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抗日战争的硝烟虽已消散,但...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抗日战争的硝烟虽已消散,但各界人士毁家纾难的历史永远不能遗忘,浴血奋战的英雄应当永远被我们铭记。

②听到王明升任科长的消息,一帮老同学纷纷发来短信,祝贺王明的乔迁之喜,并要他做东请客。

③宛转悠扬的小提琴、优雅醇美的钢琴和高亢嘹亮的男女高音曲尽其妙,长春大剧院为春城音乐迷们准备的音乐大餐将让您沉醉于美妙的音乐世界里。

④虽然此次比赛失利,但王强对未来依然踌躇满志,他相信下一次比赛自己必能夺冠。

⑤您的鼎力相助使我获得比赛的成功,送您一点礼品以示感谢,敬请笑纳!

⑥农妇邱玉春正准备走进猪舍喂食,大猪小猪顿时乱作一团,沸反盈天,发出一阵阵嘈杂的“嗷嗷”的吼叫声。

A. ①③⑥    B. ②④⑥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毁家纾难”,捐献全部财产缓解国难。句中说在抗日战争时期各界人士捐献家产缓解国难,使用正确。“乔迁之喜”,祝贺升官或搬新家。句说“王明升任科长”,祝贺王明升官,使用正确。“曲尽其妙”,把其中微妙之处委婉细致地充分表达出来。形容表达能力很强。句中误把“曲”理解为“歌曲”,望文生义,错误。“踌躇满志”,对现状或取得的成绩满意。错误。被误用为描写一个人满怀抱负与志向。“鼎力相助”,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句中使用正确。“沸反盈天”,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对象用错。应是“人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

(2)元嘉草草,_________,赢得仓皇北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_____。(《登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注)①封大夫即封常清,诗中“亚相”“吾君”都是对他的尊称。②中军:此处指代主帅。

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联两句概言边塞无事,重阳佳节,众人按照传统的庆祝方式,饮酒登高,表现一派和熙欢乐之景。

B. 颔联用“霜威”“杀气”来正面描写封常清,表现其治军雷厉风行,又能在和平时期时刻保持谨慎。

C. 颈联用“横笛”“娇歌”等描写节日里战士们的活动,又用“征雁”“塞云”来暗示边塞大战一触即发的严峻形势。

D. 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的担忧之情:幸好边疆暂时没有战事,但将士们的“醉舞”却未免太放松警惕了。

E. 全诗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诗人在描写节日里边塞将士欢愉活动的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他们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诗中的封大夫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优孟者,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此知可以言时矣。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B.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C.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D.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棺椁,棺材和外棺。棺即盛放死者的葬具;椁,套在棺外的外棺。棺椁可以显示死者的地位。

B. 太牢,是古代祭祀等级的一种,古代祭祀宴会时,若牛、羊、豕三牲具备则为太牢,无论少了哪一牲,则为少牢。

C. 左右,文中指君王身边侍候的人,近臣。

D.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优孟有辩才,楚庄王想厚葬所爱之马,优孟投其所好,建议庄王以人君之礼葬马,使楚庄王认识错误,最终收回成命。

B. 优孟识礼,他主张用六畜的礼仪来安葬楚庄王的爱马,先把马埋进土中,再用粮食稻谷来祭祀它,最后火化。

C. 优孟重情重义,孙步敖生前善待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必将贫困,要他到找优孟寻求帮助,优孟果然帮助了他。

D. 优孟智勇双全,他装扮成孙叔敖的样子去见楚庄王,以假乱真,后又凭自己"优"的身份以歌辞唱出为官的无奈,使楚庄王醒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②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外卖垃圾的危害不可小觑,送餐使用的塑料袋、塑料餐具等都属于塑料垃圾,大多均是不可降解的普通塑料。这些塑料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在一起,通常直接焚烧或填埋,会给自然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可重复利用和可降解材料推广普及不够。目前,很多外卖平台出于成本考虑,使用的材料多是一次性、不可回收的,源头上导致了污染的产生;另一方面,塑料回收渠道不畅。塑料回收价格低、再资源化成本高,无论是垃圾回收企业,还是城市的“拾荒大军”,均对回收塑料制品没有兴趣。此外,回收难还与我国回收体系不完善有关。

