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括号内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们应该告诉员工怎样参与创新...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括号内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们应该告诉员工怎样参与创新,在哪个阶段参与到创新的过程中,问他们对于改进产品的想法、过程和工作流程,使他们与管理层保持(   )的沟通。

②如果有内心难以承受的痛苦,你可以找人(   )地诉说,比如找心理医生咨询或向最信任的挚友公诉。

③他们不但是合伙人,更有着(   )、荣辱与共的亲密关系。改革开放后,他们共同办企业,更

加志同道合,许多事情都能心照不宣,配合默契。

A. 开诚布公 推心置腹 肝胆相照

B. 开诚布公 肝胆相照 推心置腹

C. 肝胆相照 开诚布公 推心置腹

D. 肝胆相照 推心置腹 开诚布公

 

A 【解析】 这是一道考核近义成语辨析的题目,首先明确近义成语的区别,然后分析句意找到所给的句子中的重点词语,看哪个成语和它吻合,开诚布公: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根据对语段1的理解,公司领导与职员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诚心待人,所以此处用“开诚布公”;推心置腹: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根据对语段2的理解,特指沟通,所以用“推心置腹”较为合适;肝胆相照:形容对人忠诚。根据对语段3的理解,是对合伙人之间荣辱与共的关系的形容,所以用“肝胆相照”较为合适。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代李世民说的“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与《论语》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2)韩愈在《师说》中强调在求学过程中应做到及时解惑,其中体现教师解惑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两个对仗工整而又极其雄健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容,展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各题。

下方山

南朝·梁 何逊

寒鸟树间响,落星川际浮。

繁霜白晓岸,苦雾黑晨流。

鳞鳞逆去水,弥弥急还舟。

望乡行复立,瞻途近更修。

谁能百里地,萦绕千端愁?

【注】方山:六朝时渡口。

1.诗歌三、四句中“白”“黑”两字的使用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2.在归乡途中诗人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洪信,并州晋阳人,(后)汉圣太后弟也。后弟六人,洪信居长,少善骑射。后唐明宗在藩时隶帐下及即位爱将朱弘实总领捧圣军弘实擢洪信为爪牙渐迁小校应顺中潞王举兵少帝杀弘实而东奔,捧圣军数百从行,洪信预焉。及次卫州,少帝与晋高祖遇,因有疑贰,谋害晋祖,其从兵皆乱。时汉祖方护晋,洪信以兵应之,获免。清泰中,又为雍王重美牙校。

晋初,为兴顺左厢都指挥使。汉祖统禁军,迁镇太原,奏隶麾下。汉祖领陈州刺史、左护圣左厢都指挥使,俄加岳州防御使。从汉祖降邺,以警扈之劳,授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武信军节度

乾佑中,以群小用事,心怀忧惧,白太后求解军职,出为镇宁军节度。岁余,迁保义军节度。初,杨邪以元从功臣为方镇者不谙政务,令三司择军将分补诸镇都押牙、孔目官,或恃以朝选,藩帅难制。洪信闻内难,即召马步军都校聂召,奉国军校杨德、王建、黄全武、杨进、翟本,右牙都校任温武,护圣都校康审澄及判官路涛、掌书记张洞、都押牙杨昭勍、孔目官魏守恭,悉杀之,诬奏谋逆。

周广顺初,加同平章事。洪信常以此妄杀自歉,及革命,内不自安。周祖犹以汉太后之故,移镇京兆。本城兵不满千,王峻西征至陕州,以援晋州为辞,又取去数百人。及刘崇北遁,遣禁兵千余屯京兆,洪信益惧,即请入朝,恳辞藩镇,拜左武卫上将军。世宗即位,迁左骁卫上将军。显德五年,改右龙武军统军,从世宗北征,为合流口部署。

乾德五年,改左骁卫上将军。开宝五年请老,以本官致仕。八年,卒,年七十四。

(节选自《宋史·李洪信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后唐明宗在藩时/隶帐下/及即位/爱将朱弘实总领/捧圣军弘实擢洪信为爪牙/渐迁小校/应顺中/潞王举兵少帝杀弘实/而东奔

B. 后唐明宗在藩时/隶帐下/及即位/爱将朱弘实总领捧圣军/弘实擢洪信为爪牙/渐迁小校/应顺中/潞王举兵/少帝杀弘实而东奔

C. 后唐明宗在藩时/隶帐下/及即位/爱将朱弘实总领/捧圣军弘实擢洪信/为爪牙渐迁小校/应顺中/潞王举兵/少帝杀弘实而东奔

D. 后唐明宗在藩时/隶帐下/及即位/爱将朱弘实总领捧圣军/弘实擢洪信/为爪牙渐迁小校/应顺中/潞王举兵少帝/杀弘实而东奔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祖,从汉代开始,凡创业的国君死,其庙号称为“祖”。“晋祖”指后晋高祖石敬瑭。

B. 节度,这里是节度使,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一种全权印信,故称。

C. 同平章事,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属实际担任宰相者,或加以同平章事的名义。

D. 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做“致仕”,古人还常用出官、致政、休致等名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洪信做人低调,不自我骄纵。他是后汉圣太后弟弟,少年时能苦练骑射;先隶属后唐明宗帐下,然后由小校慢慢做到节度使、大将军。

