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你与谁聊天 白旭初 老头子走了。女儿也走了。 天国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你与谁聊天

白旭初

老头子走了。女儿也走了。

天国没有回程的路,老头子永远回不来了。女儿在南方的台资企业打工,一年才能回来一次。

女儿回南方前对老妈说,老爸的手机您用着吧。又说,有事打我的电话,我也会常打电话给您的。

老妈本地再无亲人,加上腿脚不太灵便,每天除了到附近的菜市场买菜,自个儿做饭自个儿吃外,就是靠在沙发上,盯着茶几上的手机发呆。她期待和在南方的女儿说说话,但手机沉默着一声不响。

这天,老妈毅然拿起手机。拨了女儿的号码,但传来的是另一个女人的声音:您好,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老妈又连续拨了几次,还是关机。她生气地把手机扔在沙发上。

傍晚时分,老妈的手机突然响起来,接着传来女儿焦急的声音:老妈,您给我打了5个电话,家里有急事?您还好吗?

家里没事,我也没事,就是想和你说说话。老妈说,你怎么把手机关了呢?

我在流水线上干活,一刻也不能停手。女儿说,而且,上班时间接打电话要罚钱的。

老妈说,你这么晚了才下班?

嗯,天天加班。女儿打了个哈欠,说,下了班就想睡。

老妈泪眼蒙眬,说,下班了抓紧时间休息,不给我打电话不要紧,打长途挺费钱的!

女儿想,老妈真可怜,今后再忙再累也不能忘了给她打电话。

一天,女儿轮休,她上街买日用品时给老妈打了个电话,语音提示却说:您好,您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女儿想,好事呀,老妈终于和别人有往来有联系了。

女儿买完东西后,又给老妈打电话,语音提示还是说:您好,您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女儿想,这电话打得够久的了,老妈和谁通话呢?

女儿不记得重拨了几次,老妈的手机终于接通了。女儿问,老妈,和谁打电话呀?打了这么长时间!

老妈说,一个熟人。

女儿说,聊些什么呢?

老妈顿了一下,说,没聊什么,就是天南地北聊天呗!

女儿和老妈聊了20多分钟。挂了电话后,还沉思了一会儿。

又一天,女儿上班时,流水线突然出故障停机了。趁流水线抢修间隙,工人们都走到车间外透气。女儿忙打开手机给老妈打电话,奇怪的是,语音提示又说:您好,您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女儿隔一会儿重拨一次,直到流水线修好了,老妈的手机也没能接通。

晚上,女儿又给老妈打电话。电话通了,母亲却说,有事吗?没事别打电话,费钱哩!

女儿说,老妈您开电话会议呀,和谁聊天呢?

老妈说,也是熟人。

女儿说,聊些什么呢?

老妈说,没聊什么,就是天南地北聊天呗!

女儿想,老妈是不是有相好的了?女儿说,和您聊天的是个老头儿吧?

老妈不语,只嘿嘿一笑。

女儿暗暗思忖:老妈还不到花甲年纪,有个老来伴也是一桩美事啊!

女儿请了几天假,决定回家一探究竟。女儿刚进家门,老妈的手机就响起来了。

老妈把手机举到耳边,问,你好!你是谁?你找谁?

老妈说,哦,你要我猜你是谁?哦,我猜不出。

老妈说,你要我仔细听你的声音,我也听不出你是谁。

老妈说,哦,你是湖北的,我猜出来了,你姓董吧?

老妈说,怎么样?我猜对了吧!我还知道你是我老头子的亲侄子呢。

老妈说,哎呀!伯伯得癌症住医院了?借两万块钱,没问题。

老妈说,别急!叔叔到上海出差,等几天才能回来,到时会把钱送到医院去。

老妈说,啊,不要叔叔送?好哩,他回来后,就把钱给打过去……

女儿再也听不下去了,大声说,老妈,这是——

女儿还没把“骗子”二字喊出口,老妈就急忙把通话结束键按了。

老妈说,我早知道他们是骗子。当年你老爸就上过当。

女儿说,知道是骗子干吗还聊得起劲?

老妈说,骗子打电话给我,我就当是聊天呗!