(新华网《外卖垃圾渐成“围城”之势减少危害还要从源头入手》)

材料二:

三大网络外卖平台一次塑料餐具日均产生量(单位:个)

2014 年至2016 年我国废塑料回收情况

(数据来源: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

材料三:

每年约有800 万吨的塑料倾倒入海洋,中国的倾倒量大约占1/3。按照这个发展速度,到2025 年,海洋里每一条海鱼(按一条1千克来计算),就有330 克塑料萦绕在它生活的海域。到2050 年,塑料的重量将会超过这些海鱼自身的重量。曾经有一项研究表明,现在几乎所有的海洋物种的体内都有塑料污染物,包括地球上离人类最遥远的物种。这些塑料会带来各种化学物质的污染,或者成为塑料微粒,积累在鱼类体内的、有致癌致畸风险的这些污染物会沿着食物链重新回到人类体内,最终带来各种疾病。

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2004 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产国。2010 年,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统计,中国每年产生近10 亿吨垃圾,其中生活垃圾产生量约4 亿吨,建设垃圾5 亿吨。

(2017.09.18《外卖,正在毁灭我们的下一代》)

材料四:

塑料制品的回收其实是一个世界难题。据国际权威机构统计,目前全球只有14%的塑料包装得到回收,加上处理中的损耗,最终被有效回收的只有10%。

在调查中,很多餐饮企业老板都表示,使用塑料餐盒也是无奈之举。中餐食物多含汤水、油脂,使用塑料餐盒盛放更合适。虽然也有餐饮企业使用纸盒等包装,但大多数可降解餐盒并不适合中餐,因为容易渗水渗油,难以被消费者接受。除此以外,业内人士指出,市场上一些可降解餐盒大多也含有较高比例的不可降解塑料成分,其成本高于传统塑料餐盒,但在使用性能和环境友好型方面并无优势,既不能回收,在环境中破碎成片后反而更难处理。近年来,随着人们的普遍关注,一些外卖平台也认识到了外卖垃圾这个问题,并采取了一些有助于环保的行动。

2017 年4 月,饿了么推出新一代环保可降解塑料袋,目前正在全国范围推广。此外,饿了么还呼吁一次性餐具环保国家标准尽快出台,从原料、生产、使用到回收,对一次性餐具进行全链条监管,让企业有法可依,真正把环保落到实处。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则提出了“共享餐盒”的概念,“用可回收、可重复使用的餐盒,比如不锈钢产品。对消费完的餐盒进行回收,消费者也不需要承担这个成本。”对于大量无人回收的发泡餐具,专家呼吁,建立起相应的补贴机制,鼓励对废弃塑料等再生资源进行回收。

(青年时报2017.09.15《激增的外卖垃圾该怎么处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现在,外卖送餐使用的塑料袋、塑料餐具等塑料垃圾,是不可降解的普通塑料,给环境带来很大危害。

B. 材料二中三大网络外卖平台一次性塑料餐具的日均产生量大得惊人,外卖背后带来的垃圾隐患引人深思。

C. 倒入海洋的塑料会带来各种化学物质的污染,这些污染物会沿着食物链重新回到人类体内,最终带来各种疾病。

D. 材料三通过具体数字的对比,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产国,如果不处理,将会毁灭下一代。

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由于可重复利用和可降解材料推广普及不够和塑料回收渠道不畅等因素,塑料垃圾回收难。

B. 从材料二中我国废塑料回收情况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塑料垃圾可以通过回收再利用,成为再生资源。

C. 现在,越来越多的塑料垃圾开始倾倒入海洋,从而导致塑料的重量超过海鱼自身的重量。

D. 中餐食物多含汤水、油脂,使用塑料餐盒盛放更合适,这是我国外卖使用塑料餐盒过多的主要原因。

E. 市场上一些可降解餐盒因含有较高比例的可降解塑料成分,其成本高于传统塑料餐盒,不宜推广。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如何降低外卖垃圾的危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阳光路十七号