B. 李洪信机警果断,明于权变。在政权更迭频繁的乱世,李洪信先后跟随后唐明宗、朱弘实、少帝、雍王重美以及汉祖等而步步高升。

C. 李洪信做了错事能够自我反省。他听闻内难,就召集马步军都校聂召等人将他们全部杀掉并诬告他们谋反,之后他常常因为此事内心歉疚。

D. 李洪信为人谨慎,善于明哲保身。他时常心怀忧惧;后周广顺初年,请求辞别京兆,去藩镇任职;开宝五年请求告老还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乾佑中,以群小用事,心怀忧惧,白太后求解军职,出为镇宁军节度。

(2)本城兵不满千,王峻西征至陕州,以援晋州为辞,又取去数百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俄新社莫斯科9月29日电借助“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中国与奥地利的科学家首次实现洲际量子保密视频通话。

中国科学院的专家说:“我们成功实现了从卫星到地面1200公里距离的量子密钥分发、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完成了量子保密视频通话的第一组实验。得益于此,我们将通信质量提到光纤通信的20倍。”这标志着中国在量子密钥分发、量子远程传态和量子密集编码等量子通信所涉及的三大领域全面领先世界。

(选自2017年10月1日《参考消息》)

材料二:

量子通信,是一种新型的通讯方式。它传输的不再是经典信息而是量子态携带的量子信息。量子具有可叠加、非定域和不可克隆三大特性。正是基于此,科学家们解决了通信的绝对安全等经典通信所存在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使量子通信取得了绝对优势。

量子通信,按其所传输的信息是经典还是量子分为两类。前者主要用于量子密钥的分发传输,后者则可用于量子隐形传态(包括量子纠缠的分发)。量子密钥的分发传输,以量子态为信息载体,通过量子信道使通信收发双方共享密钥,并结合经典信道实现经典信息的安全传递。量子隐形传态,利用分散量子缠结与一些物理讯息的转换来传送量子态至任意距离的位置,传输的不是经典信息而是量子态携带的量子信息。

与经典通信方式比,量子通信具有明显的优势。任何截获或测试量子密钥的操作,都会改变量子状态,理论上有“无条件安全性”。在信息传输通道方面,经典光通信利用光束携带经典信息在光纤线路中传输;量子通信,尤其量子隐形传态,作为信息载体的物理量子本身并未被传递,所传送的只是量子的态,不需要任何线路媒质,传递过程不会为任何障碍所阻隔,有超强扰干扰能力。根据量子力学的叠加原理,一个n维量子态含有2n个态信息,而量子并行性使得量子计算机可以同时对2n个数进行运算,因此使用量子计算机对n维量子态进行传输,效率极高。

(摘自2017年10月5日《中国科学技术网》)

材料三:

2016-2020年量子通信技术产业发展前景预测

注:市场渗透率是当前市场需求和潜在市场需求的一种比较,即某一产品或服务预期可增加的市场需求量与当前的市场需求量的比例,能反映该产品或服务的发展趋势。

(图中数据来源于《2016-2020中国量子通信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调查报告》

材料四:

量子通信技术虽然发展迅猛,实际应用却并不普遍。对此,中科院院士潘建伟认为眼下技术已不是制约,关键在于成本和需求。他坦言,目前量子通信应用成本较高。假设一个人只有几十万块钱的存款,让他每年花几万块钱保证这笔钱“安全”他肯定不乐意。但如果每年只花几百块钱,就能保证上网、打电话、移动支付都是安全的,相信有不少人会考虑使用。此外,从需求的迫切性来看,随着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人类对网络安全的要求将大大提升,量子通信现实应用也会更加广泛。潘建伟推测,对军队、银行、政府机关等保密性较高的单位来说,量子通信广泛应用预计5-10年可实现。但如果是进入寻常百姓家,也许10年,也许20年,具体还要看智能社会的到来有多快。

(选自2017年9月18日澎湃新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B. B    C. C    D.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得益于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隐形传态、量子保密视频通话实验的成功实现,我国科学家将光纤通信的通信质量提高20倍

B. 由材料三可知,专网、公众网、云安全及特殊应用等三大领域是量子通信产业发展的主要市场,且其在三大领域中的市场规模都在逐年扩大。

C. 从材料三看,量子通信产业,2018年以前在专网领域的市场渗透率最高,2019年后,在公众网和云安全及特殊应用领域,市场潜在需求会越来越大。

D. 量子通信技术包括量子密钥分发、量子远程传态和量子密集编码等三个方面,而量子密钥分发,是使收发双方能共享密钥从而使信息安全。

E. 四则材料虽然来源不同,谈论的角度和重点各有侧重但都对中国量子通信发展的情况以及当前应解决的主要问题作了深入分析。

3.从材料看,量子通信要能普遍应用需要哪些条件?请分条作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放价救灾   

张爱国

北宋熙宁年间,浙江大旱。朝廷虽然口口声声赈灾救民,但雷声大雨点小,下拨的救灾粮本就少得可怜,再经过各级官吏的雁过拔毛,到了灾民手里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为了保命,灾民们到处借债买粮,然而仿佛一夜间,市场上的粮价就高得离谱。

