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远 山 张世勤 莽莽苍苍,四面青山。孤独的牛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远 山

张世勤

莽莽苍苍,四面青山。孤独的牛车,远远望去像一个小黑点,在大山深处移动。

父亲刚逝,他的心情低沉而忧郁。今天天气放晴,他该出山,但他只能一个人驾着牛车出山了。

他和父亲在这深山里已经二十多年,习惯了每天植树、护林、砍柴、卖柴这一套步调,从未感觉到日子有丝毫的单调,现在,父亲不在了,从今天开始他得习惯一个人出山。

山路崎岖,又是一个转弯,转过弯去就是一个长长的缓坡,然后再转弯。这条山路他早已烂熟于心,每到一处转弯,他都要提醒父亲:爹,转弯了。可他再也听不见父亲的回答,父亲的确是不在了!

不知什么时候,车竟然停下了,停在了一个转弯处。这种情况从前还未有过,他说,咱们赶路吧,牛却仍然未动。他抚着牛,竟看到牛眼里闪着迷惘。这头牛,当年是父亲接生的,难道它还记着父亲对它的好?他也再次想起父亲,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唉,爹,转弯了。

没想到,这一说,牛迈开步子,熟练地转过弯去。他终于明白,牛跟他一样,都习惯了父亲坐在车上,习惯了每到转弯处的提醒,现在到了转弯处,他不说话,牛就有些慌,不知该怎么办。也许,他和牛都需要一个转弯的过程。明白过来之后,接下来的路就顺畅得多了。到转弯处,他还是像往常一样,给父亲说一声:爹,转弯了。这么喊,又像是喊牛。望着老成持重的牛,他突然觉得把它看作父辈,似乎也没什么错。父亲和牛的秉性是一样的。

过了些日子,他再次从山外回来的时候,牛车上不再那么空荡荡的了,而是坐着一个年轻的女人。

年轻的女人穿着红红的上衣,充满着对大山的新奇。过去,出山进山,远远看去都是一个小黑点,而现在却是一抹鲜红。这抹红,在青山绿水之间,想掩映都掩映不住。

年轻的女人是他在山外认识的。每次木柴装车后,他都要带上一种小山果,红红的,是他打柴时顺手摘下的,不为卖钱,只供人品尝。半品半尝之间,木柴也就卖出去了。后来年轻的女人就来了,问他,卖的?他说,不是,随便让人吃的。真的?真的。第二天,他刚摆下摊,一小堆红山果红红地映着。年轻女人又来了。她说,你怎么不卖呢?他说,山里有的是,不值钱。

第三次来的时候,年轻的女人问,你叫什么?他说,叫青树。住在山里?是的。你不觉得枯燥吗?不枯燥,山里有山鸡、野兔,山树上有樱桃、山楂……什么都有。年轻的女人说,你怎么不问我叫什么。他便问,你叫什么?年轻的女人说,我叫红苗。

此后,每次红苗都很准时地来到青树的摊前,一边与青树拉呱,一边吃着红山果。青树觉得卖柴原来挺有意思,怎么过去就没觉得呢!

红苗决计要跟着青树进山了。红苗坐在牛车上向大山深处走去。新鲜的空气裹挟着她,蓝天白云笼罩着她,她觉得天地一下子宽广了。她对青树说,我想告诉我爹。青树说,怎么告诉,他听不见。红苗说,我喊。绵延的群山让红苗柔软的心情无限地舒展。她两手打个弧放在嘴边:爹,我转弯了。

牛听了红苗的话,先是一愣,然后就要转弯,青树忙抚着牛头,轻声说:不是喊你,是喊她爹的。牛似乎明白了青树的意思,不好意思地吧嗒了几下眼皮。

第二天,青树要去打柴,红苗说今天不打柴了。今后也不打柴了。青树不解,红苗说我们可以种菜、卖山果。山果是山树自己结的,摘下来,是顺手的事,怎么可以拿去卖呢?红苗说树不也是自己长的吗?山果咱们也可以自己种啊。

青树第一次驾着空空的牛车出山了,一路上,他不断地跟牛说转弯了,也像是给自己说。

在这大山深处,青树知道,转一个弯,就能看到一片不一样的树,开一壁不一样的花。是不是过日子的路也要这样走,要不断地转个弯才好呢?

