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 2013年,...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

2013年,我国启动“二十四节气”申遗工作。

老孟:这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啊。

小郦:“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久违的诗意啊,挺美的。

小丁:都信息时代了,现在过日子谁还看二十四节气?

(材料二)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关于“二十四节气”,你怎么看?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节气入非”非关农事 历时三年,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有人为“智慧”登堂而欢欣,有人因其无补于“日子”而不屑。我认为,节气入非非关农事,是文化事件,不宜做科学考量。 诚如老孟所言,二十四节气,带有浓烈的先民气息,确是“老祖宗的智慧”,在久远的农耕时代,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虽曰中国,实乃黄河,与北温带、出苗率、复合肥等现代科学相比,其准确性自不可比。 二十四节气当属“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这一类别。“节气入非”,其初衷及意义在拯救濒危、保护文化,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国人欣喜可理解,兴奋大可不必。过去的火焰,暖不热今宵的寒意。 今天,谈论农事是一件尴尬的事情,所谓二十四节气,不过是这大尴尬之小切面而已。刀耕火种二熟三熟之农法,镰镢锨锄篮筐筛箕之农具,豆谷麦稻瓜笋蔬莨之农作物,或淘汰悬置,或止于入口。拥有话语权和表达力的人群,对栖身土地伴随节气的人群,说着苍白无力的评语。其实,在节气的流传过程中,它不仅是农事术语,更关乎民俗,清明祭扫、冬至温补,即可见一斑。 毋庸置疑,对气温、寒暑、冰雪、萌枯等物候学元素的关心,是重要的。竺可桢先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五六十年代两次试图建设全国物候数据网,却先后被战争、文革打断。可以想见,古朴的二十四节气之说,对于现代农业之发展是远远不够的。 三年申遗路,崎岖招魂心。但若止于列入名录,则无非是来一次文化工程,多一个旅游项目。若加顺推,假以时日,太极八卦、五音六腑、七夕九州等陆续入非也未可知。若不细察,遗产入非,根在文化,念在濒危,却旨在录名,效在消费。一场文化意淫,半尊坍圮雕像;曾经的主流信仰,如今的小众念想。 小郦所谓“诗意”,不过是文字组合的美妙,头脑画面的魅惑,草长莺飞谷雨小雪的诗意。原创化命名、物候性概括、绝句式表达,是想象力,而非切肤感,是干瘪城市精神对泥土的天然向往,精致现代生活对粗粝的饥渴追寻。这种叶公好龙般的大话诗意,几乎没有多少真切滋味。当我们在北上广和归故乡之间徘徊,在微商网购与体制内外纠缠,农业话语体系已经变得何其边缘和微弱。 申遗成功,看似普大喜奔,实乃“他人的故事”,我们又拿着古人和农民的素材,到世界的屋顶上消费了一把,走下秀场,归于沉寂。 节日入非,非关“过日子”,小丁误将文化淆科学,无异于鸡同鸭讲。不能拿现代科学高度,对古代农业求全责备。以《现代生物学教程》标准审视《梦溪笔谈》,自然哑然失笑处多矣。 文化的归文化,科学的归科学,用非遗给节气燃一把精神暖火无可厚非,再多的奢望怕不现实,也无必要。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所给的材料有两则,材料一说的是我国启动“二十四节气”申遗工作,以及人们对二十四节气的不同看法。材料二说的是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写作要求:关于“二十四节气”,你怎么看?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审题:1、关于“二十四节气”,你怎么看?关于“二十四节气入围非遗名录”,你怎么看?两个问题有些区别,前者地理,后者政治,那么语文在哪里呢?起码是语言,思维要清晰,态度要明晰,要有独立思考和真知灼见。统而言之,老孟、小郦的话指向申遗工作,小丁的话指向生活现实,三人纯属闲聊,并无观点的根本冲撞,甚至某种程度上是互相补充的。民族自豪感爆棚的老孟、情怀满溢唯美流淌的小郦、活在当下脚踩大地的小丁,哪一个不是“话题大王”?若沉湎于抱残守缺与推陈出新,纠缠于节气价值与申遗意义,在二元之间彼此徘徊,写作格局似乎嫌小,聚焦的点还嫌分散。2、所以完成本文的关键点在于找到靶子,针对话题的核心与本质论述。由此可以想到的同类事件也不少,比如中国的昆曲、京剧、中医针灸等26项列名非遗。与它们相比,“二十四节气”的个性和共性是什么?作文材料存在“节气”与“非遗”两个维度,虽有联系,实为两靶。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是就事论事、深度挖掘,还是以小见大、扩展拓展式的引子式写作思维。3、否定倾向拟题:祖宗智慧解不开当下困局;花式秀遗产展露国人小智慧;节气入非唤不回久违诗意;节气申遗不必普大喜奔;文化事件的科学审视是审美错位;止于情怀的节气入非不必做溢美评价;纸上风景带不来心潮澎湃。肯定倾向拟题:节气局限性无碍遗产传承心;过日子不是节气入非的思考基点;非遗舞台缅怀节气无可厚非;濒危是节气申遗的出发点。4、完成此题,很大程度上,精力放在增强作品的“语文味”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虽然良药苦口利于病,但是所有人还是喜欢听好话。打开微信,点赞比比皆是。朋友圈、微信运动、公号爆款文章是点赞“高发区”。微信用户除了给家人、好友、同事、领导的个人动态主动点赞,也经常被动“点赞”,比如碍于情面,给朋友孩子的比赛拉票而点赞……其中,被所谓的“好友”求赞最常见。可见在当下社会,微信点赞是人与人正常交往的必备手段,也是延续多年人情世故的有效方式。既然这样,那么当别人需要微信点赞时就应点赞。

①并不一定所有人都喜欢听好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文)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以自动化控制为核心的工业4.0技术意味着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工厂机器人化不仅可以提升生产效率,还可以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毕竟人是无法与二十四小时工作、出错率极低、不吃不喝、不要工资的机器人竞争的。机器人将人从一般工作中解放出来,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将有更多的时间开发自己的兴趣,从事更具创造性的工作。

 

查看答案

下列情境中的语言表达,恰当的一项是(  )

A. 某同学向老师说明迟到原因:“不期将书忘在家中,回去取书,便迟到了。”

B. 某青年求医生为母亲治病:“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医生,请给我母亲看病!”

C. 刘先生在火锅店吃饭,看到自己的锅里没汤了,便招呼服务员:“麻烦你为我们加点汤,谢谢。”

D. 妈妈问儿子看到放在窗台上的鞋子没有,儿子回答:“你放的东西我怎么知道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写作能力的高低意味着一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多大,甚至也可衡量出一个人对文化的理解程度。

B. 针对一些特殊群体,特别是年龄较大、不便外出的老人,北京市推广了一套在家就可以锻炼的健身操。

C. 杨绛先生一生钻研文学与翻译,精通多国语言,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认为堪称典范的中译本。

D. 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引起了国际桥梁界的高度关注,吸引了许多一流的专家和团队参与技术咨询和质量顾问。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写作以表达清晰为首要宗旨,不要用春秋笔法,绕来绕去,把意思弄得晦涩难懂。

②求职面试时,他师心自用,不人云亦云,独到的见解给考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③简政放权,就是要砍掉束缚创业创新的繁文缛节,为市场增活力、为发展添动力。

④园区内特色农业基地星罗棋布,有彩色水稻基地、莲藕基地、万国瓜园长廊等。

⑤只见先生不打草稿,信笔泼墨,一丛墨竹便跃然纸上,围观者无不人言啧啧。

⑥“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中国编修地方志的传统可谓源远流长,薪火相传。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