重灾区越州已有数千人饿死。饥民们涌到府衙前,请求州府救命,平抑粮价。知府李之诚深知此种情况最易导致民变,于是紧急张贴布告,严令粮价一律回到灾前水平,严禁粮商私自抬价。饥民们激动得热泪盈眶,奔走相告,然而等他们再来到市场,所有粮行都关了门,就连大街小巷上那些挑着担子、背着褡裢卖粮的也一个不见了。

李知府大怒,将府里的大小衙役全派到市场上,监督粮商卖粮。但粮商们一个个都精得很,多数早已脚底抹油溜得不知去向,剩下没有来得及跑的,阳奉阴违,百般推诿、拖延。总之,任衙门想尽了办法,饥民们也买不到平价粮。

越州饿死的饥民已过万。朝廷责怪知府李之诚救灾不力,革了他的职,重新派来一名叫赵知非的知府。赵知府来到越州,摆在面前的是,土黄色的大地上,除了一具具横七竖八无人掩埋的饿殍散发着一阵阵恶臭外,不见半点生机。大街小巷难闻人声,只有一个个无力逃荒的人或横卧或倚靠路边、墙脚,手里攥着几枚可怜的铜钱——钱买不到粮,钱就只能是废铜烂铁。

赵知府径直走进府衙,命令市场上监督粮商的衙役立马全数撤回。

老师爷闻声,急忙跪下,颤巍巍地说:“老爷不可啊!老爷有所不知,此月余来,全府衙役均已遣去,日夜监商限价,然形势尚且如此,若此时撤回,岂不更甚?”

众官员也急忙跪下,齐声附和。

赵知府请起老师爷和众官员:“诸位,师爷适才所言,可知何故?”

众官员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回答。

“本府赴任途中已知晓,越州周边府县皆在限价,但状况均与越州一般——饥民无粮可买。此足可见,限价之举不得要领,甚或南辕北辙!”

什么?限价不对?限了都饿死了人,若不限那还了得?众官员忍不住问道:“大人莫不要放开粮价,任由奸商抬升,盘剥饥民?”

“正是!”赵知府认真地说,“本府正欲放价,随行就市……”

“使不得啊大人,我越州已绵延数千年,望大人开恩,给越州留下几条命吧……”众官员又一次跪下,哭叫着。

“本府所为,诸位自会明白!”赵知府无心多做解释,下令:“即时起,越州粮价一律放开,官府不得半点干涉!”

赵知府命衙役们带上官府布告火速奔赴周边府县广为张贴,又亲率官员到越州城大街小巷张贴——他要让远远近近都知道越州粮食新政。

布告一出,那些数日不见人影的粮商们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冒了出来,一个个笑嘻嘻地打开粮行。当然,他们也仿佛要将这些天所受的损失一下子捞回来,粮价高得能吓死人。那些饿得奄奄一息的饥民,虽然骂着官府与奸商狼狈为奸,但还是拿着钱争相买粮。

粮商们大喜,一面敞开卖粮,一面想尽办法从外地紧急调粮。外地粮商们也火速加入其中,不辞山路崎岖难行,将粮食源源不断地运进越州,踌躇满志地要狠赚一把。然而他们万没想到的是,不到一周,越州粮食开始积压,供求关系发生了大逆转。

粮商们乐不起来了:粮食运回去吧,山高路险,来回折腾,亏本太重,唯有降价销售。一家降价,两家、三家,紧跟着降。一次降价,两次、三次,不断地降。转眼,越州粮价像跳水一般,从峰顶直落峰谷,并且这个峰谷还没有底,不断地陷啊陷,直陷得那白花花的米面连个糟糠价都卖不上。更远地方的粮商还不知情,还在将粮食源源不断地运进越州……

“大人真神人也!”府衙里,众官员围着赵知府感叹,“大人何来此等妙计?”

“诸位过誉!本府之计,一乃深谙商人本性之逐利,但有利,其无不可为,无不能为。二乃本府相信,放比堵好。天下万事,堵则必致其反。”赵知府若有所思,“本府提请诸位牢记,官府并非万事皆可为。我等朝中之人,当信百姓信物理:诸事只要官府放得开,百姓自有解决之道,物理自有解决之道!”

(选自《小说选刊》2016年第5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任知府李之诚救灾时认真负责、遵循民意,严格采取平抑粮价的政策,结果落得个被革职罢官的下场,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官吏形象。

B. 赵知非来到越州,将监督粮商的衙役撤回,放开粮价,受到官员反对和百姓大骂,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写,既使情节起伏,又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C. “那些数日不见人影的粮商们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冒了出来,一个个笑嘻嘻地打开粮行”,文章通过人物的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粮商们逐利的本性。

D. 小说结尾借赵知府之口点明了救灾取得成功的原因,既使上文的谜团得到破解,又点明主旨,引发读者对“放价救灾”背后原因进行深入思考。

2.小说中赵知府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分析。

3.文章主人公是赵知非,开头四段为什么重点写李知府救灾的情况?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