一年后,青树栽培种植的各色山果和蔬菜都成了小镇上的抢手货。红苗像做窝的小鸟一样勤快,开发出的品种有二三十个之多。青树出山的牛车上,不再只是一些硬邦邦的木柴,而是瓜果梨枣,色彩缤纷。打这,去一趟山外,青树就会装回一袋子钱。

这天青树从山外回来,丰盛的菜肴让他想到了爹留下来的酒葫芦。喝了酒的青树抓着红苗的手,对着群山,高声大喊:爹。房前的老牛便“哞”一声。青树喊:爹,我转弯了。房前的老牛便“哞”一声。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对大山环境的刻画,既有静态描写,也有动态描写,为下文情节作了铺垫,奠定了全文孤独忧伤的感情基调。

B. 青树在父亲去世前“从未感到日子有丝毫的单调”,说明了青树的孝顺,也体现了青树的因循守旧,为红苗的出场作铺垫。

C. 小说开头“孤独的牛车”像“一个小黑点”,后文红苗的上衣是“一抹鲜红”,二者形成对比,暗示了主人公心境与生活的转变。

D. 作者极力渲染了山间景色的美丽与山间生活的美好,这深化了小说回归自然的主题,反映出作者对乡村文明日益消逝的思索。

2.小说中的红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以“远山”为题,有人认为以“转弯”为题更恰当,你认为“远山”与“转弯”哪一个更好?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1.C 2.①聪慧。红苗很有生意头脑,她懂得让青树栽培种植山果和蔬菜用来做生意并收益。②勤劳。红苗做事勤快,努力钻研,开发出二三十个果蔬品种。③大方、有主见。红苗看重青树的朴实并主动与青树交往,之后就毅然决定嫁给他。 3.答案示例一:以“远山”为题更好。①“远山”是故事展开的环境,正是山里生活的纯净自然孕育了主人公内在品质的纯净自然。②“远山”富有象征意义,以之为题,更能表现山间生活的自然纯净与温馨,寄寓了作者对纯粹质朴生活的向往。③以“远山”为题,给读者更悠远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让读者在远山美好的自然风景和人情风貌中获得审美的愉悦感和生活的启示,含蓄而富有诗意。 答案示例二:以“转弯”为题更好。①情节始终围绕着是否转弯展开,青树与红苗都有一个转弯的过程。②暗示人物的转变,生活从单调变得丰富多彩。③更符合小说的主题思想:过日子要不断转弯,只有放弃旧观念,才可能追寻到美好生活。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A项,“奠定了全文孤独忧伤的感情基调”错。B项,“说明了青树的孝顺,也体现了青树的因循守旧”错。D项,“反映出作者对乡村文明日益消逝的思索”错。 2.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中的红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主要性格“聪慧”“勤劳”“大方,有主见”的角度概括人物红苗的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例如,“红苗说我们可以种菜、卖山果。”她很有生意头脑。“一年后,青树栽培种植的各色山果和蔬菜都成了小镇上的抢手货。红苗像做窝的小鸟一样勤快,开发出的品种有二三十个之多。”红苗主动与青树交往,看重青树的朴实,决计要跟着青树进山了。先概括红棉的性格特点,再结合小说的情节,分点回答。 3.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以‘远山’为题,有人认为以‘转弯’为题更恰当,你认为‘远山’与‘转弯’哪一个更好?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本题考查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分析小说标题的好处,主要从两个方向入手:一是标题对小说三维(人物、情节、主题)的影响;二是标题本身是否具有审美意义(蕴含丰富的意蕴)。如以“远山”为题,“远山”既是实指主人公生活的环境,又指一种生活境界,是作者在小说中塑造出来的一种令人向往的自然温馨的生活姿态;“远山”一词含蓄且极富诗意。而以“转弯”为题,在情节上更契合小说主题,小说中多次出现“转弯”的字眼,它既是道路的转弯,又象征着生活方式和心态的转变,更符合主题,青树和红苗因观念上的转变走向了更美好的生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墨家学派衰落成因

赵建成

①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界百家争鸣。当时学者以儒墨并称,非儒即墨,二家并为显学。然而盛极一时的墨家学派,在秦汉之后几乎销声匿迹了。作为墨家学派创始人的墨子,其生平事迹已经开始变得模糊,或者说遭到漠视。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人皆立传记,仅在《孟子荀卿列传》的最后对墨子附以 24 字的内容,简略不备而又含糊不明。在秦汉之后,墨家几乎再无传人。

②盛极一时的学术流派突然衰落,这是一个颇有意味、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略窥其原因。

③首先,就其根本而言,墨家的学说过于理想化,或者说就是一种空想。墨家思想有着十分严密的逻辑关系,其最根本的主张是兼爱,几乎一切观点与主张皆由此生发:因兼爱而非攻,反对战争;物质财富是有限的,少数贵族的奢侈生活必然会导致下层民众的贫困,故主张节用、节葬、非乐;儒家礼制的繁琐与用度之多又与此相冲突,故墨家非儒;尚同与尚贤是墨家的为政之本,是针对当时天下混乱的形势而提出的政治纲领,其实质也是为了贯彻其兼爱的主张。

④那么,作为其出发点与立足点的兼爱,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主张呢?墨子认为,天下一切混乱皆起自不相爱。解决的办法是,使天下兼相爱、交相利,爱人若爱其身,视人之室、家、国若其室、家、国,则可消灭一切祸乱之源头。但正如《汉志·诸子略》墨家类小序所云,“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这种无差别、一视同仁地爱一切人的主张显然不符合人性发展的实际,也忽略了宗法制度、血缘关系的社会现实,墨子所设想的理想社会图景可望而不可即,不可能实现。

