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国“张衡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引起世界瞩目,在...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国“张衡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引起世界瞩目,在于卫星的特点是建造全球电磁场和电离层监测平台的独到之处。

B. 想要实现“人才回流”,相关部门必须完善高端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

C. “5•12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遂宁电视台特派记者重返北川,近距离感受震后十年北川的遗落与重生。

D. 随着智能机器人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家务劳动的主力,很多人越来越担心人工智能是否会影响人类的未来。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A项,“在于卫星的特点是建造全球电磁场和电离层监测平台的独到之处”句式杂糅,可改为“在于卫星的特点是建造全球电磁场和电离层监测平台”或“在于卫星有建造全球电磁场和电离层监测平台的独到之处”。B项,“完善高端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成分残缺,应是“完善……的措施”。D项,“很多人越来越担心人工智能是否会影响人类的未来”一面对两面,不合逻辑。“担心”后面应该加肯定的语气,可以改成“很多人越来越担心人工智能会影响人类的未来”。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语段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 (     )

孩子,我们希望你能遇到一位①不怒自威的老师,希望你当一名怀敬畏、有信仰的学生。当你读了一些书,经了一些事,你就会明白,一位手持戒尺、心怀慈爱的老师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会给你种下怎样的人生梦想。孩子,你要知道,盲目的鼓励和宽容,只能培育出温室的花朵。好的教师,必然是②宽严相济、奖罚分明的。如果你在学校整天地③不学无术、侮辱老师、欺凌同学,老师会以他的方式批评你,你不要④充耳不闻;老师以他的方式惩戒你,你不要心怀不满,不要指望我们站在你那边,去状告老师,抹黑学校。我们一定会感谢老师,他在尽自己的努力教育你。在这⑤蹉跎岁月中,你可以不为我们学习,但你必须为自己而战;你的学历和资质、修为与德行,是你学生时代必修的课程,也是你立足社会谋生的名片。希望你⑥不孚众望,在规则中懂得敬畏,在敬畏中丰富生命。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③⑤⑥    D. ②④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管仲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只有在解决了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后,才能引导人们遵从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鲁迅对《史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说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借松柏说明品德高尚的人经得起环境考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刘秀才归江陵

杜牧

彩服鲜华觐渚宫①,鲈鱼新熟别江东。

刘郎浦②夜侵船月,宋玉亭③春弄袖风。

落落④精神终有立,飘飘才思杳无穷。

谁人世上为金口,借取明时一荐雄⑤。

(注释)①渚宫:春秋时楚国的别宫。故址在今湖北江陵。②刘郎浦:在江陵府石首县(今属湖北)沙步,乃刘备娶吴主女之处。③宋玉亭:江陵有宋玉故宅。④落落:高超不凡的样子。⑤雄:指扬雄。《甘泉赋序》:“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上方郊祠甘泉……召雄待诏承明之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彩服”化用了老莱子娱亲的典故,表达了朋友刘秀才为了孝亲而和我辞别归家。

B. “鲈鱼”化用张翰的典故,西风起时张翰就辞官回乡,以此表明朋友思乡之情。

C. “刘郎浦”“宋玉亭”,把刘秀才和宋玉进行对比,目的是赞赏朋友的才华出众。

D. 诗歌的前四句通过想象,写刘秀才归家的情景,突出了刘秀才德才兼备的品行。

E. 第三联承上两联,间接描写刘秀才才华过人,为下文抒发自己的感慨埋下伏笔。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贞观中直谏者首推魏征。太宗尝谓征曰:“卿前后谏二百余事,非至诚何能若是?”征以族辞位,帝曰:“金必锻炼而成器,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岂可去乎?”

然其时直谏者不止魏征也。今案新旧唐书各传。薛收谏猎,帝即赐金四十铤以奖之。孙伏伽谏元师律罪不当死帝即赐以兰陵公主园直百万或以为太厚帝曰朕即位未有谏者是以赏之。虞世南谏田猎、谏山陵之制不宜过厚、谏宫体诗不宜作,恐天下从风而靡,谏勿以功高自矜,勿以太平自息。帝尝曰:“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理?”褚遂良谏宠魏王泰太过,帝纳之;谏告成东岳,即罢封禅……此皆见于各传者也。

魏征尝言:“陛下导之使言,臣所以敢谏;若陛下不受,臣岂敢犯龙鳞?”是诸臣之敢谏,实由于帝之能受谏也。以太宗之天锡智勇,制事决机,动无遗策,宜其俯视一切,臣下无足当意者。乃虚怀翕受,惟恐人之不言,非徒博纳谏之名,实能施之政事,其故何哉?盖亲见炀帝之刚愎猜忌,予智自雄,以致人情瓦解而不知,盗贼蜂起而莫告,国亡身弑,为世大僇。惟见之切,故惧之深,正张廷士圭所云;“多难兴邦,殷忧启圣,皆以事危则志锐,情迫则思深也。”魏征之谏亦动以隋为戒,谓“隋帝岂恶天下之治安,不欲社稷之长久哉?特恃其富强,不虑后患,驱天下以从欲,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陛下当鉴彼之失”。

