缠斗,也不缺少犬牙交错的混战。
④一些落马的贪官,曾经占用大量社会公共资源,开百万豪车,住千万别墅,一饭千金,却从不资助任何公益事业。
⑤几十年来中美关系虽经历过五风十雨,但一直前行,不管谁当选美国总统,新型大国关系是中美两国共同作出的战略选择。
⑥孔子毕生东奔西走,席不暇暖,在陈绝过粮,在匡遇到过生命危险,他那副奔波劳碌栖栖遑遑的样子颇受当时隐者的嗤笑。
A. ①④⑤
B. ①②⑥
C. ②③⑥
D. ③④⑤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或百步而后止, 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
3)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________________ 。
4)谨庠序之教, 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檐牙高啄。
6)复道行空, 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8)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弊在赂秦 弊:弊病
B. 六国互丧 互:互相
C. 暴秦之欲无厌 厌:满足
D. 固不在战矣 固:本来
2.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3.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思厥先祖父
B.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D.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4.下列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赂”的损失远远超过战争的损失。
B. 割地赂秦不但不可能换来和平保全自己,反而助长了秦的侵略野心和实力,造成颠覆的下场。
C. 将赂秦比做“抱薪救火”形象地说明了赂秦的危害。
D. 第二段以骈文的排比句和对偶句为主,又间杂一些散句,语言显得既有气势又有变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殊:不同
B.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由:原因
C. 未尝不临文嗟悼 临:摹写
D.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情致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
B.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
C.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
D.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文雅)
3.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中国文化史上,《兰亭集序》在文学和书法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其文在思想、语言上具有独特价值,其帖也是书法艺术中的瑰宝。
B. 丝竹管弦,是中国的传统乐器,故有时人们用“丝竹管弦”代指音乐,如文中的“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句。
C. “齐彭殇为妄作”中的“彭”即彭祖。相传彭祖高寿,在中国文化里,彭祖也就成了长寿的代名词。
D. “流觞曲水”是古代文人中盛行的一种高雅的游艺项目,后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人文化。古代举行这个活动的具体时间为“暮春之初,癸丑之日”。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忧伤远逝
非鱼
忧伤像一湖清凉的水,她就像一尾喜欢冷水的鱼。
她见过那种小鱼,细长,明黄色,很缓慢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她觉得,这鱼肯定是悲伤的、无奈的,早就练就一身刀枪不入的本领,才在这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原之上,艰难地存活下来。
从小她就活在两个姐姐的阴影里。两个姐姐像她们的父亲,长得枝叶舒展,而她偏偏像母亲,单眼皮,小眼睛,厚嘴唇,皮肤生了锈般黑黄。她常常怀疑,她根本就不是父母亲生的。
母亲似乎也不怎么待见她,总在抱怨:我怎么生了这么个丑丫头,将来可怎么能嫁出去哦?只有父亲喜欢摸她的头,高兴的时候拍她的小肩膀,夸她聪明、能干。
于是,她唯一的骄傲就是聪明、能干,她只有更加聪明,更加能干。父亲说: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一流的大学。她就拼命地学,把所有能拿的奖状都拿回家,贴了满满一墙。
她考上了一流大学。她的丑在那一刻被大家忽视了,包括两个姐姐,都热泪盈眶地祝贺她,说她给家里争了光。
父亲已经退休了,笑呵呵地端起他的小茶壶,歪一歪右嘴角,从小壶嘴吸一口茶水,递给她一个MP3:丫头,奖励你的。母亲也送给她一把黑亮的牛角梳:用脑太多,拿这个多梳梳头有好处。
她觉得,只有在那个夏天,才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候。可夏天太短暂,匆忙间就过去了。秋天的风,还有雨,长且冷,而且愈来愈冷。
大学里,同学们开始悄悄恋爱,可从没有人约她,她总是孤独地呆在教室,使自己看起来很忙的样子。
四年之后,她比别人多了一张“优秀大学毕业生”证书,也因此第一个被选调到省直机关。看着那些恋爱过的同学凄凄离别,执手相看泪眼,她独自抱着膝盖,坐在她的小床上。
她听见心里被某种东西敲击的声音,轰,轰,轰,一下又一下,她突然感觉很疼,哪儿都疼。
她的疼痛持续了很长时间,有四五年吧。她避免一切出头露面的机会,努力把工作干得更好,避免和年轻男同事一起出去,很小心地保护着自己的自尊。
同事也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要给她介绍对象,都被她婉言回绝了,她不是不想恋爱,她怕失望,更怕伤害。
直到有一天,她独自背了行囊去旅游,看到高原湖水中的鱼,她仿佛看到了自己。这么多年,自己就像小鱼在这冷水中,一直孤独地待在无尽的忧伤里。可人毕竟不是鱼啊,不是。
那一刻,她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回到家,她去看父亲。此时母亲已经去世了,两个姐姐也已经结婚,过着世俗的幸福生活,父亲独自一人守着家。
父亲还喜欢摸她的头:丫头,该把自己嫁出去了,别总那么高傲。
高傲?父亲,难道你觉得我是高傲?我已经把自己降低到尘埃里了,我从来就没有高傲过,我只有自卑。
但看起来是这样。父亲说。
你不觉得是我长得太丑,没人要?
傻丫头!世上从来就没有丑女人,只有笨女人。再说,你看看你,哪点丑了?
她不相信父亲的话,父亲从来就是爱她的,不会说她丑,可她知道自己很丑,一直都丑,从小到大。
你怎么这么固执?父亲好像有点生气:找个好小伙子去恋爱结婚。
回到单位,她对同事大姐说:帮我介绍个对象吧。她想通了,哪怕为了父亲,就算受伤也得伤一次吧。
同事大姐一脸的惊讶:真的?真的?哎呀,咱单位那么多小伙子等着呢,你总拒人千里,他们都怕了你了。
真的?这回是她惊讶了。她从来没想过会有人喜欢她。
怎么不是真的啊,瞧瞧,气质多好啊,他们都说你像三毛。
刹那间,二十多年积攒起来的忧伤分崩离析。她的心里绽放出一朵灿烂的花,如鱼儿一跃跳出冰凉的水面,拥抱温暖……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姐姐们的漂亮、大学同学的恋爱,给“她”的生活带来了阴影,让“她”感到痛苦,促使着“她”更加努力地学习。
B. 高原湖水中的鱼孤独地生活在清凉的水中,“她”觉得自己与它们极为相似,同病相怜中也获得了生活的力量。
C.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父亲摸“她”的头、赠送礼物、催促恋爱结婚等细节,表现了父亲对“她”的关爱。
D. “秋天的风,还有雨,长且冷,而且愈来愈冷”的描写,间接表现了“她”的内心情感,也为后文情节做了铺垫。
2.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主要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3.小说以“她的心里绽放出一朵灿烂的花,如鱼儿一跃跳出冰凉的水面,拥抱温暖”结尾,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