⑤其次,一种学说往往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思想层面,二是实践层面。在先秦诸子中,墨家比较有影响的多是实践性的主张,但其思想的深度不足。因此,一旦在实践层面上没有出路,这种学说也就失去了发展的空间。秦汉之后,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墨家的主张不符合新秩序的要求,几乎完全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因此走向衰落;而同为显学的儒家学说则恰恰相反,获得了空前发展,二者命运迥然不同。

⑥同时,墨家的主张对人在实践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往往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庄子对墨子的人格非常欣赏,但他仍客观地指出:“墨翟、禽滑釐之意则是,其行则非也。将使后世之墨者,必以自苦腓无肢、胫无毛,相进而已矣。乱之上也,治之下也。”庄子还评价墨家非乐、节葬、节用诸说曰:“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墨子对于人的要求实在太高了,他自己虽能做到,但无法为天下人普遍接受,所以实际上恰恰偏离了圣人之道。

⑦最后,一种学说要想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必须不断地完善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家学术流派,如儒家、道家、法家等,其学说都不是停滞不前的,而是不断地注入新的内涵。除创始人外,还不断涌现出重要的代表人物,使本学派的理论有大的推进,如儒家的孟子、荀子、道家的庄子,法家的韩非子,等等。反观墨家,墨子之后并没有出现特别有影响的人物,也没有提出超越墨子的理论与学说。所以,不能与时俱进,也是墨家学派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界百家争鸣,今天看来,当时的儒家和墨家可谓最盛,非儒即墨,主要是因为两家均为显学。

B. 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等人所写的传记都记述详细,唯独对墨子的传记,简略而又含糊。

C. 墨家主张节用、节葬、非乐,而儒家礼制上的繁琐与用度之多与墨家的主张相冲突,所以,墨家对儒家持否定态度。

D. 在秦汉之后,墨家并没有出现过特别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也没有像儒家、道家、法家一样提出过新的理论与学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墨家学说衰落的原因,并论证了衰落带来的影响。

B. 文章主要就墨子学说过于理想化和在实践层面上没有出路的观点进行了论证。

C. 文章提到了墨家的许多主张,用以证明兼爱是墨家学说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D. 文章第六段引用了庄子的话,旨在说明墨子对人的要求太高,常人难以做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墨子认为,兼爱即天下兼相爱、交相利,爱人若爱其身,视人之室、家、国若其室、家、国,如能这样,则一切混乱都可消除。

B. 墨家学派衰落的根本原因出在其学说上,其最重要的主张即兼爱思想过于理想化,甚至可以说就是一种空想。

C. 墨家比较有影响的都是实践性的主张,但因其思想的深度不足,让这种学说失去了发展的空间,在实践层面上也因此没有出路。

D. 一种学说要想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必须不断地完善与发展。与时俱进,是墨家学派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王海桐在《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中提到,有人曾轻轻地说“这孩子脑子还行,就手挺笨的”,这句话让她一直避免参加手工活动,长大后一直不会折纸手工。

生活中,有时候人家的一句话会深深地烙在我们的心里,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激励我们奋斗;或束缚我们的手脚,让我们无法舒展。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或感受,以“一句话的影响”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三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实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其中的不得体之处并作修改。

(1)第十二届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将于2017年12月15日截稿,请各位同学尽快将你们的文章交给老师,过时不候。(竞赛通知)

(2)冬天已过,云南即将迎来旅游的旺季。在这里,我谨代表单位向鄙省发来贺电,预祝新的一年云南旅游业节节攀升,再创佳绩。(祝福信息)

(3)据报道,2016年共有362位民警在工作中丧命,4913人负伤。对此,公安部表示,警察的执法需要社会中每个人的支持。(时事新闻)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话疗”,意即心理咨询。指的是对有心理问题的人进行谈话治疗,使患者走出迷惑和困扰。其实,不只有心理问题的人需要“话疗”,①______。空巢老人之所以有这种需求,是因为人是社会化的动物,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流是重要的社会互动,而空巢老人往往②_____。因此把治疗心理疾病的“话疗”方法运用到老年人身上,尤其是③______,多给空巢老人一些“话疗”,就相当于给空巢老人补充了“精神补养剂”,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2016年7月13日,美韩决定将“萨德”反导系统部署在韩国东南部庆尚北道星州郡。此举不仅将严重损害东北亚地区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和地区战略平衡,而且给朝鲜半岛局势增加新的风险点。

B. 要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缺水与洪涝”并存的问题,除了做好防汛设施的升级改造工作外,还需在城市建设中重视理念创新和技术创新。

C. 各级干部要脚踏实地,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不搞涸泽而渔的政绩工程,做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

D. 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说走就走的旅行变得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近,今年出境热度史上最高,春节出境游人数创历史新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