王虹莲

新婚后不到一个月,他就出去打工了。他们山村的男人几乎全出去谋活路,山上的东西实在是不能养活他们。

她在家里,种地、养猪、赡养老人,等待着他从远方寄来的信和钱。

每个月,他都会给家里寄来钱,或多或少。她似孩子一样,跑到储蓄所存起来,舍不得花掉一分钱。他们文化都不高,写封家书还是够用的。他的字丑陋,可是她喜欢,那字里行间,满是对她的牵挂和惦念。她也回信,羞涩地表达着惦记。正是新婚,她的每一瓣心花里,全是那个黑黑瘦瘦的男子。

他的地址她早就背下来了——阳光路十七号。

阳光路,多好听的名字。在那个繁华的大城市,这条路一定是铺满了金灿灿的阳光。何况,他在来信中说,阳光路是一条非常漂亮的路,绿阴蔽日,碎石铺就,这里条件相当好,住的是有露台的那种房子,虽然是打工,可并觉得不苦。

于是她的想像就更加完美,问,那阳台上有杜鹃花吗?有水仙花吗?那围墙上青藤爬满了吗?这种幻想让她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感。所以,等待着阳光路十七号的来信成了她最大的快乐。

她喜欢听他描述外面的世界,那些红白相间的房子,那些穿着漂亮衣服的女孩子,那悠扬的钢琴声;他还说起过麦当劳,说,什么时候你来,我带你去吃。

但那年的春节,他却没有回来。他说,公司组织去海南旅游,机会难得,还是明年再回去吧。她逢人便说,我们家男人去海南旅游了,公司组织的。好像公司是个很气派的词,好像海南是国外一样。

存折上的钱越来越多了,她跟他说,明年你回来,我们一起盖个新房子吧。他们在信上的计划是那么美好,盖个新房子,买几只小猪仔,再种点玉米,生一个小孩子。想着想着,她就会甜蜜地笑。

他离开家快两年了,她想他想得快发了疯了。于是她准备动身去找他,想给他一个惊喜。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她到达了那个城市。那真是一个美丽的大都市,她一下子就晕了,如果不是警察帮助,她简直分不清东南西北了。她把写着“阳光路十七号”的纸条递给警察。警察说,很远的地方,在郊区呢,离城市还有两个小时的车程。她呆住,以为听错了,他明明说是在市中心啊。

坐了两个小时的车,她又打听这个地方,有人指给她说,往前走,那边搭的简易棚子就是!

她终于看到一块破牌子上写着——阳光路十七号。

那是一块简陋的木牌子,上面有水泥和白灰。她也看到了那些简陋的房子,真是红白相间,红的砖,上面画着白线。而刚才路过那些漂亮的小区时,她也的确看到了带露台的房子,听到了钢琴声,可那都是别人的快乐。

旁边的人说,这片大楼快盖完了,这片简陋的房子也快拆除了,这帮农民工也应该回家了。他们在这儿干了快两年了,为挣钱都舍不得回家,可春节时老板跑了,连路费都没给他们留。

站在那简陋的房子前,她哭了。她没有去找他,而是又坐三天三夜的火车回了家。

回家后她写信给他:我想你了,回家吧。

一个月后,他带着大包小包回了家,当然,还带着一份不再新鲜了的麦当劳。她让他吃,他说,你吃,我在外面总吃。她含着眼泪吃完那个叫汉堡的东西,然后说,不好吃,不如红薯粥好喝呢,怪不得你说吃腻了。

整整一夜,他给她讲外面的世界,一直说阳光路十七号,她听着,在黑暗中流下眼泪。最后,她握住他的手:因为有你,那条路才叫阳光路。

她一直没有说,她去过阳光路十七号。

那是她一个幸福而心酸的秘密。

(选自《中国青年》杂志,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写她“等待着他从远方来寄来的信和钱”,一方面体现了他们原本生活的艰辛,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她对丈夫的牵挂和惦念。

B. 小说结构严谨,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如前文丈夫来信中写到“带露台的房子”“钢琴声”,与后文写到她遇到的真实情况形成了呼应。

C. 女主人公勤劳质朴,看重爱情,她独自在家劳作,并赡养老人;男主人公辛苦节俭,细心体贴,不断寄钱回家,还用善意的谎言安慰妻子。

D. 小说以小见大,透过一对小夫妻的经历,表达了对社会的批判;同时也写出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命运,彰显了他们卑微生活之中的人性美。

2.小说以“阳光路十七号”为题,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3.请探究文章结尾划线句的意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