此当时君臣动色相戒,皆由殷鉴不远,警于目而惕于心,故臣以进言为忠,君以听言为急。其后勋业日隆,治平日久,即太宗已不能无稍厌魏征,谓“贞观之初,导人以言。三年后,见谏者悦而从之。近一二年,勉强受谏而终不平”。是可知贞观中年,功成志满,已不复能好臣其所受教。然则惧生子有所惩,怠生于无所儆,人主大抵皆然。若后世蒙业之君,运当清泰,外无覆车之戒,而内有转圜之美,岂不比太宗更难哉!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新旧唐书》,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孙伏伽谏元师律/罪不当死/帝即赐以兰陵公主园/直百万/或以为太厚/帝曰/朕即位未有谏者/是以赏之

B. 孙伏伽谏元师律/罪不当死/帝即赐以兰陵公主/园直百万/或以为太厚/帝曰/朕即位未有谏者是/以赏之

C. 孙伏伽谏元师律罪不当死/帝即赐以兰陵公主园/直百万/或以为太厚/帝曰/朕即位/未有谏者/是以赏之

D. 孙伏伽谏元师律罪不当死/帝即赐以兰陵公主/园直百万/或以为太厚/帝曰/朕即位/未有谏者是/以赏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宫体诗,始于南朝梁简文帝,多描写宫廷生活,重词藻、声律,常常流于浮靡轻艳。

B. 封禅,历代帝王每年定时在泰山举行祭祀天地的典礼;“封”为祭天,“禅”为祭地。

C. 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 殷鉴,原指殷人灭夏,殷的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作为鉴戒;后来泛指可作借鉴的往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太宗用“金”和“良匠”比喻自己与魏征的关系,表明了对魏征的倚重,更是对其忠诚事主、敢于直谏品行的肯定。

B. 新旧唐书记载唐太宗时代直言进谏者很多,最根本原因是君主积极的态度,太宗鼓励进谏,愿意虚心接纳臣下的意见。

C. 唐太宗目睹了隋朝灭亡的过程,清楚地看到隋炀帝因刚愎自用而丧国亡身的后果,所以能够做到君臣警惕,引以为戒。

D. 虽治平日久,功成志满,唐太宗积极纳谏的态度却始终没有改变,作者因此慨叹后世国运太平的君主难以做得更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恐天下从风而靡,谏勿以功高自矜,勿以太平自怠。

(2)多难兴邦,殷忧启圣,皆以事危则志锐,情迫则思深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日前,山东省政府下发实施意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鼓励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相互购买管理服务、教学资源、科研成果。建立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各地要有计划地开展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互派教师、管理人员等帮扶工作。实施义务教育民办学校纳入生均公用经费保障范畴,学生纳入“两免一补”,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按标准予以拨付。

人们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和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当前教育领城的基本矛盾。择校的根本原因还是供需矛盾,是优质教学资源供给不足。近年来,从幼儿园到初中,无论从数量,还是从其办学规模来看,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由于对民办学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各地对民办教育的重视和扶持的力度还是不够,经费资助缺少必要的政府支撑,制约民办学校发展的瓶颈如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办学水平等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山东省支持民办学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做法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摘编自《支持民办学校,有利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枣庄日报》2018年6月)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的民办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无论对多元化多层次人才的培养,还是对教育体制的改革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最新统计,我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7万多所,在校生总规模达1400多万人。民办教育的发展,改变了单纯依靠政府办学的传统模式。与此同时,我国有关民办教育的立法工作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最近,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要求制

定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开始施行,《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贯彻实施,使民办教育在经历恢复阶段和发展阶段后已进入规范发展阶段。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民办院校在规模、质量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本次论坛强调,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符合我国的国情,符合社会需求,可以满足人们对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选择性需求。

(新华网《第二届中国民办院校校长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材料三:

14世纪,英国出现了最古老的正规私立中学——公学,大多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旨在提高公众教育水平,培养高水平的公职人员,因此不称私学,而叫“公学”。

与英国相比,其他国家的民办私立学校起步较晚,但发展状况却大不相同,如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民办私立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的发展是有限的,教育权基本由国家控制;而美国和日本等国,则大力发展民办私立教育,民办私立学校的地位、规模与影响均可以与国立公办的各要学校比肩,甚至成为一流的学校。其主要特点是在基础教育中民办私立学校相对较少,而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中,民办私立学校比例较大,占到学校总数的50%以上。政府有关部门将民办私立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之中,使之成为充满活力的有机部分,全盘考虑教育的发展战略与规划。

美国是私立学校教育发展较早和规模较大的国家,其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在本世纪初已达到世界前列。在殖民地时期,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发展同步,建立了许多私立学校。起初,这类学校以传授商贸知识与生活技能为主要目标,后逐渐扩大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在颁布的法令中,明确认定私人办学是一种天赋人权,政府不应过多干涉,而且应给予经济补點。

(《国外民办(私立)学校管理的历史》《教育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山东省从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教师合理流动等方面鼓励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相互支持,加强合作,以便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B. 各地民办教育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无法解决制约其发展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办学水平等瓶颈问题。

C. 民办教育的发展改变了单纯依靠政府办学的传统模式,对多元化多层次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体制的改革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D. 德法意等国基本是国家控制了教育权,民办教育发展有限;而美日等国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使之成为国家教育体系的有机部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政府通过出台措施,加大对民办教育的重视和扶持力度,符合我国的国情和社会需求,能够有效地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B. 有关民办教育的立法工作深人展开,特别是《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贯彻实施,使民办教育进入了规范发展阶段。

C. 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在数量、办学规模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已成为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D. 美日等国全盘考虑教育的发展战略与规划,大力发展民办私立教育,基础教育学校比例占到学校总数的50%以上。

3.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