老妈又说,只要不把话说死,不揭穿他们的鬼把戏,他们就会天天打电话来。

女儿眼里顿时噙满了泪水。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小事切入社会热点问题,小说中写老爸离世,只剩老妈独居,女儿外出打工太忙,再加上上班身不由己,很少给老妈打电话。

B. 老妈开始时期待女儿给自己打电话,但到后来却对女儿说没事别打电话,这里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老妈对女儿的体贴和关爱。

C. 老妈在女儿还没把“骗子”二字喊出口前就急忙按了通话结束键,是因为怕骗子得知骗局被识破后,不再打电话过来,自己就没人聊天了。

D. 小说结尾处女儿的流泪,是为老妈的孤独而流泪,为自己没能够尽孝心陪伴老妈而流泪,也为老爸的去世而流泪,自然而感人。

2.小说以“打电话”为中心来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3.请从小说主题思想、艺术构思两方面谈谈这篇小说的特点。

 

1.D 2.①“打电话”是小说的行文线索,以此为中心叙事使故事情节更紧凑;②通过“打电话”这件事,成功地展现了老妈作为空巢老人的孤独形象和女儿的孝顺的形象;③通过“打电话”这件小事,展现了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及心理,表达了空巢老人孤独寂寞、渴望关爱的深刻主题。 3.①主题思想深刻。小说涉及人物不多,却以小见大,描写了空巢老人的现状,揭示了当下空巢老人孤独寂寞、精神空虚,亟须得到关怀的深刻主题。②艺术感染力强。小说采用欧·亨利式的结尾,如结尾处写老妈知道打电话的是骗子,却不愿拆穿骗子的骗局,出人意料,使小说更富艺术感染力。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D项,“为老爸的去世而流泪”不合文意。从文中来看,母亲明知道来电话的是骗子还要接电话并与骗子聊天,主要是因为母亲孤身一人在家,生活孤独寂寞。女儿得知真相流泪,表明女儿了解了老妈的孤独,为自己没能尽孝心陪伴老妈而内疚。 2.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中从情节结构和主题表达等角度分析。从主题表达来看,小说叙述了空巢老人“老妈”“打电话”的故事,连接故事情节的枢纽是“打电话”,小说是通过“打电话”来塑造人物形象、彰显文章主题的。从情节发展的角度来看,小说的故事情节围绕“打电话”展开:老妈打不通女儿的电话,为后面与骗子通电话的情节埋下伏笔;女儿打不通老妈的电话继而回家,然后发现老妈与骗子通电话。这就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打电话”起到了行文线索的作用。 3.试题分析:题目要求从“小说主题思想、艺术构思”两方面来谈,这就明确指出了答题的范围。从主题思想方面来看,小说虽然写的是“老妈”和骗子“打电话”的小事情,但反映的却是空巢老人孤独悲凉的生活的现状,以小见大。从艺术构思方面来看,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充满了艺术感染力。回答时可以先总结,然后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人工智能,新起点上再发力

去年出尽风头让人惊叹的谷歌围棋人工智能“阿尔法狗(AlphaGo)”,5月将来到中国,在浙江乌镇与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棋手柯洁上演人机大战。黑白子此起彼落之间,柯洁探寻的是已有几千年历史的围棋“真理”,而对“阿尔法狗”和它的发明者来说,比赢得比赛更重要的,是寻找人工智能的科学真理。

人工智能称得上是当前科技界和互联网行业最为热门的话题。无论将其称作“下一个风口”“最强有力的创新加速器”“驱动未来的动力”,还是关于它会不会比人更聪明甚至取代人的各种争论,都在说明,人工智能又一次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与以往几十年不同的是,这次人工智能的高潮,是伴随着生活和工作的应用而来,它是科技进步的水到渠成,也嵌入了十分广泛的生活场景。因此也有科学家认为,“我们或许是和人工智能真正共同生活的第一代人”。对大众来说,人工智能充满着科幻色彩;对科学家来说,人工智能可能是最受内心驱动、最具理想色彩的一门科学。从1956年的美国达特茅斯会议算起,明确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并开始科学上的研究,到现在已有61年的历史,并经历过至少两个“冬天”。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人工智能仍然走不出实验室。人工智能遭遇的技术瓶颈,一方面有着时代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们对它的期待太高,一直梦想着的是创造出类似科幻电影《人工智能》中那个小机器人的形象——会找寻自我、探索人性,想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这也是一些人对人工智能既向往又恐惧的原因之一。

在脑科学尚未取得重大进展时,受益于互联网和计算机新一代技术创新,人工智能从更加实用的层面进入了发展快车道。互联网大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以及深度学习模式的突破,被认为是人工智能赖以突破的三大要素,它们造就了语音、人脸识别准确率的惊人提升,人机对话像人与人一样更加自然,乃至可以像“阿尔法狗”一样去找寻规律、自我决策。

尽管中国不是人工智能的策源地,但在当前人工智能的这一轮技术爆发中,正在建设科技强国的中国,被很多人认为第一次同科技发达国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小到手机语音助手,大到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等人工智能产品和技术广泛应用,它们连同中国顶尖科技公司所拥有的人才一起,充分证明中国在人工智能的资本、市场、技术、人才等方面都不落人后。同时也要冷静看到,国内互联网公司搭建的人工智能平台,与亚马逊、谷歌等相比差距仍然不小。比如,在围棋人工智能领域,腾讯的“绝艺”还不敢说能和“阿尔法狗”相媲美。站在同一起跑线,只能说明具备站位优势,更重要的还是好好蓄力、精准发力,力争引领这一轮人工智能的创新浪潮。

故事才刚刚开始,从基础研究、技术发展,到未雨绸缪建立人工智能相关的伦理规范,人工智能的未来面临着无数挑战和变化。“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是创造未来”,人工智能的前景无限美好,值得我们为之全力奔跑。

(选自 2017年4月17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顶是(    )

A. 谷歌围棋人工智能“阿尔法狗”与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棋手柯洁展开人机大战,目的是寻找人工智能的科学真理。

B. 被称作“下一个风口”“最强有力的创新加速器”“驱动未来的动力”的人工智能,在当前科技界和互联网行业谈论最为热烈,因此人工智能将再一次迎来黄金发展期。

C. 虽然人工智能令人向往,但是如果机器人会找寻自我、探索人性并想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也会让很多人对人工智能感到害怕。

D. 人工智能在上世纪90年代仍未走出实验室,主要受限于科学家无法创造出会找寻自我、探索人性的机器人形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围绕新一轮人工智能的技术爆发,论证了在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起点下拥有站位优势的中国应该努力创新发展人工智能的观点。

B. 文章论述了在新一轮人工智能的技术爆发中中国的优势和不足,对比之下,认为中国一定引领这一轮人工智能的创新浪潮。

C. 文章回顾了人工智能遭遇技术瓶颈的原因,论述了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走出实验室,伴随生活和工作,迎来黄金发展期的话题。

D. 认为人工智能的前景美好,值得创新和发展,这是文章论述的的前提,也是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的理论依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众眼中的人工智能和科学家眼中的人工智能不同,前者多关注其科幻色彩,后者多着重其理想色彩。

B. 正在建设科技强国的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拥有可以比肩科技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技术、人才,在当前人工智能的技术爆发中具备了站位优势。

C. 人工智能变得更实用,发展更迅速,得益于互联网大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以及深度学习模式的突破。

D. 以往几十年的人工智能,与生活和工作应用结合不够紧密,其实还不是真正意义的人工智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双手传递了多少情,一双手凝聚了多少爱。在生活中,我们握手表示友爱,我们牵手传达亲昵。母亲针线缝衣,手织爱子之心;子女殷勤搀扶,扶出孝敬之情。朋友援助之手,送来丝丝暖意;陌生人的善意之手,融化心中的冷漠。看着我们的手,体会彼此的情。

请以“手”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命题目,自选立意,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书写工整。

 

查看答案

(题文)雨果说:“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背后。”请结合小说《巴黎圣母院》主要人物或故事情节加以说明,8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仿照下列划线语段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两个,在后面的横线上再写两句话,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结构相同或相似的文字。要求:符合人物特点,不超过60字。

古来圣贤皆寂寞。但寂寞因人而异。庄子是寂寞的,在窘迫的生活中,默默地修身养性,但是他在寂寞中悟出了逍遥的真谛,为无路可走的人打开了一扇开向清风明月的窗;(1)      。寂寞常常与孤独为伴。李白纵情山水,在如画江山中选择了一份孤独,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愤慨;(2)                   ,他们选择了孤独,纵然不被世人理解,终不随其波逐其流。孤独丰富了人生的内涵,提升了人生的境界。

备选人物: 屈原  苏武  曹操  陶渊明   苏轼   鲁迅  朱自清   郁达夫   贝多芬   梵高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晨间听蝉,想其高洁。                                   

                                        。蝉亦是禅。

高据树梢,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

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

蝉该是有翅之族的隐士吧

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中分外轻逸

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

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

A. ④②①③⑥⑤    B. ④⑥②⑤③①    C. ③④⑤⑥②①    D. ③①④②⑥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